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日作家獲芥川獎
7月14日,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的芥川龍之芥文學獎宣布:最新得獎者有兩人,一是日本仙台市出身、41歲的石澤麻依;另一位是台灣旅日作家、32歲的李琴峰,她以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獲獎。李琴峰在台灣讀完大學才去日本留學,母語是中文,她以非母語的日文寫文學作品,而取得這個最高文學獎,實在很了不起。此外,她已有兩本日文小說由她自己譯寫成中文在台灣出版,分別是2017年獲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獨舞》,和2019年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倒數五秒月牙》。中文讀者直接讀她用中文書寫,比由他人翻譯會更好。
日本的文學獎,與香港、台灣的不同。香港較為人知的只有青年文學獎,台灣的文學獎較多,每個獎都分小說、新詩、散文等組別,獲獎之後也不見得可以寫專欄,出書,當作家。日本的文學獎得獎作品的體裁只限小說,一些著名文學獎不是公開徵稿,而是只要寫作者在雜誌或書籍上發表新作品,便會自動列入評選名單,然後評判再從中挑選。通常選出的得獎作品只是一篇,最多兩篇。獲獎作者基本上已獲得雜誌或出版社取用他稿件的機會,可以說已經出道,當以寫作為生的作家了。
日本各文學獎中,以創辦《文藝春秋》雜誌的日本小說家菊池寬在1935年設立的芥川龍之芥獎和直木三十五獎的歷史最悠久和公信力最佳。芥川獎是頒發給「典雅小說(雅文學)」新人作家的一個獎項,直木獎是頒發給通俗小說作家的獎項。
日本許多名作家,都因獲芥川獎而成名,如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江健三郎。
為什麼日語學得這麼好?
李琴峰不是第一個用非母語的日文寫小說而獲芥川獎的作家,在2008年,出生於哈爾濱到日本留學並已經歸化日籍的楊逸,憑小說《浸著時光的早晨》獲當年的芥川獎,故事講述1980年代一個青年在中國20年轉型期中的經歷。但這本書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出版。楊逸也未見有其他著作繼續問世。
用日文寫作的台灣人,之前還有作家東山彰良,以小說《流》獲直木賞,他原名王震緒,家族移居日本,自幼在日本長大,並改了日本名,及繼續發表作品。
李琴峰至今未入籍日本。她1989年生於台灣,15歲開始自習日文,並創作中文小說。她大學時雙主修日文系與中文系, 2013年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日語科碩士課程。畢業後做了三年上班族,現在是專業作家。
為什麼會想學日語?她說:其實沒什麼契機。15歲的某天,不知為何突然有個念頭,「不然來學個日語吧」,從此開啟了日語學習之路。她說,剛開始只是某種沒來由的念頭,但學了以後,便為日文之美所迷惑,從此欲罷不能。
日語之美在哪裡?她說,首先是文字,日文字夾雜漢字與假名,密度不均看來像是某種斑點花紋,這就有一種美感,彷彿是漢字的花瓣點綴在平假名的樹梢上,風一吹過,櫻瓣紛紛飄落。
接著是音韻,日語的音節基本上是「子音+母音」的組合,極富節奏與韻律感,使人不由得想出聲朗誦。
問李琴峰為何能把日語學得這麼好,她說,「因為我愛上日語了」。
《彼岸花盛開之島》
母語是中文,又愛上日語的李琴峰,在獲獎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中,把中文、日文、台語,還有某些琉球語混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她知道在宜蘭的原住民中,有一種和日語混合而成的語言,於是她就做個語言實驗,把3種語言混合使用,這是個新嘗試。
有評審認為《彼岸花盛開之島》這小說的內容融入多種語言做安排,突顯日語是在變化的,因此得芥川獎對日本文學的意義很大。這可能是評審給李琴峰得獎的原因之一。
「彼岸花盛開之島」描寫一名漂流到彼岸花盛開的島嶼海邊、失去記憶的少女宇實(umi)來到陌生的島嶼,接觸島上人們的生活文化,島民操的語言是相當獨特的「日本(nihon)語」,但另外有一種稱為「女語」的語言,只有上了年紀的女性才能學習,作為歷史傳承之用。
這座島嶼只有女性才能傳承歷史,擔任所謂的島嶼領導人,領導人稱為noro,暫譯為「祝女」(祝福的祝),最高領導人是大noro,大祝女。故事寫到,大祝女下令宇實要與同齡的游娜(yona)一同成為祝女。和宇實、游娜同齡的男孩拓慈(tatsu),不得學習女語,但他偷偷地學習,女語學得比游娜還好。拓慈不懂為何男生不得學女語、無法當祝女。宇實與游娜承諾拓慈,倆人若當上祝女就改變男生不能當祝女的規則,並承諾也會教導拓慈歷史。
為何島上男性無法當領導人、沒有權力?這是作者幻想的烏托邦,它要突破人類自農耕社會以來的男權社會。但烏托邦也不是完美的世界。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陰影的一面。
彼岸花的雙重隱喻
《彼岸花盛開之島》想寫的是對人類歷史的一種反思。
作者李琴峰認為,幾千年來,透過男人的視野、男人的文字書寫的所謂歷史,其實都是經過男性視點解釋的東西,即使是性別較平等的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思維、邏輯、科學乃至政治體制、意識形態都是男人建構出來的。
於是她思考,有沒有可能跳脫歷史脈絡,幻想出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由女性的邏輯、由女性司掌的世界。
烏托邦是西洋的概念,若以中國的概念來講,就是桃花源。因此她構思,有沒有可能在日本幻想出一個桃花源。她讀了琉球的神話,神話中有一個位於海洋彼端的神仙居住的樂園。她將這神話引用到小說中。
烏托邦是人類幻想出來、不可能存在的。對某些人而言,烏托邦可能是理想,但對另外某些人而言,不見得是理想。
書名《彼岸花盛開之島》,彼岸花是植物「石蒜」的別名,它可以作麻醉劑,也可以在加工後變成毒品,因此是雙重隱喻。同樣的道理,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將男性排除在宗教、政治體制這一點就是陰暗面。
她說:「歷史不可能完美、人類所建構出的社會制度也不可能完美,包括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都不斷地在尋求改善或變革的契機,這座島嶼也走在變革的路上,雖然現在不那麼完美。」
這小說結局是光明的或灰暗的?她說,由讀者自由想像這座島嶼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李琴峰的小說都貫穿著「逃離」的主題。《彼岸花盛開之島》是幻想可以逃往的不太完美的理想之國。
逃離與理想國
李琴峰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說,在她十幾歲到二十前半段,「在台灣承受過許多不同種類的暴力,度過許多與世界孤絕的黑暗夜晚,忍受毫無道理被強加於身的生之形式,──當二十前半那尚未成熟的我為了逃離而來到日本,終於獲得那一點點自由的空氣時,天曉得我受到了多大的救贖。」但在日本,雖然「窺見過人類的溫暖光輝,也曾承受過令人憤怒甚而落淚的歧視」。
李琴峰談到在日本租房子,儘管有永久居留權,儘管日語流利,但仍然多次被謝絕入住──就因為她仍是外國籍。管理房產的不動產公司規定,日本人的保證公司費用為房租的50%,而外國人則是100%。
在她2017年獲獎的《獨舞》中,主角趙紀惠為了擺脫舊日傷痕,從台灣前來日本,卻仍無法從「自己」逃離,於是便決心從人生舞台逃離,嘗試死亡的跳躍。趙紀惠說:「出生並非出於自身意志,是遭人強加之事實。若人類註定無法對抗生之荒謬,那麼選擇從生命逃避的權利,總該是天賦的。」
在2019年的小說《倒數五秒月牙》裡,在日本工作的台灣女子林妤梅,以及在台灣工作並結婚的日本女子淺羽實櫻,曾是研究所時期的好友,卻有著說不出來的同性情感。研究所畢業後兩人分隔汪洋,彼此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五年之後,兩人終於在東京久別重逢,共度漫長而又短暫的一天。
逃離與留下,都需要勇氣,因為都要面對不同的問題。於是,在《彼岸花盛開之島》,李琴峰就夢想有一個世界,能夠接受人的不同屬性,卻不為其定義,這樣人類才能回歸單純的存在,並獲得些許自由。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5633&year=2021&list=1&lang=zh-C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中文系 轉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火箭大叔八月要當太空中心主任了。以下是五年前的訪問。
《田庄阿伯上太空/吳宗信》
五十二歲的吳宗信自嘲國語講不輪轉,捲舌音ㄓㄔㄕㄖ分不清楚,在TED演講索性全程講台語,用的是鄉土的語言,講的卻是科技的未來,他主持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這個夏天將試射HTTP-3火箭,火箭採用的是混合性燃料,射程預計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第一。
不滿於火箭中心只是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上集資網站募款,是學界首創,更企圖將火箭中心企業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阮做的物件拿得出去,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莫彩,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攏無效,」他說:「台灣不能只是做代工,以後就是太空經濟了。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在YOUTUBE輸入「TED XTaipei演講」和「吳宗信」,電腦螢幕會跳出一段名為「台灣本土火箭,要讓太空旅行夢想成真」的影片。演講者是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他是該校「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RC)創辦人。ARRC今年一月底在新竹香山濕地成功試射雙節小火箭,材料和技術台灣製造,火箭升空一公里,將台灣和太空的距離拉進了一大步,「阮使用欸是混合式燃料火箭,和美國VIRGIN GALACRIC太空旅行同款,伊飛上宇宙一張門票七百五十萬台幣,阮這俗閣大碗。」大演說家談的是科技未來,用的卻是鄉土語言,若不細細分辨演講內容,乍聽聲音起伏和熱情,以為是百貨公司賣菜刀的推銷員。
站在大演說家辦公室門口,影片中男人朝我們走來。「歹勢,歹勢,」他自口袋掏出鑰匙開門:「啊!你要飲水否?抵遐訪問嗎?」未等我們回答,他一個箭步向前,逕自把腳踏車挪到陽台,轉身又從架上拿餅乾招待,五十二歲的男人步調明快,像按了加速鍵一樣。找到縫隙,劈頭便問他為什麼要用台語演講?「為了報仇啦,替自己說的台語出一口氣。」
台語的復仇
課堂上課多半說國語,但他心想TED演講面對全世界,機會難得,可以表達對母語的愛,「所有的語言是平等的,只要好好栽培,菜市場和灶腳的語言,也可以正式演講,表達像火箭太空工程這種複雜的事物。」
他一九六四年出生台南安南區農村,五○年代的台灣農村生活幸福各自不同,但貧困極其類似:上面兩個兄哥、三個姐姐,母親四十歲生他,沒有母奶,也買不起奶粉,僅能餵他喝黑糖水,「散赤到被鬼走抓,呷番薯籤呷到驚」。庄腳老父老母不識字,在家講台語,上小學第一天,老師講啥攏聽嘸,考試成績倒數,二年級某天,課堂上突然懂老師講什麼,那次段考,他是全班第二名。
科學家實事求是,半生經歷整理成投影片,求學、成長,無非一段又一段power point:台南一中、台大機械系,「讀冊對我來說,簡單簡單,逐日攏咧(台語玩耍之意),不是打球,就是肖想交女朋友。」高中踢足球,每天抱著一顆足球搭公車上學。因為射球準,可以四、五十米射球,爆發力快,個頭不高,還是入選台大橄欖球隊。
老婆是在台大校園認識,外省家庭長大的中文系女生,「結婚至今,我說我的河洛話,伊講伊的國語,互相尊重。」他說大腦用台語思考最為靈活,其次是英語。出國GRE考字彙,滿分八百他考六百多,當年全台最高,上國中前不知道ABC狗咬豬,但天性善於歸納和分析,很輕易就掌握英語文法的邏輯和秩序。
剝削的農會
在校園裡講台語並不代表具備本土意識。一九八六年,台大學生李文忠推動校園輔選遭退學,於傅鐘下絕食抗議,他的觀感是「那群人呷飽盈盈」。當兵退伍後,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念航太博士,在台灣同學會裡讀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腦筋才像爆炸一樣。
雪夜裡讀史明讀到哭,應驗成長過程,原來書中講台灣人的苦難都是真的,「農會真正剝削農民,伊攏放重利欸。細漢時陣,家裡起厝,偕農會借錢,還款到我大學畢業,都未及借的一半,都沒還到本金。彼一時陣,肥料無法自由買賣,比如阮爸爸種稻一百袋,要拿五十袋到農會換肥料,等於抽稅五十趴。」他的思想在此真正轉了彎。
一九九五年才回國,入太空中心服務,隔年便迫不及待展開「5%台譯計劃」,他號召二、三十名同好,每月捐5%的時間或薪水,以漢字和羅馬拼音將《動物農莊》《無花果》等經典翻譯成台語和客語文,每本書首頁下方寫著他們的心願:「ho台灣──新ê獨立ê進步ê文化空間(獻給台灣新的、獨立的、進步的文化空間)」。
一邊忙著開拓文化新鄉土,一邊做著宇宙大夢。他念太空工程,專業是紊流、航太燃燒,「一九九八年入交大,為了生存,走岔了去做電漿」,但他沒忘本,二○○四年,陳水扁政府籌畫「哈比特計劃」(哈比特即賽夏族飛鼠之意),研發載送衛星到太空的火箭,他知道消息,便把擁有火箭專才的好友陳彥升騙回來。
「我們有太空中心,但一直沒有做火箭,以航太來講,若沒有做火箭,就是玩假的,發射火箭才是太空實力的重點,」陳彥升是國家太空中心探空火箭計畫總主持人,早年任職NASA(美國太空總署),他說:「當時吳宗信、林明璋(第二十三屆中研院院士)他們跟我說,台灣要發展火箭,要我回來試試看。」這個傻子放棄一千兩百萬年薪,被吳宗信騙回來,領著一份吃不飽、餓不死的研究員薪水,卻也把吳宗信一群好友拉入火箭領域。
非法的夢想
一枚火箭結合推進、燃燒、導控、電機電池、傳輸技術等相關領域,「發展火箭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各領域的技術,是火車頭產業」,吳宗信說當年中科院設計與測試的火箭,由他們來模擬分析,提供給太空中心做參考,「台灣乎阮這群中年阿伯做夢欸機會,我們也要給少年仔做夢的機會。」中年阿伯心中激情燃燒,然而二○○八年,馬英九上任,「哈比特計劃」不了了之。中年阿伯不甘心,索性自己跳下來玩。
那一年,他在交大開設「類蔗糖火箭」(sugar rocket)實作課程,把糖磨成粉結合氧化劑,做成固態燃料,再用大塑膠管等低成本材料,做成小火箭,「我跟學生在學校用烤肉架當發射架,乒乒乓乓,校園的樹都燒掉了。第一次帶學生去新竹香山濕地試射,透早四五點,還被保育員抓到,差一點罰六萬塊。」
二○一二年,他和交大陳宗麟、成大何明字、屏科大胡惠文、北科大林信標,銘傳余仁朋,海大黃俊誠等老師成立ARRC,立志台灣製造的火箭。ARRC今年夏天將射發長八‧八公尺、直徑○‧四五公尺,總重六百公斤的HTTP-3火箭。火箭採混合式推進燃料,預計升空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創舉,「火箭推進技術,可分為液態燃料、固態燃料、混合式燃料,液態燃料性能最好,但工程複雜,固態火箭成本低,但也最危險,混合式火箭居中,但安全性、低成本,有機會讓發射火箭的成本由十億,一舉至少掉一位數。」火箭取名HTTP,是北科大、新竹交大、台南成大,屏科大四校縮寫,也是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的雙關聯想,象徵該系列火箭的想像空間如網路一樣無遠弗屆。
衛星的戰爭
火箭試射成本估計一千六百萬,他上「貝殼放大」集資網站,募九百多萬,是學界首創,雖至今有六百萬資金缺口,但他老神在在,「捐兩百,捐一百萬都沒關係啦,隨人心意。」不甘心只是掛在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企圖將ARRC企業化,「我們做的東西也很拿得出去,但是經費有時陣有,有時陣無,持續七、八年很不容易,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可惜,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都沒用。」他說:「危機就是轉機,假使當年政府給我錢,我就會惦惦,不會出來募款,可是出來接觸社會大眾,發現這個市場這樣大,之前待在學院,見樹不見林,可好像小鳥沒東西吃,飛上天空找出路,才發現這個林子這麼美。」
這市場有多大?商業上的小衛星是未來趨勢,從影像到通訊、從農業到環境監控、甚至商業投資都開始運用衛星來管理,SpaceX、Amazon、維珍航空(Virgin Group)等國外企業莫不磨刀霍霍,台灣高科技要轉型、擺脫代工包袱,航太是很好的選擇,而混合性火箭和個人衛星的結合正是台灣下一個機會。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自製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激情的演說
理工科教授講學不扮高深,問我日劇《下町火箭》看了沒?「你緊看,伊做的代誌就跟我們一樣,不過伊欸故事沒我精彩啦,哈哈!」ARRC故事有沒有日劇戲劇化見仁見智,但男主角阿部寬講話肯定沒有眼前的中年阿伯蕩氣迴腸:「人活到一定的檻站後,會想這世人目標是啥,最開始當然是為了升等,拚命寫期刊論文,但那個不一定跟社會有連結。還好碰到這群好朋友,大家有不同的能力,對台灣有共同的想像。什麼樣的想像?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東西。一個政府不管富裕或貧窮,一定要提供一趴仙(1%)比例,乎少年從小時候開始作夢,作夢猶有出路,這是一個基本國家該有格局。」
他的目光如炬,彷彿火箭即將升空,五四三二一,發射。演說又華麗又草根,但那並不衝突,我們的想像力隨著那枚火箭衝向天際,看見台灣、看見東北亞、看見亞洲、隨即掙脫地心引力,衝破大氣層,衝上宇宙。中年阿伯說:「我們絕對不會放棄要離開地球。」
中文系 轉型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一次爆紅的奇蹟,#回頭都能看見日常耕耘的軌跡。」《#個人品牌獲利》by 小說界的李洛克
自從開始督促自己每天固定閱讀一個小時後,開始會對某些書有一種「OMG!我還沒讀完,我想要晚上繼續看,真的是好期待喔喔喔喔XDDD」的那種興奮感(等等,我是不是太變態了),最近在心頭的就是上週五我們寫過的李洛克的《個人品牌獲利》。
這次閱讀【PART 2:技能篇】,我覺得這篇值得寫兩篇。(真的是靈感小宇宙爆棚XDDD)
我這章最感動的句子是第105頁的:「#觀察& #發問& #紀錄」。
講的是說如果要講故事講好,那麼「#對他人的事件與情緒多一點發問。」
我知道,你們一定覺得:這不是廢話嗎!這難道需要寫嗎?
我相信李洛克一定有因為這點得益到許多,所以特別寫出來。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關於這件事情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朋友帶去一個茶室喝茶。
我知道很多人都對這個行程覺得特別的無聊,尤其是喝茶,但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
首先,多認識人利大於弊。
再來,茶室主人通常格外精通文學與歷史,我好久沒有跟人談論那些我中文系最喜歡的事物了。
最後,喝茶有益身心健康。
好,你不要笑,我當初就是覺得這麼簡單。
於是,我們就定位之後,茶室的主人開始為我們泡茶,如我所想的,我們從宋朝的茶文化開始聊,一路到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又到了原生茶葉的特別之處、認識了不同的茶壺的特色。
然後,我突然說了一句話「想想這麼深的文化要做轉型真的有很大的挑戰」,茶室的主人就說為什麼我為這樣看。
於是,我分享了過去自己經歷的數位轉型的案例後,坐在隔壁的氣功師父突然說話了。
這個氣功師父,穿得一身白色的唐裝,他突然很贊成我的說法。
我就好奇問說「師傅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想法?」
結果,氣功師父的答案,我拿下紙本抄寫。
各位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這位氣功師父過去長期在世界前500大的系統商做業務,如果我過去賣的一套系統是300-1000萬,他們家的系統是我們的5-10倍,甚至更高也不奇怪,而且,#他們家曾是我轉職時的前三大夢想公司之一。
你們知道嗎?
我有多驚奇,彷彿發現寶藏,我真的馬上,不囉嗦筆記本拿出來抄寫。我寫著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身邊放著當天的筆記,整整抄滿了三張A4的白紙(實在是無法在這封信寫完,#絕對需要另外開一篇文章)。
我特別記得的是如何面試,不是因為我之前寫職涯,而是我真的想進那家公司,但是我先天的背景無法,容許我為各位解釋一下。
我是一個對於大型系統商非常有興趣的人,源自於我自己兩年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B2B sales manager經驗。我在轉職的時候,有一度想要進大型系統商(ex SAP、Salesforce、Oracle、Microsoft),我最想要的職位是pre-sales。
Pre-sales這個角色,不是純粹的業務而是帶有更多的技術能力在裡面,業務無法回答技術問題時,pre-sales就派上用場,我一直非常想要這個位置。,起因於我對於產品非常感興趣(這真是個好表層的出發點,但為什麼表層,我們不在這裡多講)
但我後來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後,得到兩種人是這類型大型系統商要的人才:
1. 本身是技術工程師
2. 自己的過去的公司使用過這套系統
因為大型系統客製化的程度極高,可以說10個人用可以產出10個版本,加上導入團隊與業務團隊是不同團隊,所以,要不你是工程師可以跟對方工程師溝通,或者是你至少用過,你可以跟對方從經驗角度展開對話。
而我,兩者不是。
那天氣功師傅說了一句話,充分展現我的情境:
「#我不要訓練你,#我要你直接帶槍來上班。」
這是現實。
但我還是對他們的面試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問了一句話「可以請師傅跟我們分享如何面試嗎?以及我可以抄筆記嗎?」哈哈哈
各位不要覺得奇怪,#我真的隨時攜帶紙筆,你不知道神人什麼時候會出現。
通常面試第一關結束後,機會給你一個目標客戶去產出你的一個簡報,一般是0.5hr的簡報 + 0.5hr的FAQ時間。
(附註一提:這非常常見,我面試過所有的B2B sales工作都被要求過,從業務開發經歷簡述、業務開發計畫、預計成效等,通常簡報對象會是未來的直屬主管、相關部門主管,大家真的要好好準備)
他說,面試看下面幾件事情而已:
1. #客戶研究是否透徹
首先,因為會有一個目標客戶,因此,先看你是否有對這個客戶進行研究,包含公司的背景、營業額、財報分析、市場趨勢走向。
2. #客戶痛點是否明確
再來,你手上的產品可以解決對方的什麼問題?換而言之,你知道對方的痛點是什麼嗎?他們在市場上的最大問題是什麼?這個會決定你是否可以說服對方。
一般人會一直介紹自己的產品,這是完全不夠的,人只會在意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你一定要對目標做全面的研究。
3. #市場上的價值是否區隔化
最後,他的問題為什麼非得選你不可?你和市面上的其他系統商所提供的服務有什麼不一樣?
也就是不僅研究客戶,更要研究競爭對手。
以上只要有一項沒有,你就會被刷掉。(我聽得超級無敵霹靂過癮)
大家會說,你前面都說你不符合資格了,你為什麼要問還要做筆記?
三個原因:
1. 你真的想要一個事物的時候,不管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你真的都會不由自主想要多瞭解一點,而且,未來的機會很難說,能把握就必須多把握。
2. 能有機會聽聽看全球前500大的公司是如何面試人的,難道不該好好珍惜記筆記嗎?不要管他是不是氣功師父,重點是人家的經驗!!!無價!!!
3. 條條大路通羅馬,今天他跟我說的是面試一個業務簡報的內容,但是你仔細想,這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開發簡報,只要前面加上公司簡介,後面加上報價單,就非常完整了。
難點在於,你是否真的每一個案子都可以如實研究透徹、把握每一個簡報的機會。
我前兩天在華爾街日報讀書會會前會才提到,我曾經進到一個完全陌生不懂的領域,我是每天早起讀四大報的人,而且我會剪報給我的主管。
我會訂閱google Alerts,上班前以及下班前各寄送一封我所關心的全部的關鍵字報告給我,確保我掌握市場上的所有近況。
(近期要重新拾回這個習慣,因為我又再度進到全新的產業裡了。)
#很多事情沒有捷徑。
這是今天的小故事,尤其適合在週一。
因此,讓我們再複習今天我最喜歡的兩句話:
「每一次爆紅的奇蹟,回頭都能看見日常耕耘的軌跡。」
「觀察&發問&紀錄」
以上,明天見。
中文系 轉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國文課 #廢除必修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24「志祺七七的商業合作方案」廣告段落
02:25 大學國文都在上些什麼?
04:21 國文課轉型?
05:41 什麼是共同必修?
06:31 國文課應該當必修嗎?
07:57 我們的觀點:國文課該教什麼?
09:48 我們的觀點-必修要有充分理由
10:52 提問
11:1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偶陣雨
|腳本:偶陣雨、關節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大學國文改通識-FAQ】-臺大學生會NTUSA臉書粉專:https://bit.ly/3AtPiYd
→劉柏正觀點:取消大學國文必修的道理何在?-風傳媒:https://bit.ly/3ArtA73
→台大學生會提案廢除國文必修改為通識失敗,你如何看大學國文教育之必要?-端傳媒 Initium Media:https://bit.ly/3jFhxfL
→學生提「廢國文必修」未通過 台大設「免修門檻」估800人合資格-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7KTWF7
【 延伸閱讀 】
→釋字第380號解釋:https://bit.ly/3fQpe1z
→大學國文通識化課程規劃與 教材取向之商榷反思-孫貴珠:https://bit.ly/3ixFKFl
→台大學生會提案廢除「大一國文必修」,背後仍是「寫作課 vs. 文學課」之爭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s://bit.ly/3xyiFH6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中文系 轉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我的荒糖進行式:一個文化恐怖份子的深情自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蔣耀賢
內容簡介:
甚麼是文化資產?是誰的文化?又是誰的資產?
當文化資產遇上經濟發展,孰重孰輕?
所謂「文化資產」,是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等。理論上,這是全民所共享也共有的資產。但在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初期,大多數建物的移交並未清楚記載,幾經轉手後,即使有法條保護這些文化資產,卻因不符使用需求而被陸續拆除改建,許多珍貴歷史建築就此消失。而後為了經濟發展、都市更新、提升市容,更加速老屋拆除。
多年來,台灣一方面高喊文資保存的口號,另方面,文化資產卻總是被既定模式、既得利益者視為經濟發展絆腳石,於是造就了「文化恐怖份子」一詞。
自嘲「文化恐怖份子」的蔣耀賢,投入橋仔頭糖廠文化資產保存廿多年,每天生活在百年大樹環繞的萬頃公園,將老舊的製糖工廠、遭遺棄的宿舍改成藝術村,創辦金甘蔗影展,發行「新台壁」(新台灣壁畫隊)向世界流通(受邀到世界各地進行藝術展演、交流)。
本書是這廿幾年來,從橋仔頭糖廠到白屋到涌翠閣,作者與夥伴們在活化歷史建物的行動紀錄與思考;這書也是在傳達一種大聲朗誦踏實生活在土地上寫的詩的美學生活態度,並且號召大家一起來有效活化古蹟與歷史建築,實踐青年返鄉與文創產業的轉型任務,以行動學習如何當自己的主人,以創造力建立自己的家園。
作者簡介:蔣耀賢
高雄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的幕後推手,長期在橋頭糖廠,從文史、社造、藝術村到現在的白屋,以民間的力量,創造了全台少見的藝術村成就。
出生在橋仔頭白樹村,東海大學中文系、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獲台灣文學獎、高雄文藝獎等。之後返鄉投入橋仔頭糖廠保存運動迄今,一邊運動,一邊寫作。2001年催生橋仔頭糖廠藝術村,也創辦金甘蔗影展,策展新台灣壁畫隊,以創作的心情面對土地與人生,曾經與商毓芳策劃自力修復橋仔頭糖廠招待所「白屋」。
2017年營運虎尾郡招待所「涌翠閣」,目前在橋頭與虎尾二地從事文化資產再利用「有頭有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