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座小弟說處女座媽媽的兩大缺點:「一,太愛乾淨;二,太勤勞。」
水瓶座我,忍不住大大點頭,我是「不肖女」。
因為真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媽一樣,有模範生的完美習性;她充分發揮了處女座優點,她覺得江蕙和張清芳都是處女座,要求完美是很棒示範,是。
#也不是所有處女座都像江蕙或張清芳好嗎
我們跟不上啊,我們就是有時會懶散、忘記、任性和耍賴,想輕鬆一點,哈哈。(汗)
可是,這半年,媽媽的復健真的做得很勤勞,按表操課,無論冰敷或復健,除了暫時無法走太久、太長程的路,以她走路的穩定,每個外人都認為她行動自如、非常健康……絕對無法想像這半年,她兩腿都開了刀。
保險業務來談事,本要上樓,媽媽說不用,我下樓。
業務看到嚇一大跳,說:「妳看起來,好好的。」
因為業務的母親前幾年也開了膝關節手術,直到現在,都需要使用助行器才能走路,即使使用助行器,也常摔倒,而她母親比我媽媽小十歲。
我媽二月底開刀的右腳是車禍粉碎性骨折,當時腳不能落地,也需要助行器,曾摔倒過兩次;七月開刀的左腳,是人工膝關節手術,重點就是復健和練習走路,否則關節會硬化。
我媽說:「唉喲,這麼年輕,當時該努力復健,現在太晚了。」
保險業務問我媽都吃什麼補品,我媽當然有吃點協助的營養品,重點是,她開完刀當天在醫院就開始復健,回到家又繼續復健,即使很痛,都很努力復健,而且堅持不使用助行器走路,要靠自己。
她不想帶給兒女麻煩,也想自己自由自在。(淚)
我們兒女都比不上我媽那種堅強意志力,也小有壓力,因為比不上,就會很愧疚。 😥
我在愧疚之餘,只能說:「媽,拜託,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像妳這麼堅強、這麼有毅力好嗎?」
還有,不是每個人都潔癖,看到幾支頭髮地落在地板上,就無法忍受。
#我這半年都有努力撿起地板上的頭髮
#還買了各種品牌頭髮保養液
幸虧有遺傳到媽媽,雖然會有白髮,媽媽快80歲,也有白髮,髮量仍很多。我年輕時,髮量更多好不好,在髮廊洗完吹好,還曾被一堆人說「背面可以拍洗髮精廣告」。
哈哈哈哈哈。😁
模範生媽媽,我們比不上妳,但,非常謝謝妳的努力和勤勞。
妳的健康,就是兒女的幸福。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巨有一個滿有趣的排名,就是他是在台積電和鴻海之後,第三多搜尋量的台股公司。也就是即使過了2018年台股市場那一波國巨千元風潮後,大家還是很關注這家公司。因此這期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除了和關之琳的花邊新聞外,關於國巨 (2327) 董事長陳泰銘的故事吧! #國巨 #陳泰銘 #被動元件 #國巨股...
七月 可以 淨 車 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立秋,雨大涼爽著,晚上十一點是民間信仰俗稱的「鬼門開」
一個月的「鬼月」,雖說是民間信仰,但因為集體信念的影響,所以也就特別容易發生些什麼(#$%%#@&)事。
之所以會這樣,和整體意念造成的信念很有關,有人稱之為迷信...想想這形容也挺恰當的。
自己的信念不夠穩固清明時,就會被這些外來的集體能量迷惑帶著跑,但能夠說不被影響就不被影響嗎?
我覺得不想被影響其實是有點難的,就像我們的自律神經一樣無法控制的,想睡卻睡不著那樣,這種無法用控制力創造的安定感,只能用照顧的方式幫助自己,不被不安的集體氣場牽走,不迷信。
.
我這幾年才發現自己是(超級)高敏+共感體質。
最近瘟疫大神降臨,我終於有了很多“正常”理由,可以不和太多陌生人共處一室,不待在密閉空間太久,說實在,因此輕鬆了很多。
我的高敏不僅對人對環境,對氣場的震動也一樣。
記得小學三四年級的某一天,傍晚睡在永和家,媽媽的大床上,突然經歷人生首次鬼壓床,就是看得見但動彈不得⋯
而後的幾十年,時不時就會來個一次,頻繁出現鬼壓床的高峰在高一16歲剛來月經不久的少女時期,幾乎每天都被壓><“
不記得是不是農曆七月了,只記得那個開學沒多久的盛夏,新的或者說陌生的學校和同學,陌生而讓人不安的上課擠公車路線,少女的憂鬱伴隨著密集的死亡信息。
上學途中頻頻看見路邊的車禍,蓋著白布的遺體在夏天發出殯儀館才聞得到的氣味(看來少女時就對氣味很敏感啊,能聞到別人聞不出來的氣場)
母親和繼父三不五時說著,小阿姨各種自殺未遂的狀況,很害怕但那時的自己不知道要避開比較好。
那個週六,小阿姨穿的很漂亮來我家送了兩桶冰淇淋給我們,冰箱裏的冰淇淋還沒吃完...隔天晚上,電話那邊傳來她這次終於了結了外人看似幸福的四十年人生。
我永遠記得母親拿著電話聽筒聽到後的那個驚恐表情。
那個夏天,常聽起母親提起她的這個愛美又開朗對我很好的小妹妹。
頭七,喪禮,母親被妹妹來夢裏的夜半喚醒....還是高一生的我的那個有奇妙氣味的夏天,夜裏聽過好些次奇怪的聲音在耳邊低喃⋯
這不安的高一,總算混混噩噩的過去了,不過鬼壓床這個狀況,未來的幾十年還是時不時的出現在我的夢中。
有印象好深的幾次,一次是朋友們騎單車環花東,睡在靈骨塔寺廟中的通舖裡,很累的身體卻一整夜被吵的沒辦法睡,一睡就被”推擠”…
一次是去和車隊一起去花蓮露營,(很38為何)自己帶著單人帳?睡到半夜突然就有個什麼很強大的東西從我貼地的脊椎竄進來,聽朋友說她小孩子當晚也是嚇得哭喊了整夜「不要過來」
另一次是三十七歲時去夏威夷跑113公里的Ironman,因為省選手房錢,所以和幾個男鐵人朋友擠一間,第一夜半夜就像有人要殺掉我一樣的嘶聲大叫(至於我那晚我在夢境看到什麼就略過吧),隔天一早起來,同房的男鐵人都不敢問我為何叫的如此淒慘⋯⋯哈,真抱歉我不禁嚇屎自己也嚇到他們了。
四十結婚後,身邊有了盧魚先生夜夜伴睡,每次惡夢壓床他都會溫柔的救我,喚醒我後會輕輕地牽著我的手再一起睡。這幾年自己正念靜坐的比較勤快了,抗阿飄(心裡的飄飄)精油們也用得勤,心也就這樣漸漸安定了下來。
.
去年的農曆七月突然有感,為自己的高敏共感體質調製了一款 『淨心御守』,用了大量的抗飄的杜松,給穩定的檀香,扎根的岩蘭草,再加上舒心活在當下的萊姆,甜馬毓蘭...整個七月精油鍊裡24小時帶著當成護身符不離身。
植物的氣味能量給了我很多定心安神之感(很感謝這些植物的照顧)。
疫情席捲之下,農曆七月感覺到更多恐慌的心神震動,於是今年又有感,調製了一款加強版。
除了淨心御守的精油原配方,另外加入高地杜松,杜松漿果,月桂...不用水,全部用有機的橙花純露混合天然酒精,做了一罐 『去去飄飄走 噴霧』(所以也可以拿來當手部酒精防疫噴霧,會比化學酒精舒服很多)
這兩天新貨才剛到,臥室噴,廚房噴,廁所噴,書房噴,還帶到新家基地到處噴,一瓶就要見底...開始小後悔首批訂的貨量怎麼那麼少...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高敏共感體,除了強烈建議你正念靜心做起來,每天兩次,可能要三個月才會有感呦,不是一次就有感呦。不過精油的植物能量倒是(抗飄捷徑)一次就有感,試試~
我將淨心御守和去去飄飄走的購買連結放在留言處,若你或你的朋友小孩有需要的可以試試呦,這幾天社團和官網都開始開賣,剛問好好小姐說現貨動很快,若是沒買到嗯⋯那⋯就。
#生活好好
#農曆七月好好來淨心最有感
#一切都因心念而起
#心靜了世界就淨了
照片是今早來新家基地觀察風水土火前,附近山路的散步隨手拍。
一出門就有驚喜禮,期待再相見很久的百香果花!!
終於被有帶手機的我遇見了!
超美超美~一朵花就像個小宇宙有沒有(城市鄉巴佬又上身)
今天試戴朋友建議的新口罩和所謂的冰峰防曬帽⋯結果發現還是斗笠比較涼,後頸防曬也都有顧到,台灣斗笠讚讚:-)
才剛除的草又長了好高,雨水果然是植物的超級維他命~
七月 可以 淨 車 嗎 在 柴鼠兄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民ETF人氣榜8月號⟫
0056納入航運和面板所引發的爭論,似乎已告一段落,經過二個月實測又遇到航海王落難🚢🌩,股民的投票結果也正式出爐!不論是十張以下的散戶,或是高達百張的超級散戶,在七月得票數都是 #全面倍增,0056受益人數還一舉衝破40萬大關,再度刷新大會紀錄!所以0056納入 #配息記錄不佳的景氣循環股 究竟是不是個問題?台股ETF投資人似乎已經給出答案🤓。
🤓如果把這次的開票結果,加上去年3月與今年5月台股二次劇烈修正當中,我們所觀測到好幾檔大盤型ETF,都共同出現了 #阻跌現象;再加上今年幾檔新ETF掛牌時,已不再出現去年881和878那樣瘋狂的溢價,還有去年油價破底以來已經連續創高,但石油ETF幾乎是一路折價在追淨值。我們察覺到的是台股ETF市場正在快速成熟,投資人對商品的瞭解和主動掌握的程度,可能早已超越過去既有的認知。
接著一定要關心的是今年的 #績效王733,已經在7月中已經完成第三季的成分調整,這季一共換了48隻(總成分50隻),你沒看錯,套用0056的句型就是 #48進48出,直接從魯夫變身成東尼史塔克。只能說今年以來的733,真的刷新了ETF三觀,直接開高績效碾壓高費用率,簡單粗暴,劇情完全非典型。接下來的三個月,中小噴射機要準備搭鋼鐵人脫離平流層了嗎?🚀會掉回對流層還是繼續往太空推進?這齣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另外本集彩蛋特別邀請跨國組ETF新選手00893,挑戰的項目是全世界都在瘋的 #電動車⚡️🚗。30檔成分股一攤開,是難得罕見的超!高!純!度!,幾乎可以用 #電池控 來形容🔋,掛牌不到一個月夯到130萬張限量籌碼全部被掃光😱。最後順便複習一下「ETF增募」是什麼,當然還有即將公告配息結果的四位同學
✅快點連結看影片 https://youtu.be/FEfV87ALrgs
🔰ETF人氣榜大圖:https://bit.ly/3BWYO7H
#小戴金牌戰加油🏸🥇
#對流平流中氣增溫☁️
#樂澀話估咩🗺
七月 可以 淨 車 嗎 在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巨有一個滿有趣的排名,就是他是在台積電和鴻海之後,第三多搜尋量的台股公司。也就是即使過了2018年台股市場那一波國巨千元風潮後,大家還是很關注這家公司。因此這期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除了和關之琳的花邊新聞外,關於國巨 (2327) 董事長陳泰銘的故事吧!
#國巨 #陳泰銘 #被動元件 #國巨股價 #2327
國巨的產品是被動元件。被動元件是電子產品中必要的存在,但也是不起眼的存在。國巨透過購併國內外的公司成長,讓陳泰銘有了併購大王的名號。而且陳泰銘精準的商業眼光,也使國巨的MLCC市佔率全世界第三,僅次於村田製作所和三星!國巨股價一路從70元漲到快千元!
2016年,日本MLCC(一種被動元件)第一大廠,村田製作所 Murata,因為看好車用產品應用會有比較好的毛利,就逐漸停產中低階MLCC等標準產品。陳泰銘選擇了不同的策略,相反全面擴產。在對手轉投利潤更豐富的車用產品的情況下,導致3C消費電子區域出現巨大的供需缺口。隔年國巨就受惠於第一、轉單效應,還有第二、手機、筆電大廠需求不減,結果MLCC供不應求,漲價了四次。國巨業績暴增。在2017年,國巨的MLCC市佔率全世界第三,僅次於村田製作所、三星,佔比13%。慢慢開始了國巨暴漲的故事,股價從70元漲到快千元
最近,因為國巨股價稍微回溫,陳 泰 銘成為了這段期間台灣身家漲幅最多的企業家。經過2019的低潮後,2020年七月國巨月營收年增率翻倍,新國巨將達到年營收900億。陳泰銘董事長也野心勃勃,若有機會,將可以2年內爭到被動元件的龍頭寶座。不過併購帶來的債務和財務槓桿需要注意。國巨能夠突破MLCC的景氣循環、供給影響價格特性嗎?陳 泰銘董事長會怎麼帶領,國巨的業務接下來會怎麼變化呢?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延伸閱讀:
《產業族群比價效應》
https://www.stockfeel.com.tw/?p=95998
《國巨減資加配息 殖利率高達 8%?》
https://www.stockfeel.com.tw/?p=55679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
股感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
股感IG:https://www.instagram.com/stockfeel/
股感Line:http://line.me/ti/p/@mup7228j
陳泰銘追到美國資優校花 讓國巨躋身全球前三大被動元件廠 契機竟是「這個」 https://reurl.cc/gmzjgX
賣一幅畫淨賺23.56億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重返「封面」人物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1251.html
國巨斥資400億在台擴廠 陳泰銘:高階新廠落腳高雄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20fin001/
被動元件下半年景氣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不明朗但不悲觀」https://udn.com/news/story/7240/4706900

七月 可以 淨 車 嗎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七月 可以 淨 車 嗎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這個星期日,是七月一日,回歸原來已經二十一年。
六七年到九七年,是香港盛世巔峰的三十年,香港人過的,是流金歲月;九七是分水嶺,香港步入衰世。
盛極而衰,這本是宇宙自然的規律。
每逢衰世,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兩條路線,一是儒家精神的中流砥柱,明知不可為仍然挑起時代擔子的志士仁人;另一條是道家因應自然的隱逸遯世,忘記自己,忘記時代,詐醉佯狂,相忘於江湖。
時代興衰,關鍵都是人。
一個時代中,有人才,時代就興;人才衰落,時代也就完了。
一個領袖,懂得賞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事業便成功;如果不認識人才,不賞識人才,不知道培養人才,事業一定失敗。
領袖如此,政權也是如此。
至於個人,立身出處,非常重要。你的立足點,你的追求,影響著一個時代的風氣。
當人人都關心社會太平,百姓幸福,他們可以輔助領袖,做到時代太平,人民幸福,才飄然引退,不要名利,功成身退,不事王侯。中國歷史上很多,這是道家中的隱士。
隱士,並非對世事漠不關心,他們在時代無可挽救時,遯世去了。但他們不是消極的逃避,他們是有意的保留一點文化血脈,培養下一代,等待創造時代的復興。
時代興衰,始終決定於人才,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村野隱逸,當大部份人的追求,都是百姓幸福,社會安居樂業,那即使一時衰世,復興的日子也是不遠;如果人人都是隨波逐流,追求的,都是個人榮辱,即使時代未衰,沉淪之象已現。
有記者最近訪問了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得父母代付首期之助,買了一個292呎,600萬元的劏房單位。因為地方小,他本人的雜物都要放在父母老家,但他坐在新屋廳中梳化,仍是顧盼自豪,說:
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
今日香港,持這看法的人很多,但最可怕的,是特區政府都是這樣看。
所以,他們認為解決了年輕人上樓的問題,就解決了今日香港的問題。
所以,各司官員,都在呃呃騙騙,無心施政。大小工程,蒙混過關;官商勾結,明目張膽。因為問題只在覓地起樓,人人居者有其屋,社會便相安無事。
有陰就有陽。
另一些年輕人,關心社會公義,對香港仍然有夢。他們抗議東北發展,衝擊議會;另一些對官僚施政失誤,走上街頭勇武抗爭;再一些乖孩子循選舉走入議會,在制度中起事……
有些被捕重判入獄,有些逐出議會,有些被剝奪政治權利。
強權暴政之下,他們仍然意氣沖霄漢。
同情者不少,但訕笑者更多。
如果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這群一無所有,判入獄留案底的年輕人,是典型的香港失敗者了。
衰世時代,永遠有儒家中流砥柱的志士仁人,求的不是當世事功,這便是中華文化了。
孔子學生子路,微子篇第十八,有番莽莽蒼蒼的說話。
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某次落後了,見到一位老人家,用拐杖挑住竹籮,子路急問:
你有看到我老師他們嗎?
誰知老頭頂回一句:
什麼老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淨係識吹牛那些?
我不識你的什麼老師!
講完低頭除草。
子路給他的氣勢攝住,拱手站在一旁,等他忙完再問。
黃昏日落了,老頭知道子路無飯無宿,就招呼子路回家過夜。還劏了雞款待,叫了兩個兒子出來陪客。
第二日,子路找到孔子,報告經過。
孔子一聽,知道老人非常人也,叫子路回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
子路到那裡一看,人去樓空,老人一家離開了。
子路對著空房,講出一番亂世大丈夫的道理:
一個知識份子,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貢獻社會,是不合於義的。
家庭有長幼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秩序。人倫的倫理不可廢,國家社會的責任如何能廢呢?
為了潔身自愛,不和俗世合流,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像好清高,但把時代的人類大倫理搞亂了。
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君子出仕,走入社會,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貢獻社會,行其義也,做該做的事而已。
至於理想,不能實現,其實,早已心裡有數。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頂天立地,是春秋亂世一個人物。
香港之所以有希望,因為仍有一群子路一般的人物。
北京最討厭香港兩大社會活動,一是六四維園燭光,一是七一遊行。你可以不去,但不要訕笑。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貿易戰
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