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甜日常 #噪音啟動的情緒覺察
我是個對聲音很敏感的人。
因此我不喜歡放音樂,尤其是在需要專心的時候。也沒辦法在有大聲音樂的咖啡廳寫稿,尤其是有歌詞的音樂。
對巨大的激烈聲響毫無抵抗力,諸如餐廳乒乒乓乓的收碗筷聲、小孩的嘶吼哭鬧聲、裝潢電鑽聲、呼嘯而過的摩托車引擎聲,都可以迅速把我推入崩潰邊緣。
不過也不意外,聲音也是一種能量,還是強烈的能量。對能量敏感的人,怎麼可能對刺激的聲音不敏感?
***
但最近的我,一直暴露在令人神經衰弱的噪音下。
在外面吃飯會遇到鐵碗筷乒乒乓乓地收拾、在家靜坐時會遇到修馬路、寫稿時有鄰居小孩倔強的哭鬧、還伴隨不知是哪個樓層傳來用力砰砰砰奔跑的聲音,但沒有哪個鄰居承認是自己家。
我在某次神經瀕臨斷裂邊緣的時候,刻意用覺知觀照自己的感受:「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大聲的聲音?身體那種緊縮和強烈不安的感覺是什麼?」
這時我才赫然發現,在我的潛意識裡,原來「劇烈的聲響」和「傷害」是畫上等號的。
小時候的我成長在嚴格的環境,那時候的老師和教育體制不像現在,都還是容許嚴厲打罵和體罰。「吼罵」就是我最一開始對大聲的記憶,加上我天性膽小,「刺耳的大聲」在我心中留下了陰影,馬上就會聯想到「暴力」,也就是「要被傷害了」的預警,身體會立刻開始緊縮,情緒也會強烈地焦躁不安。
當我察覺自己對「巨大聲響」的敏感,是因為和「暴力」有連結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在心裡做切割,溫柔地告訴自己:「那些聲音不是要來傷害妳的,只是現在大家要做好份內的工作,無可避免產生的聲響。不會有人傷害妳的,妳很安全。」
就在那一刻,身體的緊縮就忽然放鬆了,焦慮不安的情緒也開始化解。接下來即使又陸陸續續聽到鑽馬路的聲音、摩托車聲、尖銳的碗筷碰撞聲,心裡卻像有一塊柔軟的毛毯保護,把自己和那些聲音隔開──
從那一刻起,聲音是聲音,我是我,我不受傷害。
我想,這就是自我覺察的力量吧。
***
順帶一提,我一直對樓上不斷傳來乒乒乓乓的腳步聲很苦惱,雖然有跟鄰居反應過,但大家都說自己也有聽到,卻沒有人覺得是自己家,一到晚上,樓上的地板又像開派對一樣咚咚咚個跑不停(怎麼聽起來有點恐怖XD)。
雖然自己已經不會對噪音感到恐懼,但無法預期的聲音,還是會造成寫作時的干擾,也常會引起「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的憤怒。
後來我靈機一動,因為自己以前很喜歡上身體開發課,上課的時候難免乒乒乓乓,據說當時樓下鄰居也感到困擾。但是畢竟愛屋及烏,我當時就曾經想,如果自己是樓下鄰居,應該就可以寬容吧──
因此我就很阿Q的轉念,既然我沒辦法制止鄰居乒乒乓乓,不如就當成是自己喜歡的老師和同學在樓上上身體課,我都做過那些動作嘛!知道會發出聲音很正常的。這麼一想,樓上的砰砰聲忽然變得很溫馨,好像回到以前上課一樣,大家一起拉筋拉到哀號,汗噴到地上來不及擦的時刻。
然後我就在這樣的氛圍下,安心的繼續寫作了。境隨心轉,有時候還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
#情緒覺察的力量
#妳跟我一樣很怕吵嗎?
#下次覺察一下妳對噪音的連結是什麼?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