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玩具、看書沒有耐心,要怎麼提升專注力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注意力的發展是由短至長,根據研究,各年齡玩玩具的 平均時間如下:
2歲 = 7分鐘
3歲 = 8.9分鐘
4歲 = 12.3分鐘
5歲 = 13.6分鐘
如果孩子的操作時間在平均值左右,就不用太過擔心。如果參與時間過短,我們就要觀察有什麼因素影響孩子的操作,以下列出常見的因素&方法:
.
✅減少環境中造成分心的物品
如果孩子容易因為其它東西而分心,一個簡單的做法就是減少環境中的干擾物,就可改善孩子分心的狀況,例如:除了正要玩的玩具,其他玩具都收進箱子,減少孩子視線範圍內的刺激物,或者讓孩子朝向簡約的牆面進行遊戲或閱讀。然後,可以準備適合孩子的桌椅,靜態操作時都是在這個桌椅,孩子久了會習慣坐在桌椅時,要調整狀態進行靜態活動。
.
✅挑選適齡的玩具和書本
確認玩具/書本的內容適合孩子的發展進度,因為太簡單會沒有挑戰性、容易無聊,太難則可能一直失敗、挫折感太大而放棄。書本挑選上,1歲半前較理解「大圖、實物照片、背景單純、日常可見」的內容,1歲半之後則可以進階為「手繪圖片、背景較複雜、含認知元素(形狀、顏色、命名)」。然後,動手做也能幫助視覺注意力集中,所以結合操作、遊戲、翻撥的書本,也有助於孩子專注在閱讀中。
.
✅以孩子有興趣的元素來增加參與動機
每個孩子喜歡的活動類型略有差異,所以參與時間有長有短很正常,但完全不參與某類活動,可能會因此缺乏某些技能的學習,所以還是要變換方式,鼓勵孩子嘗試看看。通常將活動結合孩子喜歡的元素,可提升參與動機,例如:孩子不愛看書,但喜歡玩車子,就可以試看看車子圖鑑,孩子可能因此而開始閱讀,再進一步擴增至其他讀本。扮家家酒,也可以改為邀請車子們來作客,這也是將孩子喜歡的元素融入原本較沒興趣的活動中。
.
✅設定合理的期待與參與時間
先觀察孩子平均的注意力時間,以這個作為基準點即可。如果孩子原本能維持的注意力時間為讀3面書本,那就以3面為基準,然後搭配孩子喜歡的元素來延長閱讀時間,如果有增加1面,就是進步了,這時可以回饋孩子:「你今天比昨天多念一面,又學了更多東西呢!」,當努力或嘗試被肯定,下次參與的動機也會變高喔!也可用這個基準來計算要準備的書本/玩具量,例如:孩子現在玩玩具為3分鐘,期待增加至6分鐘,就可準備2-3個有興趣的玩具,接替玩,讓時間加總有6分鐘。所以,進步幅度不在於一次要很明顯,而是保持這個習慣,每天都持續地累積增加,長久下來就會變成穩定狀態,維持時間就不會忽長忽短。
.
✅靜態活動前先動一動
運動會使身體分泌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有助於提升專注力、思考力等。所以建議先進行動態活動再做靜態活動,例如:翻身、爬行、走路、跳、跑、騎車等(依孩子動作發展來進行活動),同時也滿足孩子動的需求後,再進行靜態活動時就會比較穩定和專注囉!
.
專注力的運用無所不在,小至寫作業,大到發揮自己潛能。在孩子大腦尚未成熟前,非常需要大人協助培養專注力,過程也許很長、需要很多耐心,但這些努力都會幫助孩子持續進步的!
#職能治療師 蔡曼嫻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10的網紅孩可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男孩會喜歡的冒險故事 男孩不愛看書的三個可能 https://ppt.cc/fjYRYx...
「不愛看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馬賽克主婦的超營養廢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孩可以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孩可以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Re: 為什麼台灣人不愛閱讀?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親子天下閱讀- 寶寶不愛看書爸媽不用太緊張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滑臉書不讀書」有什麼關係嗎? 怎樣才算閱讀呢? - 數位時代 的評價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如何培養閱讀習慣?看書對生活的正面影響!線上借書軟體推薦 ... 的評價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沒有不愛看書的小孩!共讀分享投其所好讓孩子愛上閱讀 的評價
- 關於不愛看書 在 台灣人為什麼不愛看書?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不愛看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班長幫我弄了個 Audible 帳號,說我既然不愛看書,那就多聽書。這男人怎麼這麼煩呢!!!不是你出錢,我就能如海綿般吸收好嗎?我的耳朵只為部分人事物打開,其餘時間都是關著的。
最近家裡的雜務變多了,我習慣邊處理雜務邊用耳朵重溫九〇年代電視劇,例如港劇《大時代》。丁蟹,我的童年陰影。順便通過裡面的萬人炒股千人跳樓景象提醒自己,股市固然好還需謹慎再謹慎。
我在前兩篇提及疫情發生後我失去了許多親友,也非全然是病毒造成的。有的是自然老去如我外公,有的是意外死亡如我前客戶的兒子。我和那孩子可以說得上是臭味相投,他屁孩、他叛逆。
但是終究,猶太人家庭的孩子,沒有那麼多選擇權。他喜歡的是音樂,卻被迫接觸了金融業。錢在哪裡,人就該往哪裡去。他爹也是這麼教育我的。
那孩子的離去,我很惋惜。可能有人會說他是自找的,因為他是酒駕自撞。美國三月疫情爆發,股市大跌,斷頭 N 次大家應該都有跟到。之後股市一路飆回,稍微有點腦的人都有在那波賺到錢。包括那孩子,據說他賺到兩棟房。找了一群朋友開趴慶祝,喝完飆車就這樣走了。
人生無常,股市起起落落,各位需謹慎,也請記得喝酒不開車。
不愛看書 在 馬賽克主婦的超營養廢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4
昨晚我下午燉了一鍋蒜頭雞湯
索性拿來煮雞湯麵打發
哥哥吃了一碗公還加麵
爸爸說:「你今天這麼餓啊?」
我馬上說你會不會講話,說不定是我煮得很好吃啊
後來爸爸吃的時候:「哇噻也太好吃了根本是外面賣的吧!夠會說話了嗎?」
#要夠會說話才有下一餐🤣🤣
-
#提醒:格林文化生日書還愛書箱正在優惠中
我對哥哥是從小講故事到升一年級的暑假教會他注音拼音後才讓他自己學著閱讀
(哥哥弟弟都是公幼沒有教注音我也沒讓他們去正音班都是我自己教)
弟弟則是拼音無師自通不用教相當莫名🤣
他疫情期把每個注音記熟後就開始自己看書了
有哥哥的帶領 他現在也認得很多國字,跟著看屁屁偵探、神奇樹屋…
雖然會一直問我裡面一些詞是什麼意思 很多詞還不太懂,但至少他很喜歡看書!
這很重要,就算一開始只喜歡看圖片故事書也沒關係
我說過從小我不愛看書只會寫流水帳 連老師都笑我
但我發現哥哥從小二開始在學校有簡單作文
常常被老師畫「佳句」的符號或是三不五時會拿投稿得獎的禮物獎狀回家(我連他在學校有寫東西投稿都不知道)
某幾次和朋友分享自己孩子寫的作文或讀書心得
朋友們都覺得哥哥敘述能力很好 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媽媽無才 我看不太出來XD)
但我想真的和看很多書有關係,有些詞彙比較會運用
看書只要保持適當距離、時間,對孩子真的有好無壞,甚至長大也一生受用。
愛書箱訂購以月/季/年來算
當然是買越長越划算 最便宜算起來平均一本不到200喔
愛書箱的 #折扣碼為 【LBBMSC】
可以點選這個代折扣碼的路徑
https://www.lovebookbox.com/?pmc=LBBMSC
折扣碼會直接幫你填好就不怕忘記填寫沒用到折扣碼
生日書
1.進入網站 https://onlyubook.com/ 進行製作
2.至結帳頁面時,輸入 #折扣碼【MSC】
3.本折扣碼可重複使用,每本折價50元
4.確定折抵金額正確,即可按下「確定付款」即完成唷
要注意預覽~送件之後不能退換唷!
不愛看書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是一個說書人,
但我有很多『不愛看書』的朋友。
不愛讀書的朋友就是壞朋友嗎?
幾米有話要說!
超幽默的吐槽,
說書以來最華麗的背景XD
#說書系列09
#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
#迷路屠書館
#感謝QHouse智慧屋的體驗夜
#智慧屋體驗影片接下來也會出敬請期待
———————————————————
製作影片好需要堅持毅力,
喜歡要按讚, 想給某人看要tag
分享是給創作人會無限感恩希望你2019發大財
視覺設計:逆向異術 Reverse Design studio - Nico
剪輯/字幕:吳宜璇

不愛看書 在 親子天下閱讀- 寶寶不愛看書爸媽不用太緊張 - Facebook 的必吃
【親子書房】寶寶不愛看書爸媽不用太緊張很多爸媽都希望孩子從小愛上閱讀,但是對0 ... 只要常常看到爸媽閱讀的樣子,自然會對書產生好奇,進而模仿爸媽看書的行為喔. ... <看更多>
不愛看書 在 「滑臉書不讀書」有什麼關係嗎? 怎樣才算閱讀呢? - 數位時代 的必吃
不愛看書 有什麼問題嗎? 標題有點嚴肅,但開頭想講個小故事,從「聖誕節切烤雞」談網路科技 ... ... <看更多>
不愛看書 在 Re: 為什麼台灣人不愛閱讀? - 看板book 的必吃
提供一點點局部的片面感受。
與其說追求速效,我更覺得是強調用途。
就我所生活的鄉下而言,這裡的人(長輩)會認為讀書→考試(升學、公職或證照等等)
所以當沒有要考試時,他們會覺得可以把書賣一賣,沒用了,就整理出更多生活空間吧。
(我覺得我的書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閱讀之外,也具有裝飾的用途,個人品味之別)
又或者,當說「我出門去打球!」、「我出門去看書!」兩者所接收到的眼光是不太一樣的
對這版的人來說,看書是休閒的選擇之一,可以等同於打球、打電動、看電視等娛樂
但我生活的周遭,「Kua Che」(台語)大多是指為了某種實質目的的行為,不包含「閱讀」
所以,打球、打電動,旁人至少會認為是因為好玩(興趣),不會管你將來是不是要打比賽?
但閱讀卻跟好玩(興趣)搭不上邊,所以旁人會認為你又沒有要寫作或考試
那幹嘛要看書?看書要幹嘛?或是認為你「用功勤奮」而多了異樣的期待
也許,是因為長輩們就是這麼被教育而走過來的,生活較辛苦,所以凡事要以生活為重
但到了大學時,「看書」的行為還是會有類似的感受,只是差別在「小說」被區分出來吧
「我去圖書館看書」,旁人會問你,你要考試嗎?或給人你很「認真用功」的感覺
就像是在說,去圖書館看散文、科普、社科、文史哲類的人,很少是為了休閒或打發時間
自然而然的會認為,「應該」是要幹嘛吧?不然幹嘛去看那類書?
更不用說你因為對文史哲、科普、社科好奇而購買書籍的人
甚至有些朋友因好奇而去圖書館或購買書籍的人,不太會向周遭公開
除了不想被說你為什麼不去圖書館借就好?之外
也不喜歡因被知道而有了多餘的「期待」(但卻不會期待買球衣球鞋的人球技會很好)
另外,一個很常「買衣服(鞋子)」的人,會給人因喜歡而奢侈浪費的感覺
和很常「買書」的人,會給人浪費且怪異的感覺(他幹嘛不去圖書館借就好)
(雖然我真的有買書癖......而且有2/3都沒看完)
所以,我覺得有部分人對於看書是抱持著「追求用途」的觀念
因不認為看書是追求樂趣,所以看完書的人「應該」是為了考試、進修技能或某具體變化
某具體變化就是將知識內化到身心,但如果那麼容易就內化到身心,那我又何必去看?
總而言之,我認為部分人對閱讀(看書)是有偏見的,除了功利化以外
也有被過於崇高,而產生多餘的「期待」壓力的毛病
如當你正在閱讀,旁人的一句「加油喔!」,就會讓人覺得:「疑?我是有要幹嘛嗎?」
閱讀應該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才對,以前書籍、知識不普及就算了,但現在隨手可得
卻因期待的壓力而讓人不好意思地大聲說:「我平常就喜歡看書,沒為什麼啊!」
以上是很片面的個人感覺,且可能只是我自己本身先有偏見,才覺得別人看我有偏見吧!
------------------------------------------------------------------------------
我想了想,有個觀感很奇妙,我自己的感覺是「學習」包含了閱讀、各種經驗等等
但「閱讀」卻被視為與「學習、成長」同義,,甚至和「經驗」相比,是不同等的。
而忽略了「閱讀」其他作用
我猜想,有些人會認為「閱讀」很難顯現出「學習」後的成果,但外在氛圍卻又顯露出
透過閱讀的學習可以得到相當高價值的成果,如過往觀念的學而優則仕、甚至戲劇情節
也都有類似的觀念(這對看鄉土劇的人影響很深,而常看鄉土劇的長輩也影響了子女...)
更特別的是,戲劇中單純喜歡閱讀的人,我看的到多有「書蟲」、「書呆子」的刻板印象
以至於從事一些傳統產業的人、或學歷沒有特別高的人,若熱愛閱讀往往會被大書特書
彷彿發現了世界奇觀,但就如同前面所說,閱讀是很平常的,不用被鑲金鑲銀的看待
名人傳記上寫著他們每天讀了多少書,好比在暗示他們的成功跟他們閱讀有直接相關
那是不是也同樣傳達出,「如果一個人閱讀了很多書,卻很普通」
那這人是否會被輕視或嘲笑呢?因為會被判定為沒有天分
所以,對很多人來說「閱讀」是很矛盾的,既很難有立即的成果,但又有高報酬的期望。
我們都知道,學習任何事情是漸進累積的,不管是階梯型還是學習曲線
但對「閱讀」的標準卻很極端,一方面高風險,一方面高報酬
因為高報酬,所以在受教育時都被鼓勵盡量升學
因為高風險,若曾經感覺到失敗可能就會覺得往後也沒必要再閱讀
而我自己也會有,當沒辦法確定有個好結果,會猶豫說要不要乾脆就不做了
此外,不知道是哪邊先,哪邊後,有些愛好閱讀的人會傳達出莫名優越感,我以前也有過
不曉得是為了對抗旁人的異樣眼光在先,所以為了平衡而產生被輕視了的優越感
還是因自己讀了書中內容感到有所滿足,所以會有「我知道(成長),但你不知道」的心態
致使他人覺得「有讀了書就了不起?」的感覺
就像其他版友所說,為何閱讀需要跟成長拉上關係?
當許多從事、推廣教育的人,都在鼓吹「大量閱讀」之時,我們更該考慮「大眾閱讀」
閱讀的人一多,要想要繼續維持閱讀習慣便更容易,那距離「大量閱讀」也會更接近
當有十個人。一個人大量閱讀,但其他九個人都與其價值觀不同,那勢必有不良的影響
可能那一個人會放棄自己堅持,而融入其他九個人
或者那一個人會繼續堅持,但選擇離開那九個人
那這樣中間的區隔感依舊存在,甚至加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00.99.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08625002.A.23C.html
吹冷氣走走晃晃,書拿起來翻翻,也不會像服飾或運動用品店立刻來招呼你,而不自在
我舉的可能只是個案,都市的狀況可能就不會像這樣吧
第一,這樣感覺比較潮,可以炫耀
第二,把別人捧高,將他人的成果合理化,而自己選擇最輕鬆的方式,來拿到一定分數
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於中規中矩努力的人比較不重視,反而會覺得傻
相對地比較推崇抓準機會或投機取巧的人,會被認為巧
第三,自我設限,可以一直當個潛力股。
如A讀了三天考到90分,我讀了三小時考了80分,感覺就是我沒有輸
我只是沒有讀,如果我讀了三天成果一定比現在好,我有天分,只是我不用
這樣我永遠都可以當被期待的潛力股,不用擔心哪一天很認真又考不好
自己就會被認為是個沒天分的人。
※ 編輯: rkbey (122.100.99.13), 08/23/2014 16:23: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