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聯網應用開發全面提速,巨頭們用了“大”招【物女心經】
作者:物女王(彭昭)
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佈
導 讀
物聯網時代,工具的選擇尤為重要。當大部分人還拿著大刀長矛以原始姿勢赤身肉搏時,率先發明火炮步槍,並掌握狙擊方法的人想輸都難。既然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已經出現,我們有必要將它仔細審視一番,掂量一下是否趁手。
在各種IoT平臺你爭我奪的“大戰”中,平臺型企業或者初創物聯網公司紛紛都在打磨著自己的IoT程式設計工具,前沿的一些已經初具雛形,尤其值得關注:
• 本周,阿里雲IoT更新了IoT Studio,這是一套針對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工具。IoT Studio可以提供視覺化的應用開發和服務開發能力,説明使用者改善在實際專案交付中,經常面臨的應用開發成本高、需求定制化程度高、投入產出比低等問題。
• 西門子收購的低代碼平臺Mendix在去年實現了150%的高增長。今年4月,西門子將Mendix與工業互聯網平臺MindSphere進行了集成,這意味著沒有很強IT程式設計經驗的OT工程師們,也可以利用Mendix快速構建物聯網服務。Mendix已經培育的60,000名開發者,也將為MindSphere快速構建應用程式。
這些舉措對於物聯網來說具有深遠影響,他們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改進程式設計工具、簡化程式設計環節、降低開發成本,是加速物聯網專案落地的一條捷徑。
由於在物聯網時代,工具的選擇尤為重要。當大部分人還拿著大刀長矛以原始姿勢赤身肉搏時,率先發明火炮步槍,並掌握狙擊方法的人想輸都難。
既然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已經出現,我們有必要將它仔細審視一番,掂量一下是否趁手。
因此在本文中你將看到:
• 什麼是IoT程式設計工具?
• 為什麼需要低代碼?
• 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之間有什麼差異?
01
什麼是IoT程式設計工具?
在互聯網時代的IT軟體世界中,有4個最核心的成員:
作業系統、程式設計語言、編譯器和資料庫。
1970年,貝爾實驗室的肯•湯普遜和鄧尼斯•利奇開發出了世界第一個通用型電腦作業系統:Unix。
1985年,微軟推出了第一版Windows作業系統。
Linux是一類Unix電腦作業系統的統稱,公認在1991 年誕生。
目前在移動設備上廣泛使用的Android作業系統,也是創建在Linux內核之上。
而程式設計語言的出現,在作業系統之前。
1952年,組合語言Flow-Matic出現。組合語言本質上是使用助記符來代替機器語言01010101,但這種語言對電腦硬體依賴很大。不同的電腦,組合語言不相通。
1957年,世界上第一個高級程式設計語言FORTRAN問世,它使電腦語言從原始的低級組合語言走到人人易懂的境界。
從此,電腦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可以說FORTRAN的誕生,孕育了軟體產業。此後,電腦高級程式設計語言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
由此,可以看出作業系統和程式設計語言的重要性不相伯仲。
到了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發生了變化。
互聯網時代,作業系統調度的是PC或者手機中的計算和存儲資源。
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進化為物聯網平臺,它對“物體”的調度過程,由調度“雲、管、邊、端”不同層級中不同設備的計算資源而實現。
比如RT-thread、Mindsphere、WISE-PaaS…都是物聯網時代的作業系統。
下圖是在微軟眼中,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應當具備的能力:
相比於PC作業系統,物聯網作業系統或者平臺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性:
• 無縫更新:系統更新通過後臺完成,無需中斷
• 更加安全:具備防止惡意攻擊能力
• 長期連接:保持 5G、WiFi等連接能力,保證設備間能一直相互連接
• 可持續的性能
• 雲端接入能力:支援設備與設備間進行無縫訪問資料
• 具備AI能力
• 支持各種交互:兼顧觸控、手寫、語音、鍵鼠等方式,以及能夠通過感測器和姿勢感知
• 多樣產品形態:支援雲、邊、端的應用
最近一系列基於微內核的IoT OS推出,比如阿里AliOS Things、華為鴻蒙OS、GoogleFuchisa,進一步詮釋了物聯網作業系統的特徵。
微內核並非新鮮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卡內基梅隆大學在1985年推出的微內核作業系統 MACH。新一代的微內核IoT OS可以支援從小到大的各種智慧設備,包括從煙感感測器、到攝像頭、再到計算閘道等;提供各種本地外掛程式、羽量級GUI、以及豐富的連結協定,滿足碎片化的設備開發的需求;還有豐富的雲端一體化的外掛程式,包括連雲套件、OTA、視頻語音連雲套件,確保設備和雲端的設備影子即時同步。
總而言之,基於微內核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有能力適配高度碎片化的硬體與晶片生態,有豐富的本機群組件來支援不同的設備,又能夠充分和雲端的大資料計算能力形成協同,奠定了數位化物理世界的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作業系統幾乎只需要支援PC和手機就可以完成任務。但是到了物聯網時代,IoT作業系統或者IoT平臺的複雜性急劇上升,為了令其更加易用,程式設計語言也需隨之進化,IoT程式設計工具由此產生。
從作業系統到物聯網平臺,從程式設計語言到IoT程式設計工具,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推進過程。
可以預見,編譯器和資料庫在物聯網時代也將產生更新或者變異。比如華為在8月31日剛剛開源的方舟編譯器,以及濤思資料推出的時序資料庫,都更加適合物聯網時代的應用。
在物聯網時代,上述這些工具都會進化,有些可能會徹底變成新的物種。IoT平臺與PC作業系統有本質不同,IoT程式設計工具也與程式設計語言有著天壤之別。
因此,在物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立體、分層和全域的視角,來看待關鍵領域。不管是作業系統,還是程式設計語言,都應建立一個全新的理解,從而發現新的機會,更好的利用工具,實現物聯網業務的拓展。
02
什麼是低代碼?
既然與PC作業系統相比,IoT平臺的複雜性急劇上升,需要調度“雲、管、邊、端”各方資源、兼顧傳感、姿勢、語音等各種對話模式,又要保持5G、WiFi、BLE等連接隨時線上…
那麼,IoT程式設計工具的重要使命就是降低這種複雜度,讓開發者可以輕鬆上手。因此“低代碼”是大勢所趨。
簡單來說,“低代碼開發”被用來描述一種快速設計和開發的軟體系統,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式。它是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在2014年最先使用的一個術語。
其實低代碼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事物,它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在1991年誕生的快速應用程式開發(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縮寫:RAD),目標是在60到90天的短時間內,建立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業務軟體。RAD的出現掀起了一場程式設計方式的革命,它帶來了視覺化程式設計,使得程式設計的門檻變低了。
根據Forrester的分析預測,低代碼平臺有可能使軟體發展速度比傳統方法快上10倍。到2022年,低代碼平臺市場將從現有的40億美元,增長到220億美元。
如果將“低代碼開發”和汽車製造做類比,“低代碼”之于IoT開發者就像自動化生產線對於汽車行業的作用。
過去汽車的裝配需要手工完成,現在都是通過自動化生產線實現。雖然早期自動化進程中使用的生產線,對汽車複雜多變的配置無能為力,但它們確實加快了裝配和交付的進程。
作為對比,現在的程式設計工作大部分還處於手工作業階段,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編碼者個人的專業技術水準,“低代碼”儘量用少量的代碼開發出企業級的應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應用開發的效率。
眾所周知的低代碼實例是WordPress,它是一款開源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內容管理系統),特性是易上手,開發速度尤其快,甚至無需代碼,直接安裝範本和外掛程式就可以達到要求。
使用WordPress,中小型企業只需雇傭一名不懂程式設計的員工,便可以借助網上發佈的各種主題和外掛程式,在完全不需要程式設計代碼的情況下進行基本網站編輯。目前WordPress已經支持了世界上超過70%的網站。
至此,可以看到低代碼具有如下優勢:
• 降低程式設計門檻,不需要大量的程式設計知識
• 大大加快應用程式的開發和部署時間
• 節省成本,節省專案規劃或員工培訓的時間
• 使用者可自訂模組,應用程式可以靈活調整
• 開發者可以將精力更好的分配於核心任務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必須說明,低代碼也存在使用風險:
• 供應商被鎖定:目前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並不通用,選擇其中一種便意味著鎖定了供應商。
• 維護成本較高:由於低代碼及其供應商存在較強的耦合性,也就意味著供應商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 存在監管隱患:因為減少了代碼編寫的工作量,開發者很難知道API調用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 功能可能有限:任何低代碼的供應商都不可能預測到所有的應用細節,如果開發者希望更加靈活地適應企業的需求,就需要使用自己編寫的代碼來滿足。
• 應用千篇一律:低代碼程式設計專案可能最終看起來彼此都非常相似,因為開發者使用的是相同的模組。
任何技術都有利弊,越容易被創建,往往也意味著,越容易被複製。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權衡利弊,想好自己是否要用這個工具。
03
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之間有什麼差異?
總體而言,有兩類公司在提供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分別是物聯網平臺型企業和應用服務初創型公司。
除了文初提到的阿里和微軟,AWS、Google、Salesforce等巨頭都有提供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
典型的低代碼平臺初創公司,除了被西門子收購的Mendix,比較知名的還有OutSystems、ServiceNow、Kony等。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和Forrester分別繪製了低代碼平臺的格局版圖。
這兩類公司由於各自目標不同,所提供的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其側重點也有所區別。
物聯網平臺型企業:這類企業的目標是降低物聯網平臺的應用門檻,彙聚開發者生態,因此往往提供的是端到端的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或者開發環境。
以阿里雲最近更新的IoT Studio為例,它是一套專為物聯網應用所設計的整合式開發環境IDE,功能包括:
• 設備資料無縫集成:設備相關的屬性、服務、事件等資料均可從阿里雲物聯網平臺設備接入和管理模組中直接獲取,大大降低物聯網開發工作量。
• 面向各個行業提供場景化範本:開發者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包含設備,應用和服務的)解決方案模版來開發自己的業務,將原有需要幾周的開發過程縮短到幾天。
• 視覺化應用開發:使用者通過簡單的視覺化拖拽的方式,即可將各種元件、圖表與設備相關的資料來源進行關聯,幾乎無需任何程式設計經驗,整個過程就像使用PPT一樣簡單。
• 提供服務開發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實現設備之間的聯動、設備與服務之間的資料流程轉。IoT Studio打通了阿里雲API市場,用戶還可利用各種人工智慧及資料分析的API。
應用服務初創型公司:這類企業將低代碼平臺本身作為核心產品,探索與之相應的新型行業模式,因此他們的程式設計工具一般並非針對物聯網應用所創建,或者並不具備對於物聯網異構設備的支援能力。
以被西門子並購的Mendix為例,它本身是一個加速企業敏捷開發流程的PaaS平臺,並自稱是全球唯一一個真正的雲原生低代碼平臺。
它由3個無縫集成的產品組成:Sprintr,AppFactory和Mendix Platform-as-a-Service,分別實現的功能如下:
• Sprintr:採用羽量級的社交方法進行企業專案協作。通過在整個企業中提供協作平臺,Sprintr打破了不同部門和專業之間的隔閡,所有員工都是同一個私有社交網路的一部分。
AppFactory:讓使用者能夠使用高級視覺化的模型開發應用程式。這可以實現業務和IT之間的協作,還可縮短回饋週期。AppFactory又由3個元素組成:
-Mendix Business Modeler:使用視覺化模型設計和開發應用程式的建模環境。
-Mendix Team Server:基於雲的模型存儲庫,用於團隊成員協作並進行版本控制。
-Mendix AppStore:應用市場,用於共用和下載業務範本、主題和技術元件。
• MendixPlatform-as-a-Service:使用者只需按一下一下,即可從Mendix Business Modeler中將應用程式模型上傳到Mendix PaaS,從而輕鬆部署應用程式。
被西門子收購之後,Mendix在最新的19版中增加了對於物聯網設備的支援,並升級了AI引擎,提供對於物聯網資料的分析服務。
----寫在最後----
借助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讓企業有機會嘗試用更少的資源更快更好的實現應用。如果將其承載在工業大腦或者智慧城市的管理平臺之上,勢必將會激發各類應用開發者的創意和想法,讓各類應用快速集成落地。
對於開發者數量有限的傳統行業,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還有可能加速IT和OT的融合。
當然,各種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是否被宣傳得恰如其分,是否在實踐中方便使用,還需要經過驗證。
本文小結:
1.在物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立體、分層和全域的視角,來看待關鍵領域。不管是作業系統,還是程式設計語言,都應建立一個全新的理解,從而發現新的機會,更好的利用工具,實現物聯網業務的拓展。
2.與PC作業系統相比,IoT平臺的複雜性急劇上升,IoT程式設計工具的重要使命就是降低這種複雜度,讓開發者可以輕鬆上手,因此“低代碼”是大勢所趨。
3.現階段有兩類公司在提供IoT低代碼程式設計工具,分別是物聯網平臺型企業和應用服務初創型公司。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ODQyMA==&mid=2651216898&idx=1&sn=b08fe67b565b6c82dadd4468ac21c791&chksm=bd44d3798a335a6fdb7bbb7aa838ebd4d98a2409990dd97fb56ad85d33d3a95d7fe7bb5d418c&scene=21#wechat_redirect
世界水資源日2022主題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
北京新浪網 2017-01-22 00:51
行研君說
導語
全球民用無人機在2014年迎來大約37.8萬架的銷量,其中工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2.6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25.2萬架;在2015年大約銷售民用無人機56.9萬架,其中,工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7.1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39.8萬架。
無人機的設計概念最早應用於軍工領域。由於軍工設備具有較強的技術保密和行業壟斷性質,民營企業和資本很難獲得准入。隨著世界範圍內軍民融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近幾年無人機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獲得長足發展。根據無人機應用領域,可分為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消費級無人機主要應用於個人航拍;工業級無人機廣泛應用於農業植保、國土勘測、安防和電力巡檢等領域。
全球無人機2013年市場規模20億美元,2014年市場規模達到27億美元,同比增長35%;2015年市場規模36億美元,同比增長33%。
預計2020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2%。
全球民用無人機在2014年迎來大約37.8萬架的銷量,其中工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2.6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25.2萬架;在2015年大約銷售民用無人機56.9萬架,其中,工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7.1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39.8萬架。IDC預測,到2019年全球無人機年銷量將達民用到393萬架,其中消費級300萬台,CAGR達到60%;工業級無人機銷量為93萬台,CAGR達到45%。
目前在工業級無人機細分應用領域,政府採購佔比45%,消防25%,能源勘探10%,地球勘測6%,農林漁業13%,商業廣播及其他1%。
預計未來各應用領域不同程度的放量增長,將改變目前工業級無人細分應用佔比。
2014年國內民用無人機產品銷售規模15億元,2015年銷售規模23.3億元,同比增長55.3%。據IDC數據預測,2019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銷售規模達到390萬台,合計約600億元。預計到2023年,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會達到976.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59%。
預計到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各細分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為:消費級及航拍無人機市場200億元,農業植保硬體銷售160億元,農業植保服務485億元,巡檢、森林防火、警用安防等領域共計131.9億元,合計976.9億元。
目前,中國無人機市場尚未成熟,對於希望進入此領域的無人機製造商來說,中國市場前景廣闊,未來3年,無人機將會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其中航拍無人機的出貨量有望增長七倍以上。IDC預測,2019年中國市場消費級無人機出貨量將達到300萬台,較2016年的39萬台實現大幅增長。保守預測2023年消費級及航拍無人機400萬台,每台均價5000元,則國內消費級航拍無人機市場規模則達到200億元。
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帶來一系列勞動力市場效應: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參與率持續下降和勞動生產率面臨負面衝擊,給中國農業帶來巨大的衝擊。
目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較低,發展嚴重滯後於工業等行業,如何大力發展新型農用機械也是工業4.0重要主題之一。
農業植保無人機作為產業升級工具,其市場規模及增速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剛性需求、社會因素和工業化程度。
從技術端分析,國內農業植保無人機在較高的工業化率環境中,具備更高的信息化程度和更成熟的產業鏈,產品的智能性、易操性和安全性指標更高;從價格端分析,目前日本雅馬哈無人機單價80萬元,而適合國內分散化耕地特性的主流多旋翼無人機價格均價在14萬元左右,用戶更易於接受,從而無人機植保作業將更易於推廣。經過10年(2013-2023)的發展後,中國農業植保無人機作業滲透率會達到40%以上。
截至2015年末,全國耕地面積為20.25億畝,其中含有難以穩定利用的耕地和根據國家政策需要逐步調整退耕的耕地,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為18.65億畝。
目前,全國各地作物平均作業頻率為5次/畝/年,目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平均作業價格為13.8元/畝,產品性能升級、作業效率提升和行業競爭,作業價格會逐步下降。預計到2023年,中國植保服務市場達到485億元。
目前中國已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和南方電網共6個跨省區電網,110kV以上輸電線路已達到近51.4萬公里。中國每年電力行業整體投資約為1000億元,其中硬體設施為73%,輸電設備在國家電網建設上比重越來越大,隨著智能電網進程的推進,對硬體設備的損點巡檢等作業要求更高。
隨著電網的日益擴大,巡線的工作量也日益加大,平均20人巡線100公里/天。因此傳統的巡線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電力系統的廣泛需求。
按照巡檢總長51.4萬公里、1次/周巡線頻率、巡檢均速30Km/h計算,每年的飛行時數應為85.6萬小時,單機年平均飛行小時數按照200小時計算,則該領域無人機潛在需求架數約為4280架;按照均價50萬/架單價計算,則電力巡線無人機市場規模為21.4億元。
2011年,中國油氣管道總長為9.1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約4.9萬公里,原油管道2.3萬公里,成品油1.9萬公里。2015年國內油氣管道總長度達到14萬公里左右。如果以無人機替代人力巡檢,按照電力巡檢的計算方法,15萬公里的油氣管道潛在無人機需求量約為1170架,市場規模5.8億元左右。
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顯示,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十三五規劃末全國森林面積計劃達2.23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升23.04%。
如果按每1萬平方公里配備6架無人機計算,覆蓋全國森林面積的潛在無人機需求量為1338架;按照50萬/架的單價計算,森林防火領域無人機市場規模為6.69億元。
近兩年無人機的興起,引來了大量投資者的目光,特別是美國監管機構開始允許無人機進行有限商業運營,讓全球資本加速了在民用無人機領域的投資。
2014Q3-2016Q2,全球無人機市場投融資規模達到58689億美元,其中2015年投融資規模占統計區間70%。其中,國內無人機公司投融資次數35次,國外17次,投融資輪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和A輪。
附圖:無人機應用領域
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
全球民用無人機銷量
目前工業級無人機各細分應用領域
國內民用無人機銷售規模
國內民用無人機細分領域市場分析
國內消費級及航拍無人機市場出貨量及市場規模
人工植保與無人機植保對比(以水稻為例)
中國和日本工業化率對比
到2022—2023年,農業植保無人機硬體銷售額將達到160億元。
農業無人機硬體銷售情況
農業植保服務市場規模
電力巡線無人機需求分析
輸油管道巡檢領域無人機需求分析
森林防火領域無人機需求分析
全球無人機投融資規模
全球無人機投融資階段及比例
資料來源:http://iview.sina.com.tw/post/1111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