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事故新聞過了幾天,從震驚到沉澱... 雖然遺憾,但我們是否能從中學習到一點事情呢?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69921058322088691%22%7D&n_type=-1&p_from=-1
.
此次事故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罹難者多是頂尖運動員,如果您跑了幾年越野,對於PI值913應該有些感覺(Killian是938),是的,這是梁晶選手的PI值,2020年中國排名第一位。身經百戰的他,曾拿下過長400公里的"八百流沙越野賽"冠軍、2019UTMF亞軍,絕非只是單憑體能拚勝負的運動員,其經驗水平一定同列於眾高手之巔。當然,同場競技的領先選手們,一樣不是泛泛之輩...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如果自己也遇到同樣的狀況,是否能夠全身而退呢?
我的答案是: NO, 99%的機率會掛在山上。
.
2016年曾經到甘肅 張掖參加過一次50K越野賽,起跑海拔約2800m,最高跑到3500m,總爬升約1500m,單單以爬升來看,還真的不算太難的比賽。甘肅是高原,大多平坦而空曠,以草原和土地為主光禿禿的山上沒有太多的樹林,這是台灣沒有的地形,風和日麗時根本感受不到氣候變化時的威脅,我想,這也是其中一項致命的隱憂吧,如果微氣候無法預測、大會沒有規定強制裝備,那遇到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肯定是束手無策的,零下10度是什麼概念? 就是1500c.c.水袋裝滿水一夜會結凍的那種概念。如果再加上風雨,以我當時背心+短褲+一件衝鋒衣的配備,不瞬間變冰棒才奇怪。
.
以下是個人的一點小心得,自己做個紀錄,也希望對大家有點點幫助囉:
1. 撇開主辦單位的責任不談,選手也需要做好微氣候因應上的功課,台灣氣象局針對一些熱門的中級山/高山有逐3小時天氣預報可以參考(如: 能高北峰- https://www.cwb.gov.tw/V8/C/L/Mountain/Mountain.html?PID=D038)
2. -10度高山越野跑/登山其實不是問題,這在冬季的台灣高山上很常見,重點在於裝備和高地生理適應性。先不談生理體能的部分,關鍵在於,事件的背景是"競賽"而不是"訓練",如何兼顧"運動表現和安全"是討論的重點。但事實是~
第一,台灣目前沒有海拔3000m以上的越野跑賽事。
第二,要兼顧速度和安全有兩個重點,首先,大會得公平的律定隨身裝備(所以輕量化高機能性的$$不能省...)。再來就是裝備轉換區的配置,這點會隨著地形因素有設置上的困難,因此隨身裝備的攜帶完整還是重點。
第三,在競技的條件下,裝配程度要能夠到"低強度之下還能舒服"的等級是很難的,但至少能夠幫助我們不幸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撐的久一點,提高被救援/自救的機會。
3. 不戀戰。取捨之間總是需要一些經驗和勇氣,這無法紙上談兵,一定得"不斷的去經歷"和學習。
4. 登山運動是台灣歷史最悠久、最有傳承的運動之一,有很多很棒的學習管道,也鼓勵在疫情過後,大家能有機會學習和體驗台灣的大山之美。從事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學習風險管理,勇敢去體驗精采難忘的旅程、為人生寫下不一樣的一頁,是大自然運動教給我們的其中一樣事情。
5. 最後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有疑問~ 第三段回答99%會掛掉,那可能保命的1%是什麼呢? 沒錯,就是神蹟。出發前禱告吧!
古人說: 人算不如天算,總有人們難以避免的意外發生。尊重土地、大自然和在地歷史人文背景,是個人這些年跑山旅程中很大的體悟。
.
延伸閱讀- 高山越野跑,你必須得懂的6件事: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detail&id=38338&subtitle=%E9%AB%98%E5%B1%B1%E8%B6%8A%E9%87%8E%E8%B7%91%EF%BC%8C%E4%BD%A0%E5%BF%85%E9%A0%88%E5%BE%97%E6%87%82%E7%9A%846%E4%BB%B6%E4%BA%8B
#TheNorthFaceTaiwan l #NeverStopExploring l #720armour
R.I.P 願逝者安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eLun_fitnessT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谷關七雄#小百岳#東卯山 東卯山在谷關七雄排名第五 海拔高度1690公尺 以山頂寬闊的腹地及展望聞名 7.5公里的單程 爬升約900公尺 往返約6~7小時 是一座頗適合登山新手入門的中級山 東卯山的山徑及指標明顯 只要帶足夠食物飲水 你也能有一趟悠閒的山野之旅 ❣️加入會員支持一輪❣️ https...
「中級山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eLun_fitnessT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登山借問站| 麻煩有涉獵中級山的大大可以列出十座難度比較低 ... 的評價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中級山列表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塔曼山中級山挑戰新北第一高峰精靈仙境超美拍點大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級山排名 在 【魔幻森林-塔曼山】你知道新北市有一個免費吹冷氣的最高峰 ... 的評價
中級山排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說我很久沒爬山了!!!?
嗯.....
真的滿久的!!!!!
這不是來了嗎~~~
不能出門~但可以先看起來~
中級山排名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於來到山下,現代文明聞起來沒有炭火的味道。
從11月中到昨天,我一共在山上待了16天。先是8天天天豔陽高照的南二段縱走,和7位好友度過了人生排名前幾的快樂山行,竭力地在每一個舒服的草地打滾、在空無一人的山屋裡大聲歡笑,觥籌交錯。而緊接著未來大人物發表會後的,是一趟超乎我預期的,如夢似幻的山行。
—— 布農丹社傳統領域守衛行動
「我們現在是吃同一鍋飯的家人了。」有著大大眼睛的阿布思是這支13人隊伍裡唯一的女生,當我們在海拔2650公尺的倫太文前鞍營地晚餐時,這樣說道。不知她當時是對誰說,這句話在這隊伍裡也不止一次從不同人口中說出來,但就是她的那一句,在那淒風苦雨寒冷的第三晚,深刻印在我的心中。
這八天以來,我有幸受台灣山林史權威鄭安睎教授邀請,加入了由 馬詠恩領軍,花蓮馬遠布農族丹社群(Takivatan)青年組成的尋根隊伍,沿著清代闢建的關門古道,跟著老人家們的腳步,一步一步往族群的根邁進。我們的任務是搭建工寮,透過一次次的尋根行動,讓路更加清晰、停宿點更加完整,讓Takivatan的族人們都能有機會沿著這條路走進古老的記憶中。
但老天並沒有給這樣一支懷抱憧憬的隊伍好臉色,花蓮的中級山太過嚴酷冷峻,從第一天下車開始就凌虐著我們——低溫、大雨、泥濘,以及往後整整一週完全沒有停過,下雨般的樹冠層滴水。這一切讓所有人都吃足了苦頭,鞋襪衣褲盡濕,每天的藍白帆布下總是掛滿了待烘烤的衣物,把塑膠繩壓得又低又彎。抹得到處都是的泥巴,讓所有人的裝備都綴上了天然的塗鴉。
雖然身為隊伍中唯一穿著登山鞋加綁腿的歐式登山風格(其他全員雨鞋),只有我八天以來腳都是乾的(我現役鞋是Hanwag Alaska+OR鱷魚綁腿),但代價是穿鞋子多人家十分鐘,而且外觀全是泥巴,反倒有點羨慕大家能自由地穿脫鞋子進進出出。一直到今天,我身上被兇狠的光復林道螞蝗吸食的傷口,還在隱隱發癢。
但唯有最艱苦的環境,才會凝聚最緊密的情感。這一起共患難的13位青年們,馬詠恩、蔡昇達、強哥、虹元哥、志豪、俊傑、大頭、阿布思、阿頓、雲揚、理博、Ian、我,在這條不可思議的道路上,用傳承自布農族老人家的方式、語言、歌唱與價值觀,度過了與山林融為一體的八天。
這八天,也深深震撼著我的心,原來這就是Bunun,原來「我們仍走在這條路上」,才是傳統領域精神的核心。當我們抵達中央山脈主脊腳下的馬太鞍溪營地(Tongqolan)與鄭老師帶領的西段隊伍會師時,一聲槍響拉開序幕,詠恩帶頭領唱的《Macilumah(負重歸鄉)》,也清晰了我的布農族,或者說原住民族視野。
「文化是活在人身上,透過土地傳承的。」
那渾厚嘹亮的歌聲,悠遠的迴盪在馬太鞍溪巨大的紅檜與台灣杉之間,和寄宿在巨木年輪裡,百年前走過的老人家們的嗓音共鳴,譜出了我聽過最美的旋律。網路上有許多Macilumah的YouTube,但都無法真正傳達那源於山林的感動。
只有當原住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有尊嚴的生活、實踐時,那些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貴文化資產,才能發光發熱。他們可以到國家音樂廳獻唱,但在那之前,仍須有親身與土地合奏的記憶,才能重現十分之一的震撼,而不流於找不到靈魂的描摹。
---
那天搭完Tongqolan的工寮,象徵著關門古道東線已經完成三座尋根小屋,我們在工寮與神木的跟前留下這張照片。我們知道這行動會一直下去,直到有一天,Takivatan(丹社群)的族人們都能用自己的雙腳,去看一看屬於自己家族的老屋、獵場,繼續用這片土地傳承屬於Bunun的文化。
這一趟下山,我又重溫了一次久違的不捨感,因為跟部落上山是回家,回到那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平常的「上山玩累了回家洗澡睡覺」完全不同。雖然和「舒適」完全扯不上邊,但聞著炭火的味道、聽著族語的精妙與老人家的智慧,讓我深刻的感受到,這就是屬於台灣、屬於原住民族,源於土地的「登山」,不,「在山上生活」。我們透過這種團體生活、細膩的分工、共享、高歌、大笑,成為了靈魂交織的家人,成為一族。
---
在台灣,如果喜歡山,卻沒有跟部落一起上山過,那真是太可惜了。唯有在山上交心,以雙腳跋涉,你才有機會感受台灣山林最珍貴的內在美——那傳奇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癡迷不已的文化寶藏。
我想繼續跟著馬遠的家人們上山,向他們學習屬於Bunun的點點滴滴。也希望有機會,能逐漸的和其他族的朋友們,回到自己的老家,聽聽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與驕傲。
爬山嗎...
讓我們打開心眼,感受山,感受屬於台灣的自然吧!
Kamisama, Uninang!
#布農丹社傳統領域守衛行動
#感謝鄭安睎老師
#感謝馬遠部落族人們的大力支持
中級山排名 在 eLun_fitnessT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谷關七雄#小百岳#東卯山
東卯山在谷關七雄排名第五
海拔高度1690公尺
以山頂寬闊的腹地及展望聞名
7.5公里的單程
爬升約900公尺
往返約6~7小時
是一座頗適合登山新手入門的中級山
東卯山的山徑及指標明顯
只要帶足夠食物飲水
你也能有一趟悠閒的山野之旅
❣️加入會員支持一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R...
❣️其他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elunTW/
●Instagram:elun102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4JrtI-NYGs/hqdefault.jpg)
中級山排名 在 塔曼山中級山挑戰新北第一高峰精靈仙境超美拍點大 ...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塔曼山登山口從拉拉山入口進去,我們即將開始了我們的首回 中級山 的挑戰了,結果我們有沒有爬到頂,大家就一起看下去吧! ... <看更多>
中級山排名 在 【魔幻森林-塔曼山】你知道新北市有一個免費吹冷氣的最高峰 ...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原始的步道樹木有的攀倒、有的參天聳立,盤根錯節的路徑讓塔曼山有「樹的國度」與「魔幻森林」的美名,塔曼山是入門的 中級 山岳,非常適合當作進入登山 ... ... <看更多>
中級山排名 在 登山借問站| 麻煩有涉獵中級山的大大可以列出十座難度比較低 ... 的必吃
麻煩有涉獵中級山的大大可以列出十座難度比較低適合新手體驗的中級山? 感覺這些山都不好惹話說下面第45號那個MoMo山 是什麼? 沒中文名?. 01. 小雪山2997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