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性平意識,不該再留在上古時代!
先前,我看到了今年度的軍事學校招生簡章,竟然發現,招生員額中竟然還有性別區隔的錄取名額差距!
政戰學院,包括藝術學系、政治學系、心理學系等,女性招生員額比例僅 19 %
國防管理學院,包含法律系、財管系等,為 21 %
國防醫學院,包含醫學系、牙醫系、藥學系、護理系等,為 23 %
這樣錄取名額的性別差異是為了什麼?國軍過去都主張這是依據「任務特性」。針對培育一線軍官的三軍官校等,存在這些差異,我也願意擱置並給予尊重。
但,這些差別存在於國防大學和醫學院,就讓我完全不能理解了。
有什麼工作,是男政戰官能做女政戰官不能做?男醫官可以做但女醫官不可做?女護理師能做男護理師不能做?甚至,法律、財務管理、政治、心理系這些科系,到底存在什麼男女之間的差異,是無法克服的嗎?
更荒唐的是,在國防醫學院中的名額中,竟然有醫學系男性名額佔大多數,護理系卻由女性佔多數的現象。都已經2021年了,國防部怎麼還會有這種「男生比較適合當醫生,女生適合當護理師」的歧視觀念,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目前全國所有大專院校的招生管道中,已經不存在這種明顯的性別歧視。按性別區隔的錄取名額差距,不僅是赤裸裸的不平等待遇,更有可能讓分數較高的女性,反而比男性更難錄取,也大大違背了適性選才的入學方針。
昨日我在質詢台上提問後,沒想到國防部副部長竟愣住無法回應,接下來上台的政戰學院院長、醫學院院長,也都沒能給出個合理的解釋。
其實,早在 2006 年,就有委員質詢過這個問題,當時國防部表示將進行檢討,並逐步開放軍費生的女性比例。結果,我們隨便一翻,就發現 2016 年國防醫學院的醫學系比例,竟然是今年的兩倍。
不僅沒有檢討,居然還逐年遞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實在不能理解,以性別區隔來做員額設定的意義到底為何,副部長承諾會全盤檢討、提出說明,我希望不要又和先前一樣只是說說,深切的希望國防部能夠重新審視這個問題,並且盡快修正,別讓軍中的性平意識,還繼續停留在上古時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教育是提升官兵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軍校的教育也間接影響到募兵成敗及國軍整體戰力。但目前各軍校的規模都不大,各校的資源分配也不均,無法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課程。因此,若從資源的挹注與效能提升的角度來思考,國防部是否可進行軍校整併、整合教育資源的可能性評估?另,國防部希望教育部補助國防工業及國防相關研究中...
三軍官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父親從小在農村長大,母親則在眷村長大,在早期的台灣,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時代的巨輪下,小島上牽扯著各式歷史情緣。
我出生後,在農村住了五年,很習慣放眼皆是鳳梨田、天天被閩南話包圍的日子,對於眷村卻一無所知,只記得早已搬離眷村的外公,總喜歡用一口河北腔普通話,講述那段遙遠時光的往事。
直到多年前,一部電視劇「光陰的故事」爆紅,才得以從劇中一窺媽媽的童年。那些一間一間比鄰而居的眷村老房、那些操著大江南北各式口音的老兵伯伯、那些熱氣蒸騰的饅頭肉包與燒餅油條早餐店,交織成豐富而獨特的生活氛圍。
現在,很多眷村早已走入歷史,或搬遷拆除、或荒廢失修已久。
但,你知道高雄是全台唯一擁有海、陸、空三軍眷村與三軍官校的城市嗎?
這座海港城至今仍是軍事重鎮,留有現存規模最大的眷村區域。其中,明德新村被完整保留,並規畫成眷村文化園區。雖然自己是高雄人,但對這裡一直都很陌生。在偶然的機緣下,我來到此地,參加 左營巷仔內(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的眷村導覽,終於一償宿願,親身走進母親的童年世界裡。
舊城文化協會是由一群左營的在地人士、歷史教師組成的非營利團體,致力於推廣深度導覽與保存當地歷史文化。這次的行程,由眷村第三代子弟宸甫帶著我們踏入他生命的根源以及眷村人的回憶裡。我們走過一棟一棟被完整地塵封在歲月中的老宅,每間房子都有一段斑駁的故事,吹一口氣,拂去歷史的塵埃,記憶仍舊如新。
他們的導覽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不時會引用考證與圖片配合解說,看著那些已逝的、與未逝的曾經,運用想像力,我彷彿也走入了那些時光倒流的場景與活靈活現的人群裡。
想經歷最完整的眷村體驗,那麼,就來參加舊城文化協會的眷村導覽吧!
4/10,我將受邀再度回到這裡,陪同回歸在地的青年宸甫,帶大家走一趟眷村小旅行。2小時的深度走讀,讓你走進光陰的故事,了解左營不為人知的秘密。
連結在留言處,目前名額所剩不多,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報名參加,和我一起同遊吧!
左營巷仔內(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
#左營眷村文化小旅行
三軍官校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施振榮海官演講 分享創業經驗
記者黃德潔/綜合報導
海軍官校20日舉辦「73週年校慶~迎向海洋、逐夢啟航學術研討會」,特地邀請到前宏碁總裁兼智榮基金施振榮董事長出席大會演講,分享學習與創業歷程與經營理念。
施振榮以「Stan哥的思維:反向思考 正向樂觀」為題,分享他自己成長的經歷及創業一路經驗,鼓勵軍校學子要有「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精神,培養跨領域的知識與興趣,面對問題尋找關鍵根源的探究態度,在過程中用心不斷學習。
施振榮夫婦非常關心三軍官校的教育,認為官校畢業生不僅能夠成為國軍人才,更應培養成國家的重要人才。因此特地請陸官大學部部主任洪偉清教授協助連繫,分別參訪空軍官校及海軍官校,希望藉由親自的參訪,了解目前各軍校的教育現況及面臨困境,進而能協助尋求解決之道。
在建立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進修管道方面,施振榮持續與政府各部會溝通並提出改善建言。希望能讓三軍官校的學生,無論是在就學期間或畢業後,都能有更多交流進修的機會。期待國軍能建立正向的循環機制,吸引更多有志青年進入軍中,在軍中能不斷提升,達到為國家培育高素質的人才的目標。
參訪期間,由海軍官校校長林少將與教學部主任嚴祖煦教授陪同,除參觀師生教學研究成果外,校方更特地安排參觀新建置的艦船模擬儀中心。逼真的實境讓人猶如置身在大海航行的船艦中,各種仿真的天候互動場景以及互動的仿真操控儀表與駕駛台,展現了科技海軍的優質教育環境,也讓與會的貴賓留下深刻的印象。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289643&type=undefine
三軍官校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教育是提升官兵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軍校的教育也間接影響到募兵成敗及國軍整體戰力。但目前各軍校的規模都不大,各校的資源分配也不均,無法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課程。因此,若從資源的挹注與效能提升的角度來思考,國防部是否可進行軍校整併、整合教育資源的可能性評估?另,國防部希望教育部補助國防工業及國防相關研究中心,其經費挹注機制為何?經費的運用是否可以達到效果?
高廣圻部長:日前已做過三軍官校整併的評估,整併可能無法達到節省預算,甚至會花費更多經費。
國防部人事參謀次長徐衍璞:為了讓軍事教育更加多元化、專業化,我們將在國防大學下成立解放軍研究中心,海軍官校下成立船艦研究中心,在空軍官校下成立空軍航空研究中心,希望教育部各補助5000萬元,
▶這不單是考量節省預算,本席重視的是教育品質的問題。規模若不足,教育的多樣性便不可得。特別是在軍力規模進行重新調整的當下之際,各軍種的本位態度也應進行調整,強調三軍聯合作戰,讓各軍種早在學生階段便可進行交流。各研究中心立意良善,但還是要老慮到資源整合,也請提供三個中心的組織、架構等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