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水清無魚,
不一定要追求極簡,
那人生多無趣啊!(別打我,逃~~~)
😛😜😝
重點是“不要亂花錢”,
珍惜擁有的一切
❤💕💖
https://www.facebook.com/324665951046104/posts/1113119578867400/
<不消費的一年:為什麼我重新開始花錢>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素者……至少不完全是。
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的確幾乎不吃肉也不太吃奶蛋,但是當我跟家人或朋友吃飯時,我什麼都吃。(而且非常樂意幫別人吃他們吃不完的肉類)
我吃肉的時候就不在乎動物權或是環境嗎?當然還是在乎阿。
只是對我來說,盡可能減少自己對肉類的消耗比完全杜絕要容易的多,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多少吃一點肉反而更能夠讓周圍的人們響應。
我相信:「讓十個人少吃一半的肉類,絕對比讓一個人從此完全不吃肉還要容易,而且有效。」
食物如此,金錢也是。
「我也想要像你這樣子過Freegan的生活。」自從出版了空屋筆記後,大概每個月都會有人這麼跟我說。
「厄……不好意思喔,雖然我常常在介紹Freegan,但我現在已經不是Freegan了,至少不完全是。」
我曾經度過一段稍微極端一點的時光,幾乎完全不花錢,也完全不想賺錢,甚至看到商店的促銷活動時可能就有點像是純素者看到有人在屠宰動物一樣不舒服……(對不塑之客的話,可能就像是看到馬拉松比賽的時候主辦單位瘋狂的發瓶裝水和紙杯的那種感覺吧。)
然而,我漸漸發現,許多人們聽完我的理念後,所得出來的結論往往是:「我認同你的想法,但我一定做不到…..」
而我知道他們背後想要表達的其實比較像是:「這個人好怪喔,我要離他遠一點……」
為什麼我重新開始使用金錢? 答案其實很簡單:「不然會沒朋友啊!」
我總不能每次約朋友見面都只能約在公園吧......
所以,我重新使用金錢,也開始願意賺錢,只是賺的錢跟花的錢還是遠低於一般大眾的想像而已。
同樣的,因為我仍然不會花錢在自己身上,也理所當然的完全不會買不必要的東西,所以,我的閒錢其實比想像中的多,甚至在每一次真的消費的時候,我都很訝異那一點點的小錢竟然能夠帶給我如此大的滿足。
(明明收入低的跟什麼鬼一樣卻一直覺得自己早就已經財富自由了……)
上個月收到了一本最近剛出版的新書:「不消費的一年」。
原本以為是像之前那本「一整年不用錢」的馬克那樣,真的一整年只用回收或是交換來滿足生活所需這類型的瘋狂實驗。
不過看了以後才發現,英文的書名並不是:「The year without consumption.」而是:「The year of less」
相較於前面講的那個英國馬克或是德國那位二十年不用錢過生活的奶奶海德瑪麗這種如都市傳說般的存在,凱特所寫的這本「不消費的一年」描述的方式整個顯得超級平易近人。
凱特所執行的計畫並不是真的完全不消費不用錢,而是單純的規定自己一整年「只能購買真正需要的東西,跟真正重要的消費。」
所以,她還是有租房子,還是會坐飛機,還是會偶爾去外面吃點東西,只是限定自己不能買咖啡、不能買新衣服或是一些之前常常會失心瘋買下的各式雜物。
對我來說,凱特所做的事情,就是單單純純的:「不要亂花錢!」
可是,如此基本的一步,真的就能夠造成無比巨大的改變。
其實,在認真閱讀這本書之前,我真的不太能夠想像現實生活中真的會有人去點FB的廣告來買東西,真的會因為收到廠商寄來的優惠電子報就忍不住按下消費,也很難想像人們在抵抗廣告誘惑時需要克服如此巨大的痛苦。
而我看凱特的描述,這樣子的生活型態並不專屬於購物狂,而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她所生活的社會裡面,比如說當她的朋友們聽到她想要限制自己消費一整年的時候,多數都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我當時想著:「不會是我同溫層太厚吧,為什麼我覺得我周圍許多台灣朋友這一輩子都在過著這種他們難以想像的簡樸生活啊……」
我想,這本書啟發我最多的,其實是凱特很詳實的記錄了她在戒斷盲目消費時心裡的煎熬,以及透過減少物質上的消費進而改善她心裡上的健康,而就如同書上所講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如果你覺得搭便車旅行、翻垃圾桶找食物或是去佔領空屋難度真的太高了,那建議可以先看看凱特的這本書,我相信會有一些共鳴,同時你也會發現:「天啊,原來只要這麼簡單就可以造成改變了阿。」
#推薦給覺得空屋筆記太超過太極端的朋友們
#先從生活開始一點點的改變就很棒了
#不要一開始就強迫自己去當個徹頭徹尾的freegan
#這樣我壓力會很大
<書籍資訊>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172712439
1/9號當日有折扣活動喔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930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老王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修行的方式百百種,其中有一種“苦行僧”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練方式,苦行僧必須忍受常人的耐力。這位印度人在某一天早晨,他醒來之後,突然決定放下一切開始修行,專心侍奉濕婆神。他的修行之路就是舉著他的右手!你或許會想,舉右手誰不會!但他卻是舉著他的右手,一舉就舉了43年,這期間一直都沒...
不用錢過生活 在 姚松炎 Edward Yi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一天我們會老
「冇退保,退休就肯定是災難,但有退保,退休仍是痛苦。」姚松炎教授常是這樣,語出驚人:連他的背景,也叫人詫異。
他是房產學人本屬右派,卻像左派的環保人士,提出「四零方案」,還在置富社區進行實驗:去年9月更參選區議員,提出「自己社區自己救」,想實驗共享經濟,卻被指陳義太高。兩年前,他撰文《老年稅的討論失無》,指社會 對退保的討論常走向兩極,不是以「養懶人,社會誰來埋單」為由反對,就是以「老淒涼,養老天經地義」來全力支持,但兩派討論失焦,失焦於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惡。
「解決老人貧窮問題,不是派錢可以解決的。」他說。退休之所以痛苦,在於種種不確定 (uncertainty),一是你不知自己何時死何時有病,再多的錢也擔心不夠用;二是你不知道通貨會有多膨脹,再多的錢也擔心貶值,這是資本主義的惡。
對付退休之痛,就要狠狠地不玩資本主義的遊戲,行社區共享經濟模式 (sharing economy),簡單來說亦即是回到「以物易物」(barter),打造「免費社區」。「一來解決通脹問題,二來讓老人家可以參與社區,重獲身分,這個很重要。」
但世上怎可能有免費社區?「你說不可能,因為你被資本主義荼毒太深;但追本溯源,生活其實是免費的。」免費也者,指的是不用錢消費,而非「唔使做」,姚松炎說,世上不應有「不勞而獲」,但免於用錢消費的社區卻是可能的。
他說這樣的實驗社區,在香港有,而且非常成功。「『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做得很不錯,只是冇人知道,我認為它是香港搞社區可持續經濟中,最成功的。」他永遠有盼望。
但我們仍是狐疑,姚松炎所說全港最成功的「桃花園」實驗場,怎可能座落在有「南長實北領展」之稱的天水圍──一個菜價比灣仔還貴的社區、位處偏遠的天水圍城、充滿貧窮問題的悲情城巿?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但卻有「免費社區」?!】
//要對付退休之痛,就要狠狠地不玩資本主義的遊戲,行社區共享經濟模式(sharing economy),簡單來說亦即是重回到「以物易物」(barter),打造「免費社區」。「一來解決通脹問題,二來讓老人家可以參與社區,重獲身分,這個很重要。」
但世上怎可能有免費社區?「你說不可能,因為你被資本主義荼毒太深⋯⋯」//
原來天水圍有個「免費社區」正在進行一個社區實驗,讓你「不用錢」過生活。Breakazine! 不但為你送上節錄版的訪問內容,更邀請你參與這個社區的體驗日,試試成為這個社區的一份子!
「免費社區」體驗/行動日詳情:
http://www.breakazine.com/#!furtherproject043/ugkke
日期: 體驗日- 5月21日(六) 10:00am - 6:00pm
行動日- 6月25日(六) 10:00am - 6:00pm *
(*暫定日期,確實日期請留意稍後公佈)
地點: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天水圍天悅邨悅貴樓地下12室)
費用:每位$50
-----------------------------
Breakazine! 043《那一天我們會老》,2016年5月5日出版,突破書廊、各大「7-11」、「OK」便利店,誠品書店、序言書室、基道書樓、公教進行社、Book B等發售。
Breakazine! 網站郵購實體版:
http://www.breakazine.com/#!blank-2/gjttz
電子版(台灣讀冊生活,於站內搜尋breakazine即可):
http://www.taaze.tw/
不用錢過生活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修行的方式百百種,其中有一種“苦行僧”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練方式,苦行僧必須忍受常人的耐力。這位印度人在某一天早晨,他醒來之後,突然決定放下一切開始修行,專心侍奉濕婆神。他的修行之路就是舉著他的右手!你或許會想,舉右手誰不會!但他卻是舉著他的右手,一舉就舉了43年,這期間一直都沒有放下來過!這 43 年間他的手都沒有放下來了,更何況是剪指甲呢?
1: 舉起手來 0:30
2: 頭上的濾鍋 2:10
3: 絢麗多彩的女士們 2:57
4: 不用錢過生活 6:00
5: 健身家庭 7:07
6: 復古的夫妻 7:50
7: 選擇流浪 9:00
老王頻道推薦的影片:
10個正在吞噬地球的巨坑!它到底通往何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H4BxQc_HJs&t=430s
史上最牛的理髮師,被他剪頭髮是一種享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2XLE73AZ4&t=12s
不用錢過生活 在 如何不花錢度過一天? - YouTube 的必吃
Comments19 · 10個節儉的 生活 習慣讓你節省大量的錢| 存錢方法| 學習投資理財 · 省錢上癮! · 沒有物慾就 不用 工作,即可提早退休? · 17個令人想破腦袋但答案卻 ... ... <看更多>
不用錢過生活 在 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 的必吃
工作本身是好事,努力也可以是好事,金錢也可以是很好的東西,但如果這些東西太多了,努力太過了失去了放鬆跟享受生活的能力,工作多到佔滿了你的人生,或者是金錢太多了, ... ... <看更多>
不用錢過生活 在 [心得] 一整年不用錢讀後心得-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作者馬克是一個經濟系畢業生,也曾經負責管理有機食品公司。
他在這些過程漸漸體驗到環保意識以及金錢的關係,
他決定體驗一整年不使用金錢的生活。本書即為他的親身經驗。
他為了不花一毛錢,跟一家農場達成協議,
讓他跟他的廢棄露營車可以住在農場裡,
而他必須為農場付出勞力。
他學習自製火爐、利用網路資源免費或交換來他需要的東西。
他自己耕種當季蔬果,或是採集食物,甚至翻大賣場的垃圾桶!
他在這樣的生活中過的非常快樂,
且非常環保。除了佩服馬克驚人的毅力與決心以外,
也讓我們得以思考對金錢的認知,還有追求物質生活的意義。
本書完整描述馬克不用錢的生活,
透過作者平易近人且幽默的文筆始得本書非常精采。
閱讀這本書與我們的生活很有共鳴:現代社會事事跟金錢脫離不了關係,
金錢本來是被創造來方便人們使用的,
到現在金融體系已經變得無比複雜,
沒有人可以全盤瞭解其中的運作。
金錢,代表的不只是紙鈔及銅板,
而是期貸、債卷、股票、指數、市場等等。
銀行系統本身看起來很荒唐。
我們銀行裡的數字,代表的不只是財富,而是其他人的債務。
作者點出金錢的各種缺點、弊端,為的是告訴讀者:
我們的人生不是為了追求金錢而生的。
這個道理看似很平常,卻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用賺得多少錢來衡量別人,金錢很多,
代表很有成就、過的幸福快樂。
但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超級有錢人都忙碌於追求更多的錢,
失去了他們的初衷,也失去了金錢被造的意義。
大部分人會以為,像馬克這種不使用金錢,
生活在野外的人,肯定常常挨餓。
事實上,他可以吃到當季新鮮水果及蔬菜、
用野花沖泡的茶(具有藥效)、
跟其他人交換來的其他食物、
甚至還有大賣場過期的巧克力蛋糕。
然而,他的身體非常健壯,他不使用汽機車,
只走路或騎交換來的腳踏車。生活在大自然裡,
沒有現代工業帶來的毒害,
耕作的辛勞也使他非常強壯。
當讀到關於他在大自然的生活,
我就想到都市的一切都是破壞性的。
大自然的食物,腐敗以後會變成大自然的養分。
而我們經過後加工的食品,
腐敗之後只會對大地帶來毒害。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不斷的對照自己的生活。
金錢堆積出來的現代生活便利且快速,
卻帶來許多的破壞。
當我們需要牙膏,
只需要到便利商店去買就行了。
但對於不能使用金錢的馬克可沒那麼容易。
辛運的話,他可以在大賣場找到包裝有污損的牙膏。
如果沒有,他必須到海邊抓取烏賊,
再把烏賊的骨板磨碎當做牙膏。
在不用錢的生活整整一年的最後一天,
馬克面臨抉擇:是否回歸金錢生活?
他考量了社會對他的期望、他自己的期望等等,
甚至馬克出版本書的版稅該如何處理,
都是個問題。
畢竟金錢對他來說沒有意義了。
最後他決定繼續過著不用錢的生活,
並且把本書的所有收入成立信託基金,
用來支持他的計畫,
他想要成立一個完全免費的社區,完全自給自足。
我認為那看起來就像一群回歸原始生活的人,
這個社區也是絕對的環保。
馬克直到今天都還過著不用錢的生活,
他出版此書的意義,
是為了讓讀者們可以捫心自問:
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42.40.93
※ 編輯: powerwoz 來自: 223.142.40.93 (08/19 14: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