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下課老的小的一回到家,
鞋子一脫酸臭鹹魚味立刻飄出來......
不知道各位阿木們有沒有覺得身歷其境?
(你們懂我的明白吧~🤣🤣
阿木號稱「好鼻師」,對味道極為敏感,
像是阿湯哥上了一整天班,
腳也在皮鞋裡悶了一整天「臭腳修」😱
A姐轉學後,運動量極大汗流不停,
小學生、中學生脫鞋後的恐怖運動鞋「臭腳修」也是見怪不怪~😱
.
但說真的,也不能怪他們啊!
就連阿木自己穿了一整天的鞋,
也是多少有些難聞的味道!
台灣地處海島型氣候潮濕,
80%的台灣人都有臭咖修問題(羞...🥵
直到WIWI闆娘跟我推薦他們家的抗菌除臭襪,
穿過再也回不去~
好的襪子真的可以讓你一秒變身腳香香人!
.
買過WIWI家產品都知道,他們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紡織做工都是非常實在~
除了熱銷的發熱衣外,
抗菌除臭襪類也是排行榜上的萬年不敗長紅商品~👍
回購率高達90%,
很多家庭訂單一次都是10幾雙或好幾打在買的,
100%台灣製造,
使用銀離子加光觸媒抑菌,
舒適伸縮彈性纖維,
除了抗菌除臭襪,
容易手腳冰冷的還有發熱抑菌按摩襪可以選擇喔!🔥
下面就由我們ABC一家來為大家來一場「香腳秀」...哈哈哈~
.
大家也趕快趁著團購甜甜價囤起來~~
老公上班為家庭奔波忙碌一整天,
小孩為功課學業學校狂操一整天,
一雙舒服、清爽、除臭的好襪子一定是必要的啊!
好的襪子帶你上天堂,😁✌️
想要具備機能抑菌除臭還有一家大小都能全包的襪子,
快點趁著這次開團一舉拿下,享受漫步在雲端的舒適感吧~
.
✅https://bit.ly/3mKUMYb
中學生皮鞋推薦 在 林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知道這不是一本潮流雜誌。我也不可能會被香港本地潮流媒體視為時尚人。但是自己對於二十幾三十歲普通香港男士應該如何穿著,自認為有一番體會。加上最近不斷變賣自己的物品,發現十分有市場,而且和客人交流多了後,覺得應該好好一次過分享一次自己的穿著心得,讓大家參考參考。
從頭往下講:首先,我從來不戴帽子。我覺得帽子在現金是極度多餘的東西。正式帽子當然是早已淘汰,保暖beanie除非我到北海道之類的地方旅行不會需要,而cap 帽是我到現在都不明白的 - 又熱,又綁住頭髮,真正casual,應該和我一樣,披頭散髮即可。
上身,我最愛就是超級薄的Tee。Netflix 新電影 Definitely be my Maybe 裡串得好:現在時髦穿最貴的casual衣服去最高貴場合。事實是,貴的tee 確實比普通的好。我很愛 Orlebar Brown和James Perse的T-shirt。前者和James Bond 有合作,後者的日本製棉質tee實在是太薄又耐穿。一般tee,要麼太厚,要麼太容易爛(泰國tee超薄和舒服,但不耐穿),我真心推介這兩個牌子。
至於襯衫,男人衣櫃裡必須有幾件。和tee一樣,我認為最貴的是看得出來的。香港天氣炎熱,義大利襯衫是比較薄一點。但英國Jermyn Stret 的幾個牌子出產的穿起來就是特別挺身,讓人特別自信。查理斯王子和 Hugh Grant 是我偶像,於是我都穿他們的御用牌子 Turnbull & Asser。度身訂造,我特別需要頸部可以寬鬆點,要我也喜歡鬆動一點,可以全天都穿著。
褲子來說,我是頗為隨便的。香港人喜歡穿短褲,我卻覺得港人身材再加短褲實在是不好看。但我完全明白穿長褲在街上走實在太熱。我基本上只穿棉質長褲,然後選購最最薄的。牌子不重要,但能找到他們出產的最薄長褲不容易。每次找到,我都要買下來慢慢穿。最近特別喜歡橡筋褲頭,因為其實皮帶真的不舒服,而橡筋褲頭其實沒人會留意到。
襪子是我完全不 care的一部份。我有買過貴的襪子,但一旦用料是名貴的絲綢或者什麼羊毛,其實也不舒服。普通棉質的真的就夠。腳穿不出什麼感覺。鞋子,最近倒是有一番體會。還是最簡單的黑色或白色好。應該穿最多用途的。不要再穿皮鞋了,因為實在太不舒服。但穿運動鞋,真的太中學生。最好的取中選擇,是皮造sneakers。最近找到BV 的皮 slip-on sneakers,全黑色版配西裝十分適合,白色底的配牛仔褲也很好,整個鞋很寬鬆,但看起來又夠 formal。我連續三天在中環店買了三對,我希望店員不認得我。
另外也推薦英國一個皮鞋牌子Crown出的皮波鞋,特別舒服。在中環擺花街小店有得賣。
最後,不得不說說西裝。我愛西裝,教書時也喜歡整套穿。曾經很愛度身訂造,義大利大師、倫敦Savile Row 的我都有穿。最近卻真的喜歡上穿一些適合的潮牌。西裝必須能營造出一種 not being too serious 的感覺,而能掌握這個感覺的西裝我認為長遠都會能繼續穿。我師傅清洪特別喜歡英倫時裝牌子 Joseph, 他出的西裝不多,但夠英式至餘又夠簡約、低調、正式得來又不會讓人感覺太chok。我以前不喜歡大牌子,但Zegna 近年研發了一種羊毛叫 techmerino, 超薄,超柔順,而且做成的西裝竟然能機洗。褲子又是橡筋褲頭。在香港還能以頗合理價格買到它專門出給我這種矮仔的短版。最後,今年發現 Acne Studios這個北歐潮牌出的西裝材料好,價格超合理,而且又是極度薄,穿起來感覺casual,但又正式。
以上就是我目前的衣櫃最愛 collection. 真正的KOL,不需要收錢賣廣告。#東周刊
中學生皮鞋推薦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治初期──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制服|
◆本島女子教育之濫觴
你還記得你的高中制服嗎?
1897年,日本政府在士林成立了「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在1922年升格為「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就是如今的「中山女高」。在日本時代又被稱為「本島女子教育之濫觴」,除了裡面學生大多招收台灣女子以外,也是第一所日本在台設立的第一所新式女子教育機關。
在查詢女子學校制服時,很難不查到三高女的制服,除了歷史悠久,畢業照片非常詳細以外,還有著非常嚴密的服儀制度:「裙子必須高於腳踝十公分、上衣下擺要比袖口高五公分」,連裙子的打摺與質料都有規定。在我們之前發布的雜談〈我不要穿制服啦〉,就有網友和我們分享她在學校時的規定,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有一種穿越古今的感覺呢XD!
這幾年隨著政策改良與風氣開放,服儀制度也逐漸放寬,因此我們決定重現這件二十世紀初的制服,在這個台、日、西三方融合的時代,身為第一所新式女子學校,更有著它的代表性,一起來看看當時那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制服吧!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制服
[#埒倒眉]
把平常垂在額前的頭髮梳成橫面,並用植物黏液黏附,這裡的前髮有點像是斜劉海的樣式,頗有現代女性的樣貌。
[#台灣服](大襟衫)
在1912年的第三高女畢業照中,可以看見日本女學生多是行燈絝搭配小袖,台灣女性多是搭配慣穿的大襟衫,頗有本島風情。
不同於清領時期的大襟衫有繁複的緄邊與繡飾,日本時代的大襟衫更多了一點洋氣,比如領口的部份加上了蕾絲裝飾,布料也是直條紋的洋布,剪裁也更為貼身,下襬較清末短。
除此之外,就讀第三高女的台籍女子大多有一定家境,因此大襟衫也較同期台灣女子華麗。
[#紫紺絝](行燈絝)(はかま)
1900年代日本女學校開始以下身著女絝做為制服,大多華族女子學校使用的是海老茶色的女絝,當時多為日本人就讀的「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便是使用海老茶色的女絝。
而多為台人就讀的第三高女則是規定使用「紫紺色」,並在下襬處加上兩條黑紋作為校訓和區別。
[#綁帶靴]
不同於過去穿著腿褲和布鞋,進入二十世紀的女性開始穿著西式的黑襪與皮鞋,但在二十世紀初,在日本搭配行燈絝的鞋類,多為需要綁帶的長筒黑皮靴,因此這邊我們沿用此搭配。
而台灣等到皮鞋進入到中產階級開始流行,大概要一九二零年代左右。
◆才女們的住宿日常
在《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中,有一段訪問當年就讀台南第二高女阿嬤們對於制服的印象,她們回憶道,當時的制服褶裙非常難整理,只要洗過後沒有熨斗,就會有非常難看的摺痕。
那宿舍沒有熨斗怎麼辦呢?
「榻榻米!只要睡前把百褶裙的摺痕理順,鋪上一片紙板壓在榻榻米下,隔天早上就有摺痕整齊的裙子可穿了!」阿嬤們異口同聲的「推薦」榻榻米。
如同我們學生時代的外宿生活有很多回憶,當年的女學生們也一樣。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成立後,開始有中南部的學生北上就學,她們也是台灣女學生中第一批住宿生。
以往未嫁女性長期外宿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求學而長期住宿在外,更是觀念上劃時代的轉變的大事。一群女學生與老師外宿,在當年也曾經引起路人圍觀,或是遭人非議,但離開家庭與同儕們共同生活,卻也是建立當時女性自主人格的一個契機。
除了讀書自習以外,為了不要女學生們住宿太過無聊,宿舍也會定時安排一些活動,像是在1915年陽曆5月5日的日本端午節,老師們就帶領住宿生製作柏餅(一種和菓子),藉由文化體驗讓大家更接受日式生活習慣;或是假日時由老師帶領出門見學旅遊、以カルタ(歌牌)這種傳統遊戲為教具來學習日語等等。
隨著時代演變,進入到較為開放的1920年代時,不少中學生罷課抗議事件,很多都是以宿舍為「大本營」策劃指揮的。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對了,服飾誌的兩個小編就是一起外宿的室友喔,我們現在正在為了要吃什麼宵夜而打架。大家有什麼推薦的食物ㄇ?
委託繪師:南綠
參考資料:彭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池上良太《圖解日本裝束》、鄭麗玲《阮ê青春夢》、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