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中一世界歷史試卷」的推薦目錄:
中一世界歷史試卷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數學如何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或性別平等教育如何融入數學?
看晏向田老師分享,從能力指標轉化、教材檢視到教學資源……有滿滿的可相互融入的方式。其實一點都不難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014
〈我是數學老師,我教性平〉
文/晏向田( 高雄市立前峰國中專任數學教師)
可能很多人心裡O.S.「怎麼數學老師也可以教性別平等教育(以下簡稱性平)?」、「國中不是專長授課教學嗎?」、「性平不是議題嗎?」、「沒有專設的性平領域或學科吧?」
的確,我是國中數學老師,也真的在公立國中教數學,但仍然可以在我的數學教學中「融入」性平的概念。
國中數學屬於國中教育會考考科之一,承受來自學校行政端、同儕、導師、甚至家長、學生的要求與壓力,所以在不得不兼顧教學進度與內容的狀況下,可行的具體實踐方式包括適切的能力指標轉化(例如計算同志大遊行某張空拍照片中參與遊行的人數,練習概算)、校園廁所空間性別相關比例調查(使用時間、次數、等待時間等),這些都是數學領域能力指標中最容易、最適合與性平能力指標作轉化式融入的單元。
除此之外,在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資源網、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社群網、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各縣市國教輔導團性平小組的網頁資源都找得到相關的教案或影音資料,可以結合時事新聞進行教育。譬如近幾年快速成長的手機遊戲(簡稱手遊),為了吸引玩家,多數手遊廣告都是再製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性別歧視、物化女性的言語或影像;或是某大學學生疑似遭性侵的案件,各方爭論的戰火從社群軟體延伸到電子新聞,所引發的疑似違反性平法的事件;甚至電視常幫放的廚房用品、汽車等商品廣告,都可以用來檢視學生生活經驗,提醒學生對於媒體所傳遞的訊息進行解讀、分析、批判,勿全面接收。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之性平融入尚有教材檢視(刪除、添加、貢獻等取向,如圖一即為貢獻取向:同樣為測量金字塔高度,有女性數學家的情況下,就適切舉例說明)的方法可參考。
試想,若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再製了性別刻板印象,而施教者全然不自知的「照本宣科」,受教者在未受性別意識啟蒙的情況下,也只能全盤接受,豈非大開性平倒車。舉例來說,過去教材插圖,多有再製性別刻板印象之虞的圖片,如圖三,具專業能力的畫家即是生理男性,而只須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顏值」頗高的模特兒則是生理女性;又如圖四,是否顯示運動場域是男人的天下?利用刪除取向講解此圖時,可同時講述歷史故事--馬拉松界的英雄Kathrine Switzer為如何改變馬拉松界曾不准女性參加的真實歷史(如圖五)
過去幾年我都在校兼任行政職務,所以只有上一個班級的數學,為求影響層面最大化,在負責九年級段考命題時,嘗試在試題中融入性平相關的題型,企圖讓全年級的學生、甚或全校的教師都能透過「考試引導教學」重視性平教育。從2009年第一次命題之後,連續數年都是如此,曾耳聞其他同校教九年級數學的同事,提醒其任課班級:「這次是晏主任出題,要多注意性平的部分…」,令人不禁莞爾一笑。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出了圖六關於性教育的題目,在命題巡堂詢問各班學生對於試卷題目是否需要說明時,一位女同學舉手發問:「老師,我看不懂題目?」我回:「哪個部分呢?」女同學遲疑了一下說:「體外射精是安全性行為的一種嗎?」我回:「這也是測驗的其中一個部分,況且健教老師應該有教過吧?」事後才知道,這個學生還是全校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有些監考老師看到此類題型,也試著做答,卻連甚麼是安全性行為的認知也是錯誤的,到底是誰說性教育不用太早教?
另外一個例子如圖七,引用了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一份調查報告,關於性傾向的調查結果,其數據是否能推論出台灣非異性戀組群的正確比例,尚有討論的空間,但重點在讓作答的學生、甚至是監考的老師瞭解,的確有這樣的族群存在,在子題題幹中更引用了世界精神醫學會的聲明,目的即在傳達正確的觀念,甚至讓校內非異性戀族群的師生知道他/她們並不孤單,及性傾向是人固有的特質,沒有正常不正常的區別。
可以瞭解的是,許多學校或是老師在面對依法(性平法)實施的性教育或是同志教育時,還是擔心引來不必要的困擾,但至少在我實施命題融入的這幾年,沒有接過一通「關切」的電話,或是要求我不要再這樣命題。教師依法、依教育專業來執行教育事務,不該受到非專業的意見干擾或影響,這樣才能讓教師在教學現場確實落實性平法的立法精神。
當然,「見縫插針」怎能放棄「境教」,當我輪值布置數學領域牆時,回想過去看到的領域牆常常是拿一些數學定理或是數學小遊戲來做文章,尤其是講解數學定理,多半又會提到男性的數學家。為了讓對數學有興趣的女性獲得鼓勵,運用貢獻取向,選列了古今中外三位女性數學家製作海報(圖八),讓看到的師生都能了解,「數學」、「理工」領域不是男性專屬的天下,女性也可以出人頭地,貢獻取向在所有領域/學科都是可以運用融入的一種方式。
「數學融入性平」喔不!是「性平融入數學」多年後,在某次國教輔導團研習的場合,同桌一起吃飯聊天提及大家的工作背景時,一位夥伴問我是哪個「領域」的輔導員,我回答說是性平議題,接著她就問我在學校教甚麼科目,當我一回答是數學,她的反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性平怎麼可能融入數學?」還附帶了拉長的尾音拉長。我回:「怎麼不行?我都做好幾年了!」話題沒有再繼續,但我知道在她心中應該點下了漣漪。
眼見12年國教領綱即將在107學年度正式上路,而性平能力指標也將在數年後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12年國教總綱所揭示的「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等議題」,未來的性平融入何去何從,尚不可知,可以確定的是,坐等政策落實,不如起而行動,就在自己的場域,為了性別弱勢的學生,盡自己一份心力,小小漣漪說不定會變大大海嘯呢!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在臉書粉絲頁發起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分享接力
邀請基層教師分享在第一線的觀察與實踐,
告訴大家性別平等教育到底在教些什麼!
❤邀請台灣各地基層教師分享你的觀察與性別教育實踐
主題: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一、為什麼校園需要性平教育?
二、我(教育工作者)怎麼做?
字數不限,希望大家不要有壓力
以網路的閱讀習慣,600–800字已經很多。
但是願意多分享也很好。
署名請說明:任教縣市、學校,教授科目
不願意用本名的人可以用姓氏或是綽號,還是希望可以說明任教縣市,哪一個階段的學校,任教科目
如果匿名,請盡量清楚描述困境和學生處境的艱難或教育現場的情況。
若妳/你手邊正好有與妳/你分享內容相符的課本,也歡迎一併寄給我們當作配圖。
請把分享寄到 write1717@gmail.com
我們會簡單編輯,陸續刊登。
中一世界歷史試卷 在 眠羊星。Sheep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尋路日記 ]
夢想是風,行動是翅膀
.
茄子皮高中的時候,有次歷史課聽到老師介紹了一位美國的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他在一場演講裡對群眾分享了他的願景,期待有一天黑人與白人能平等共存、共生,演講中一直重複提到一句話:「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 」,那天之後,這句話一直在心中迴盪、餘音繞樑.
「因為我並沒有一個夢想!」
那時的我開始回顧了中學生活,除了念書就是考試,唯一的目標就是升學,將自己擠進一所大家認為還算不錯的學校、念一個還算不錯的科系,然後呢? 未來就在一個個目標裡淹沒了,學習的理由永遠是為了完成「下一個目標」,難道不完成那些目標,我們就沒有價值了嗎? 什麼時候,我才能像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一樣,有一個真正的願景,那是一種真正對理想世界的想像與實踐,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為何而戰,對於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說,這究竟是一個只能在「升學夢」的迷思中幻滅的「夢想」,還是一個可在生活中器及的目標? 我不自覺地拿起了兩張四孔活頁紙,在上頭寫下了三句話:
「寫下你的夢想吧!夢想是風,行動是翅膀.」
然後走到班上的佈告欄,「趴搭!」貼了上去.令我驚訝的是,在沒有什麼宣傳的狀況下.慢慢有班上同學、甚至是其他班級的同學聚集過來,開始寫下自己的未來想像.
坦白說,我根本不記得自己在上頭寫了什麼,每天都在讀書、考試的我們,哪裡會對於未來有什麼想像,也不知道這個邀請大家寫下夢想的「行動」,對於大家有什麼實質的影響,「夢想」這種東西聽起來就像風一般虛無縹緲、可欲不可求.但這一次的經驗,似乎讓我對於自己有了一層新的發現.原來,除了跟著未知的浪潮一起夢想著考上好大學、未來環遊世界、當一個年薪百萬的CEO以外,我還有別的選擇,那就是打開自己的感受力,練習感受、關心旁邊的人,想想:「我可以為周遭的人做一些什麼?」這讓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其滿足的程度遠遠超過考試卷上的成績,我馬上感受到自己與周遭人深深地互相影響著,這樣的「貢獻感」讓我感覺到自己活著.原來,行動的意義就是關心周遭人的感受,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價值、和周遭人一起更好.
夢想是風、行動是翅膀,只有當我們舞動翅膀的時候,才能乘風而行.你準備好乘風而行了嗎,趕快開始舞動翅膀吧!
#羊因夢想而偉大因分享而完整
中一世界歷史試卷 在 中一中史下學期考試溫習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秦代中央集權溫習(中史DSE) · 中二級中史考試溫習 · 中國古代史,做了一個合集,附時間戳|動畫中國 歷史 簡介|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晉朝|隋| ... ... <看更多>
中一世界歷史試卷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期中考高二社會組 ... 的必吃
高二社會組歷史 ... 答題須知:試卷總共有二個部分,共有六面。第一大題為單選 ... 說中的基督教支持者『祭司王約翰』,與其聯手包圍伊斯蘭世界,一舉將其推翻。在非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