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紐約時報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授權輝瑞公司為老年人和高危美國人施打加強針】
在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歷經數周的內部紛爭後,FDA正式於週三授權接受輝瑞生物技術公司(Pfizer BioNTech)冠狀病毒疫苗,給予在至少六個月之後第三次注射疫苗,但限於65歲以上人群進行,以強化其疫苗作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us/politics/pfizer-boosters-fda-authorize.html
*【在新冠疫情峰會上,拜登為全世界接種疫苗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
拜登總統宣佈冠狀病毒是一場“帶著全副武裝的危機”,他在週三提出結束此流行病的雄心勃勃目標,敦促世界領導人、製藥公司、慈善機構和非營利組織,讓明年在全世界70%的人皆可接種疫苗的目標。但要實現拜登制定的路線,可能很難變成現實。因為美國製藥商並不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他們的新冠疫苗技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us/politics/biden-covid-summit-vaccine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拜登宣佈美國將再額外捐贈 5 億劑輝瑞疫苗,並承諾額外提供 7.5 億美元用於疫苗分送,其中大約一半來自一家參與全球疫苗接種的非營利組織。但發貨時間還是令外界沮喪:美國承諾捐贈的11億劑中,預計今年只發貨3 億劑。科學家警告:病毒在全球傳播的時間越長,它就會因變種變得越危險,即使是對富裕國家接種疫苗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紐約最大的私立醫院的員工面臨接種疫苗截止日期。紐約州對醫院和療養院工作人員的疫苗接種,要求在9月27日前需要至少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根據發送給員工的電子郵件,醫院警告員工,若未合法豁免的員工拒絕接種下,凡是仍未接種疫苗的人“將被視為自動選擇辭職”。
#阿拉斯加的醫院努力應對不斷惡化的疫情。根據《紐約時報》搜集的最新數據趨勢,截至週二,該州平均每天每 10 萬人中有 117 例新病例,比全國任何其他州都多。這個數字在過去兩週飆升了 42%,自 7 月初以來增加了 20 多倍。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科學顧問開會,決定哪些美國人應該接種第三劑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以及何時接種。該委員會的討論是在週五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進行了戲劇性的交流之後進行,當時顧問們壓倒性地拒絕向所有16歲以上的美國人提供輝瑞加強注射第三劑疫苗的提議,隨後一致投票贊成為一些高危險人群和65歲以上的人注射第三劑。
#當拜登總統與各國元首齊聚一堂參加Covid-19 峰會時,副總統賀錦麗宣佈,美國將向一個新的全球衛生安全基金捐贈至少 2.5 億美元,政府希望該基金共籌集 100 億美元以應對流行病。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在阿富汗治療 Covid 的醫院中,近四分之一已經關閉。世衛組織稱阿富汗正處於“迫在眉睫的人道主義災難”的邊緣。
#拜登總統正在召集一個由 30 名科學顧問組成的小組,在農業、生物化學和電腦工程、生態學、奈米技術和神經科學等各個領域,面對因應未來的流行病及氣候變化。
#澳洲旅遊部長表示,澳洲可能會在耶誕節前開放邊境。澳洲原計劃在2022 年中期之前保持嚴格的國際旅行限制,現在計劃提前幾個月開放。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2/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
*【疫情對經濟影響告一段落 美國聯準會發出削減貨幣政策的信號】
美聯準會表示,可能很快十一月減少大規模購買美國政府公債,並表示可能會在2022年加息。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business/economy/fed-taper-interest-rate-increase.html
*【在承諾“人道”主義方針的背後,拜登政府卻使用威懾性的邊境政策】
對海地移民的驅逐是拜登總統如何運用前總統川普制定的一些最激進的移民方針的一個鮮明例子。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us/politics/biden-immigration-border-haitians.html
*【美英澳潛艇協議後,拜登首次與法國總統馬克洪通話】
白宮將這次對話描述為“友好的”。拜登和馬克洪同意下個月在歐洲會面,很可能是在義大利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期間。白宮助手表示,兩人也有可能單獨會晤,以顯示修復美法關係。馬克洪還同意下周派駐美大使,返回華盛頓。此前澳洲退出了購買法國製造潛艇的交易,引發外交衝突。法國召回駐美國大使表示抗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us/politics/biden-macron-france-australia.html
*【美英澳防務協定或加速亞洲軍備競賽】
中國正在膨脹為一個軍事超級大國。印度、越南和新加坡正在增加國防開支。日本也傾向於這樣做。現在,澳洲在美國和英國的支持下,讓與中國的軍事競爭在亞洲躍入了一個緊張的新階段。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922/australia-china-asia-submarines-military/
*【美國不能將TPP拱手“讓給”中國】
北京申請加入TPP,在外交上相當於美國申請加入中國在亞洲的“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倡議,或者俄羅斯申請加入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因為俄羅斯控制著加拿大以北部分北極圈地區。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巧妙的惡作劇。
但這一策略暴露了美國在對華外交政策制定方面的真正弱點,中國已成為美國在當今貿易和外交國際體系制定規則主導地位的最大挑戰者。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22/china-biden-australia-tpp/
*【恆大危機之外,中國經濟發出警告信號】
一些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恆大可能成為中國的“雷曼時刻”。該公司已就週四即將到期的債券支付與投資者達成協議,但這可能無助於解決北京面臨的更大威脅:中國整體經濟增長走向疲軟。由於汽車銷售放緩,零售額低於預期,工業領域產能過剩,建築行業衰退,美國銀行將對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下調至5.3%。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business/economy/china-economy-evergrande.html
*【烏克蘭總統高級助手遭遇伏擊】
Serhiy Shefir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親密好友,其汽車于週三在基輔郊外遭遇埋伏。Serhiy Shefir本人沒有受傷,當局稱這是一次暗殺行動。正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澤倫斯基稱,將在演講結束後立即回國。他還表示,雖然他認為這次襲擊是針對他個人發出的警告攻擊,但他不會被嚇倒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world/europe/ukraine-assassination-attempt.html
*【印度為女性進入軍隊高層打開大門】
一項裁決中,印度最高法院下令政府允許女性參加該國頂級國防學院的入學考試,該學院是成為印度陸軍、海軍和空軍最高指揮官的必經之路。雖然法院仍然允許政府禁止女性擔任大多數戰鬥職務,但在這個性別不平等普遍存在、女性大批離開職場的國家,此舉仍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world/asia/india-military-women.html
*【美軍承認導致喀布爾10名平民死亡的無人機空襲情報錯誤】
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McKenzie表示,行動小組曾跟蹤並觀察了目標車輛八小時,並利用各項情報交叉核對,“合理確定了該車輛對我們的部隊構成的緊迫威脅”。美國自撤軍以來一直堅稱有能力從遠處發現並打擊伊斯蘭國或基地組織的威脅,但這場事故令人們對美國未來在阿富汗行動中的情報可靠性產生了疑問。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1/us/politics/drone-strike-kabul.html
*【川普就洩密納稅文件控告其侄女及《紐約時報》】
同時被控告的,還包括時報的三名記者,川普指控三方出於“私人恩怨”,合謀實施了一個“陰險的陰謀”,以不當方式獲取了他的保密稅務記錄,並通過出版書籍和新聞報導公之於眾。時報三名記者憑藉系列稿件獲得了2019年的普立茲解釋性報導獎。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nyregion/mary-trump-taxes-lawsuit.html
*【John Kerry拯救地球的銷售宣傳】
作為首任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想說服世界各國領導人“按照科學,告訴我們該做什麼”。距離今年聯合國格拉斯哥全球氣候高峰會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凱瑞正面臨一條艱難的道路。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2/climate/john-kerry-climate.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
「中國 武舉 是 何時 結束」的推薦目錄:
中國 武舉 是 何時 結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825紐約時報
*【拜登稱美國將按計劃完成從阿富汗撤離】
拜登總統表示,美國將在8月31日的最後期限前,結束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駐軍。但他也表示,已與軍方領導人進行了交談,以便他們準備“在必要時調整時間表”。目前美軍仍夜以繼日地協助首都喀布爾的美國人及阿富汗盟友撤離。拜登提供有關喀布爾機場加速疏散的情形,稱到目前為止已有70,700人搭機離開了。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asia/afghanistan-g7-us-withdrawal.html
*【塔利班統治下,喀布爾的生活再次改變】
美國人走了,加尼政府垮臺,一夜之間,數百萬喀布爾居民經歷了巨變。塔利班重新掌權九天之後,喀布爾政務服務仍基本停滯;銀行關閉、物價飆升,居民手中現金也越來越少。與機場的混亂相比,市區的氛圍是一種恐懼下的平靜,許多居民都在謹慎觀察,新統治者治下的生活將會如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asia/kabul-life-taliban-rule.html
*【阿富汗有多少人需要救援?人數仍然難以捉摸】
截至週二晚上,已有70 700多人從阿富汗撤離。近6000名美軍正在保護首都喀布爾的國際機場。每45分鐘就有更多的美國航班起飛。自8月14日塔利班包圍喀布爾以來,拜登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有關其空運美國人、阿富汗人和其他人的最新情況。然而,美國官員給不出一個最重要的數字:最終需要救援的人數。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us/politics/afghanistan-evacuations-kabul-airport.html
*【中央情報局局長訪問喀布爾與塔利班進行秘密會談】
美國官員表示,伯恩斯前往喀布爾,並與阿富汗新的實際領導人進行了迄今為止最高級別的親自會談。伯恩斯曾長期擔任外交官,是拜登政府最有經驗的幕後談判代表。週一會見了塔利班領導人巴拉達爾,巴拉達爾曾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在卡達與美國政府進行外交談判。雖然美國官員不願提供這次短暫訪問的細節,但他們說,伯恩斯並不是為了談判延長拜登總統8月31日的撤軍計畫。事實上,在伯恩斯先生離開後,塔利班宣佈他們將拒絕任何推遲美軍撤離的決定。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asia/cia-taliban-william-burns-afghanistan.html
*【兩名眾議院議員秘密飛往喀布爾,執行未經授權的監督任務】
兩名國會議員未經授權秘密飛往喀布爾,目睹了美國人和阿富汗人的瘋狂撤離,這激怒了拜登政府官員,並促使議長裴洛西要求其他立法者不要效仿。兩位成員是麻州民主黨眾議員Seth Moulton和密西根州共和黨人Peter Meijer,都是退伍軍人,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對行政部門進行監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asia/moulton-meijer-kabul-trip.html
*【美軍加大從喀布爾撤離的力度,但仍有瓶頸】
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隨著8月31日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後期限逼近,已加快從喀布爾機場撤離的速度,在24小時內要將21600人撤離。但仍有難題,因為在與時間賽跑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喀布爾國際機場的5800名海軍陸戰隊和士兵必須設法撤離數千名美國人和阿富汗盟友,並以某種方式在未來7天內,處去在阿富汗20年戰爭的基地。但數百名總部、維修和其他支援部隊已經離開該國,國防部官員一直不願公開表示,似乎越來越清楚的是:一些人將被拋在後面。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us/politics/us-military-evacuations-kabul.html
*【塔利班發言人敦促婦女待在家裡,因為民兵沒有被教育要尊重女性】
塔利班過去對待阿富汗婦女,要求在某種必要情況下,一般是不允許出門的,如果違反,即遭毆打、酷刑或處決。在塔利班捲土重來後的九天裡,巷領導人堅持這次將有所不同。他們說,婦女將被允許工作。女孩可以自由上學。至少,在他們對伊斯蘭教的理解範圍內。但早期的跡象並不樂觀,塔利班發言人週二發表聲明稱,女性目前最好還是待在家裡,他解釋說,因為一些武裝分子還沒有接受過不傷害她們的訓練。發言人Zabihullah Mujahid稱這是一項“臨時”政策,旨在保護婦女,直到塔利班能夠確保她們的安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asia/taliban-women-afghanistan.html
*【以色列新領導人支持在伊朗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但美國態度轉為溫和】
在會見拜登總統之前接受採訪時,以色列總理貝內特表示,他反對美國與伊朗恢復核協議的努力,並排除了與巴勒斯坦進行和平談判的可能性。在美國混亂地從阿富汗撤軍以及伊朗新的強硬總統上任的背景下,貝內特的魅力攻勢可能給拜登帶來一個小小的外交政策桂冠,與重要盟友恢復關係,但它也可能為摩擦提供火種。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middleeast/israel-bennett-biden-iran.html
*【眾議院通過了3.5兆美元預算計畫】
眾議院以 220 票對 212 票的微弱投票通過了3.5兆美元的預算藍圖,允許民主黨開始起草立法,涵蓋該黨的許多首要任務,包括擴大社會安全網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民主黨領導人不得不討價還價,向溫和派承諾,將在9月27日之前就1兆美元的兩黨基礎設施計畫進行投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us/politics/house-budget-social-safety-net.html
*【田納西州正努力應對失去的一切,並積極尋找失蹤者】
田納西州中部遭受猛烈洪水侵襲後,尋找失蹤民眾的緊迫感繼續推進,儘管當局承認希望越來越渺茫。在災難性的山洪爆發後,至少有18人死亡,另外3人下落不明。官員們將這次破壞歸咎於危險條件的“完美風暴”。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4/us/climate-change
*【美國副總統訪問東南亞猛批中國,阿富汗局勢為其行程蒙上陰影】
在新加坡的訪問致詞中,賀錦麗表示,“北京繼續在南中國海進行脅迫、恐嚇”,其“非法主張”威脅了各國主權。自美國從阿富汗無序撤軍以來,人們對華盛頓作為國際合作夥伴的可靠性提出越來越多質疑。賀錦麗此行被視為對美國信譽的一次考驗,盟友是否仍然相信他們可以依靠白宮?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world/asia/kamala-harris-singapore-vietnam.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由於德州的病例激增,全國步槍協會取消了其年度會議。該組織表示,原定於 9 月 3 日至 5 日舉行的會議通常有數千人參加,但在全國步槍協會領導人與醫療專業人士、地方官員和讚助商協商後被取消。
#俄亥俄州立大學宣佈為學生和員工接種疫苗。成為首批發布超出學生範圍的疫苗授權的大型州立大學之一。
#紐約州州長呼籲強制要求學校戴口罩,並要求教師面對疫苗規定。
#奧勒岡州為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恢復了戶外口罩的強制要求。
#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已獲得聯邦政府的完全批准,可用於 16 歲及以上的人群,注意力正在轉向由 Moderna 和嬌生疫苗。Moderna在6月份申請了全面批准,比輝瑞晚了一個月,嬌生預計很快就會申請。但何時會被批准尚不清楚。
#費城學校董事會周二批准了一項決議,要求其所有學區員工接種 Covid-19 疫苗。
#麻州正準備宣布該州的公立學校戴口罩的規定,這與曾公開主張地方控制學校戴口罩政策的州長查理貝克相反。
#根據聯邦衛生官員周二發表的一項研究,冠狀病毒疫苗在今年早些時候為基本工作人員提供了強大的感染保護,但由於具有高度傳染性的 Delta 變體成為該病毒的主要形式,因此效果較差。目前尚不清楚保護性下降是由於 Delta 變體的出現,還是自接種開始後的時間延長所致。
#幾個月來,由於缺乏疫苗供應,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一直在努力為西岸的居民接種疫苗。
#美國情報機構向拜登提交了一份關於病毒起源的報告。該報告目前仍處於機密狀態,官員們不會討論其調查結果。但官員們表示,國家情報總監Avril D. Haines辦公室可能會在本週晚些時候解密一些信息。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4/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第16屆夏季殘奧會在東京開幕】
運動員入場儀式上第一個入場的的隊伍是難民代表隊,這是他們第二次參加殘奧會。在奧運會上,希臘通常最先入場,該國是這項賽事的發源地。疫情限制使參加開幕式的運動員人數有所減少。由於喀布爾的混亂,原定代表阿富汗參賽的運動員退出了本屆殘奧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4/sports/refugees-parade-of-athletes.html
*【蘋果和谷歌在韓國遭遇反壟斷立法挑戰】
韓國正在推進一項旨在限制應用商店的立法,如果本周獲得通過,它將成為世界上首個要求應用商店平臺允許使用者使用各種支付系統進行購買的法律,這將實際上禁止蘋果和谷歌向開發者抽傭。數月以來,兩家公司一直在與這項法案做鬥爭,並試圖在華盛頓尋求盟友。在國內致力於削弱科技巨頭的拜登政府會幫助它們嗎?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3/technology/apple-google-south-korea-app-store.html
*【美國亞裔人口30年增加近兩倍,公民多元性顯著】
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亞裔是美國四大族裔中增長最快的群體,認同為亞裔的人數幾乎是三十年前的三倍。除了整體上升趨勢之外,亞裔的地理分佈、收入、公民身份和政治傾向存在很大差異。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824/asians-census-us/
中國 武舉 是 何時 結束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45/8/15 昭和天皇廣播放送《終戰詔書》,二戰走向終點。
1945年8月,日本於二戰節節敗退,並於8月6日、9日遭受美軍原子彈攻擊,十幾萬平民死亡。昭和天皇決定結束戰爭,於8/15透過廣播放送《終戰詔書》。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軍密蘇里戰艦上簽署降伏文書,二戰正式結束。
自此臺灣走向下一個歷史轉折,盟軍指派蔣介石派員代表盟軍在簽約確認歸屬前軍事代管臺灣,於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接受在臺日軍投降。許多臺灣人寄希望於中華民國,沒想到換來的是疾病、貪汙、社會不公、經濟崩盤最後演變為暴動及228血腥屠殺。到了1949年,代表盟軍接管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於內戰中徹底潰敗,在未經盟軍同意下全面逃亡來臺以武力遂行外來少數極權統治,並透過教育思想改造進行文化語言覆蓋,將臺灣人改造成中國人以避免自己成為實質少數。臺灣人也在無可選擇下為此付出大量資源、金錢、人力去幫中華民國政權處理他的問題,並承擔戰爭威脅,以及不被全世界承認的命運。
不甘被外來少數不合理統治的有志者以武裝革命等方法試圖取回政權一一失敗。無可選擇下只能走「體制內」,用他們中華民國訂的遊戲規則,犧牲無數人的生命、家庭,一點一點推動民主,花了幾十年才終於在2016年首次同時取得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的勝利。但隨之而來的,除了面對整個國家機器遍佈黨國鷹犬的困境,還有人民經歷數十年多個世代被思想改造的現實,內有不惜出賣臺灣也打死不願融入的一群人,外有用各種惡劣手段試圖併吞的中國,而民主價值更成為其藉機製造混亂的工具。能客觀理性思考的人都不難理解,臺灣人要執政到底有多艱困。
回顧1945年8月15日的歷史轉折,思考臺灣今日困境的來龍去脈。困境的解藥需要從內部到國際各個不同層面的配合,但其中一個基本問題是,臺灣人何時能普遍的了解這些事關自身利益的歷史脈絡?
--
圖:終戰詔書發布幾個月後,1945年10月在臺日軍是向盟軍投降,並非向中華民國投降。任何當時正式場合的影像,牆上一定掛代表同盟國英美中蘇四國的旗子,因為主體是「同盟國」。蔣介石勢力不過就是代表盟軍在臺在簽約確認歸屬前進行軍事代管的角色。
中國 武舉 是 何時 結束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沾了些灰,就佇立在客廳的一角,被我遺忘多年。但就在今時今日,它忽然活了起來,背負著一幕幕記憶,還有那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就是這尊雕像的故鄉。踏在龜蛇上的雙鶴,象徵黃鶴歸來的傳說,栩栩如生。記得就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前夕,我受邀第一次到武漢參加紀念活動,行程中就安排了登黃鶴樓。就像是一見鍾情一般,我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銅雕,從此也與武漢結下了緣。
此後的幾年,我又多次在因緣際會下造訪武漢,到過辛亥革命紀念館,也走過毛澤東還在國民黨時主持的農民講習所,還有國共合作在武漢大學留下的抗日遺跡。武漢給我的印象,充滿激昂的歷史,如同一個平凡的午後,我一人站在漢口的江灘,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正如這座城市「火爐」的稱號,革命似火,浪花淘盡英雄!
可曾經那樣火熱的武漢,如今卻冷冷清清,只剩一片淒涼與肅殺。從春節到元宵,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之日,許多人回不了家,更有一個個天人永隔的消息。而最教人寒心的,是好不容易才結束選舉喧囂的台灣,因為蘇貞昌的一句「禁止口罩出口」,再掀起反中、恐中的浪潮,甚至從一開始咒罵大陸不讓台人回家,到後來武漢包機終於成行,卻因為出現有所謂「確診」的病例,瞬間批鬥起機上「沒有台灣身分」的「台灣媽媽」,痛罵那些台商的大陸配偶,把她們當作洩憤、攻擊的目標。
過去,海峽隔絕了兩岸的往來,拆散了本是骨肉天親的中華兒女。然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年代,他們仍是我們的同胞,兩岸中國人仍是一家人。曾幾何時,兩岸開放了,三通了,一個個兩岸通婚的家庭誕生了,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卻成了兩個對立的名詞!台灣人一邊從口中的「中國」賺進大筆出超,一邊歧視、仇恨屬於那裡的一切,包括與台灣人共組家庭的「陸配」們。
我本來只冷冷地繼續看這些人炒作反中的情緒,但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說出肺腑之言,更為兩岸的明天充滿憂慮。兩岸的昨天,是當年我曾榮幸獲得旺報第一屆「兩岸徵文獎」佳作的文章,題為「那年八月在廣州」,記錄下2009年八八水災,我正寄宿廣州一個平凡的大陸家庭,見證他們討論著「一定要為台灣同胞捐獻愛心」、「絕不能輸給湖北、四川」的情景。當這些「昨天」已逝,兩岸的「明天」又將走到哪裡?
前不久,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我鑽在被窩里刷手機,偶然滑到1985年群星獻唱的《明天會更好》,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創舉,也是華人歌壇空前的一幕。後來,在1993年香港歌手齊聚人民大會堂為華東水災的義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晚會上,這首台灣才子羅大佑創作的歌曲不斷響起、傳唱,唱出了因歷史分隔的兩岸三地,渡盡劫波再被喚醒的同胞愛。
人們不禁追憶,那個充滿希望的台灣,那段小小的台灣引領華人流行文化的歲月。忽然間,人們如大夢初醒般驚覺,原來那已是回不去的昨天,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八卦新聞,更沒有政論名嘴、網軍口水的昨天,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還有,那個「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台灣。曾經,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岸三通的那一年,我們以為那個「昨天」能夠再來,我們為骨肉相連、兩岸同心而感動。也就在那一年,馬英九就職的慶典上,我們告別了兩岸動蕩的扁朝歲月,大會以「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作為結束。那時,我們又怎料不到幾年,這一切就和當天特別返台演出的鳳飛飛,瞬間都變成了昨天!
那段令人難忘的昨日,是我在台大校園裡初遇大陸來的同學,後又隨著交流團到北京奧運觀賽,驚訝於充滿朝氣的大陸中學生,震撼於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爽朗少年。還有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前的廣場,與台大、政大、淡大……的大陸交換生徹夜長談,談兩岸、談家國、談人生,最後往往是在啤酒的陪伴下,大家接力唱起兩岸的愛國歌曲,歌詠我們共同的大中華,在激昂的歌聲中踏上歸途。
曾經的曾經,就這樣轉眼成為過去。我經歷了回不去的台灣,就像網友重溫那場香港群星在人民大會堂的義演,也是同樣回不去的香港。很可能不出十年,再回頭看這段回不去的昨天和今天,你會發現,冥冥中自有因果,莫怪由不得自己,而是半點怨不得他人!
2020庚子鼠年,一年一度的春晚蒙上了肺炎疫情的陰霾。當零點的鐘聲敲響,畫面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分會場,由曾經因為說了句「我是中國人」而被霸凌的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和大陸表演者合唱「明天會更好」。是啊!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大饑荒再到肺炎疫情,歷史上的庚子年,一直都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永遠有我虔誠的祝禱:昨天回不去了,但願明天會更好!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2.22台灣《旺報》
中國 武舉 是 何時 結束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十一連假剛結束,在這集的老外看中國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同樣用了他獨特幽默的觀點,分享了在十一期間發生,中共官方甚少著墨、甚至絕口不提的新聞,一起來看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Hello!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郝毅博!中國十一連假剛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十一的十一件事,一起看看十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大家知道一般國慶通常是定在獨立日、建國日,或是簽署憲法那天等等,但如果你剛好又在這天打敗了外星人,那真的就是非常值得慶祝了。
那中共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定為國慶。不過我覺得好像怪怪的,從「建國」來講,中國歷史是一朝一朝往前推進的,這朝腐敗了、被推翻了,下一朝取而代之,幾千年來中國始終存在,更換的只是統治者,難道1949年的十一以前,中國不叫中國,只是一大群人剛好都住在東經73度到135度嗎?
另一方面,如果從推翻專制,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來看,那更不是中共,因為這個名義上的中國,是Dr. 孫和其他偉人建立的,不是中共。換句話說,中共不是建國,是竊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國民眾不承認這天是國慶,而把十一稱做國殤。
今年是十一64週年,這個中共最敏感的數字今年也不得不被解禁,所以很多網友就用了各種隱密的方式來悼念六四。說到天安門,除了當天習近平被雨淋、還有升旗後民眾留下5噸垃圾外,同樣引起網友和媒體關注的,就是這群來自全國、令公安防不勝防的天安門訪民。
提到冤民,這天也是夏俊峰頭七的日子,據媒體報導,儘管夏俊峰太太在網路上發的訃告被刪除,當天仍然有上百名網友到場致意。
而十一期間,霧霾再次襲擊北京嚴,網友們幫PM2.5取了中文名,包括公霧源、塵疾思汗、塵世美、塵慣吸,不過最強大的,當然還是這句,「餵人民服霧」!
在新聞方面,中共喉舌新華社當天刊出了一句短短的報導,表示新版「毛語錄」再版的消息,純屬誤傳。不過很多人認為其實先前這個再版的風聲是在試水溫,看到大家反彈這麼大,趕快出來滅火。
大家知道,中國古代的皇帝,他自稱天子,受命於天,不可逆天而行。那毛澤東呢?他竟然說與天鬥,其樂無窮。憑良心說,如果現在大家生活裡有個人跟你講這樣的話,什麼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你肯定當他是神經病或是恐怖分子對吧?是不是?你哪位啊?報導中也提到,新版的毛語錄沒有政治目的,這又是再次挑戰中國老百姓的智商,出版毛語錄沒有政治目的?難道到他談的是「進擊的巨人」觀後感嗎?
另外香港明報的一則道歉啟事也很有意思,裡面提到他們把香港特首稍後「將致辭」,錯寫成「將辭職」,你們覺得這是筆誤還是媒體人的黑色幽默呢?一樣是香港,在十一這天,有民眾舉辦了集會和遊行活動,聲援退出中共黨、團、隊的1億4千7百萬中國民眾,讓人了解這場在中國和平發生的精神覺醒運動。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十一的未來,最近外英國記者Jamil Anderlini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共何時解體的文章,裡面提到了「奧運魔咒」,那2008年舉辦京奧的中共,是不是也即將應驗奧運魔咒呢?去年學者Leon Aron也指出,當年蘇聯的解體,不是因為經濟的衰弱,而是因為道德和文化的衰敗,大家再看看今天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是不是很類似?而且,當年蘇聯是在第五代領導人的時候解體,看看習近平,他正是中共第五代領導人。
不過,我自己的想法其實是,只要是不尊重人權、逆天而行的政權遲早都會解體。但是在這裡面,肯定包括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我覺得這個選擇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真相的了解和傳播。
美國第三任總統Thomas Jefferson說過一句名言:「Where the press is free, and every man able to read, all is safe」,我常看大陸網友在網上留言說翻牆過來看我的影片不容易,一方面很感動,一方面也想請大家幫我一個忙,就是在不危害你們安全的情況下,是不是請大陸的朋友們,盡量的傳播真相,當然不一定是老外看中國。讓10幾億中國老百姓,都有機會接觸真相,做出他們的選擇。最後,大家知道10月10日就是武昌起義的102週年,也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讓我們一起向自由、民主、人權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