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 播放器】樓主想換機,二手 AK380 和 SE100 價格相若,未知邊部好D呢?
帖子:https://post76.hk/thread-289919-1-1.html
#AK380 #SE100 #二手市場 #高階DAP #中性音色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Asto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 #開啟小鈴鐺 #追蹤IG:heyheyastor 談工作▍[email protected] 想聊天/看貓去IG ▍https://goo.gl/HZhvP3 還有其他社群要不要看都沒差▍ FB■https://goo.gl/JRmIum blog■http://goo.gl/3...
中性音色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7
由於撰寫了這些相關於現場演出的基礎實務經驗,開始有一些年輕的網友來訊詢問一些困擾了他們相當時間的現場狀況,其中一個相當有『代表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不論到什麼樣的演出場合,我的電吉他音色從地板監聽送出來的聲音都很難聽?』。我猜想這是許多吉他手都曾經歷過的夢魘:明明在家裡調整好的音色(特別是破音”Drive”類),每次到了演出現場,聲音就變得好奇怪,然後再從監聽聽到的時候,根本就是另外一個陌生人…
那我怎麼知道外場的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啊…?
我不知道你的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但我知道:如果你從音箱出來的音色就不好聽,那觀眾要聽到好聽的音色,機率等於零。
當我看到上面那個很有代表性的提問時,我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答案方向;不過,為了印證我心裡的想法,我還是回訊邀約了這位網友到我所執教的北藝大IMPACT學程所附設的錄音室,使用了裡面的器材來看看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在經歷一個多小時的實際演練,我完全斷定了這一類型問題的結論:
『不是你的監聽系統有問題,是你的音箱使用方式有問題。』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2]~吉他音箱
當天我們在IMPACT錄音室所使用的音箱是Marshall JVM-410H/412 1960 type Cab (https://marshallamps.com/products/amplifiers/jvm4-series/jvm410h/ ),這位年輕吉他手的音色器材是 Boss ME-80 (https://www.boss.info/global/products/me-80/ )這個在市場上相當有市佔率的綜合效果器。我請他把現場當做是演出的場地,示範當他進入到演出場地的舞台上時會做的整個動作流程;他將所有的訊號導線依序串接好,也依照正確的開電程序:先打開效果器電源,在音量歸零的狀態下打開音箱頭的第一段電源,由於JVM-410是全真空管的設計,所以稍等了幾分鐘讓真空管預熱到工作溫度,再打開stand by開關,開音量,調整音箱面板上所有的旋鈕,希望能喬出一個他滿意的音色;一小段時間之後,他帶著遲疑的眼神告訴我:『應該就是這樣的聲音……吧?』
不用說,那個音色一定是不理想的:低頻有著一種甩不掉的厚重泥巴感,高頻尖刺而穿透,而吉他可能最需要仔細推敲的中頻區段…好像遺忘在家裡整個沒帶出來,別忘了,這可是Marshall的音箱,所以這些陳述都可以再誇張好幾倍去想像它~
在電腦程式設計上有一句厲害的銘言:GIGO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E%83%E5%9C%BE%E8%BF%9B%EF%BC%8C%E5%9E%83%E5%9C%BE%E5%87%BA );代換到聲音訊號的流程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前端的音色就有問題,後端輸出的音色勢必也會有問題。所以,這位吉他手在監聽端所聽到的『難聽的音色』,也只是麥克風以及後端的相關音訊硬體,忠實地捕捉、反應了音箱端的音色樣貌而已。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我請這位年輕朋友將整個系統按照正確的關機順序關掉所有的器材、拆掉所有的串接訊號線,重新再來一次:
1. 導線~
關於『導線的方向性』這件事,我很確定不是來自音響發燒友那種吹毛求疵的Hi-fi要求而已,我自己偶有會接錯了導線的方向,以致於音色在高頻方面會突然感受到變得遲鈍、手感反應不佳的現象;許多年輕的樂手會很隨性地將一團混亂的訊號線,找到接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給接駁上器材,但有很高的機率,你已經將應該可以有的完整聲音訊號給打了折扣,所以後面被驅動的相關器材都沒能得到足夠的『水流』(這個說法請參見上一篇的解釋: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59539971320222 ),所以『效率』變得不好。而判定訊號線方向性的方式,可以參考這一篇的初級討論: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E5%A6%82%E4%BD%95%E5%88%A4%E5%88%A5%E7%B7%9A%E6%9D%90%E7%9A%84%E6%96%B9%E5%90%91%E6%80%A7 。我們因此可以注意的是:
A. 器材的串接,應該注意到訊號線的方向性,寧可龜毛,千萬別懶散。
B. 由基礎物理學可以知道:電流通過導線時會產生『磁場』。所以,如果你串接器材的訊號線過長,為了節省空間或美觀,你可能會把訊號線纏繞成圓圈,但那其實會形成一種『磁場效應』,影響你的音色品質;因此,我們寧可讓訊號線平鋪,而盡量避免『繞成圓圈』。(http://wp.chjh.tp.edu.tw/blog/shingfu/files/2012/11/magetic.pdf )
2. 吉他與音箱~
當我必須使用到現場所提供的音箱,我的第一件事其實是只拿一條導線,按照正確的方向連接吉他與音箱,將音箱的EQ置中,然後聽聽看只有自己的吉他,與這個音箱的那種最單純的聲音樣貌。
因為在實際的狀況,除非你非常有把握透徹瞭解演出現場所提供的音箱規格與當前的器材狀態,否則,極高的機率你只會使用現場提供音箱的單一channel ---特別是clean channel,來當做你的『效果器平台』;也就是說,你的Clean Tone會是依靠音箱的clean channel,你所需要的Drive Tone,大多來自你的pedal。在這種前提下,把音箱的clean channel調整成一個『中性音色的平台』,應該是一個首要的安全措施。
而因為每一位樂手喜愛的電吉他各有不同,而每一種電吉他的聲音頻率特性也都不一樣,更不用說每一個現場的音箱條件幾乎不會一樣,當那麼多的變因組合在一起時,如果不先從最單純的組合來調整出一個『中性』的聲音平台,而硬要在不理解現地音箱的聲音狀況下,憑藉著一些『對這個品牌音箱的既定印象』來做音色的調整,在我看來,絕對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徒勞之務。
3. 效果器(Drive類型)與音箱~
談到這一題…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立刻解答疑問的萬用手冊來提供我們最需要的參考方向。在不知多少次的組合嚐試之後,我不得不同意下面這個影片所做的實驗與解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KjhXWpjq8 。
我非常欣賞這兩位(英國?)仁兄所做的條件設定:用Fender最著名的兩種型號:Telecaster與Stratocaster (都是單線圈)來控制電吉他Pickup的變因,選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兩款音箱(Fender, Marshall),來比對市場上最有性格代表性的Overdrive與Distortion (雖然他們選用的是Nano Muff,理論上是比較偏向Muff類的Fuzz音色,但從影片中的表現,似乎可以視為音性更趨近distortion),是如何地無法在兩類音箱中,都能取得『相對平均』的音色表現。他們說:『如果問如何調整Drive與音箱的表現,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誤導』,『可能應該問---什麼特定的Drive pedal會更適合什麼特定的音箱』。這個意思是:如果你在家裡使用的是一個XXX類型的音箱,但演出現場提供的是YYY類型、ZZZ類型,其實…你應該不用期待你今天的音色可以好到什麼地方了。
如果還不死心,我們也可以尋求第二意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8Ff-DCLzg ,
這位仁兄是美國Pedal品牌Wampler的老闆,他除了再一次示範這個殘忍的事實,更開宗明義地揭示:『這是為什麼我們的產品上面會有那麼多的音色選項與旋鈕』。
而上面兩個影片連結用的都還是真空管類型的音箱,再想想我們在臺灣的展演場地,似乎還有不少場域提供的是電晶體類型的音箱,這其中所存在的頻率響應差異,恐怕不是你不斷更換Drive Pedal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的。
4. 解決。
承上面兩點所述,我所能做的、非常保守的建議是:不要讓你的音色呈現太『極限』的方向---除非你扛了自己的音箱出門。
為什麼需要先把現場的音箱調整成一個『中性』的平台?或者,為什麼許多新型態的音箱要標榜『Pedal Friendly』?基本上都是為了希望不要在『基礎的音色平台上給予太多染色』的考量;下面這個影片是反過來示範幾種很有個性的音箱,調整成取向比較一致的音色基準之後,對於幾種類型的Drive Pedal所呈現的比較一致表現的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1HZCw3UzY 。
那麼,是什麼導致我們會想調整出『比較極限』的音色呢?
A. 因為你在摹仿你的吉他英雄的音色!我並不是反對這個重要的音色摸索與學習的過程,但你一定要意識到一件事:所有你聽到的吉他英雄音色,特別是來自專輯作品或良好製作的訊源,我必須說:那都不是他最真實、赤裸的音色。最常見的是當你在處理比較重的節奏音色,你覺得你的吉他英雄都把中頻挖空了、留下了很明顯的低頻與高頻,所以我的音色方向也要這樣調!好吧~就假設你真的可以調出百分之百還原專輯的音色、在現場做演出,但…你其他的樂手也有百分之百地調出這位英雄的其他樂手的音色與頻率嗎?如果沒有,這整個的音色組合是不是哪裡會不太對勁?你真的覺得可以還原得一樣好聽嗎?
那些你以為不存在的頻率位置,不是它們真的『沒有』,而是在混音(Mix down)階段時,針對音樂性的需求而『捨棄』的---這裡的重點是:如果沒有那些頻率,Mix down的時候要怎麼做出捨棄的動作?
我們的確可以分析各個吉他英雄在音色上的『特性』,但那些特性,在實際操作上,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極限。
B. 剛好與上面的A點相反: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調出了太多不必要的頻率!這個現象常常因為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練習,所以將整個吉他的頻率調得過於飽滿,所以往下與Bass的頻率重疊、往上與鼓組的金屬類樂器重疊;一旦到了現場是一個你不熟悉的音箱器材,你幾乎不知道要從哪裡來著手調整音色。
C. 最最最常見的問題:你的Drive量太多了!你為了要表現出電吉他的狂野粗暴,Pedal上的drive鈕下手是沒有猶豫的!但你可能不知道,各類型音箱的『Gain Stage』對於前端Drive Pedal傳來的音色頻率,是有截然不同的複雜反應的,那些你所期待的『力度』,其實常常是相反的音色調整---你應該縮減你的drive量,而用pedal volume去『Push』你的音箱,以及你應該加強左手壓弦與右手Picking的『勁道』---請注意!是『勁道』而不是傻傻的『力道』。而關於什麼種類的drive會如何產生對於音箱的『推力』,以及究竟應該用『幾顆drive pedal』來疊加到適當的Drive音色,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我希望在幾週之後聊到這些『破音』效果器的相關議題時,可以有進一步的討論。
D. 如果你在家裡是沒有適當的條件來讓你的音箱有正確工作音量,或你選用的音箱本身有硬體限制(過小的speaker尺寸或頻率不盡完整的相關設計),為了補償這些先天限制,你很可能會調出一個後來放在比較中性平台上就顯得『扭曲』的音色;如果是這個方向的問題,我希望在之後的文章中,以不是業配文的角度,來建議一些在現今起居環境中可以參考選購的器材,來讓你的吉他音色編輯能夠比較中性些。
5. 吉他音箱與麥克風收音~
當上面所有的陳述都已經盡力取得中性的呈現之後,麥克風收音的位置,絕對有著你預期以外的效果。除了水平移動來增減高音的比例之外,Z軸的遠近移動也會造成整體音色的『激進』與『柔和』的區別。這應該是所有音色調整中最不費事的手段,我真的建議吉他手都應該自己動手試試看這些移動所造成的音色變化。
以上。
如果冷靜地想一想,上述的這些標準動作,事實上都會需要花費時間的!這是為什麼我非常強調一定要在演出前提早更多時間去做Sound Check的原因---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的對手是長成什麼樣子,唯一的辦法,就是早點兒去認識它!
一個多小時之後,這位年輕吉他手的音色修整成中頻明顯增加了若干,而主要的Drive量減少許多的樣貌,但因此,他在節奏音色與Solo音色上,多出了許多彈性的選擇。他也許會喜歡、也許日後又會調整出別的樣貌,但不論如何,他的吉他音色,一定會比之前更能『容得下別人』了。
中性音色 在 Asto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 #開啟小鈴鐺 #追蹤IG:heyheyastor
談工作▍lordrings107@gmail.com
想聊天/看貓去IG ▍https://goo.gl/HZhvP3
還有其他社群要不要看都沒差▍
FB■https://goo.gl/JRmIum
blog■http://goo.gl/3571Ul
wibo■http://goo.gl/uY6NoQ
■ 我在逼哩逼哩有官方帳號,不要再搬運我影片了■
/
■影片中使用的產品■
Kiehl’s 金盞花植物精華化妝水
長痘痘泛紅馬上濕敷它,急救效果簡直像安瓶一樣又快又有感,是我上半年不能沒有的修護神水!
Kiehl’s 超淨化植萃調理淨膚精萃
才剛推出不久,立馬榮登上半年最愛,跟著金盞花化妝水一起用100分!!!用完隔天早上肌膚鎮定、舒緩、修護,肌膚狀況明顯變好。
植村秀 無極限光澤水粉底
想要光澤肌又要持久還不得暗沉和脫妝的話,拜託你去試試這罐,各方面都太優秀了!
KAI BEAUTY 藝想調色眼彩盤 #日安
365天天天都能用的眼影,也是我上半年最常用的一盤。
Fresho2 HD腮紅行夢者 #杏子奶霜
帶有細膩珠光的腮紅,上妝後整個臉頰澎的跟小嬰兒一樣可愛,連毛孔機都可以用。
MEKO 夢境下午茶修容餅 #02
容我就他新鼻影神器!
solone 眼部細節刷
彩妝細節魔人請你一定要用這把刷,細部眼影修容、打亮超好用!
pony effect 眼影刷 #204
這支也是細節控必備。
benefit 熱吻加州水潤唇膏 #55
擦上就變成許光漢的嘴唇,看到就想親,而且這個顏色超自然,就像嘴唇原本的紅潤感。
TOBALI WHITE STORAGE
柑橘木質調中性香水,5個字「錯過會後悔!」
明太子醬
好吃掉淚
吸水毛巾
自從有了超好用吸水毛巾,我真的回不去。
airpods pro
抗噪能力意外優秀,高音到低音都很音色均勻,與手機連線速度快。
I phone11pro
畫質好到爆,收音也會清晰,續航力也強,就是變焦的時候會震顛,還有整體色調偏黃。
/
更多 #愛用影片▍
選好久的5.5款愛用持久粉底
https://youtu.be/f76edFAsVCI
高清《錯過可惜的開架打亮》109元畫出高級妝感
https://youtu.be/4QhcyEG8vW4
洗臉工具大評比 這台最值得買
https://youtu.be/ktADWHSlZxY
大悶痘一夜消失? 我的酸類保養推薦
https://youtu.be/mH1uiI5EslY
怎麼維持特殊髮色 超好用護髮推薦
https://youtu.be/hJbRwetKc4Q
/
■徵求影片中字小天使
╴協助用「社群協力翻譯」上當週影片的中文字幕,幫助不方便聆聽的使用者。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我要當字幕小天使!(完成一週2支片的字幕任務)
╴第一位留言者成功當選(我會留言確認)。
╴為了感謝小天使幫忙,會送你美妝/保養驚喜包。
╴每2週寄出一次,收件地址限台灣喔!
確定擔任字幕小天使時後,請立即到我的IG私訊報上你的YT帳號與我相認https://goo.gl/HZhvP3
需要與你討論當週上字幕的相關事項,以及先提供我你的姓名、電話、地址(郵遞區號),以便我加快作業。可以重複報名,總之以第一個個留言者為主喔,所以你要每週都當小天使也可以啦XD
★最近遇到一些情況,因為我會在私訊的時候說明希望在影片上線後3天完成字幕,有些人答應後完成一支影片,第二支影片上了幾天後遲遲聯繫不到。如果最近比較忙,或是突然有事無法完成,私訊跟我說一定會體諒,我可以等你或是再請其他人協助幫忙,只是直接消失這樣我會很為難,因為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哪天又出現,或是我到底能不能找別人。我也是希望不要造成彼此的誤會,先講清楚比較好啦~
/
■這不是合作影片

中性音色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中性音色 在 Post76影音玩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足本評測 : https://www.post76.com/wordpress/2017/08/%E6%97%A5%E7%B3%BB%E6%96%B0%E5%93%81%E7%89%8C%E9%A6%96%E5%89%B5-hdss-hires-%E5%85%A5%E9%96%80%E5%83%B9%E6%AE%BA%E5%85%A5-nuarl%E6%97%A5%E6%9C%AC%E5%A4%A7%E7%89%8C%E8%80%B3%E6%A9%9F/
NUARL 這個牌子大家可以會完全唔識, 但其實佢大有來頭, NUARL 其實是東京豐島區東池袋的 MTI 公司成立, 而 NUARL這個品牌以「Natural」(自然)及「Neutral」(中性)作品牌概念。希望可以在入門級價位的耳機當中, 比到最高階的規格而且自然的音色一眾耳機迷. 而當中的旗艦型號 、計有取獲 Hi-Res Audio 認證及 HDSS 專利設計的 NX01A,都係只售 HKD$899, 價錢跟規格不成正比, 不如就讓我們同大家睇下究竟是否咁正呢!!!
-~-~~-~~~-~~-~-
Please watch: "【好熱戲特備】全港首試『#FOLLOWMi 鄭秀文世界巡迴演唱會』4K UHD 藍光碟 | 實試4K/60p HDR | DTS 24/96 Auro 3D升頻效果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hTYVe4Nz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