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這次要分享的文章,出自中國作家張煒,主要談個人如何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他從西方盛行的「創意寫作」這門新興學科談起,聊到創作一部好作品,需要具備哪些閱歷、能力與技藝。
一起來看看他如何深刻解剖「寫作」這件事吧。
-
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 張煒
「創意寫作」興於西方,「創意」二字可能是翻譯中的再定義,直譯比較難,大概也不是「文學寫作」和「寫作學」。西方創意寫作的授課老師主要是具有寫作實踐的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教寫作必須具備創作體驗,必須從寫作經歷和實踐出發,不能空談。在教授過程中,會慢慢概括出一些關於寫作學、詩學的問題。中國的創意寫作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是大學文學院設置的一門新課程,還未走遠。
寫作訓練是漫長的。通常講,如果沒有五六百萬字以上的訓練,一支筆是不會聽話的,無法累積出基本的書寫體驗。寫作教學主要針對技術層面,它固然重要,也能夠傳授,然而決定一個人寫作成敗的關鍵部分,卻往往不是技術層面。要寫出一部好作品、成為一個好作家,需要許多高於技術之上的東西,那些大致是不可以學習的。每個人的先天能力都是既定的,後天學習所能做到的,只是喚起先天的能力。許多寫作者面對的常常是技術,即語言表述、結構關係等。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定的寫作量,也很難掌握。
關於藝術的判斷是非常複雜的精神活動,學習寫作需要在有創作經驗的老師帶領下,一邊閱讀一邊實踐,看看好作品是怎樣完成的、其中蘊含了什麼規律。比如同樣是成功的作品,有的氣質單純,有的複雜斑駁;有的浪漫飛揚,有的樸拙內向;有的寫得很實,有的想像奇異。藝術自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學習和理解的困難,這就需要非常寬容和通達,需要很深的感悟力,需要有一定寫作經歷的人來引導。通過個案分析,回到局部、細部,從詞彙、標點講起,指出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並通過進入作品獨特的語言系統,回到作家個體,回到個人,一步一步去接近和感受。總之,創意寫作就是關於寫作技藝的教授,非常依賴寫作經驗,解決的主要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有時,一部作品似乎寫得很好,有吸引人的情節,有人物,表現的生活底蘊也比較豐厚,但讀起來還是覺得缺了很多,令人不能滿足。總體上看,它寫得還不夠「美」,不能給人一種審美上的深刻愉悅,比較粗糙。首先是,閱讀中無法讓人享受語言之美,而失去了這種美,也就偏離了文學的本質。語言藝術謂之文學。作品本身不能夠提供審美,因為它在把握人物、細節、思想方面,特別是語言,還沒有進入審美。一部作品從構思到形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從一開始就要極度地追求完美。一篇萬字左右的作品,裡面有多少標點、詞彙、分句、複合句,要從這些細微處開始推敲。詞與詞之間的調度,每一個標點的含義,都要到位、準確,而且要有個性,不是按照新聞和公文的方法,不取最大公約數。
標點符號在語言表述中有獨到的、重要的作用,它們有情感,有溫度,有層次感和邏輯關係。不能輕易就來個驚驚嘆號、分號、破折號,沒那麼簡單。逗號和分號都是強調層次的,都是平等的關係,但有區別。為什麼有人寫了二十萬字,連一個驚嘆號都沒用,三十萬字連一個分號都沒用,而為什麼有人在很短的篇幅裡就有了許多驚嘆號、雙驚嘆號、問號加驚嘆號?它們自有緣故,有時這是利器,不能隨意使用。即使全篇沒有一詞不妥,沒有一句不精,沒有一個複合句不恰當,這樣的作品也未必就是好的,因為這不過是在解決技術的問題,而比技術更難的東西還有很多,它們更需要解決。比如感悟力、思想力、情感敏銳度、性格反抗性,不同的生命衝力,這些東西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部作品的品質。
寫作學強調的多是技術層面,翻閱一個時代的文學期刊,會發現其筆調、詞彙、表達方式、語感語境都差不太多。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刊物,翻一下就能把握那個時期的文學氣質,簡單點說就是語言氣質。翻看今天的雜誌,便可以清晰地把握現在的語言氣質。而今,學習外國,一點點欲望並勾兌幾滴小資的悲喜淚,就被當成了傑作,被人稱道。但這種勾兌和模仿的文字,這種消費和娛樂的文字,無法成為傑作。目前最有市場的就是這種「勾兌酒」,摻一摻攪一攪就是一篇作品。這也算一種能力,有一定文學歷練和文字調度能力,寫一個大致過得去的長中短篇小說似乎很容易。一個作家寫了四十多年,寫了上千萬字,像這樣一個巨量的文學訓練,單憑慣性和經驗,一年中就能寫出許多文字,而且從技術層面上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可是這些全都沒有意義,它們一定會淹沒在更巨量的文字垃圾中。
此外文學寫作技術上要過關,還有運氣的問題。生命在某個階段的一個激靈,一個領悟,就會產生出人意料的表達。它也許有些神秘,隱在字裡行間。然而這種運氣只會光顧那些技術出色、有刻苦訓練的寫作者。所以世界上的優秀作家,技術上都是非常好的。現在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包括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僅看技術上就有很多問題,使用語言、調度詞彙的能力很差。文學閱讀市場十分龐大,嚴格講還是供大於求。現有雜誌砍掉十分之九,出版量減去百分之九十,也許才與基本的文學創造力匹配。而且即便如此,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留下來的文字,也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每個人都讓文字乾淨、苛刻起來,文學環境才會清潔和嚴謹。
一個作家創作欲望熊熊燃燒時,揮筆而就,但冷靜下來,就恨不得把寫出的東西全部燒掉。一個日益成熟的寫作者會越來越苛刻,文字越來越少、越來越好。有人說他出版了幾百萬文字,今天看有些東西大可不寫。那麼這其中「可寫」的部分,如果沒有那些「大可不寫」的東西墊底,沒有這種巨量的訓練,還會存在嗎?人在藝術方面的覺悟非常緩慢,不能一下就達到高點。
任何一個優秀作家都會貼近底層,站在弱者的立場上,這是仁善之美,人性之美,是匯入藝術審美的至美。然而這並不等同於簡單的呼號和抗議。有些文字除了描寫底層的憤怒、反抗和激烈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其它內容。這種強烈的情緒與意念覆蓋了一切,自由、活潑、愉悅、幽默和柔情,全都被壓迫被剔除了。它甚至能夠覆蓋無所不在的愛,變成一種僵化、呆板、膚淺的情緒宣洩。憤怒和激烈壓倒一切,豐富與智性變成了乾癟。詩性是豐瞻的、深廣而曲折的。文學當然可以有反抗、有憤怒、有訴求,但要有一個詩性的品質和基礎。
在教科書裡魯迅先生常常被貼上「反抗勇士」的標籤,作品不是「匕首」就是「投槍」。其實這是誤讀,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細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知道他是一個多麼柔軟和幽默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犀利的人。魯迅曾致信山西榴花社,信中說既然是作文藝,就不要只急著呐喊和衝鋒,先要把文藝作好。有人要你們勇敢陷陣,他自己為什麼不衝上去?馬奎斯的政治立場是左派,左派陣營就指責他疏離革命,為藝術而藝術。馬奎斯在巴黎全身心地投入專業技能的訓練,吸取歐洲乃至世界的文學營養,學習和借鑒各種文學技法,以提高個人的寫作技能。他回答那些可愛的同志說:一個作家既然選擇了文學創作,那麼他最大的革命責任,就是把作品寫好。
作家的勇氣表現在許多生活的關節,時時都有考驗。但最大的考驗、日常的考驗,也要交出合格的答卷,這就是忠於藝術原則,這也需要堅韌和勇氣,也是最大的擔當。放棄藝術原則,其實就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真理不僅僅是社會層面的,也是藝術層面的。真理是普遍的,是全方位的。優秀的小說家既然熱愛真理,滿腔正義,卻熱衷於粗糙的文字和思想,會給人一種兩面人的感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支影片同樣是根據《不完美的正義》這本書中的後半段內容所製作的,恰好最近一部根據這本書所拍攝的電影也正在上映,看過電影的朋友也可以藉由我的影片來了解電影中沒講述到的地方。 華特麥克米利安(Walter McMillian)最終因為一部電視節目讓他洗脫冤屈,但他的人生也變了調,在獄中的生活使他失去健康...
不完美的正義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這是一個湖南爸爸走火入魔的故事,但絕對沒有辱華 (尚氣)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向對 Marvel 有成見,但我喜歡《尚氣》。這是一部像電影的電影,故事相對獨立,喜歡看動作電影的人也會收貨。這更像一部被公司創意限制而不能發揮所有潛能的單頭作品。
作為沒有腳的雀仔,軍閥父親組織家庭過平靜生活,解散了組織,武力真空,仇人上門打死了愛妻。梁朝偉又戴上十環重出江湖,他想兒子繼承他的武力,能夠保護身邊人就不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導致一對子女極度恐懼而逃離祖國,兒子去了最不一樣的美國,女兒也去了澳門做地下格鬥場賺錢。兒子承受期望的重擔,女兒承受被忽略的重擔。
電影的前半段是最 raw 最成功的,編導們將這部片的根基設定為「家庭倫理劇」而不是科幻、超級英雄電影,那是這部片最不 Marvel 的一面,導演也用大片寶貴的一些時間交代新一代 ABC 背負來自中國的家族豐滿期望,但在新環境力爭上游卻是現實骨感。婆婆輩問尚氣何時和女朋友結婚,她越慈祥越真心,作為後輩就越尷尬越有壓力。
劉思慕不像先前人們預計一樣僅是一個路人,他其實會演,但無疑他在戲中是一個 socially awkward 的存在,這個設定在父親大人的閃回劇情中慢慢獲得處置。當你父親是一個恐怖份子,而且精神開始有問題,你自己也是一個殺過人的殺手,而你理論上正在著草,躲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當然會 socially awkward 和自我封閉。尚氣和疑似女朋友代表著廣義的新一代,有無窮力量但缺乏方向,仙境老人家後來慈祥地教誨:沒有靶而猛射箭,只是無的放矢。
但係
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迪士尼」的 cliché。當尚氣在巴士上勇猛打人,觀眾嫌看不夠,但電影還是要中斷它,鏡頭轉到一個彩蛋角色在現場直播打鬥。當尚氣好像很沉重地交代自己的過去,「適當時」又要插入一些緩和氣氛的笑話。最後的 CG 神獸大戰當然也取代了徒手和兵器搏擊。梁朝偉帶兒子來到一間類似一代宗師茶餐廳的地方,在兒子面前手刃仇人,那一場就相當有化學作用,而可能挖深了氣氛就會很可怕,所以又是交代得點到即止。
尚氣和爸爸的對立與和解也是意料之內。《尚氣》的好在於前期故事設置,它找來梁朝偉、元華、成家班等人,致敬了大量港產功夫片,整件事本來十分生猛,但迪士尼必須置入一些意料之內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打斷情緒的東西,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是這種節奏才算老少咸宜。令我聯想到在環球影城坐的 3D 過山車,車上到一個高位,是為了之後急速俯衝,這是我們預期中的事,因而 satisfaction moderately earned。過山車沿路特定路段就會出現催狂魔來嚇你,迪士尼電影的節奏也是這樣一個高度控制和釋放期望的藝術。
效力 DC 多年的 Zack Snyder 經常被問到怎麼看 MCU,他大概是這樣回答:MCU 是另一種電影,但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做到極致,他本人也對這種 sophisticated 的技藝表示欽敬。
迪士尼希望多元化,繼彈指大魔王之後,他們終於又能拿出一個道德立場模糊的反派,但種種改變只能成功了一半。改革,不可以革了自己的命。
外國有人這樣歌頌梁朝偉的演出:梁朝偉就算是夢游交出的表演,也足夠令「文武」一角在整個系列彈出。雖然文武已經算是多層次的角色,但梁以前演過的角色複雜得多。他私人貢獻一些角色研究和設定的功夫,已經令整部片飽滿得多。然後你看見他真是游刃有餘,雖然在片中武打風格霸道,但梁朝偉同時是打起演技的太極,片場中的遊戲三味,演得毫不費力。
「梁朝偉指導」的文武這個角色有巨大威脅感,因為他是個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想到妻子會寂寞,子女離家出走會氣結,然後他會在某個時間點將怒火發泄給世界。梁朝偉說,他們不肯從,就把全村燒掉,一點不在乎,又好像清掃蟲子一樣平常,這一下真把角色寫滿,這是一個反社會人格。
文武設定上是一個活了千年的人,一隻不用吸血、可以見烈陽的吸血鬼。吸血鬼活了那麼久,活過所有的滄海桑田,食鹽多過元華食米,他的道德觀、時間觀、人生觀也肯定相當不同。小說中有很多吸血鬼因為不會死而陷入存在和人生無意義的存在主義危機,文武應對存在的空虛便以「汗」的名字東征西討,直至他沒有可以再征服的對象,這不是一個穿西裝的秦始皇或漢武帝?一開場有一些古裝文武攻打西域的片段。文武若有一千歲,他在中國見過甚麼?從西人的角度來看,文武的背後有著成吉思汗的陰影和威勢——唯一有能力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一千歲的文武,是一個「活著的中國」,中國傳統和思想就在他身上,他在一千年裡面殺了無數人、攻陷無數國家,被冠以「汗」的稱號。現代來臨之後,文武也「現代化」,採用大量西洋科技。他有大量現代武器,學會了多國語言,穿起好看的恤衫,但他心底裡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就比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也習慣用絕對父權統治家庭。
如果考慮文武的背景,他在戲中表現的冷酷無情和格格不入,其實只表達了本體的一小部份。美國觀眾如果明白中國人家庭關係,恐怕也會覺得梁已演得十分溫和。兒女的獨立人格、女兒的教育權甚至人權這個概念,可以想像根本不太存在於文武的認知。但梁朝偉自然也像處理易先生一樣處理文武,他是愛子女的,只是用一種蜷曲和強加的方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武,不是越活越通達而是越活越沉迷。
在電影中有一兩句交代尚氣來自哪裡,尚氣來自中國湖南。這是一個湖南青年的父親得到絕對權力 (十環) 之後走火入魔,最後成為恐怖份子和地下皇帝的故事——聽起來很辱華,但其實迪士尼機關算盡,一個辱華的位置都沒有。十環幫最後倒戈和大羅人民並肩作戰,文武去到最後發現愛妻之情被黑暗生物利用和蒙騙,把十環傳給兒子幫忙收拾局面,所以嚴格來說文武雖然是 super villian,但其實也不是「奸角」,即來自中國的他們並不是美國真正敵人,兩者還是可能停戰或者合作。這真是伸出完美的橄欖支,只是不知會否得到完美的體諒。
當然,美式混血精神還是王道的存在。尚氣去澳門找妹妹,二人打交,妹妹問:美國使你變弱了?尚氣沒有答,後來電影說出這不是「弱」,而是美式英雄精神可以相通於道家的以柔克剛理念。尚氣本來是一個殺手,但在美國過上了「正常生活」,雖然有自我訓練,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動手。尚氣由一個加入爸爸報仇行動的兒子,之後變成一個有正義感 (巴士救人)、有同情心的人,為甚麼?是因為他住在三藩市。雖然他流著華人的血,卻是美國社會和文化製造了作為英雄的尚氣。
如果拋開大羅的中國神獸主題樂園、華人父子大對決表皮,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套骨子裡的美國電影,它嘗試 (自以為) 理解華人文化,卻沒有紆尊降貴,也同樣歌頌美國理想。這電影本身就是充滿混雜元素的大雜燴,就看廚師這碟炒飯能不能炒得活色生香。在這裡你會看到徐克的武俠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王家衛的抒情電影、李安的家庭倫理電影、功夫熊貓式的仙境中國、還有美式的 Lovecraftian 魔龍作為最終危機。慣穿全片的小心思,是張開了的掌打贏了緊閉的拳頭,呼應對西人最大影響力的《臥虎藏龍》。
父親作為帶來威脅的一極,尚氣靠著美國精神和大羅 / 中國背景將其戰勝,電影試圖接通美國式鋤強扶弱理念和傳統中國的血脈肉身,而產生新物種。美國以個體形成集體,中國以集體形成個體。
作為文化工業,這部電影不只講述了尚氣本身,也講述了美國對吸收外來物駕輕就熟的文明特性 (或優勢)。活了一千年的暴君終於死了,但美國接過了暴君的血脈,將「年輕人」拉了過去。這可能才是尚氣遲遲無法在某些地方上映的深層原因。即使迪士尼有多試圖合家歡、有多不願意得罪各國文化,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超越、崇尚見義勇為這一點,對「文武」而言可能都是頂撞和不孝。
這部片也後設地評論了劉思慕、梁朝偉等人。有人說尚氣在戲中沒甚麼成長。其實劉思慕能接到這個角色,早就於戲外完成了「成長」。尚氣在劇中表示被誤會為韓國人就是自己抽自己水,影射他曾參與的一套由韓國人主演的劇集。而他做泊車仔的部份,則對應了他以前要拍 stock photo 的艱難日子。你以為尚氣打出「如來神掌」還未算大成長,但尚氣的成長早就通過後設評論現實中的演員劉思慕而另類完成。
「文武」也像融合了《英雄》劍客、易先生、王家衛感情宇宙男主角等角色。這些角色對天下、女人、武道的情心款款,在這套美國片裡面也成為了受評論的素材。理想中的傳統男人,在 21 世紀的當下遇到了不能適應的困境,兒子漸長而可能挑戰其權力也是困境,文武面對困境的方法是訴諸屠村和鎮壓,使用十環打碎了「牆」,將背後病毒般的魔鬼散播出去。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不完美的正義書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這是一個湖南爸爸走火入魔的故事,但絕對沒有辱華 (尚氣)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向對 Marvel 有成見,但我喜歡《尚氣》。這是一部像電影的電影,故事相對獨立,喜歡看動作電影的人也會收貨。這更像一部被公司創意限制而不能發揮所有潛能的單頭作品。
作為沒有腳的雀仔,軍閥父親組織家庭過平靜生活,解散了組織,武力真空,仇人上門打死了愛妻。梁朝偉又戴上十環重出江湖,他想兒子繼承他的武力,能夠保護身邊人就不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導致一對子女極度恐懼而逃離祖國,兒子去了最不一樣的美國,女兒也去了澳門做地下格鬥場賺錢。兒子承受期望的重擔,女兒承受被忽略的重擔。
電影的前半段是最 raw 最成功的,編導們將這部片的根基設定為「家庭倫理劇」而不是科幻、超級英雄電影,那是這部片最不 Marvel 的一面,導演也用大片寶貴的一些時間交代新一代 ABC 背負來自中國的家族豐滿期望,但在新環境力爭上游卻是現實骨感。婆婆輩問尚氣何時和女朋友結婚,她越慈祥越真心,作為後輩就越尷尬越有壓力。
劉思慕不像先前人們預計一樣僅是一個路人,他其實會演,但無疑他在戲中是一個 socially awkward 的存在,這個設定在父親大人的閃回劇情中慢慢獲得處置。當你父親是一個恐怖份子,而且精神開始有問題,你自己也是一個殺過人的殺手,而你理論上正在著草,躲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當然會 socially awkward 和自我封閉。尚氣和疑似女朋友代表著廣義的新一代,有無窮力量但缺乏方向,仙境老人家後來慈祥地教誨:沒有靶而猛射箭,只是無的放矢。
但係
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那種「迪士尼」的 cliché。當尚氣在巴士上勇猛打人,觀眾嫌看不夠,但電影還是要中斷它,鏡頭轉到一個彩蛋角色在現場直播打鬥。當尚氣好像很沉重地交代自己的過去,「適當時」又要插入一些緩和氣氛的笑話。最後的 CG 神獸大戰當然也取代了徒手和兵器搏擊。梁朝偉帶兒子來到一間類似一代宗師茶餐廳的地方,在兒子面前手刃仇人,那一場就相當有化學作用,而可能挖深了氣氛就會很可怕,所以又是交代得點到即止。
尚氣和爸爸的對立與和解也是意料之內。《尚氣》的好在於前期故事設置,它找來梁朝偉、元華、成家班等人,致敬了大量港產功夫片,整件事本來十分生猛,但迪士尼必須置入一些意料之內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打斷情緒的東西,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是這種節奏才算老少咸宜。令我聯想到在環球影城坐的 3D 過山車,車上到一個高位,是為了之後急速俯衝,這是我們預期中的事,因而 satisfaction moderately earned。過山車沿路特定路段就會出現催狂魔來嚇你,迪士尼電影的節奏也是這樣一個高度控制和釋放期望的藝術。
效力 DC 多年的 Zack Snyder 經常被問到怎麼看 MCU,他大概是這樣回答:MCU 是另一種電影,但他們全心全意去做,做到極致,他本人也對這種 sophisticated 的技藝表示欽敬。
迪士尼希望多元化,繼彈指大魔王之後,他們終於又能拿出一個道德立場模糊的反派,但種種改變只能成功了一半。改革,不可以革了自己的命。
外國有人這樣歌頌梁朝偉的演出:梁朝偉就算是夢游交出的表演,也足夠令「文武」一角在整個系列彈出。雖然文武已經算是多層次的角色,但梁以前演過的角色複雜得多。他私人貢獻一些角色研究和設定的功夫,已經令整部片飽滿得多。然後你看見他真是游刃有餘,雖然在片中武打風格霸道,但梁朝偉同時是打起演技的太極,片場中的遊戲三味,演得毫不費力。
「梁朝偉指導」的文武這個角色有巨大威脅感,因為他是個情緒有問題而不自知的人,想到妻子會寂寞,子女離家出走會氣結,然後他會在某個時間點將怒火發泄給世界。梁朝偉說,他們不肯從,就把全村燒掉,一點不在乎,又好像清掃蟲子一樣平常,這一下真把角色寫滿,這是一個反社會人格。
文武設定上是一個活了千年的人,一隻不用吸血、可以見烈陽的吸血鬼。吸血鬼活了那麼久,活過所有的滄海桑田,食鹽多過元華食米,他的道德觀、時間觀、人生觀也肯定相當不同。小說中有很多吸血鬼因為不會死而陷入存在和人生無意義的存在主義危機,文武應對存在的空虛便以「汗」的名字東征西討,直至他沒有可以再征服的對象,這不是一個穿西裝的秦始皇或漢武帝?一開場有一些古裝文武攻打西域的片段。文武若有一千歲,他在中國見過甚麼?從西人的角度來看,文武的背後有著成吉思汗的陰影和威勢——唯一有能力征服世界的亞洲人。
一千歲的文武,是一個「活著的中國」,中國傳統和思想就在他身上,他在一千年裡面殺了無數人、攻陷無數國家,被冠以「汗」的稱號。現代來臨之後,文武也「現代化」,採用大量西洋科技。他有大量現代武器,學會了多國語言,穿起好看的恤衫,但他心底裡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就比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也習慣用絕對父權統治家庭。
如果考慮文武的背景,他在戲中表現的冷酷無情和格格不入,其實只表達了本體的一小部份。美國觀眾如果明白中國人家庭關係,恐怕也會覺得梁已演得十分溫和。兒女的獨立人格、女兒的教育權甚至人權這個概念,可以想像根本不太存在於文武的認知。但梁朝偉自然也像處理易先生一樣處理文武,他是愛子女的,只是用一種蜷曲和強加的方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文武,不是越活越通達而是越活越沉迷。
在電影中有一兩句交代尚氣來自哪裡,尚氣來自中國湖南。這是一個湖南青年的父親得到絕對權力 (十環) 之後走火入魔,最後成為恐怖份子和地下皇帝的故事——聽起來很辱華,但其實迪士尼機關算盡,一個辱華的位置都沒有。十環幫最後倒戈和大羅人民並肩作戰,文武去到最後發現愛妻之情被黑暗生物利用和蒙騙,把十環傳給兒子幫忙收拾局面,所以嚴格來說文武雖然是 super villian,但其實也不是「奸角」,即來自中國的他們並不是美國真正敵人,兩者還是可能停戰或者合作。這真是伸出完美的橄欖支,只是不知會否得到完美的體諒。
當然,美式混血精神還是王道的存在。尚氣去澳門找妹妹,二人打交,妹妹問:美國使你變弱了?尚氣沒有答,後來電影說出這不是「弱」,而是美式英雄精神可以相通於道家的以柔克剛理念。尚氣本來是一個殺手,但在美國過上了「正常生活」,雖然有自我訓練,但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動手。尚氣由一個加入爸爸報仇行動的兒子,之後變成一個有正義感 (巴士救人)、有同情心的人,為甚麼?是因為他住在三藩市。雖然他流著華人的血,卻是美國社會和文化製造了作為英雄的尚氣。
如果拋開大羅的中國神獸主題樂園、華人父子大對決表皮,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套骨子裡的美國電影,它嘗試 (自以為) 理解華人文化,卻沒有紆尊降貴,也同樣歌頌美國理想。這電影本身就是充滿混雜元素的大雜燴,就看廚師這碟炒飯能不能炒得活色生香。在這裡你會看到徐克的武俠電影、成龍的功夫電影、王家衛的抒情電影、李安的家庭倫理電影、功夫熊貓式的仙境中國、還有美式的 Lovecraftian 魔龍作為最終危機。慣穿全片的小心思,是張開了的掌打贏了緊閉的拳頭,呼應對西人最大影響力的《臥虎藏龍》。
父親作為帶來威脅的一極,尚氣靠著美國精神和大羅 / 中國背景將其戰勝,電影試圖接通美國式鋤強扶弱理念和傳統中國的血脈肉身,而產生新物種。美國以個體形成集體,中國以集體形成個體。
作為文化工業,這部電影不只講述了尚氣本身,也講述了美國對吸收外來物駕輕就熟的文明特性 (或優勢)。活了一千年的暴君終於死了,但美國接過了暴君的血脈,將「年輕人」拉了過去。這可能才是尚氣遲遲無法在某些地方上映的深層原因。即使迪士尼有多試圖合家歡、有多不願意得罪各國文化,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超越、崇尚見義勇為這一點,對「文武」而言可能都是頂撞和不孝。
這部片也後設地評論了劉思慕、梁朝偉等人。有人說尚氣在戲中沒甚麼成長。其實劉思慕能接到這個角色,早就於戲外完成了「成長」。尚氣在劇中表示被誤會為韓國人就是自己抽自己水,影射他曾參與的一套由韓國人主演的劇集。而他做泊車仔的部份,則對應了他以前要拍 stock photo 的艱難日子。你以為尚氣打出「如來神掌」還未算大成長,但尚氣的成長早就通過後設評論現實中的演員劉思慕而另類完成。
「文武」也像融合了《英雄》劍客、易先生、王家衛感情宇宙男主角等角色。這些角色對天下、女人、武道的情心款款,在這套美國片裡面也成為了受評論的素材。理想中的傳統男人,在 21 世紀的當下遇到了不能適應的困境,兒子漸長而可能挑戰其權力也是困境,文武面對困境的方法是訴諸屠村和鎮壓,使用十環打碎了「牆」,將背後病毒般的魔鬼散播出去。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不完美的正義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支影片同樣是根據《不完美的正義》這本書中的後半段內容所製作的,恰好最近一部根據這本書所拍攝的電影也正在上映,看過電影的朋友也可以藉由我的影片來了解電影中沒講述到的地方。
華特麥克米利安(Walter McMillian)最終因為一部電視節目讓他洗脫冤屈,但他的人生也變了調,在獄中的生活使他失去健康,最終甚至失去了所有。
如果要說華特的故事教會了我什麼,我會說他的故事告訴我
這世界有太多被人遺忘的不公平,我們若不去發掘及試圖改變,我們就是這不公平的助益者。
史蒂文森的堅持讓人欽佩,一位名校畢業的律師竟選擇一條最辛苦的路,幫助這世界最不被重視的人,反觀我自己,人生中的好多次選擇都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更棒的生活品質'',卻不曾去思考過如何幫助他人。
《不完美的正義》這本書讓我自省多次,也希望藉由我的分享,你們也能體會到。
我的部落格:
https://vincentreading.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我會定期每個禮拜上傳一部影片,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75005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