「中華民國歧視集中營就在這裡了。哪天被歧視的對象是你時希望你也覺得那是生活趣事。」
有些不認識的網友私訊來問我,台語講不標準被覺得很好笑,算不算被歧視。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細究之下可以釐清問題的本質。
如果你所處的生活領域,期待你使用某種強勢語言作為溝通工具,你口音不準就會受到嘲弄,那就會具有歧視的「成份」。因為你會被標示成為「語言能力有欠缺」的一群,而這往往會成為社會形象扣分的要件。語言能力欠缺會連結到你其他方面的表現,覺得你是個很多面向上沒那麼優秀的人。
這個「生活領域」的大小,決定了「歧視成份」的多寡。在台灣,華語作為中華民國官方語言,涵蓋了幾乎所有生活領域,特別是與公權力、政商關係影響的環節。
這就是為甚麼,台語講得很好的長輩,會希望培育出華語標準的下一代。在他們的生長歷程中,遇到非常多的責難與阻礙,只因為他們華語不夠標準。他們不希望下一代面對一樣的處境。
而這也造成了母語流失的問題。不只是台語,華語以外的其他族群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台語為母語的族群占台灣大宗,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更不用提客語、原住民族語、以及東南亞移民的語言,都是如此。甚至經常被忽略的是:戰後新移民母語流失問題也相當嚴重,已經很少人會使用流利的山東話、浙江話、四川話、上海話……
語言是與上一代記憶傳承、保留文化資訊的工具,語言的消失同時也是文化的消失。如果一種語言被公權力打壓,很多背後的口述歷史記憶都會失傳。
因為公權力建立出的政商體系獨尊華語,使得許多人不得不使用它。即使無法達到口音標準,也要習慣被嘲笑、被標示,告訴自己說這些並非惡意,只是生活的小樂趣,以此自我調適地活下去。
華語主宰了絕對性的生活領域,你在台灣無從選擇逃離不了。至於台語,雖然為母語大宗,而且在某些場域成為局部性的主流。但即使如此,你還有選擇不待在這些局部場域,你的人生選項受限較小。簡單問一句,一個只會講台語的人,跟只會講華語的人,哪個人的就學就業阻力會比較大?
取笑別人台語講不標準,也是一個問題,但比起華語的不標準,實在是輕微太多太多了。台語不是我的母語,我台語也只是能聽不太能說。但在台灣二十幾年,這頂多只是讓我沒辦法跟部份人變得很麻吉,對我的人生限制少之又少。
我希望一個人人都能聽得懂他人母語的社會,即使口不能言,耳亦能聽,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可以自在的使用自己的母語跟他人溝通。如果這過於理想,至少當他人因為母語緣故,無法使用標準口音的官方語言時,不要因為口音被作為笑話的題材。
如果有人想要學習他人的語言,不要因為口音去開他玩笑。試想一個情境:你用著不輪轉的語言認真講述的時候,對方對你嚴肅內容(例如家人過世)的第一個反應,是開懷大笑你的口音,你還會想要使用這種語言嗎?
如果這種語言是官方語言,你還是得要用,並且對嘲笑習以為常、不以為忤。如果不是官方語言,你可能選擇不講,於是一種語言的保留跟推廣就受阻了。
回到插畫家的情境,他當然可以使用跟家人的生活趣事作為創作素材,這玩笑在家裡未必對誰有害。但當私領域的趣事成為了公共論壇的創作,那就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整體社會的事。不是每個人的姑姑都不介意,有時只是不想計較罷了。
有人反駁我的方式是稱我為「小姐」,我不計較,當小姐很好,女性許多面向比男性優秀多了,我經常跟她們學習。但這不代表這種拿女性作為反駁批判的話,是一件正確的事。
基於商業考量,我們可以順應著社會現象來創作,引發一些共鳴,但不代表這些現象都是正確的。你有你的創作自由,我有我的評論權利。你可以賣熱狗炸雞,而且很多人愛吃,我可以提醒大家說這不健康。世界上不健康的事情太多了,我無暇一一指出,剛好看到講講罷了。
消費者不可能每個人都吃健康食品,生命有時只是圖個一笑。但吃的時候知道他的營養成份,適可而止。生產者加點油炸加點調味料,不是甚麼嚴重的罪惡。無法滿足高標準的社會責任,不代表這種責任不該被提出。我沒有比較高尚,我做我的志業--即使在你眼中,這只是吹毛求疵。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證照Python基礎程式語言應用班第2次上課 01_BMI計算公式說明 02_BMI格式化與邏輯判斷 03_將結果用format格式化為兩行 04_官方說明與證照202題與加總1到99 05_修改為奇數偶數分別加總兩種方法 06_迴圈其他與九九乘法表第一列 07_完成九九乘法表與format輸出 ...
中華民國官方語言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證照Python基礎程式語言應用班第2次上課
01_BMI計算公式說明
02_BMI格式化與邏輯判斷
03_將結果用format格式化為兩行
04_官方說明與證照202題與加總1到99
05_修改為奇數偶數分別加總兩種方法
06_迴圈其他與九九乘法表第一列
07_完成九九乘法表與format輸出
完整教學
http://goo.gl/aQTMFS
吳老師教學論壇
http://www.tqc.idv.tw/
教學論壇(之後課程會放論壇上課學員請自行加入):
https://groups.google.com/g/tcfst_python_2021_2
證照基礎程式語言 (Python 3)證照
Python 第1類:基本程式設計
技能內容:變數與常數、指定敘述、標準輸入輸出、運算式、算術運算子、數學函式的應用、格式化的輸出Python 第2類:選擇敘述
技能內容:if、if...else、if…elifPython 第3類:迴圈敘述
技能內容:while、for…inPython 第4類:進階控制流程
技能內容:常用的控制結構、條件判斷、迴圈Python 第5類:函式(Function)
技能內容:函式使用、傳遞參數、回傳資料、內建函式、區域變數與全域變數
上課用書:
Python 3.x 程式語言特訓教材(第二版)
作者: 蔡明志,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12/20
定價:490元
吳老師 110/8/10
EXCEL,VBA,Python,自強工業基金會,EXCEL,VBA,函數,程式設計,線上教學,PYTHON安裝環境

中華民國官方語言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證照Python基礎程式語言應用班第2次上課
01_BMI計算公式說明
02_BMI格式化與邏輯判斷
03_將結果用format格式化為兩行
04_官方說明與證照202題與加總1到99
05_修改為奇數偶數分別加總兩種方法
06_迴圈其他與九九乘法表第一列
07_完成九九乘法表與format輸出
完整教學
http://goo.gl/aQTMFS
吳老師教學論壇
http://www.tqc.idv.tw/
教學論壇(之後課程會放論壇上課學員請自行加入):
https://groups.google.com/g/tcfst_python_2021_2
證照基礎程式語言 (Python 3)證照
Python 第1類:基本程式設計
技能內容:變數與常數、指定敘述、標準輸入輸出、運算式、算術運算子、數學函式的應用、格式化的輸出Python 第2類:選擇敘述
技能內容:if、if...else、if…elifPython 第3類:迴圈敘述
技能內容:while、for…inPython 第4類:進階控制流程
技能內容:常用的控制結構、條件判斷、迴圈Python 第5類:函式(Function)
技能內容:函式使用、傳遞參數、回傳資料、內建函式、區域變數與全域變數
上課用書:
Python 3.x 程式語言特訓教材(第二版)
作者: 蔡明志,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12/20
定價:490元
吳老師 110/8/10
EXCEL,VBA,Python,自強工業基金會,EXCEL,VBA,函數,程式設計,線上教學,PYTHON安裝環境

中華民國官方語言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證照Python基礎程式語言應用班第2次上課
01_BMI計算公式說明
02_BMI格式化與邏輯判斷
03_將結果用format格式化為兩行
04_官方說明與證照202題與加總1到99
05_修改為奇數偶數分別加總兩種方法
06_迴圈其他與九九乘法表第一列
07_完成九九乘法表與format輸出
完整教學
http://goo.gl/aQTMFS
吳老師教學論壇
http://www.tqc.idv.tw/
教學論壇(之後課程會放論壇上課學員請自行加入):
https://groups.google.com/g/tcfst_python_2021_2
證照基礎程式語言 (Python 3)證照
Python 第1類:基本程式設計
技能內容:變數與常數、指定敘述、標準輸入輸出、運算式、算術運算子、數學函式的應用、格式化的輸出Python 第2類:選擇敘述
技能內容:if、if...else、if…elifPython 第3類:迴圈敘述
技能內容:while、for…inPython 第4類:進階控制流程
技能內容:常用的控制結構、條件判斷、迴圈Python 第5類:函式(Function)
技能內容:函式使用、傳遞參數、回傳資料、內建函式、區域變數與全域變數
上課用書:
Python 3.x 程式語言特訓教材(第二版)
作者: 蔡明志,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8/12/20
定價:490元
吳老師 110/8/10
EXCEL,VBA,Python,自強工業基金會,EXCEL,VBA,函數,程式設計,線上教學,PYTHON安裝環境

中華民國官方語言 在 中華民國國語文- Language - Facebook 的必吃
中華民國 國語,通称国语,是指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管理的標準漢語,主要以北京官 ... 雖然名為「國語」,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及文字,僅有在部分法律提及其地位, ... ... <看更多>
中華民國官方語言 在 日本與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語言政策- 精華區DPP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寄件者:綠蟻安睡地herzog ([email protected])
主旨:日本與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語言政策
網上論壇:tw.bbs.soc.taiwanese, twserv.cul.history
日期:1998/01/11
壹、第一階段日本統治之下的語言教育
日本殖民政府佔領台灣的第二天就設立學務部,部長伊澤修二馬上宣佈,
「台灣的教育,首先應該讓新領土的人民快快學會日本話。」此後50年,日本
人就根據這個語言政策在台灣執行它的殖民教育。
首先他們設三種課程不一樣的學校小學校給----日本人讀的,和日本本土
的課程都一樣,公學校----給漢人讀的,與日本本土的制度很不一樣,畢業生
可以去讀日本的醫校或是日語學校,番人公學校,是給原住民讀的。
1898年設立六年制公學校在各縣市積極推行日語。以後公學校就成為主要
的日語推行機構。
1930年,禁私塾。私塾一向是台灣人用台灣話讀文言文的地方。
1937年為了要讓台灣人完全使用日語,廢學校的台語漢文科、禁報紙的漢
文欄。獎勵「國語家庭」。在學校講台語,會給老師體罰。
到這個階段,日語教育的運動已經積極推行到全島。通過學校、官方以及
非宮方的機構,日本殖民政府到1930年已經成功地發展出一個普及網。1932年
台灣人會日語的人有22.7%,到1940年已經有51%,到1944年,這個比率增加到
71% (黃宣範,1993:93)。
雖然會日語的比率算起來很高,不過一般人都是離開教室就使用母語。台
灣人很自然在公共場所講台灣話,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好意思。日語講得很流利
的人,若是遇到台灣人,也都講台灣話。日語可以說只是限定在教室裡面的語
言,並沒有進入公共場台。舉「國語家庭」為例,1938年在彰化只有十六戶是
「國語家庭」,台北只有十七戶是「國語家庭」。根據日本人的統計,到1942
年佔當時人囗不到1%。
根據鄭良偉(1990)的分析,日治時代的語言教育有三個階段
一、台語漢文模式:日治時代的前半期,用台語讀文言文,用台語講解。
二、台語日語模式:用台語日語教日文,漸漸減少台語,到全用日語。
三、全部日語模式:後半期已經禁台語,連文言文也用日語教。
第二階段中華民國國民黨獨裁體制下的語言教育
國民黨的軍事政權在1945年佔領台灣。一安頓好就開始推動華語(Mandarin)
做它的國家的官方語言。換句話講,它的語言政策就是要求「中華民國」的國
民一定要學華語,要能在日常生活裡面使用華語因此變做所有的公家機關、公
共場所以及學校的教育語言。所有的學校,從國校一年開始,每一節課都得用
華語教。1946年二月,國民黨正式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大約有廿幾個委
員。他們負責編選所有的華語出版品,訓練需要華語的公務人員,並且監督小
學的國語教學(Jang 1974:71一74) 。八月,選定台北的一間小學做實驗,在
那裡發展教法及教材。1954年那套教材及教法就在所有的學校實施。
1956年五月學校禁止台語。從那時到1987年,孩子在學校講台灣話會給老
師用很侮辱的方法處罰。1957年羅馬字的台語聖經被國民黨沒收。
1973年教育部為了要加強推廣華語,在很多師範學校開始進行華語師資的
訓練。希望可以提高年輕一輩師資的華語程度。小學的課程安排每禮拜有四百
分鐘的國語課。六年內教三千字漢字(CYKB)。
師資的訓練是在台灣推行華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連續好幾年的期
間人量地擴充師資。1967一68學年度,師資得在師範學校受訓五年。不過早幾
年另有其他的管道,比如說軍人可以通過配合他們的師範訓練讓他們成為老師
,高中畢業或是同等學力的人也可以通過鑑定考試成為合格老師。只要是外省
人要教國語就不太困難。
1976年通過廣電法,所有的電台廣播及電視節目台語的時間受到很無理的
限制。台灣話的節目最多不可以超過20%。到1992年剩下不到10%。
華語的單語政策若是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來看算是非常成功。到1991年華語
的人囗比例是90%。換一句話講,在台灣除了華語以外的所有的語言,包括福
佬話、客話、原住民話都被逼到接近滅亡的邊緣。
黃宣範教授(1993)歸納這段期間的語言教育模式有以下的三種,
一、華文台語模式:課本是華語漢文,教學語言是台語,差不多有十年。
二、華文華語台語模式:華語漢文課本,讀華語,解說用台語 (1956學校
禁台語以前)。
三、華文華語模式:1956年以後只能使用華語教華語漢文。
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的比較:
一、都是單語的殖民政策:都叫做「國語政策」。兩個外來政權都拿他們
自己少數人的語言來強制佔絕對多數的台灣人講他們的話。
二、執行語言政策的方法都很不人道,嚴重違反人權。日本人對待講台灣
話的學生是用毒打的,中國人用侮辱的,罰站黑板、掛狗牌、罰錢。
三、媒体的全面壟斷。日本人的報紙禁台語漢文,中國人的報紙也都沒有
台語漢文。
四、語言教育模式很類似,禁台語以前都借台語做為過渡的語言,並非實
行雙語教育,目的是要消滅台語,末消滅台語以前也要造成語言的優劣(High
Prestige or Low Prestige)之分,讓講台灣話的人有文化自卑感,以方便殖
民統治。例如明地裡與暗地裡暗示台語是沒水準的語言,媒體的戲劇中,壞人
與沒水准的人大都是說台語,而好人與高級知識分子都是說【國語】。
五、對殖民者來講,國語政策的推行都算很成功。會講「國語」的人日治
時代達到71%,國民黨威權時代達到90%。國民黨的殖民語言政策更徹底,日治
時代台灣人講日語大部分只是在教室裡面,台灣人與台灣人之間在一起仍然都
講台灣話;日治時代台灣人講台灣話不會感覺不好意思,國民黨時代已經有很
多台灣人認為講台灣話比較沒有水準,日治時代的「國語家庭」不到1%,國民
黨並無所謂的「國語家庭」,無官方的資料可以比較。根據黃宣範(1987)的調
查統計,台北市兩代之間常用華語的有51%。
--
THERE'S A SIGN ON THE WALL.
BUT SHE WANTS TO BE SURE.
CAUSE YOU KNOW SOMETIMES WORDS HAVE TWO MEANING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73.22.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