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聖派翠克愛爾蘭音樂節 ☘️
【 演出節目介紹 】
#心理師與JamesJoyce的內心戲 X #愛爾蘭詠唱曲
愛爾蘭音樂中,Air詠唱曲是非常重要的。搭配詩文、讚美詞,隨著詩人、旅者、移民將這些詠唱曲傳到了世界各地。
詠唱曲充滿空靈的旋律,就像愛爾蘭無盡的原野和綠地,能讓我們的日常疲憊能稍做喘息。
歌手 - 陳虹竹 Red pig
曾獲得「台北國際重唱藝術節」最佳主唱,第 28 屆政大金旋獎獨唱組、樂團組決賽雙入圍與「台大音韻獎」社會組冠軍以及「橘子20星光大道」前14強。受邀於台北爵士音樂節、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潮州街音樂節、台中戶外圓滿劇場、中正紀念堂...等知名音樂節、場所演出。
幕後擔任多首知名品牌廣告主題曲演唱人(LINE TODAY、LG、騰訊視頻-唯品會...等),並為國防部107年元旦形象短片—「感謝有你 幸福共好」獻聲。
現任「碰!樂團 Poem vocal band」人聲樂團女高音,2019年初受邀至北京錄製央視《經典咏流傳》節目 ,同年7月至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巡迴演出並深獲好評。
🇮🇪🎵🇹🇼🪕🎻☘️🪗❤️
台灣第一屆大型戶外的 2021聖派翠克愛爾蘭音樂節
#也可能是2021全球唯一大型戶外的聖派翠克音樂節!!!
內容有愛爾蘭音樂演奏、愛爾蘭踢踏舞、愛爾蘭香儂舞蹈、愛爾蘭豎琴與葉慈詩選讀唱、James Joyce 文學作品導讀、愛爾蘭舞會、愛爾蘭抒情曲詠唱、台北手風琴樂團、愛爾蘭舞曲大合奏、愛爾蘭運動親子趣味競賽等節目。
歡迎攜帶野餐墊到美麗的陽明山下野餐,親近關渡平原,享受愛爾蘭式的午後。
現場有愛爾蘭市集與樂器展,當然少不了Guinness!
(#現場無現金交易,一律使用電子票證支付或電子支付, #請提前儲值好您的悠遊卡 )
電子票證包含:悠遊卡、一卡通、信用卡、ICASH、LINE PAY、街口支付、悠遊付 、台灣PAY、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現場無一次性餐具,提供自備餐具優惠活動,讓我們玩的開心也愛地球)
#報名後審核通過及活動相關資訊將以申請所用的電子信箱通知一定要密切注意電子信箱訊息
☘️ #2021台北聖派翠克愛爾蘭音樂節☘️
地點:台北捷運北投會館大草坪(捷運復興崗站2號出口)
時間:2021/03/13 13:00-20:00
🇮🇪主辦單位🇹🇼
時時文創
兜好文化工作室
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捷運
台灣愛爾蘭音樂推廣中心 - Taiwan Irish Music Centre
環音現場
🇮🇪協辦單位🇹🇼
無肉市集 No Meat
臺灣愛爾蘭香儂舞團-SeanNos Dancing in Taiwan
台灣豎琴中心
Taipei Irish Dance Academy 台北愛爾蘭踢踏舞蹈學院
台灣蓋爾運動協會Taiwan Celts GAA
Vincent's Accordion Studio 手風琴工作室/巍聲國際藝術文化
Irish Association of Taiwan 愛爾蘭協會
🇮🇪贊助品牌🇹🇼
食癒系 美味星球 - 梅醃芒果、鮮醃脆桃、草莓大福
信義房屋
☘️若當周內疫情指揮中心或台北市政府宣布停止大型集會活動,活動會即刻取消或延期。將以AccupassAPP或簡訊、email 聯絡報名民眾,並在官方專頁上宣告。若當天雨勢過大,會調整局部活動,請自備雨具以防不時之需。
☘️防疫期間,為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措施,參與2021台北聖派翠克愛爾蘭音樂節活動,入口處須測量體溫並掃描數位票券實名登記,經由酒精消毒後全程佩戴口罩入場,請注意保持個人衛生與室外一公尺的社交距離,活動服務台備有酒精,歡迎多加利用!
☘️ 2021台北聖派翠克愛爾蘭音樂節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等細節之權利。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對本活動之所有事宜做出最終解釋及裁決權、以及終止本活動的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將公佈官方粉絲專頁。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飲酒後請搭乘大眾運輸系統。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活動洽詢專線:https://www.facebook.com/irishfestivaltw
中央 音樂 學院 聲樂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0年前蕭孋珠現場演唱風雨生信心
昨天(2016年8月23日)是金門「八二三砲戰」58週年的日子,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番茄姑娘」蕭孋珠在1977年演唱的三台聯播連續劇《風雨生信心》同名主題曲,歌詞裡有這麼幾句:「一戰古寧頭,再戰大二膽,同仇敵愾,消滅匪黨,光輝的八二三!」
特地在此跟大家分享蕭孋珠於1980年在國父紀念館由鳳飛飛主持的「中視演藝人員愛心慈善晚會」裡,現場演唱《風雨生信心》的精彩表演,她的完美詮釋,無人能出其右。
這首歌是1977年三台聯播電視劇《風雨生信心》的主題曲,當時該劇製作人為了找人演唱主題曲,傷透了腦筋,試了好幾位歌手都不滿意,最後把蕭孋珠從日本請回來錄製才大功告成,而「風雨生信心」也因為蕭孋珠的完美詮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視劇《風雨生信心》的編劇貢敏也是主題曲的作詞者,他在1977年以該劇的劇本,與趙琦彬共同獲頒國家文藝獎戲劇類。
風雨生信心
詞:貢敏 曲:駱明道 唱:蕭孋珠
不怕風和雨 不怕浪如山
同舟共濟 衝破黑暗 信心要堅強
你把舵 我搖槳 萬眾一心有力量
乘風破浪 看雨過天晴 光明在望
一戰古寧頭 再戰大二膽
同仇敵愾 消滅匪黨 光輝的八二三
在前方 在後方 反攻復國齊歡唱
勝利在望 看春回大地 還我河山
1973年,18歲的蕭孋珠在歌唱比賽得到冠軍後,休學進入歌壇,翌年(1974年),歌林唱片發行其第一張單曲唱片《真情》;由於歌林唱片與日本古倫美亞(コロムビア)有長期合作關係,讓她得以迅速前往日本發行一張日文單曲唱片,主打歌《潮路》即為《真情》的日語版本。
下面關於蕭孋珠的介紹,摘自2003年4月出版的《台灣光華雜誌》:
番茄姑娘 ──蕭孋珠
「聽到你一聲再會,我流下幾滴眼淚,在這個靜靜夜裡,我們要離別。希望你不要傷悲,我會早去早歸,讓我們輕輕說再會,我的愛願留在你心扉。只要你心中有了一個我,我就得到安慰,在每個甜甜夢裡,我們倆相隨。只要你真情可貴,除了你不再愛誰,讓我們輕輕說再會,你的情在我心中徘徊。」
退出歌壇十餘年的蕭孋珠是歌迷十分懷念的歌手,這支由爾心譜曲,林煌坤填詞的「真情」,是1974年蕭孋珠的第一張單曲唱片,由歌林唱片公司發行,推出後一炮而紅,讓小妮子初嘗走紅的滋味。這首歌日後被彭佳慧翻唱,歌名改為「聽到你一聲再會」。
蕭孋珠是嘉義人,本名叫「蕭麗珠」,申報戶籍時,戶籍員忙中有錯,竟在「麗」字邊多加一個「女」字,彷彿要特別強調她是女生似的;「孋」讀「梨」音,沒多少人知道,大家還是叫她蕭「麗」珠。
蕭孋珠喜歡唱歌,是受父親的影響。蕭父偏愛國樂,晚上閒來沒事就拉胡琴作樂。童年的蕭孋珠在琴音薰陶下,也愛上國樂。小學五年級參加學校國樂團,學的是揚琴,還曾代表嘉義市參加全省國樂比賽得到冠軍,從此更加埋頭苦練。
除了國樂,蕭孋珠也很愛唱歌,黃梅調更是拿手,百唱不厭。在嘉義唸完國中,全家遷至台北,她考進當時的文化學院音樂專修科國樂組,主修聲樂,副修揚琴。有一年暑假,歌林唱片舉辦歌唱比賽,姊姊看她愛唱歌,主動替她報名。第一次拿麥克風,連手都打著哆嗦,每次上台蕭孋珠就告訴自己:不要慌,不要怕,就把台下的觀眾當做西瓜頭。結果居然通過初試、複試,進入總決賽。
比賽當日,蕭孋珠留著半長不短的頭髮,穿著彆扭的長禮服,連她自己都覺得「不倫不類」;再加上她有四百度的近視眼,居然忘情地從舞台中央唱到舞台旁的樂隊附近,讓台下為她加油的家人捏一把冷汗。
台風雖然不出色,但是歌喉卻是頂呱呱,清脆響亮。結果她以一首閩南歌曲「送君珠淚滴」及她最愛的黃梅調「郊道」奪得冠軍。除了拿到獎金三萬元和彩色電視機外,還和歌林簽下兩年合同,頓時變成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對18歲的蕭孋珠而言,真是喜從天降。從此每天忙著置裝、練習新歌、灌唱片和上《金曲獎》節目。
不久,學校的科主任到家裡來訪談,她對蕭孋珠在電視上大唱流行歌,表示痛心和遺憾。科主任認為,流行歌曲是迂腐的、頹廢的,對於有聲樂基礎的蕭孋珠來說,簡直就是糟蹋嗓子,他不允許學生繼續叛逆下去,歌唱與學業她只能抉擇其一。蕭孋珠瞭解科主任的心意,但她已和歌林簽約,中途毀約必須賠償五十萬元。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蕭孋珠在極不情願下,辦理休學手續,揮別同學與老師。
蕭孋珠的歌喉是不容埋沒的,隔年,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到台灣視察,發現李金鈴與蕭孋珠可以造就,於是把二人送到日本深造。此舉為蕭孋珠的歌唱事業開啟了一扇門窗,她的歌藝也更上一層樓。半年後,她回台休假,一下飛機,就被拉到錄音間,灌下她的首張唱片《真情》,結果賣翻天。
蕭孋珠的臉龐長得紅紅圓圓的,讓人聯想到蘋果和番茄。歌林為了加深歌迷的印象,詢問蕭孋珠喜歡蘋果還是番茄?蕭孋珠直言不諱地說,蘋果太貴了,還是番茄比較平實。結果歌林就在首集封面上為蕭孋珠取了「番茄姑娘」的綽號,從此「番茄姑娘」就跟蕭孋珠的名字連在一起。
在日本一年的學習和演唱期間,蕭孋珠一直都全心全意的努力。期約屆滿,她和李金鈴打道回府,心中充滿了喜悅,從此全力在國內發展。
1975至1982年是蕭孋珠事業的高峰期,她唱紅許多歌曲,包括「一簾幽夢」、「就從今夜起」、「踩在夕陽裡」、「迎著風的女孩」,還為多部電影唱主題曲。1977年,三台聯播電視劇《風雨生信心》的製作人為了找人演唱主題曲,傷透了腦筋,試了好幾位歌手都不滿意,最後還是把蕭孋珠從日本請回來錄製。《風雨生信心》也因為蕭孋珠的詮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她還主持綜藝節目,《萬紫千紅》就做了兩年餘,整整一百集。最讓她高興的是,由於歌藝傑出,1984年她和費玉清同時獲得金鐘獎歌唱男女演員獎。
女孩子大了,總是要嫁人的。1990年10月,番茄姑娘與相交12年的孫源德在新加坡結婚,並在當地定居。婚後蕭孋珠謝絕一切邀請,目前育有二女,孩子不知道媽媽以前是大歌星,那些美好的回憶,已永遠珍藏在蕭孋珠心裡。
中央 音樂 學院 聲樂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抵達光是坐進四個人就會讓彼此稍嫌親密的小房間,荒井十一盯著房裡的古玩:黑膠唱機、錄音帶、老檯燈。他說他滿喜歡復古的東西,但看到了往往也不買,只是看。「因為我不知道要放哪裡。有時候會住台北,有時候在北京,所以⋯⋯」
⠀
若非因著疫情,他基本上不會在一個城市停超過一個星期。香港有他父母的房子,台灣有妻子的家,荒井十一自己近年主要待在北京,三地輪流跑。他愛看球賽,尤其喜歡足球,支持曼聯隊,世足賽時支持英格蘭隊。身邊朋友會問他:你明明是個日本人,怎麼支持英格蘭隊呢?另一些朋友則問:你明明是個香港人,怎麼支持英格蘭隊呢?
⠀
成為製作人以後,荒井十一交疊的來歷成為他的資本。樂手從中港台三地來,有時是新加坡,有時更遠,對他而言不成問題:「我是最不怕文化多的,因為我自己本身比誰都多。我可以溝通英文、中文、廣東話⋯⋯,所有人聚在一起,反正我來解決就好。」
⠀
1977 年,香港成立音樂事務統籌處,是如今音樂事務處的前身。每年,音樂事務處開辦近八百個中西樂器訓練班,為 6 到 23 歲的青少年提供三十多種器樂課程。其中一間這樣的訓練班,正好就在荒井十一童年時的住家樓下。他 7 歲時,家人說不如去試試看,從此他練古典打擊。17 歲那年,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指揮來香港巡迴,看見他的表演,問他要不要到北京。荒井十一答應了。
⠀
只是沒想到,到了北京,邀請他的那位指揮和樂團衝突,翻臉走人。少了引薦者,樂團留住荒井十一也不是、不留也不是,拖了一段時間,他只好求助在中央音樂學院就讀的香港同學,借住宿舍。就這樣,他在異鄉舍房裡遇見主修鋼琴演奏的妻子,爾後又多了一位台灣親人。
⠀
妻子的父親張俊傑是音樂廠牌「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的主理人,是台灣第一個從事原住民古調採集、文字整理及演唱的團體。算一算,認識妻子二十多年,荒井十一跑過台灣原住民抗爭運動、製作過原住民母語音樂專輯,他的第二座金曲獎最佳製作人,也是以有著原住民身份認同的歌手阿爆的專輯《vavayan.女人》拿下的。
⠀
金曲頒獎台上,他笑著說自己的中文沒問題,像是早料到台下會訝異。來自日本的父親、來自香港的母親、來自台灣的妻子,所到之處,荒井十一都習慣被當成外人。
⠀
「不管去哪裡,我感覺都不是當地的人。但我也不會覺得不舒服。之前做莫文蔚的專輯,我們聊到『我的家就是我的行李箱』這個概念:不管去哪裡,只要我的行李箱在那,我所有最重要的東西,都會在那個行李箱。那裡就是我的家。」
⠀
他笑著,眼神又環繞了房間一圈,「也因為這樣,我沒辦法買東西。」一臉讚嘆,既是讚賞,也是感嘆。
⠀
⠀
⠀
以精準為基礎的自由
⠀
直到拿了金曲獎、受訪,荒井十一還是不太確定自己的音樂生涯為什麼從打擊樂開始。「去學音樂的時候我才 7 歲,老師問你想學什麼,你哪知道想學什麼?老師就看一下你手掌長怎麼樣、嘴巴也大概看了一下,然後說喔,那你學打擊樂吧。」看施主骨骼精奇,乃萬中無一的練鼓奇才⋯⋯那位老師一句話,荒井十一走了半生。
⠀
他的父母親一如「香港的父母親」,不只送他學音樂。小時候的荒井什麼都碰,連功夫也學過,那時練什麼拳法現在已經忘了。
⠀
「原本什麼都喜歡,但學樂器之後會進樂團和大家一起練,有一個群體。你會覺得大家一起的感覺很好,音樂就繼續學下去了。」
⠀
⠀
從他的描述中,可知他兒時家境不差。少年時代,他個人房間裡有台 Hi-Fi CD Player,那時香港還有許多小型唱片行,他就讀的學校附近就開了幾家,荒井十一三不五時去逛,「看到封面喜歡的都會買」。交響樂團裡打鼓的他,第一張專輯是劉德華,喜歡聽李克勤,也聽當年流行的鄺美雲、周慧敏。
⠀
「家裡有個菲律賓來的傭人,我透過他認識了非常多英文歌。」他說,「有時候白天,他就在家裡放 Oasis,我就想說,欸這個很好聽⋯⋯」
⠀
專輯裡不會每首都是自己的愛歌,荒井十一也像那個年代的其他人,自己買卡帶,節錄不同CD 曲目弄成自己的 mixtape。這是他當時最著迷的娛樂。
⠀
到了北京,荒井十一和同學組自己的樂團,就翻唱 Oasis、Luna Sea。樂團玩著玩著,團員會問他要不要尬別團。今天和 ABC 練、隔天和 4567 練,全盛時期,荒井十一曾經同時參與三十幾個樂團。
⠀
「有一個世界音樂的團,然後有一個重金屬的團,還有一個民俗樂的⋯⋯就是有馬頭琴的那種⋯⋯然後到爵士的、玩 Fusion 的。那個時候大家都在嘗試⋯⋯」
⠀
一如血緣與國籍給他的生命經驗,從古典到當代也沒讓荒井十一感到疏離,只覺得好玩。他說,古典樂得照譜來,該演奏的時候才能演奏,演奏的時間可能也不長,這是古典的趣味所在:如何精準地給出那一下;到了樂團,沒了制式的樂譜,有趣之處變成如何將創意放進作品中,創造自己的手法。這時,古典樂裡練就的基本技術,成了恣意自由的基礎。
⠀
⠀
⠀
不斷地解開
⠀
2010 年,荒井十一製作《百年排灣 風華再現》專輯,拿下第 11 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製作人與最佳錄音,樂手之上坐穩了製作人身份。2014 年開始,他接下陳楚生「一見如故」巡迴演唱會音樂總監、再到隔年的林一峰演唱會、莫文蔚演唱會。2013 年,他創立「十一音樂」,又兼起音樂廠牌主理人。
⠀
合作對象越多,面對聽眾越廣,讓他花費更多時間思考的反而不是音樂,而是人。「我不會去考慮台灣藝人的音樂應該聽起來如何、北京歌手的音樂應該聽起來如何;這麼多年,我比較常遇到的問題是,噢原來台灣不太了解北京是怎麼收費的⋯⋯很多不一樣的系統和習慣。但我自己全部都沒有,因為我哪裡都不是。製作時,我只能夠創造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習慣。」
⠀
⠀
所謂「自己的習慣」,其實是溝通。他說,過去到中國製作單曲,對方習慣只標明作詞、作曲人,歌詞本一打開,沒有其他製作名單。合作最初,荒井十一便要求將製作團隊寫上,「也許因為你要求,結果就有了共識,所以要很習慣提出要求。」
⠀
「北京的練團室是沒有練團費用的,不會按小時給多少錢,所以一場演唱會前練一個月,每天一首歌練八小時,練到好;但在台灣和香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光練團室費用就超出預算。台灣和香港的樂手會依照這場演唱會的規模,假設收了三十個小時的練團費用,那這三十個小時一定會幫你做完所有的歌。」
⠀
差距如此,有沒有摩擦?「肯定有啊,因為你破壞別人的習慣。」
⠀
少了「自己人的默契」,只好藉由表達來釐清。音樂製作上,荒井十一也以這樣的態度面對。「我會去了解找我合作的歌手應該要被放大的特質是什麼、沒嘗試過的是什麼。我已經很習慣每次做專輯之前需要一到兩個月的認識、無數次的見面,和歌手聊天,把他喜歡的東西溝通出來。」
⠀
這樣還不夠。「每個人一定有自己喜歡聽的方向嘛,但有時候你喜歡聽某某某,某某某在你身上卻是不成立的,這和你的能力、才華、天份都有關係。我身為製作人其中一件工作,就是要去衡量你喜歡的跟你能做的要怎麼結合,做出一個你自己喜歡,但又適合你的東西。」
⠀
過程惟有耐心。有時就算一兩個月,也沒有聊出真正的想法。製作歌手許鈞的專輯時,一開始兩人興趣相投,發現彼此喜歡的音樂相近,決定往一個方向前進。但在製作過程中,荒井十一發現許鈞在音樂中加入更多個人想法,而荒井十一則希望朝最初他們決定的方向做。
⠀
「如果直接按照我的模式去做,這個問題到專輯完成後問題一定會很大,因為歌手心中會認為這個過程是不對的。習慣上,我就是一定要把這些結都打開。如果這些結不打開的話,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一定會有誤差、不可能是一張很好的專輯。」
⠀
⠀
⠀
我並不完全是那樣
⠀
近十年的製作生涯,累積二十多張專輯製作經驗,除了《vavayan.女人》,荒井十一也藉莫文蔚的《不見不散》拿下金曲最佳製作人。他製作的歌曲中,常採用非爵士鼓組的節奏樂器,這與他曾參與世界音樂樂團的經歷聯繫在一起。在荒井十一眼中,器樂的編排並不是唯一解:並不存在對某一首歌「絕對適合」的編曲,合適的編曲是依照某個場合希望呈現的氛圍而隨時改變的。
⠀
近期,荒井十一在《歌手》節目中負責袁婭維的表演。賽程中,袁被淘汰,團隊需要搶進突圍戰才能繼續比賽。「突圍戰的曲目,團隊想要表達被淘汰確實很悲傷、因為在你的遊戲規則中我輸了;但縱使悲傷,我們也知道不管這個遊戲規則是什麼、我們認為我們在做的事是對的,我們沒有要做出討好你們的音樂。」
⠀
最後袁婭維選唱了〈盛夏光年〉。原曲的搖滾元素,在開頭幾乎抹消,荒井十一在歌曲 intro 先以撩撥的吉他與複沓的鋼琴帶進低迷氛圍,進入主歌時再以融合現代音色與非洲風情的 Afrobeat 為基底,發展了完全相異於原曲、極具異國味道的詮釋,「先決定要表達的點是什麼,然後再去選擇用什麼方法。」
⠀
⠀
專輯製作,也一樣要回到歌手自身的特質。製作阿爆的專輯時,荒井十一感受到她身為主持人的幽默,加上阿爆對母語的使命感以及過往「阿爆 & Brandy」組合所做的 R&B 曲風,組合起來才完成了《vavayan.女人》傾向 up-tempo 的風格。「如果不是阿爆,那張專輯就不會長那樣。『原住民的音樂是什麼』不是我會先考量的點。」
⠀
在製作母語歌曲時,除了將某個相對少數的語言放進主流曲風或旋律中之外,更進一步還能做什麼?這是製作人會面臨的提問。純粹語言的移植很容易落入一種文化的去背,但過於強調該語言所相應的文化音樂元素,似乎又顯得將那些元素標籤化。身為經手過台灣原住民音樂的製作人,這是荒井十一提出的答案:「當歌手本人和音樂的關係合理了,我們再來考慮所謂母語音樂要負的責任。」
⠀
脫掉群集的印象,回到個體。這或許也是荒井十一自身的經歷使然。某年他以樂手身份參與齊秦演唱會,遇上中國反日潮,演唱會上介紹樂手時唸到他的名字「荒井壯一郎」,台下觀眾一陣冷清。演出之後,齊秦對荒井十一說:我下次還是不要唸你的全名好了。
⠀
完成《百年排灣 風華再現》那一年,他上陶晶瑩一檔節目受訪。採訪過程中,陶晶瑩對他說:對嘛你日本人,難怪你做事情那麼仔細。荒井十一回答:有嗎?我不知道有沒有。「我那個時候感受到,大家會認為我做事情的風格一定和我的出身有關,但是,因為香港就不是一個被認為很仔細的地方⋯⋯香港的特點是所有事情都要很快,砰砰砰砰砰砰弄好⋯⋯那你說我有這樣嗎?我也有。可是,我是不是完全是那樣?也不是。」
⠀
⠀
雖這樣說,他也羨慕能夠有一種認同。朋友們問他為何支持英格蘭隊的那個問題,他不確定怎麼回答,「我看日本隊我也很喜歡,我看中國隊我也很喜歡。我比較不知道我應該怎麼表現。我很羨慕別人會知道『喔我一定要支持那個隊伍』,因為我支持誰,都⋯⋯都不是很說得過去。」
⠀
說完,他大笑,「幸運的是,在台灣,擁有一些日本的背景,大家對你的印象還是偏好的。我覺得我有受惠於這一點。」
⠀
⠀
⠀
忍住更重要
⠀
最近參與音樂節目的製作,籌備時間短,強度也高,荒井十一時常遇到臨時更改編曲的要求。採訪中,他打開手機相簿,給我們看一張笑話截圖:某新聞文中引用「黑夜總會過去,光明才是永恆」,線上發佈卻總被退回,編輯很憤怒,問窗口「哪個詞犯規了?黑夜還是光明,還是永恆?」窗口回:犯規的是「夜總會」。「最近遇到的事,大概就和這個笑話差不多。」荒井十一說。
⠀
這似乎和他最初跨足製作的動機相違背了。「當樂手,相對是沒有任何負擔地在表演。但我想要控制那個 flow。以前演奏別人的演唱會,我會有很多我的意見,但我的角色不允許我去主控這件事,所以我想辦法讓自己主控。」
⠀
身邊有許多優秀音樂人,不乏台灣之外的歌手,華語樂界人人都希望能藉由金曲獎被關注。荒井十一聽過不少案例,非台灣音樂人報名金曲時被台灣的公司耽誤很多時間、甚至收取不合理的費用。藉著岳父飛魚雲豹團隊基礎,荒井十一開始為音樂人朋友做發行,結果從第一年開始,幾乎每一年荒井團隊經手的發行都入圍金曲獎。荒井開始擔任製作、設立廠牌的契機,從這裡開始。
⠀
⠀
打擊樂手擔任製作人,過往難以想像。工作時,荒井十一會遇到的困難,是當和聲樂器的表現需要改變,他沒有辦法立刻解決。為此,他在團隊中會放入負責旋律樂器的成員來應對。但除此之外,擔任製作的打擊樂手和其他樂手並無太大差異。他甚至覺得,因為自己是個打擊樂手,對旋律風格沒有固定傾向,莫文蔚、阿爆、蘇運瑩,一張張專輯在他手中生成不同曲風,又是另一種自由。
⠀
去年金曲三十,Apple Music 團隊邀請荒井十一開出製作人的必聽歌單。除了自己製作的〈不散,不見〉,歌單中常石磊製作的林憶蓮〈無言歌〉、〈枯榮〉,陳粒的〈芳草地〉,A-LIN的〈未單身〉⋯⋯,中慢版、磅礡、隱微的救贖感,放掉氣力的歌唱表現。有趣的是,雖然他歌單中的歌曲有特定傾向,打擊樂的比例卻一概沒有想像中大、節奏樂器亦少炫技,常常只輕輕在背景中運行。雖是打擊樂手,打擊樂卻鮮少是他青睞的音樂的主角。
⠀
問他為什麼,他說這很有意思。「我到北京之後,參加這麼多不一樣音樂類型的樂團、在每個樂團中摸索打擊樂手可以做的事,過程中,我越來越體會一個重點就是,打擊樂在它該有的時候出現很好聽,但當它在不該有的時候出現,就會非常不好聽。」
⠀
「年輕時,你會希望自己盡可能出現在每一首歌裡、盡量加這個、加那個,讓自己很忙,讓自己有更多的參與。但當你越深入了解某一種音樂形式之後,你會懂得把握什麼時候沒有、比你把握什麼時候去添加來得更難。身為一個樂手,常常會想『欸,我在舞台上,怎麼可以沒事情做!』」
⠀
他終究在台上明白,安靜也是一種精準。「其實,懂得什麼時候忍住,比懂得什麼時候出現來得重要。」
⠀
⠀
⠀
⠀
⠀
⠀
從阿爆、莫文蔚專輯後現身,專訪荒井十一:
歌手本人比音樂類型更重要
https://bit.ly/2B8JMBp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王晨熙 hellohenryboy
社群協力_ 曾勻之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