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轉型》加油改充電!中油拚今年要在東台灣設智慧儲能加油站!! (02/08/2019 風傳媒)
在能源轉型,企業轉型方面,目前看來中油似乎走得比台電更加積極與前瞻。
當從前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大國營企業都開始跨入再生能源發電、運輸部門電氣化,區域儲能,微電網的領域開拓商機時,再加上電業改革後,眾多的民間企業也涉足電力產銷的領域時,台灣的整體電力產業將無可避免的逐漸脫胎換骨,透過從量變發展到質變的途徑,電業市場體質會越來越開放、多元化,透過更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機制,加速提升台灣能源轉型的步伐與質量。
歷史總是一在的重複某些大趨勢。儘管目前台灣的電業市場情勢看來依舊不動如山,一切照舊(BAU,Business As Usual),但是在其他許多科技、產業領域重複發生的破壞式創新模式(Disruptive Innovation),隨著全球能源領域中的再生能源、儲能、分散式發電、微電網、智慧電網等等領域的關鍵科技不斷的快速進化與商業化部署的實況下,看來也極有可能發生在台灣能源產業領域中。
中油首創集儲能、再生能源與充換電於一站的智慧綠能加油站,搶先布局日後電動機車市場。
(尹俞歡 報導)電動機車數量逐年倍增,總計去年已有高達8萬多輛電動機車掛牌,較前年成長1倍。隨著電動機車日趨普及,相關基礎建設也開始佈建,其中動作頻頻的中油,不僅與三陽合作開發電動機車,更首創集儲能、再生能源與充換電於一站的智慧綠能加油站,搶先布局日後電動機車市場。據了解,中油今年除在嘉義、台南設點,也正評估要在東台灣開設站點,串聯全台電動機車充換電網絡。
根據交通部統計,2018年電動機車掛牌數達8萬2000多輛,比前一年的4萬4000輛近乎翻倍成長;相較之下,燃油機車全年銷量雖為電動機車10倍,但數量卻為負成長,年減15%,顯示電動機車正逐步拓展市場。
隨著電動機車數量增加,也衍生更多充換電需求。在全台擁有超過2000座加油站的中油,由於站點分布廣,加上符合一般車主加油習慣,成為充換電站佈建首選。去年政府即訂出3年千座加油站附設充換電站的目標,補助中油出租部分加油站空間放置電動機車換電站,至今已有160座加油站佈建完成,今年還要再衝390站。
中油的更大野心!加油站不只是「加油站」
除了單純增設電動機車充換電站,中油還有更大的野心。1、2月相繼在嘉義、台南開幕的智慧綠能加油站,即是一次結合再生能源、電動機車與儲能3種功能。加油站屋頂的太陽能板發電後,電力可供機車充換電使用,多餘電力則可透過儲能設施儲存,最終讓加油站能完全「自給自足」,不用再向外買油、買電。
中油煉製研究所技術服務組專案經理張家林指出,未來中油還希望進一步擴充加油站功能、作為社區微電網調度中心。他解釋,目前一般人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電力多只能自發自用;若能與鄰近加油站連成微電網、讓家戶所發的多餘電力透過加油站調度使用,就能讓再生能源運用更有效率。
然而,並非隨處可設一座集再生能源、儲能與充換電於一身的加油站。首先,拿來作為儲能系統的鋰離子電池,依法規需與加油槍或油槽隔出6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因此加油站內需有足夠空間放置儲能設施。此外,根據中油計算,設置一座智慧綠能加油站需4000萬,因此初期只能先優先從選直營站點開始佈建,加盟站若想加入,費用該如何分攤,還需進一步討論。
據了解,目前中油除嘉義、台南外,今年還計畫新增2座智慧綠能加油站,其中1座更可能落腳東台灣,串聯全台機車充換電網絡。然而由於東台灣日照狀況不及南台灣佳,較難以太陽光電作為電力來源,因此中油內部也正考慮以燃料電池或其他再生能源替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894941
#data #energystorage #bev #能源轉型 #運輸電氣化 #renewables
♡
中油政府燃油補助 在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委員表示: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汽機車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PM2.5,其對健康影響是火力發電所排放同樣數量PM2.5的三倍
長知識了!
原來PM2.5有分好的PM2.5和壞的PM2.5啊
#可是火力發電廠的排放量是汽機車的好幾倍耶
中油公司舉辦「智慧綠能加油站論壇」活動,我代表行政院,對中油公司積極因應行政院的能源轉型政策表示肯定。上週我到立法院能源政策做專案報告時,吳焜裕委員特別提到,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汽機車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PM2.5,其對健康影響是火力發電所排放同樣數量PM2.5的三倍,這也是目前國際積極推動非燃油交通工具的主因。
台灣的能源轉型除了要達到穏定供電和非核家園之外,減少空污排放也是重要目標。環保署已將「空氣污染防制法」送立法院審議,未來將劃定「空氣清淨區」,並提出緊急降載等措施;行政院也提出「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包括補助工業燃油鍋爐改用燃氣、輔導餐廳廚房油煙管制等等。此外,也有配套方案協助汽機車汰舊換新,目標要在2030年將所有公務車輛改為電動車,2035年時禁止販售燃油機車,2040年則全面禁止販售燃油汽車,這都是為了達到減少空污的目標,也是呼應國際社會所做出的重大政策。
但一個重大政策,光靠政府沒有辦法單獨成功,今天中油公司響應能源政策,作公司經營方向的調整。也結合許多業界共襄盛舉,只要政府和民間能夠協力共同合作,一定能達成目標,也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希望大家持續攜手努力。
中油政府燃油補助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支持改善空污,我們要更努力!
空污一向是高雄的重大挑戰。1217反空污高雄大遊行前夕,民間團體提出「環我呼吸權,空污零容忍」五大反空污訴求。
立法委員陳其邁認為,降低空氣污染,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也是朝野最大共識,政府應多管齊下,降低空污。
針對固定污染源,陳其邁要求,台電、中鋼、中油等三大國營企業應改善設施與製程,加強空污減量,並與中央合作,邀集學者專家、環保團體共同研擬可行降污方案,逐年將空污排放減量。
陳其邁也要求,考量到產業量能,中鋼應儘速將1、2號煉焦爐改為乾式,1號煉焦爐於1977年設置,應儘速更新。也爭取中央專案補助,將煤礦砂改為室內貯存。
之前陳其邁已要求台電興達電廠於112年前加速汰除一號到四號燃煤機組,大林電廠的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加裝「濕式靜電集塵器」。
對環評許可核准的數量與實際排放量「差異大」的個案,將會逐一檢討改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而移動污染源,陳其邁認為,應分階段公告禁行二行程機車,最遲在2020年以前全面禁行二行程機車。
並推動在地電動車產業發展,營造電動機車友善環境,逐步推動高雄市成為全台第一個電動機車城市。
柴油車的部分,至上月底,高雄還有93945輛柴油車,排放的廢氣對市民健康影響甚大,未來會配合環保署政策,加速推動一、二期大型老舊柴油車汰換。
政府也要積極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增加搭乘率,減少移動汚染源的排放量。
移動污染源除了大家熟知的汽機車外,其實高雄港的船舶排放的廢氣也是移動性污染源的主要來源之一,目前高雄港已建有十一座岸電系統,但使用率低。陳其邁認為,未來有岸電系統的船舶停泊高雄港時,應提高使用岸電系統。
同時協同中油及港務局,推動沒有岸電系統的船舶使用低硫燃油。
陳其邁表示,雖然空汙費費率係由中央統一訂定,但為了落實汙染者付費的公平正義,未來空污法的修法,將會要求提高空污費及分配地方的比例,並編列預算,進行汙染工廠附近居民流行病學及健康風險影響追蹤調查。
陳其邁將持續推動高雄市設立「空氣品質維護區」,整合管理污染源,限制移動及固定污染源排放,禁止二行程機車、高污染柴油車進入,改善空氣品質,保障市民健康。
因應智慧城市時代到來,陳其邁認為應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預測空品狀況,進行調控,降低污染。透過智慧城市的全面數據監測,避免惡意排放,並主動公布各項監測數據,向大眾說明。
最重要的是,高雄未來應借鑑國外經驗,成立「高雄市空氣品質管制委員會」,由副市長親自督導,跨局處協調,並加入民間代表,加強民間參與。
我們要更努力,共同守護市民呼吸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