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你該生氣的時候了!
我究竟是不會生氣,還是不能表現出生氣的人呢?
給正在邊想著「剛才應該生氣的……」邊獨自狂踢被子的你!從現在起,把被子那種東西丟到一旁去,開始生氣吧!
想要適當表現出生氣,首先得去除壓力,做好療癒內在創傷的暖身運動,接著表明自己的意見,按部就班地學會表現出生氣的方法。唯有適當的表現出生氣,才能讓所有人變得幸福!
許多人即使置身於應該生氣的情況,也總因「只要我忍一忍就好」、「對方一定有什麼苦衷」等想法而忍耐。然而,不斷忍耐著不生氣的人,往往就會被當作「軟柿子」,或是轉以錯誤的方式表現出生氣的感覺。
表現出生氣的最終目的有兩個:
第一,表現自己因對方的言行感覺受傷,為了獲得同感與道歉。
第二,為了停止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言行。
各位毋須做出太多次生氣表現,只要成功一次就好,往後就會自然萌生信心。由於做出新嘗試會有較大的不安感,人們便不願嘗試;不願嘗試,便很難獲得成功的經驗。
表現出生氣也一樣!
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經驗,自然會產生「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信心,並且體悟到保護好自己能隨之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以後想再表現出生氣就會變得輕鬆些,捍衛自己的意志也會變得更強。
取自《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
……………………………………………………………..
各位朋友,晚安:
今天忙了一整天,但感覺很充實,能跟優秀認真的老師交流,疲憊中帶著喜悅。非暴力溝通對於如何表達生氣,我們之前也花了些時間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79769642275709/
延續昨天的議題,有朋友常問我,家長可以對孩子生氣嗎?
當然可以啊,如果是表達健康的生氣,也能幫助孩子成長。不過,前提是家長要先覺察自己的內在,包括未獲滿足的需要,包括事先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有節制地展現憤怒能量。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的書名,超級可愛。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討論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適當生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談如何對父母表達生氣。
只是說,我最喜歡的部分,篇幅都比較長,不好分享。但這篇摘文的內容,也是我偶爾就會被問到的問題,也很值得參考。
明天還要忙一天,所以我晚上八點會po文章,就不直播了。但後天晚上八點會直播,歡迎大家參與喔!
祝願您,在該生氣的時候,記得好好生氣!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被侮辱的瞬間,離不開腦海
【文/ 趙明局】
無論是誰,一生中總有過一、兩次這種經驗。直到現在再想起,雖然還是感覺非常生氣,但當時既沒有做出生氣表現,後來還會持續憶起被侮辱的畫面──這是所謂的「反芻思考」。就像反芻的牛一樣,反覆從自己記憶中拿出當時受侮辱的經驗來想。反芻思考時,不僅會一起想到當時感受的無力感與憤怒,也會因為當下無法做出生氣表現一事,而對現在的自己生氣。臨床心理學家蓋‧溫奇(Guy Winch)博士在其著作《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中,介紹了治癒反芻思考的三個方法。
■ 改變觀點
所謂改變觀點,指的是在記起當時的經驗時,從原本的第一人稱視角換作第三人稱視角。換句話說,是由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記憶中的自己和對方。如果我們用第一人稱記憶過去的經驗,自然就會因為對方不以為然或嚇人的表情、語氣、表現等,而感覺侮辱與憤怒。然而,當換作第三人稱時,便能稍微客觀地看待該事件,進而慢慢遠離負面情緒。
■ 轉移注意
轉移注意的意思,是將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興趣的地方。一般來說,即便我們努力想壓抑負面思想,但根據不少實驗結果,顯示當人越壓抑特定思想時,就越難擺脫那個想法。正如我們越努力不去想白熊,就會越容易想起白熊一樣。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專注於不想白熊,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上。
筆者曾經用這個方法來忘記分手的女朋友。一想起不願記起的回憶時,只要照著以下步驟思考即可。#第一步:承認;自己想著「啊……又想起來了。」然後承認這件事。#第二步:轉移注意;「我今天要做的事是什麼?」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第三步:做該做或想做的事。
根據溫奇博士的說法,最好可以寫下能轉移注意的事情清單。可以是運動,可以是遊戲,也可以是看電影。寫好清單後,養成習慣在每次反芻思考啟動時,就看一看這份清單;在每次浮現不好的想法時,就從清單中挑出一樣,然後盡快擺脫那些想法。將清單拍成照片,設為手機的背景畫面或鎖定畫面,也會有所幫助。
■重組憤怒
溫奇博士也曾提過:「理性是最好的武器。」筆者相當同意這句話。理性,絕對可以瓦解憤怒。人往往只會用一種觀點分析當時令自己生氣的經歷,因為對我們來說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對方侮辱自己,而自己沒有及時反應,面對如此悲傷、憤怒的事,我們根本沒有餘力再用其他角度去分析。可是,我們必須努力嘗試藉由理性,在這些經歷中發現其他事。以下四種觀點將有助於我們學習使用其他方法分析這些經歷。
① 找出正面意圖
雖然幾乎不可能找得到,至少應該嘗試轉念成「對方做出這個行為的理由,不是故意想傷害我」。像是侮辱自己的人當時一定已經因為其他事而處在生氣的狀態,或是為了怕顯露自己的不足,所以才選擇做出攻擊等其他意圖。有時甚至可能是真的出於善意,卻用錯了方法。因此花點心力做不同的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事。
② 尋找機會
將當時的經驗視作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也是一種方法。如果需要承受這些侮辱的地方是職場,那就當作是換工作的契機;如果做出侮辱行為的人是朋友,那就當作是結束一段關係的機會。假設是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或情況,而有了如此糟糕的經歷,不妨就當作是讓自己改變的動力。如同前文所述,我們往往都能從憤怒中獲得力量。
③ 迎接學習的時刻
試著從這些經驗的原因與結果中,找出能學到東西的地方。為了不讓自己再次置身類似情況,學會迴避或事先過濾這類人的方法;如果是在職務上一而再發生同樣的事,就該好好思考是否應該換份工作了;若次因為溝通技巧不足而發生問題,也可以透過這次機會找出加強這個部分的方法。
④ 將對方看成是需要上天庇佑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說對方很可憐的意思。像是把對對方的憤怒,轉換成「唉,這個人真可憐啊……希望你的未來能得到祝福。」的念頭。
…………
別遷怒不相關的人
無法適當做出生氣表現的人,很多時候都會錯將怒氣發在不相關的人身上,尤其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對象,如:朋友、情人、家人等。不過遷怒這些人,只會引發其他問題。面對自己突如其來的生氣表現,對方通常都會感覺相當驚慌或受傷,嚴重的話,甚至還會毅然斷絕兩人的關係。最後,自己當然又會開始氣一手造成這種局面的自己。
過分遷怒不相關的人時,無疑會讓我們生成「愧疚感」。既然如此,又該如何解決這份愧疚感呢?納撒尼爾‧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在其著作《自尊心 : 六項自尊基礎的實踐法》中,提出以五個步驟擺脫愧疚感的建議。讓我們來一一解析這五個步驟與生氣有什麼關聯。
假設情況是自己在公司因為不好的事累積了壓力,晚上回家休息時,卻對著如常鬧著自己玩的弟弟大發雷霆。
第一步
承認「我」就是做出引起愧疚感的行為的人。不要否認或逃避自己實際做過的行為,必須正視、接受它。這是自己的責任,是理應承認與負責的事。
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往往始於承認。稍微的逃避或僅願意承認部分問題,同樣也只能解決部分的愧疚感。當然了,這並不簡單。如果對方傷得很深,便更難承認是自己犯下的錯。然而,此時自己若還試著將部分責任歸咎對方,不僅對方的創傷不會痊癒,自己同樣也無法完全消除愧疚感。舉例來說,絕對不能說出「所以你才該看清楚情況再說話啊,為什麼明知道還要惹火我?」之類的話。
第二步
用心理解自己做出這個行為的動機。懷抱憐憫之心看待這件事,而不是試圖逃避的辯解。
客觀地正視自己的行為。好好思考「為什麼累積這麼大的壓力?」「為什麼要對別人生氣?」「為什麼要生這麼大的氣?」等,然後理解做出這個行為的自己。
長期因過重的業務與上司不合理的指派而累積許多壓力,自己卻始終無法向公司同事或上司表達。然而,剛好聽見弟弟說出有點輕視我的話(即便只是玩笑話)時,累積的情緒忽然就一次爆發了。即便如此,也不可以辯解,這不是逃避的藉口。此時需要做的是,誠實承認「沒錯,我是因為被這些事影響才對弟弟大發雷霆。」
第三步
如果牽涉其他人,必須清楚確認自己傷害了誰。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認知做出這個行為的結果,並且承認是自己對他們造成傷害。另外,也必須傳達自己充分理解他們所感受的情緒。
清楚確認被害者的步驟,是擺脫愧疚感的必做之事。其實,傷害了某人後,認為「傷害不算太嚴重」的想法,以及拚命無視這件事的行為,反而會成為自己完全擺脫愧疚感的阻礙。讓對方知道自己確實認知該行為的問題,並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事實。舉例來說,可以告訴弟弟「因為家人是讓我覺得最能自在相處的人,所以才會把在公司累積的壓力遷怒在你身上。我想,你一定嚇了一跳,也一定受傷了」,坦承自己的過失。
第四步
修正因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損害,或採取一切能將損害降至最低的方法。
拋開「太晚了」、「用說的很尷尬」的藉口,盡力做還可以做的事。必須努力到「好,你已經盡全力了!」「現在可以從這個問題解脫了!」的程度。舉例來說,像是真心向弟弟道歉,並詢問受到傷害的弟弟有沒有能補償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不可以跳過第三步,只做第四步。相較於補償,更重要的是明白與反省自己錯在哪裡,以及對對方造成什麼傷害。
第五步
下定決心與自己約定:「以後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犯下大大小小的錯誤。當同時發生太多事而累積成壓力時,可能就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行為。重要的是,不再讓同樣的事發生的決心。此外,也應該以這件事為契機,開始回頭審視自己的處境,並思考如何改善。
「對啊,我沒辦法適當解決自己在公司累積的怒氣。本來以為一直忍讓是種美德,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這回事。就算只是簡單幾句,也要把該說的話說出口。只要對方不是精神有問題或沒人性的機器,想必多少都能諒解。不要再把怒氣宣洩在自己重視的人身上了,因為他們沒有理由為了我承受傷害。去KTV大吼大叫或去公園跑步,紓壓一下好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給無法好好生氣而每晚狂踢被子的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777
時報出版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中介變項舉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Re: [問題] 中介或調節效果? - 看板Statist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谷教授之論文導讀】第05單元:自變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點分自變項、應變項同控制變項 ? Independent variable ... 的評價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混淆變項定義- 心理統計測驗研究法的帖子 的評價
- 關於中介變項舉例 在 何謂變項-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08(持續 ... 的評價
中介變項舉例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矽谷帝國] 書評及贈書抽獎活動 【已截止】
聖誕節前,我收到了天下文化的邀請, 讓我提前閱讀他們即將於 12/27 上市的翻譯新書 “矽谷帝國”,並寫個書評。 我過去有收到一些類似的邀約, 我考慮的除了內容是否有趣、我有沒有時間、最重要的是對於我的讀者有沒有幫助。 稍微看了一下大綱後, 想說聖誕節剛好有一點時間可以閱讀, 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我在矽谷生活、工作即將滿 5 年, 平日也對於各式議題有興趣並寫一些我的心得, 我猜想天下文化邀請我可能就是看重我在矽谷有第一線的觀察及見解,不過實際看完,要開始寫書評感覺好像以前求學時要寫讀書心得報告阿!
矽谷帝國這本書是翻譯的書, 2018 年英文版就上市了, 得到了以下一些獎項:
800-CEO-READ商業書獎
《富比士》行銷長社會影響力必讀書單
《君子》年度最佳選書
Women.com 年度必讀書單
Book Riot 科技與新創事業文化必讀書單
有別於一般覺得矽谷所有都是好棒棒的觀點, 這本書差不多是光譜的另外一邊, 從書名來看, 就是作者覺得矽谷的各個企業在許多領域已經變得巨大,並且造成許多問題。
書中介紹了矽谷的一些過往歷史, 矽谷從什麼時候、因為什麼而開始崛起, 矽谷巨頭在現在比過往的企業都了解他們的消費者,並且積極在各個領域建立影響力。
書中許多觀點讓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沒有在矽谷待過、抑或是只是要讓沒在矽谷的人有一些錯覺。舉例來說,其中一段說了:
“這群矽谷人就像住在新一代的象牙塔,雖然正在塑造文化,卻並未定期與自己社經圈子以外的人互動; 例如科技公司派出豪華大型接駁巴士,接送員工往來於科技園區和舊金山之間,就是最為人所知、廣為報導的例子。這些公司的主要員工組成是一群畢業於常春藤聯盟的男性,可以每天享受著無限量的食物、飲料與服務。這些絕不是你我身邊的人,我們也就難以判斷,他們能不能代表廣大的民眾。”
豪華大型接駁巴士-> 我知道美國的公車系統可能沒有很好, 但要說一般矽谷公司的接駁巴士豪華, 可能就太誇張了。 另外, 作者以科技公司的福利加上許多員工是常春藤大學畢業的來論述說這些不是一般人,不能代表廣大的民眾, 如果說是要做政府或民意代表的組成還合理, 但是科技公司和代表廣大民眾的關係我不是很懂。 一方面來說,近來科技公司都了解員工組成許多多元化,紛紛發表 diversity report, 揭露公司的各性別、人種的組成, 同時在雇用上朝向多元發展,之前我分享越來越多公司都有的學徒計畫就是一個例子 (軟體工程師進入科技大公司的的另類通道- 學徒計畫)。 另一方面來說,要了解民眾,許多科技公司是用科學的方法,如基於統計理論的各種 A/B 測試,或是做各種使用者調查研究,科技公司越能貼近各個族群,才能有成功的產品, 所以作者的單純用以上論述來做出的結論是有問題的。
另外一段提到了
“新科技也可能減少政府不可或缺的收入。舉例來說, 自駕車(理論上)會讓停車罰單、超速罰單和其他罰款忽然歸零。學會的報告指出:「加州各城市,平均每年收取 4,000 萬美 元的拖吊費,由政府和拖吊公司分帳。簡單來說,不當駕駛行為帶來了數億美元,這是一筆重要的資金,能用來補助交通基礎建 設與維護、公立學校、司法人員薪俸、家暴防治宣導、保育以及許多其他公共服務。」有了手機,車主就能遠端支付停車費,不用擔心來不及繳,但也就會減少政府歲入。而如果自駕車代表以 後的車禍事故會減少,就會影響保險機構的收入。整體而言,矽谷的科技透過自動化、或是創造出需要法規管制的新事物,還會再進一步給國家造成困難。 ”
我也是大開眼界, 原來自動駕駛讓停車罰單或是超速罰單減少是作者不樂見的, 大家沒有逾時繳款被罰錢也是對於政府財政收入的傷害。 如果有更好的系統預防車禍、或是讓交通更加安全,大眾按時繳納罰款,應該是要被鼓勵的不是嗎?
作者認為矽谷顛覆了許多過往的規則、在我們生活的許多面向提供了服務,讓我們幾乎離不開這些公司。 但此同時, 矽谷的擴張又沒有幫助政府解決許多像是糧食問題、失業問題、藥物成癮等全國性的危機。 我覺得科技公司的創立都有其一開始想要解決問題的目標, 民間企業本來的目的就是盈利,作者評論科技公司只關注於某些特定的議題視乎不太公正、科技公司可以幫助慈善或是支援一些議題, 但要專注慈善或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話也就和企業的本質相衝突 (是政府或慈善基金會的權責)。
作者在許多章節提到了許多政府的角色及在科學研究、創新的支持,但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功勞。
“美國政府其實做了許多好事,也透過各種方式資助科學及研究,才讓我們得以擁有今日的各種科技奇蹟,但民眾常常會忽略這些政府作為。美國政府透過合約形式,資助馬斯克的太空旅行,但等到馬斯克把一台特斯拉送上太空,卻只有他得到所有榮耀。在打造 Siri 與網際網路的過程中,美國政府也扮演著關鍵角色。另外,也是靠著政府建造及維護的道路,才讓科技勞工能夠抵達上班地點。”
對於政府給予 SpaceX 合約,讓 Elon Musk 有機會把特斯拉在一系列實驗火箭試射後送上太空我是覺得很合理, 大家可能沒有特別想到政府在 SpaceX 太空計畫關鍵作用。 但和蘋果的 Siri 關係,是靠政府的道路我就覺得這個邏輯完全不通,感覺是找不到理由而任意找一個牽強的放上來, XD,如果是這樣子, 美國政府對於在美國產生的事務都有關鍵影響力了。
這本書也談到矽谷在醫療、教育、慈善領域的介入,而共享經濟、女性在矽谷企業的比例也是有單獨的章節。 總結來說, 我也是學習了解到一些矽谷於醫療、教育、慈善方面的嘗試。
我並不同意作者的許多觀點, 對於許多論述也是覺得理由不嚴謹。 但閱讀這本書, 讓我了解到不同角度的人觀察矽谷的現象及他們的解釋,我也從而知道不是我的同溫層的論點。
《大亨小傳》作者史考特·費茲羅傑的名言:「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不侷限自己,心胸開拓,藉由不斷更新資訊與思想來持續進步,才有可能成為高手。
這本書在我看來有許多和我認知不同的論點, 我也沒有同意作者提到的許多論述。 但我認為我們在人生的選擇上, 很大一部分要研究趨勢並借重趨勢來發展, 工業革命之後的自動化造成許多時代的大變革, 目前資訊革命及網路革命也正在重覆類似的軌跡,許多產業正經歷資訊化,我們一般人如果可以在這個時代抓住這樣的機會, 也是對於個人及職業的累積有正面的幫助。 就如同台灣過去電子業的起飛時期, 參與到那個時代的紅利讓許多人都在短時間內得到超乎其他職業的發展, 矽谷帝國這本書提到的許多科技公司巨頭及各個領域的矽谷嘗試, 也算是驗證目前的科技影響力,對於未來, 我相信大家也可以從此書找到一些大勢來依附並且規劃發展。
最後,感謝天下文化的贊助,我有 3 本書要舉辦抽獎送給大家。
【活動辦法】
1. 按讚此篇 Facebook 文章
2. 在美國加州時間 1/3(週五)晚上 8 點之前,在此 Facebook 文章下方留言,寫下你所認知的矽谷是怎麼樣子的,或是你的生活和矽谷有什麼關聯。
3. 我會在活動截止後抽出 3 名讀者,每人可得一本《矽谷帝國》。
4. 得獎名單會於 1/4 (週六)公布在這裡及粉絲頁。
5. 抽中的讀者,如果你人在台灣,天下文化可以提供紙本書或電子書的選項,如果你在海外,天下文化僅能提供電子書的兌換方式 (Readmoo 讀墨及 KOBO 平台)歐。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12/SiliconStatesReviews.html
中介變項舉例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蘋果論壇全文照刊
最近臉書上蠻多人在談兒童福利聯盟因花3.7億元買樓爆退捐的爭議,其實NPO(指非營利組織)被房事困擾已經是很久的事實,也的確有其需要。但在我們爭論NPO能否買房的議題時,需要釐清的是這題並非是慈善或助人行為上的社會價值溝通,更不適合以社工專業人員勞動條件加以類比及推論支持。我們對大小組織的責信要求一定有不同標準,尤其是標榜以專業人員組成的大型組織,自然要有更高的標準來加以檢視。
更何況,一個年度預算執行率約60%,年度結餘以億元來計的大型明星組織,如果同溫層只將此次爭議變成指責捐款人退捐是不理性的慈善行為作祟,又拿中小型組織工作人員萬分辛苦的勞動條件差,來推論說應該支持大組織買優質辦公室,哈囉!我想我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社工是不是專業和拿大家捐款的錢買房子是兩回事。目前除了中大型組織有能力買辦公室,哪一間NPO不是用租的來提供合用的辦公環境?買房只是增加基金會的資產,但如果用買房的錢來提升社工的薪資福利會不會更好?
充其量這題比較是組織經營上如何調控資源做合理配置的問題,前提是合理性與是否符合我國法規中關於非營利組織財務規劃的比例原則。此外,如果真的非常在意社工們的勞動環境,更該注意的是員工是否有被充分徵詢意見,還是只能由決策高層自行處理?畢竟辦公環境是員工每日的生活日常,交通通勤的遠近涉及到社工所能到達及提供勞務所能負荷的能力,光只是將決定權交給決策高層未與工會或勞資代表協商也未盡合理。
另外,以現金的市值來看待置產的財務規劃,也缺乏風險評估,萬一外部經濟大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致使募集資源調度產生了虧損,難道沒有捐款者埋單的疑慮?更不用說將資產高度集中化於特定區域,也實質違反了現今社會服務在地化與社區化的主流趨勢。兒盟是社福專業組織,應該更清楚箇中道理。
每當大型公益組織爆出爭議事件時,都是讓我們檢視公益勸募市場是否有資源過度集中化,造成排擠中小型組織發展的機會。依據過去學界與實務界研究,台灣公益勸募市場每年大約接近450億元至550億元之間,而這其中除超大型宗教團體或救災組織吸走了約70%-80%之外,剩下10%左右大概就是給前十大社福基金會,其餘約剩10%左右就是讓幾萬個NPO給搶著分食。而能排上前十大的組織除了募款能力真的要強,但其經營的議題屬性往往也關鍵性的決定了一個組織能否成功吸睛與吸金。
由於募款大餅有限,有人拿走大部分的經費自然就限縮了其他人取得資源運作經營議題與提供服務的機會,更何況越有資源的組織,往往越容易聲稱與透過行銷資源被看見自己的服務經費永遠不足夠。以兒盟這次買房爭議來看,重點並非是它為何可以買房或買了什麼房,或投資是否有效益,真正的重點是一個公益組織每年能剩餘平均1億元的結餘款,但其預算執行率卻比其他大型組織還要低,難怪捐款人會問是否募款超過所需?
健全的公民社會發展仰賴的是生物多樣性,有大有中也有小型組織,分享資源推動各種大眾或小眾權益議題,前提是要能夠共享與共好。個人認為公益勸募的價值在於共益與共善,尤其是取之社會資源最多的大型明星組織及專業團體,更應負起更大的責任透過分享資源,帶動各自專業領域的發展往共好的方向提升,將資源集中在自己身上並非好事。
舉例來說,勵馨基金會每年皆有撥付一定比例支持剛開始發展的弱小組織,因此扶植了包括台少盟、愛慈基金會、沙遊協會等組織的起始發展。另外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每年委託台少盟作為中介組織,透過圓愛計畫及受虐兒計畫,每年實質將資源分配到全台灣各角落認真推動社福工作卻缺乏資源的中小型組織,引導資源配置更加公平,也提供這些組織扮演小而美的角色,提供穩定服務品質給在地需要的弱勢族群。
募款的確是一門專業,但募得款項後,後續如何分配及運用,並如何向捐款者交代清楚更需要智慧。這點倒是我覺得台灣捐款人真正不夠理性之處,通常捐款人缺乏監督NPO如何運用經費的觀念,因此往往就需要仰賴NPO組織自己的責信倫理與自律。
站在專業自律的立場,公益資源的募集,應該要有合理性與共益的效果產生才會比較健康,而專業社群的價值在於自律與共好,NPO當然需要有錢才能運作,但有錢是一回事,有錢到能夠致富又是另一件事。而身為專業團體唯有自律,留點空間給更多團體發展,才能贏得更多尊敬。這是多年來台灣廣大的小額捐款人們教會我們的事!
中介變項舉例 在 【谷教授之論文導讀】第05單元:自變項 - YouTube 的必吃
【谷教授之論文導讀】第05單元:自變項、依變項、 中介變項 的條件(Baron & Kenny 1986)、組織公平、組織公民行為. 3.6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中介變項舉例 在 點分自變項、應變項同控制變項 ? Independent variable ... 的必吃
點分自 變項 、應變項同控制 變項 ? Independent variabl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Controlled variables. 68K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中介變項舉例 在 Re: [問題] 中介或調節效果? - 看板Statist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自曝其短,先說說我對中介和調節的理解
看是不是有錯誤
這樣才比較知道問題點在哪裡XDD
我的理解是:
1.中介(Me)
(a)
X ..........> Y
(b) (c)
X ........> Me.......> Y
.....................>
(c')
檢證步驟:
(1) X和Y的關係顯著(a)
(2) X和Me的關係顯著(b)
(3) Me和Y的關係顯著(c)
(4) X和Me對Y的關係顯著,c'值小於a
目前有的學者認為即使(a)不顯著,X和Y也可能存在中介效應
有可能是因為(b)(c)的方向與(a)相反,才讓(a)不顯著
有些人甚至認為,只要X....>Me Me......>Y這兩段有顯著
中介效果就可以成立
2.調節(干擾)(Mo)
(a)
X ............> Y
(b)
Mo............> Y
(c)
X*Mo..........> Y
當(c)顯著時,表示有調節效果存在
調節的意思就是,Mo會改變X與Y的關係,讓強度和方向出現轉變
我的研究設計是:
(自變項)病情嚴重程度(連續)(X)
(依變項)體重是否變瘦(二分,變瘦1/沒瘦0) (Y)
用Logistic迴歸分析後
現在知道:X和Y的直接相關性不顯著
(-2LL=13.938 Cox and Snell R平方=.043 Nagelkerke R平方=.059
卡方1.729(.189) B= -.087(.492)(不顯著) Wals=.472 ExpB=.916)
之後又參考理論,找出另一個可能影響的因素:吃東西的量(連續)(M)
檢測之後,X和M有顯著的負相關
(R=.364 R平方=.132 adjR平方=.112 F=6.550*
B= -.222* SE=.087 Beta= -.364)
M和Y有顯著的負相關
(-2LL=51.876 Cox and Snell R平方=.159 Nagelkerke R平方=.216
卡方=7.791** B= -.295* Wals=6.011 ExpB=.745)
所以現在知道,X.....>M, M......>Y這兩段關係顯著
X................>Y不顯著
但我不確定「吃東西的量」到底屬於 中介變項(Me)或調節變項(Mo)?
所以兩種檢證方式都有用spss跑
1.如果是 中介(Me):
我使用二元Logistic迴歸分析,把X和M一起放入共變量欄位
方法用 Enter法
跑出來的結果和單獨只放X的來比:
(1) 自變數只放 X
-2LL=13.938 Cox and Snell R平方=.043 Nagelkerke R平方=.059
卡方1.729(.189)(不顯著)
X的 B= -.087(.492)(不顯著) Wals=.472 ExpB=.916
(2) 自變數放入 X和M
-2LL=43.398 Cox and Snell R^2=.303 Nagelkerke R^2=.413
卡方=16.269***
X的 B= -.173* Wals=6.379 ExpB=.841
M的 B= -.502** Wals=9.103 ExpB=.605
可以發現:
X的顯著程度提高,從 不顯著 變成 顯著
X的B值增加,從-.087變成-.173
M的B值大於X(-.502)
R^2值變大
這樣我可以說M是中介變項嗎??
(可是X的B值增加,而不是減少)
另外,如果它是中介變數,那要怎麼詮釋?
(1)因為X....>M(負相關),M.......>Y(負相關)
表示:病情越嚴重,吃的東西越少,進而會讓體重變瘦
病情嚴重程度和體重變瘦成 正相關
(2)但把X和M一起放進去時,X...>Y 卻呈現負相關
代表 病情嚴重程度 和 體重變瘦與否成 負相關
應該用哪一部分來做解釋?因為(1)和(2)似乎是相反的
2. 如果是 調節
使用 二元Logistic回歸
先放入 X,其次是M,第三是X*M
使用Enter法
跑出的結果是:
-2LL=30,256 Cox and Snell R^2=.480 Nagelkerke R^2=.653
卡方=13.142***
Hosmer與Lemeshow檢定:卡方=21.046**
(似乎表示模型不佳)
X的 B= -.689** Wals=8.530 ExpB= .502
M的 B= -1.730** Wals=7.224 ExpB= .177
X*M的 B= .108** Wals=6.915 ExpB=1.115
交互作用也有顯著,這樣表示M是調節變項??
那要怎麼詮釋 X*M的B值是正的,X和M的B值是負的?
另外,一個變項可以同時是 中介+調節嗎?
我可以說:病情的嚴重程度(X)可能會讓 體重變瘦(Y)
但必須視吃東西的多寡(Mo)而定
病越重,吃很多,體重不會瘦
越健康,吃很少,體重會變瘦......可以這樣詮釋嗎??
或是說:M的加入可以讓X和Y之間關係強度增強,使其出現顯著?
又是落落長一篇
希望版友們能有耐心看完
萬分感謝大家的回覆!!
※ 引述《winchin (撼動宇宙的第一小步)》之銘言:
: 最近遇到一個問題,翻了許多資料後還是沒啥頭緒
: 所以上來請教有經驗的板友
: 我的問題和中介效果、調節效果有關
: 內容有點長,裡面的故事也都是另外舉例的,還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
: 首先,簡單說明一下我的主題
: 一開始我想檢驗「身體的健康程度」(X)和「體重是否變瘦」(Y)兩者間的相關性
: X是連續變數,0非常健康-------->20病情嚴重,病越重,分數越高
: Y是二分的變數(變瘦1/沒變瘦0)
: 傳統論點認為:健康越不佳,體重就會變瘦
: 所以檢證的假設是:X和Y之間是 正相關
: 但跑了Logistic迴歸之後卻發現,X和Y之間的相關性 不顯著 且是 負相關
: 所以接下來我就想找看看有無其他的因素會影響X和Y間的關係
: 從過去理論文獻當中
: 學者們提到「吃進去的食物性質與數量」(M)會影響「體重變瘦與否」(Y)
: 因此我就列出三種食物(澱粉類M1、水果類M2、茶類M3)(連續變數)
: 檢驗他們的相關性
: 結果呈現出:
: 一,「健康程度」(X)和 澱粉類M1、水果類M2、茶類M3 都有顯著的 負相關
: (病越重,吃得越少)
: 二,只有 澱粉類M1 和 「體重變瘦」(Y) 之間有顯著的 負相關
: 至於M2 M3都未顯著
: (澱粉類的熱量高,吃越少,越會變瘦;吃越多,越會發胖)
: 所以我就知道 澱粉類M1 可能會影響X和Y的關係
: 為了確定M1確實有影響
: 因此我把 M1當成 控制變數,和X一起再跑一次 Logistic迴歸
: 結果顯示:
: X對Y的關聯程度提升,而且負相關達到顯著水準
: 我現在的問題點是:
: 一,請問我把M1當成控制變數的做法
: 能不能用來判定 M1的確有著中介或調節的效果?
: (我不需要知道效果的強度,或完全中介與部分中介
: 只需要知道是不是有中介效果即可)
: 二,我查到的資料在進行中介或調解效果分析時
: 依變項(Y)都是連續變項,或者分成三份以上的變項(用虛擬變項去跑)
: 但我的依變項卻是二分,0和1的變項
: 好像沒辦法用這種方式去檢驗?那有沒有其他合適的方法?
: 三,大家常說的中介效果成立都是符合:
: (a) X------->Y 顯著
: (b) X------->M1 顯著
: (c) X*M1---->Y
: 但我的情況是:
: (a)X------->Y 就已經不顯著
: 但是
: (b)X------->M1 顯著
: (c)M1------>Y 顯著
: 那這樣 X----> M1-----> Y 之間還有中介或調節的關係嗎?
: 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該怎麼替 M1 定名?
: 它是 中介變數?調節變數(干擾變數)?還是......?
: 五,該怎麼詮釋統計結果比較妥當?
: 目前比較確定的是:
: 1. X和Y沒有顯著的直接相關(身體的健康程度不會直接讓體重變瘦)
: 2. M1和Y有顯著的負相關(澱粉類吃越多,體重越胖0
: 吃越少,體重越瘦1)
: 3. X和M1有顯著的負相關(病得越重,吃東西的量越少)
: 4. 把M1當成控制變項後,X和Y之間出現 顯著負相關
: (病得越重,體重越胖0,身體越健康,體重越瘦1)
: 如果只就2和3(X--->M1,M1---->Y)這兩段來解釋,是合乎理論預期
: (病得越重,澱粉類吃越少,澱粉類吃越少,則體重越瘦
: 所以病情越重 與 體重變瘦 之間有著正相關)
: 但M1的角色是甚麼?可以把它稱為中介變項嗎?
: 另外,要怎麼解讀 4 這一點?
: 它雖然凸顯出M1的影響力,可是卻和理論預期相反
: 而且也和結合2,3兩段後的解釋相反
: 在控制M1以後,X和Y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
: (病越重,體重越胖???)
: 我目前的解釋方法是:
: 病情的嚴重程度(X)在某種情況之下的確可能使得 體重變瘦(Y)
: 但體重變瘦與否 必須視 澱粉類M1 吃的數量多寡而定
: M1是很重要的干擾或中介變項
: 倘若病情很嚴重,同時澱粉類吃很多,那麼體重變瘦的機率會增加
: 如果病情嚴重,但澱粉類吃很少,則變瘦的機率會下降
: 如果身體很健康,但澱粉類吃很多,會提高變胖的機會
: 如果很健康,但澱粉吃很少,會降低變胖的機會
: 請問這樣的解釋妥當嗎??
: 懇請版友們提供建議,萬分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5.52.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atistics/M.1397730001.A.8DE.html
※ 編輯: winchin (112.105.52.213), 04/17/2014 20:14: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