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
#雜記
上星期終於去了中正紀念堂三樓的「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參觀,雖然在那個場域觀賞那些影像作品的體驗就客觀層面來講,並不是那麼的舒適,但就藝術空間做為一個訊息積累以及傳達的載體而言,這個地方只能說再適合不過了。
去看展的當天下著小雨,從中山南路的路口經自由廣場往中正紀念堂移動,可看見往來遊客不時駐足拍照,當最後攀上階梯到達四樓的大廳時,恰且正直衛兵交接的時刻,人群更是將整的大廳塞得滿滿。抬頭仰望蔣中正銅像,上頭是斗大的倫理民主科學,說來諷刺,施行戒嚴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威權政治的一代極權份子頭上竟擺著「民主」兩字,然後來自世界各地,不知道是特地前來也好,路過也罷的人們瞻仰、朝拜,越想越覺得荒謬。
後來,沿著旁邊的樓梯往下,來到了展間,是一個口字型的迴廊,終於才抵達這次的展場。我想就如同策展研所述「本展地點位在紀念堂四樓銅像大廳下方,空間較為幽微隱蔽,一方面除呼應著展名「中正之下」,不只是一種空間上的客觀描述,另一方面也隱喻著,在長時間威權統治下的台灣,即便自1987年起已解嚴多年,但戒嚴幽靈在歷史、回憶、認同、正義、真相等面向所造成的影響與錯亂,仍揮之不去…」
對於我而言,觀看這樣的一個展覽,我想主要有幾點想法。一是在這樣的空間場域中,不禁思索所謂「轉型正義」究竟會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而同時我思考,除了藉由不停地揭露來還原真相外,還有什麽值得去做。
或許是悲觀主義作祟,經過人山人海的大廳來到三樓,在銅像的正下方看到的卻是稀疏的人潮,錄像眼前的椅子,還有幾對的情侶坐在上頭滑手機休憩。我想這本身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構成展覽的一部分。政治、威權其實離我們不遠,只是我們往往視而不見、甚至不願面對。
我想或許威權並不真正恐怖,真正恐怖的是苟且的態度以及易於習慣的鴕鳥心態。臺灣絕對有敢於發聲、有理想的人持續努力,但同時也有主張轉型正義已經結束的前總統、認為228是獨派批鬥自助餐的學者。
說起來好像前途茫茫,但樂觀一點想,雖然蔣一直都在,但民主好像一直也在,而且在蔣的頭上,所以說總有一天會變好的吧。
展覽到3/17
中正紀念堂衛兵交接地點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
#雜記
上星期終於去了中正紀念堂三樓的「中正之下-當代人權影像展」參觀,雖然在那個場域觀賞那些影像作品的體驗就客觀層面來講,並不是那麼的舒適,但就藝術空間做為一個訊息積累以及傳達的載體而言,這個地方只能說再適合不過了。
去看展的當天下著小雨,從中山南路的路口經自由廣場往中正紀念堂移動,可看見往來遊客不時駐足拍照,當最後攀上階梯到達四樓的大廳時,恰且正直衛兵交接的時刻,人群更是將整的大廳塞得滿滿。抬頭仰望蔣中正銅像,上頭是斗大的倫理民主科學,說來諷刺,施行戒嚴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威權政治的一代極權份子頭上竟擺著「民主」兩字,然後來自世界各地,不知道是特地前來也好,路過也罷的人們瞻仰、朝拜,越想越覺得荒謬。
後來,沿著旁邊的樓梯往下,來到了展間,是一個口字型的迴廊,終於才抵達這次的展場。我想就如同策展研所述「本展地點位在紀念堂四樓銅像大廳下方,空間較為幽微隱蔽,一方面除呼應著展名「中正之下」,不只是一種空間上的客觀描述,另一方面也隱喻著,在長時間威權統治下的台灣,即便自1987年起已解嚴多年,但戒嚴幽靈在歷史、回憶、認同、正義、真相等面向所造成的影響與錯亂,仍揮之不去…」
對於我而言,觀看這樣的一個展覽,我想主要有幾點想法。一是在這樣的空間場域中,不禁思索所謂「轉型正義」究竟會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而同時我思考,除了藉由不停地揭露來還原真相外,還有什麽值得去做。
或許是悲觀主義作祟,經過人山人海的大廳來到三樓,在銅像的正下方看到的卻是稀疏的人潮,錄像眼前的椅子,還有幾對的情侶坐在上頭滑手機休憩。我想這本身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構成展覽的一部分。政治、威權其實離我們不遠,只是我們往往視而不見、甚至不願面對。
我想或許威權並不真正恐怖,真正恐怖的是苟且的態度以及易於習慣的鴕鳥心態。臺灣絕對有敢於發聲、有理想的人持續努力,但同時也有主張轉型正義已經結束的前總統、認為228是獨派批鬥自助餐的學者。
說起來好像前途茫茫,但樂觀一點想,雖然蔣一直都在,但民主好像一直也在,而且在蔣的頭上,所以說總有一天會變好的吧。
展覽到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