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陳子福手繪海報圖像╱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繪聲繪影一時代: 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
陳子福為台灣電影史上代表性海報繪師,一生完成近五千幅作品。本書精選陳子福經典海報,並縷述其生命歷程、創作策略與美學風格,及海報修護、西門町小史與對照年表等。是對職人精神的勾勒,更是台灣電影史的縮影。
★國寶級電影海報繪師、第43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陳子福生涯與創作專書。
★收錄近250幅手繪海報原稿圖版,完整呈現圖像構成、片名字型、宣傳文案與演職員陣容等。
★「金蝶獎出版設計大獎」金獎得主黃子欽操刀裝幀設計,特16開,全彩印刷。
他一生手繪近5000幅電影海報,描摩了無數歌台舞榭、悲歡離合、刀光劍影,
他畫出了半世紀的台灣電影史,也召喚了無數教人念念不忘的光影記憶。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第一電影海報繪師的傳奇 ▌
從第一部自製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到明星登台演出的《舊情綿綿》;從在地風光的《蚵女》到名揚國際的《俠女》;從賣座風行的《王哥柳哥》到異軍突起的《男人真命苦》,無數讀者與影迷耳熟能詳的台灣電影的海報,原來都出自同一人手筆,即曾獲二○○六年第四十三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有台灣電影海報宗師之譽的陳子福。
陳子福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台北西門町,曾為台籍日本兵,少年時受總督府徵召自願加入海軍,遭遇沉船事件而倖免於難。戰後,投身電影海報繪製工作。陳子福倚仗天賦、自學,以及嚴謹敬業的職人精神,在台語片興盛時期,操刀了絕大多數的海報,最高紀錄一個月畫就了四十多幅作品。直至一九九四年的《金色豪門》後封筆。近五十年創作生涯中,陳子福共完成近五千幅作品,品質與數量俱獨步一時。
- - - - - - - - - - - - - - - - - -
內文精摘
●吸睛密技二:美麗壞女人
致命女性(Femme Fatale)曾是黑色電影中一道明媚的風景,女主角甩動如波長髮,身著曲線畢露的晚禮服,手持長菸管,款擺媚態,冷若冰霜,憑藉著美色及詭計與男性角色周旋,就像織著羅網的黑寡婦,獵捕意志薄弱的男人。約莫一九五○年代,在上海拍攝製作的電影,無論國語片還是台語片,都運用了這個角色類型。由於此一類型角色總是以賣弄性感為號召,因此在造型描繪上容許更多肢體裸露的空間。陳子福筆下總是不吝於讓這些人物袒胸露乳,甚至超過影片內容原有的尺度。例如《凸哥與凹哥》、《孫悟空遊台灣》、《海女黑珍珠》。對此,陳子福的解釋是,當時規定攝影照片禁止露點,但繪畫則允許,因為是「藝術」。當時的《電影檢查法》規定,電影中凡是出現「妨害善良風俗者」就應予修改或刪剪或禁演,然而手繪海報因其「繪畫」媒材本質,得以不受法令限制。也因此在民風淳樸、氣氛禁閉的年代,達到相當煽動的宣傳效果。(節錄自陳雅雯:〈眾聲喧譁:陳子福海報的圖像策略與類型分析〉一文。)
陳雅雯,文化工作者。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為《陳子福電影海報研究》,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研究領域為十九世紀視覺文化與早期電影。現居瑞士,任職博物館,從事教育推廣、藝文導覽等。)
- - - - - - - - - - - - - - - - - -
【購書資訊】
👉博客來
https://reurl.cc/V33vzN
👉誠品
https://reurl.cc/kVVjO9
👉亦可自行擷取資料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https://www.tfi.org.tw/News/NewContent?PageId=1703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心得]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代po) -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文資訊分享】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發行的《藝術學研究》期刊有自己的粉專了!粉專除了《藝術學研究》的最新消息,也會帶大家回顧近幾年刊登的傑出研究。請大家多多支持並按讚追蹤。🥰🥰
【簡介】
《藝術學研究》為半年刊,由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發行。從2006年開始出版藝術史、藝術理論、視覺文化領域的優良學術論文,自2012年起名列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 (THCI Core),2016年起獲評比為人文學核心期刊 (THCI) 第一級。👍
--------------------------------------------------
第28期《藝術學研究》「臺灣電影研究新論述」專號徵稿,誠摯邀請各界踴躍投稿。詳情請點擊連結了解!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力晶文化基金會X典藏藝術美學沙龍 #美感生活講座 #場次二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或稱 #紐約畫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之後盛行二十年、以紐約為中心的藝術運動,是受世界矚目的美國藝術,一般被認為是一種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而非直接描繪自然世界的藝術。
抽象表現主義仍為目前繪畫主流,憑作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自然物象,或幾何學圖形中提出其精華,而僅以線條或色彩構成「美」的畫面。是一種抽象而自由的繪畫方式,或用滴彩,或加入沙子,玻璃屑,或焊接金屬等素材,繪畫的結果無法預測,因創作過程中心狀態的改變或偶發事件的發生,都影響作品成果,因此創立了「行動繪畫」。本場次講座將探討Mark Rothko和Barnett Newman的色域繪畫特色,如何傳達曖曖內含光和崇高的美感?
#講師介紹
主講人曾少千老師,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與當代藝術,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藝術史領域親切的知識科普平台「漫遊藝術史」的催生者之一,持續擔任部落格主編至今。自2016年9月「漫遊藝術史」成立以來已發表多篇文章,以現代、當代藝術為主軸,環繞繪畫、攝影、性別和社會等多元主題。
#講座資訊
🔸場次一|美國現代畫派:主體性和筆勢
簡介|Jackson Pollock和Franz Kline的筆勢行動,如何透露藝術家和美國的主體性。
講師|曾少千(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時間|2021.01.24,14:30-16:00
地點|北師美術館
報名連結|http://bit.ly/3sfsPdY
🔸場次二|美國現代畫派:崇高和親密
簡介|Mark Rothko和Barnett Newman的色域繪畫特色,如何傳達曖曖內含光和崇高的美感。
講師|曾少千
時間|2021.01.31,14:30-16:00
地點|北師美術館
報名連結|http://bit.ly/3qcnPFt
贊助單位|力晶文化基金會
承辦單位|典藏藝術家庭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傳統工藝項目,以「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廟會祭典」、「寺廟裝飾」、「信仰習俗」等五大面向分類,進行完整詳盡的圖文介紹,呈現彌足珍貴的民俗工藝絕活與文化資產。
◎130種台灣傳統民俗工藝項目,完整詳盡介紹
輯錄台灣民俗工藝有關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木造、版印、竹藝、花藝、飲食料理等介紹,堪稱台灣民俗工藝圖鑑大全。
◎豐富多元的台灣民俗工藝大觀,涵蓋五大面向
[生命禮俗工藝]——生育與成年禮俗、結婚與做壽禮俗、喪葬禮俗、墓葬禮俗;[歲時節慶工藝]——春令節慶、夏令節慶(端午)、秋令節慶、冬令節慶;[廟會祭典工藝]——神祇鑾駕、迎神排場、迎神陣頭、建醮法會、祭典祀宴;[寺廟裝飾工藝]——屋頂裝飾、牆面裝飾、屋架裝飾、外檐裝修與台基裝飾;[信仰習俗工藝]——祭祀器具、祭祀紙錢、民宅辟邪、護身辟邪、聚落辟邪
◎精湛展現工藝技法的細部流程,迅速理解工法
採圖解方式解說各民俗工藝,遇重要的傳統技藝與職人,即以step by step的流程安排一目了然的步驟過程,留存傳統技藝與職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紀錄。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簡介:李秀娥(1962~)
◆出生於雲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信仰研究者。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博揚文化)、《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遠足文化)、《圖解台灣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圖解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晨星出版)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由傳統的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各個文化面向,一向是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文化資產。或謂一個人的旅遊地圖中,一生所必要親眼目睹的人類文明史景觀,諸如中國的雲岡造像、敦煌莫高窟、希臘的神殿、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教堂等,無一不是宗教文化的產物。而在世界上著名的古代藝術作品中,不論是中國先秦的銅器與玉器、漢代的帛畫、三星堆的青銅面具,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石雕像、達文西與拉菲爾的聖壇畫、聖母像等,皆是宗教文化的展現。
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的神像、寺廟建築等,雖然無法和這些世界頂尖的宗教作品相提並論,然而由於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的內容豐富,除了起源自遠古時代的自然崇拜與巫術信仰之外,更有儒教與道教、佛教的巨大影響,面貌十分多元化。這些宗教文化的內涵,也隨著各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各自呈現出其特殊的文化形貌,再加上台灣民間的廟會活動興盛,無形的信仰文化資產更讓這些以寺廟建築為主的有形文化顯得活潑而生動,而不再只是脫離當代生活經驗的「遺產」。
台灣的社廟宛如一座挖掘不完的寶庫,不論其規模大小,只要我們用心加以深入觀察,都可以編織、描繪一幅十分生動而精彩的「圖畫」,而且更是年復一年不斷上演的「動畫」。《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所呈現的文字與圖片,是筆者二十多年來在全台踏查之下所累積的成果。以筆者一己之力,雖然無法將全台每一座社廟及其廟會活動都考察一遍,但是從數萬張的圖片中逐一檢視而挑選出較具有代表性者,對於年近花甲的本人來說,也是視力與記憶力上的一大考驗。因此,若是以「圖文書」的標準來說,這本《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無疑是全新的呈現。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粉絲頁: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心得]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代po) -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必吃
在中研院擔任兼任助理大約半年(和藝術無關),在美術館做志工和導覽員大約半年。 二、報考系所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正取(想做現代藝術,參考台大和 ... ... <看更多>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必吃
歡迎交流研究生學習歷程、研究所入學考試、推甄題目、解答、正備取錄取分數、考取 ... 2023年的榜單中,臺灣大學位居綜合大學、一般大學和公立大學三榜冠軍,臺灣師範 ... ... <看更多>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在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首頁| Facebook 的必吃
中大藝研所是東亞和西方近現代藝術史的教育基地,我們希望在這裡和大家交流藝術資訊,也跟各位分享本所大大小小的新鮮事,包含學期課程介紹、講座研習營研討會活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