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總法務官,最認真、最專業、最有耐心的律師。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瞰法
………………………………
創新工場林鶯:李開復的硬核總法務官 ,創業浪潮的見證者
故事得從十年前講起——
2009 年 9 月,身為「明星經理人」的海歸李開復,離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開始創業。
他的創業方式,是成立「創新工場」,幫助年輕的創業者們創業。
沒有任何創業經驗、也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李開復,同樣經歷了創業的艱辛。
在那年的央視《對話》節目中,周鴻禕對李開復說,你的計畫非常好、非常創新、非常值得一試,但「您自己沒有從零開始過,如何教別人從零開始呢?」
在那個大量靠親朋好友及個人做天使投資的時代,創新工場旗幟鮮明地要將天使投資機構化,這不免讓人覺得「書生意氣」。李開復飛遍全世界,才融到第一筆基金。
在中關村鼎好大廈第 10 層的辦公室裡,創新工場這艘創業大潮裡的衝鋒舟,艱難地啟航。
2011 年,正在大成律師事務所做合夥人的林鶯,接到獵頭的電話。在金杜工作 4 年、大成 3 年的律師林鶯,在投融資領域富有經驗。
尋人者,正是當時帶著光環的投資公司:創新工場。
林鶯來到鼎好 10 層,見到李開復,還有其他兩位核心創始人。這位在電視上、網路上十分富有魅力的名人大咖,在她的眼前,親和而務實,是一個執著而樂觀的理想主義者。
開出的薪酬條件只夠她當時收入的「腳脖子」。
但「是一群有理想、想做事的人」。林鶯決定登上這艘船。
創新工場引入林鶯,是為了建設超強的投後部門。
這在當時同樣是不被看好的方向。那時對於「優秀投資人」的定義,就像神槍手,在眾多參差不齊的項目中,能命中那個潛力大的。命中了,是神;沒命中,認栽。
創新工場的理念不一樣,他們覺得創業者需要「扶一程」。創業者也有短板,幫他們補上短板,長板才能跑得更穩更快。
他們找來業內最資深的財務、法務、HR,為被投公司提供很深度的幫扶。
林鶯負責組建法務團隊。初來上班時,創新工場的開放式辦公室裡,坐著加速計畫、助跑計畫孵化起來的早期專案,工場內部孵化的六個項目中就包括後被阿裡巴巴收購的友盟,創始人蔣凡幾年後成為淘寶新總裁,還有曾經名噪一時的豌豆莢。
李開復在創立之時曾說:「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創新工場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創業者,這些人的公司可能夭折,但這些人才是我們培育出來最有價值的。」
而在林鶯眼裡,當時的創業環境實在是原生態,原生態到簡陋。創業者可以獲得的資訊和支援都非常有限。
林鶯之前在律所見慣了企業從 1 到 100 的過程,現在著實被這些從 0 到 1 的小創業公司所面臨的艱辛和所處的狀態「驚」到了。
小黑屋裡,她在白板上給創始人講什麼叫做 VIE 結構,怎麼搭、怎麼走流程,哪一步的審批怎麼做,從頭掃盲。
有些政府流程很複雜,林鶯帶著創始人去和主管人員溝通解釋,一點點解決困難。
有一天,她接觸到一個種子項目的創始人,公司的底層結構做得讓她這個法律人很意外。幾個兄弟註冊一個公司就是股東,專案沒成簽個協議說了拜拜以為就散了,甚至不知道還需要做工商變更。
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這樣友好的創業環境,萬事靠自己摸索,在網上都查不到多少有用資訊。創業者只能這樣野蠻生長,憑著本心「天真」地摸爬滾打過來。
林鶯幫他們從頭做了梳理,重新設計架構。這個項目自 2013 年上半年上線,已經成長為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型討論社區——知乎。
後來知乎搬離工廠辦公室,創始人卻還是會經常回去,一起聊聊財務、法務等方面的問題。
2013 年,磨刀霍霍、躍躍欲試的米雯娟,拿著幾頁十分簡單的商業計畫書,單槍匹馬地跑到創新工場找李開復。
沒有海外留學背景沒有互聯網經歷,只有一個創業 idea。但李開復覺得她是一個難得的創業者,「土洋結合,非常接地氣,同時又上得了檯面」。
米雯娟拿到了 300 萬元天使投資,並且在創新工場辦公區開始孵化VIPKID。
最初的 4 個學生中有 3 個是創新工場高管的孩子,包括林鶯的孩子,還有工廠 CFO 的孩子。
不少公司都是入駐之後才設立起來的。林鶯幫助他們「走一步想三步」。未來是要融美元還是人民幣?結構大概怎樣去搭建?他們在市場是在什麼地位?可能會涉及什麼牌照?行業有何特點?員工激勵該如何設計?
事無巨細。她覺得,只有把法律管理的理念注入到整個管理體系中去,創業公司才是有了一個穩固的地基。
創業者應該繃上一根弦,知道在做 Logo 之前先要去問一問律師需不需要注冊商標,知道在整個產品發佈之前,先要去問一問是不是某一些專利要去申請。有了這跟弦,創業才能有備無患。
VIPKID 經過一年多只有幾個技術、幾個內容、幾十個學生的艱難孵化,2014 年 10 月,獲得了經緯中國、創新工場和紅杉資本聯合投資的 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18 年,VIPKID 完成 5 億美元 D+輪融資,據 36 氪報導,估值突破 200 億元。
同樣的信任還來自于米未傳媒的創始人兼 CEO 馬東。作為《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的締造者,馬東能力不可謂不強,資源不可謂不多。但他有重要決策做不下來時,也會跟林鶯討論。有一次聊完之後,說,這事兒我們聊了很久,但現在我可以做決定了。
這讓林鶯十分自豪。作為法律工作者,能夠給到創業者解決方案,給到安心和信心,能夠為許多有潛力改變世界的創業項目保駕護航。這份工作的價值給到她很大成就感。
但並不總是那麼走運。
創業項目常常像在刀刃上行走,創新、突破,意味著就要打破現有規則,挑戰社會的既有習慣。
對於工場投資的專案,林鶯團隊會寫文章、請專家來做講座,普及知識,對於某些專案還會對接律師,專項幫他們做資料的梳理和建議解決方案。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投資人,也只能夠做一些週邊協助,最後的決定、具體的管理只能靠創業團隊自己。
這有時候就能體現出人性的弱點,當創業者在模棱兩可的地方,或者在一些業界都有但是又不合規的地方,怎麼樣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平衡風險,怎麼樣能夠做到既能讓業務發展又能合規合法,這是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這恰恰也是林鶯這個法務團隊的特點:從不簡單地說 No。
一個項目的法律風險常常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個風險有多大?是不是核心的?是不是致命的?未來有沒有調整的機會?
作為投資來講,風險的控制也是分階段的,是動態的。把住紅線,而後對趨勢進行判斷,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去化解風險。
法務往往沖在前面,從專案的第一手資料開始,努力深挖,力爭吃透整個行業,給到投資部門更多具體的參考。在專案成長的過程中,又不斷和創業者一起去尋找解決方案,開闢道路。
2013 年,李開復患淋巴癌赴臺灣治療,離開創新工場一年多時間。
很多人說老闆走了,公司是不是要崩塌了。恰恰不是,創新工場的同事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團結。林鶯的法務團隊也沖到前面和同事們一起去募集基金,跑業務。
作為公司唯一一個有獨立辦公室的大佬,李開復的房間始終敞開在那。他不在時,這裡就是大家的會議室。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日。
2016 年,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成立,李開復親任院長,王詠剛任執行院長。2017 年,兩人合著的《人工智慧》出版。
這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學博士,深信人工智慧將會、也已經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在書中,律師這種強社交、高決策型工作,被劃在相對於「危險區」、「慢變區」的「安全區」。
林鶯也堅持,人工智慧之於法律,更是一個輔助性的工具,而不是簡單替代性的。
機器學習就像小孩子一樣通過餵養資料長大。以前微軟有一個人工智慧聊天產品,很多網友故意惡意去引導它,對它說髒話,於是就變成了一個愛說髒話的人工智慧。法律同樣,社會在變化,法律在變化,哪些資料可以用來餵養,始終是要有人把價值觀注入進去,不斷去做糾偏,才能成長得越來越成熟。但不可否認,技術發展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
2019 年 9 月,距離創新工場成立正好十年。
這十年,中國的創業大潮經歷了一輪爆發,又正在趨於冷靜,深化。
這十年,我們見證了各種賽道的湧現、跌宕,有許多明星公司崛起,也有許多陪跑者黯然離場。
互聯網毫無疑問在持續深度地改造著我們的生活。有一些人,眼界更高,視線更遠,他們註定,是為未來而活。
在這一輪大潮裡,林鶯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世界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在 郎祖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來有些鬱悶!
前陣子我以兄弟相稱的好友漫畫家蕭言中,因嘔心瀝血的作品被侵權的官司並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和賠償,為他難過。
這幾天看了網紅波特王也因爲用心經營的產品被同行及所謂專家抹黑,不得不委屈自清的視頻而感慨。
沒想到我的另一位好友被更令人不齒的侵權傷害。
認識楊博士是在1998年。他開設哥倫比亞英語顧問中心,顛覆傳統英語補習,以ㄧ對一量身打造的英語顧問課程引領風潮。我和趙自強當時受邀擔任開幕主持人。
楊博士溫文儒雅,誠信踏實。聰穎的他更是洞察市場先機,2004年創立TutorABC 以真人線上教學,自訂上課時間,即時互動。
去年,TutorABC 成立二十週年,念舊的楊博士又找了我和趙自強主持慶祝大會。
從哥倫比亞到TutorABC 這二十年,從台中出發,再到台北設立總部,再拓展成知名的國際品牌,楊博士競競業業,屢創佳績。
這一路走來的辛勤和努力,TutorABC 就是台灣本土創建的企業。我見證了這一切,
這麼實在的朋友,這麼優質的台灣之光,竟被惡劣的競爭手段侵權,抹黑,被扣上「資金來自中國,是來攏斷台灣英語補教業」的帽子,企圖擾亂被告侵權的判決。
我真的很感慨,別人辛辛苦苦的成積就想投機的「整碗端走」不說,現在利用媒體惡人先告狀。如若司法不能給予公正、公義的裁決,那台灣也別待了,大家就都出走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TutorABC 的聲明全文)
「TutorABC針對3/12相關商標權記者會
與近2日內相關媒體報導 聲明稿
TutorABC做以下五點聲明:
壹、「台灣設立、國際青睞」 ─ 為真實台灣本土起家企業,登陸非登台
l 於1998年設立於台灣,於2007年取得TutorABC商標、於2009年「登陸」中國大陸市場,自2012年起,獲國際投資人青睞,陸續受到世界一級基金機構投資,包括:美國高盛集團、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新加坡淡馬錫、台灣銀翎資本、日本軟銀SBI集團、澳洲政府基金QIC、阿里巴巴集團等。
l 2013年經由我國「智慧財產法院」判定為受法律保障之「著名商標」
貳、「在地發跡、社會公益」 ─ 長期投入各界公益,縮短教育資源落差
l 二十年來投入無數心血、創新產品、維護品牌聲譽,使TutorABC商標成為「著名商標」,並經智慧財產局登載於著名商標名錄。
l 長期投入社會公益,如資助偏鄉教育、警察同仁與計程車產業英語力提升、公益與慈善團體捐款、線上課程服務捐贈,為台灣整體英語力提升帶來顯著貢獻。
l 致力於以科技解決教育問題,如:縮短城鄉教育資源差距、降低教育資源M型化。
參、「絕無壟斷、鼓勵創新」 ─ 鼓勵科技新創者投入,用科技改變教育
l 目前市場也有服務性質相似,但品牌名稱不同之業者,鼓勵科技新創者投入,共同興起教育科技與互聯網行業。
l TutorABC以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帶動與創造線上教育產業,該產業發展至今全球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美金,反而開拓全新商業契機,並無壟斷打壓之作為。
肆、「攀附商譽、嚴厲打擊」 ─ 有心業者非首次抄襲他人商標與其服務
l Tutor4U商標與服務均直接近似TutorABC,已涉及商業之剽竊、抄襲、混淆、損失。
l 「空中美語」已非首次攀附市場知名品牌,先前攀附空中英語教室,使用近似商標與相同服務、混淆大眾視聽;2015年故技重施,使用與TutorABC之近似商標Tutor4U、提供類似服務,更應受市場與各界公開檢驗,
l 有心業者借勢TutorABC商標,造成廣大市場消費者與民眾之混淆產生錯誤認知與損失,如:已有多次消費糾紛,來自他牌(借勢TutorABC商標業者)
之客戶誤解與投訴。
l 承上,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產業商譽,故尋求法律保障與保護,以捍衛品牌權益、確保客戶權利、也端正市場認知與相關公平正義價值。
伍、「相信司法、尊重判決」─ 譴責有心業者企圖以社會輿論影響司法判決
TutorABC嚴厲譴責不肖業者,於司法審理期間試圖以媒體力量影響司法判決,其心可議,在此鄭重呼籲,消費大眾尊重台灣之司法判決。
專利師公會前理事、律師公會全聯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前主任委員、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黃章典律師指出,TutorABC是開發智慧型線上學習系統,並提供真人即時互動、量身訂作學習內容、精準追蹤成效之科技顧問公司,亦針對該服務以「TutorABC」商標圖樣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取得商標註冊。TutorABC投入大量資金於商品廣告,行銷其服務項目,已獲相當效益,使TutorABC商標在英文線上語言教學領域,具有極高知名度與排名。智慧財產法院早在102年的商標侵權案件(102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中,考量當時服務客戶人數、網路廣曝光量及廣告資金投入,並參酌相關事業或消費者知悉或認識TutorABC商標的程度、商標使用期間、商標推廣告期間、商標成功執行其權利等因素,認定TutorABC商標為著名註冊商標。
黃章典律師更進一步指出,在108年的時空若要探究在智慧型線上學習系統,相關事業及消費者對TutorABC商標認識的程度,證明其知名度應該相對容易。」
世界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生化科技產業與職涯發展研討會」推動新藥及生技產業大未來】
為慶祝本校90周年校慶,生化科技學系、生化科技學系系友會、生化科技學系產業系友聯盟於9月15日聯合主辦「2018生化科技產業與職涯發展研討會」,邀請產業界優秀系友齊聚一堂,讓在校學生瞭解生技產業的前景與挑戰,同時作為未來職涯發展的指引。與會貴賓中研院客座講座吳金洌教授表示,創新研究是生科職涯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國策顧問何美玥女士認為免疫療法、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的發展都帶動生技業的發展,生技產業的時代已經來臨。兩位貴賓都是生化科技系系友,鼓勵同學們要進行跨領域的學習。
主講人基亞生物科技張順浪研發長給學弟妹的建議是,除了要有終身學習的概念,興趣才是職涯中能夠一直往前走的動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很重要。主講人華安醫學總經理陳翰民2010 年開發出 ENERGI 藥物技術平台,以小分子化合物活化 (AMPK),藉由調節代謝途徑以及增加細胞能量 (ATP),作為治療疾病的目的。華安為全球第一家以「增加細胞能量貨幣-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促進人體受傷細胞自癒 (healing)」為機制解決疾病問題,公司發現利用ENERGI增加 ATP為機制的自癒 (healing)。陳翰民認為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但是進了廚房就不要怕熱,只要選定道路就要勇往直前。創業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如果重來一次,還是會選擇創業的道路,創業的甘,來自於創業過程中經歷的苦,與學弟妹共勉之。
豐華生技郭仲偉董事長表示,創業初期資源有限,在產業選擇上要考量機會、環境與未來性等三個要素,年輕人要多去探索世界,學習與犯錯。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蔡承佳組長則分享生技事業與研發管理經驗,令人大開眼界。恩揚生物科技翁豐嶽副總則帶來「牛樟芝子實體生技產業發展與挑戰」。好德智權服務有限公司許淑婷總經理分享「無形資產評價發展現況與專利檢索佈局分析的重要性」。
寰瀛法律事務所蘇佑倫合夥律師,舉了許多業界案例分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加深與會人員的法律常識。萬國專利商標事務所陳孚竹副所長,分享進入專利領域的緣起與心得。南非商安沛藥廠陳韋琮總經理,帶來藥廠產業發展及職涯的分享,在工作中保持正向思考是最重要的事,進入職場考驗的是EQ而非IQ。創益生技(股)公司陳泰宏行銷資深處長則帶來了醫藥行銷與市場定位的分享。仲恩生醫科技伊央.撒耘協理分享「新興生醫產品生產場所設計與規劃」。
生化科技系前身是農化系農產製造組,傳承了農化農製的傳統,並重基礎與應用,努力開創新局,致力於培育學術研究及生技產業的優秀高階人才。本校生科院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因應台灣目前及未來的生物科技發展,培育基礎及高級生命科學研發人才。生科院大學部由兩系組成,生命科學系將強調生物方面的學習與訓練,而生化科技系則注重化學方面的背景與技術,可說是 「以生物為目標,以化學為工具」。(註: 本文轉載自107年9月19日工商時報,已獲轉載同意https://m.ctee.com.tw/industrynews/t/46426)
#臺大九十 #創新世紀 #臺灣大學創校90年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