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我的香港回憶004】當時直接讓客家人出走的一大原因,卻是內因,來自另一個客家人: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洪秀全是落第秀才,看過他的文章的人,一定對他為屢試何落第毫不意外,到了他成為天王,所有詔書都充滿客家話特色。但他對同鄉帶來的,只有連番殺戮的歷史悲劇:整場太平天國運動/叛亂/革命,居然死去幾千萬人,這是人類歷史的紀錄......
逃避太平天國戰亂,是客家人逃離中國大陸的一大原因。當時他們主要有幾個目的地,都和剛打開大清門戶的「外國勢力」有關:英屬香港,或英國基本控制的南洋,特別是英屬新加坡所在的海峽殖民地。香港第一波人口急升,正是受惠於來自太平天國的移民潮;而南洋出現大批華僑的歷史雖然悠久,但那一波危機,也進一步充實了華僑的影響力......
可以說,大埔縣那一條客家村雖然是「鄉下」,但鄉民早就有了遇到危難向外闖的傳統智慧。其實太平天國版圖從來沒有有效管治今日的大埔縣,但當時這一帶位於太平天國邊境,不少人開始走難,也是事實。典型例子,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記得曾聽過長輩「抽水」說,李光耀都是「我地鄉下」,想不到翻查下,居然是事實。於是我簡單考據過一些李家在「我們鄉下」的故事如下......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766946
▶️莊嘉穎:新加坡學者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未來勸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5X-sWiazo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本來充滿特色,例如重慶大廈,絕對是真香港的體現。《時代雜誌》將香港的重慶大廈譽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而按中大人類學系系主任麥高登教授的說法,重慶大廈屬於「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據他非正式統計,大廈住客至少來自全球120個不同國家,除喜愛租金便宜的背包客,還有來自加...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離留之間,廣告人如何決擇?】
社會驟變,不少廣告人在猶豫自己及公司的去留之際,Tomorrow Communications創辦人之一鄺志傑決定心動不如行動,將公司擴展至鄰近亞洲市場,從此香港外地兩邊走。
「想expand亞洲業務其實唔係近期嘅事,幾年前已經有哩個idea,又去當地睇過office,只係一直冇put into action。」他說。
決定走出去,因為在其他亞洲市場,鄺志傑希望找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Digital experience、動畫、品牌建立等。他認為,現時香港廣告的主題過於單一。
「時下廣告太熱衷於二創、用明星,得返一兩招玩。客戶保守咗,冇乜安全感係事實。個個都衝流量,thematic、 branding創作變相少咗好多。我始終希望做有substance、有溫度啲嘅廣告。」
早前他為Breakazine第65期《離留誌》製作的短片「離留之間」,便是例子之一。
去片:https://madman-magazine.com/blog/chikit/
影片以「身份混沌」為起點,以「懸置未來」作結。有如此構思,因為香港移民潮湧,絕對是值得探討的社會議題,也是文化期刊《離留誌》希望聚焦的原因。
「一個人嘅作品唔多唔少都反映到一個人嘅characters。所以我做多咗關心社會嘅廣告,例如之前幫傷健協會嘅project,就覺得好有意義。」
廣告用黑白漫畫風描繪都市男女月台踏進地鐵車廂,和爬樓梯的一步之遙,再以「To you, it’s just a small step」串連系列,一句到位,帶出傷健人士面對的困難。
識玩、肯玩,NGO廣告都可以好好玩。
講到關心社會,不能不關心去年7月1日後在香港繼續做廣告的「前途問題」。當紅線越來越模糊,廣告界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然而,鄺志傑相信:「香港廣告唔會冇得做。難關每隔幾年都會出現一次,捱過就好。」
萬變不離其宗的過渡方法,依然是國際視野。
「我哋眼光唔應該只係喺香港,要國際化啲。以前香港嘅廣告經常入圍國際獎項,世界其他地方嘅人會有共鳴。宜家嘅香港廣告就算translate做英文,人哋都未必睇得明。」
我們仰望的日本、泰國等廣告各有特色,有些充滿著細節,有些閃爍著人性,世界通行。就算玩搞笑,笑位都應該click到香港以外的觀眾,至少亞洲觀眾,他說。
要帶領香港廣告再次走出去,在亞洲城市開設分公司只是第一步。在開拓市場、招攬regional 客戶之上,打外地市場也為了兼作橋梁,為香港創作人搭橋舖路。
「有多一個亞洲市場,就可以互相轉介唔同範疇嘅creatives,例如導演、3D製作人等,幫佢地衝出香港。最終,我哋想喺幾個亞洲城市都有分公司,遊走亞洲。」
「遊走」,也許正是這年頭的生存之道。想對家鄉有實在的貢獻,留底不是唯一道路。畢竟,天時地利人和都完美配合,哪裡還需要創意?
「香港人嘅能力可以周圍都做到野,只要自己equip返哩個能力,香港廣告唔會冇得做。」
#廣告人誌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受傷的芋頭,做很有意義的古早味芋仔冰。
前天無意間發現兒子家的冰箱中,有兩包去年阿芳農業行腳到苗栗做產地直播時,在直播中幫農友銷售出去的冷凍芋頭,放在阿芳家的冰箱中,看到它漂亮的樣子,讓阿芳回憶起去年的這個農業行腳,原本在四月份就已經排定9月在芋頭收成時,阿芳和劉爸要到台灣芋頭產量最高的產地,苗栗公館及銅鑼,下田看芋頭收成。
到了九月大遍的芋頭田,在農友的辛苦耕作下,雖然都長好了芋頭,挖開來後卻因為天氣炎熱加上下雨發生了白絹病害,好多的芋頭幾乎都產生了部分的潰爛,成了很大的災損,直播那一天,農糧署北區王分署長同時到了產地巡視災損,憨直的農友第一次接受這樣子的直播採訪,在我們看完了災損的狀況後,想帶我們到另外一塊比較漂亮的芋頭田,再來開直播,這樣可以讓看直播的好朋友們看到漂亮一點的芋頭田,但是這個提議被阿芳婉拒了,阿芳說受傷的芋頭同樣也是用心栽種出來的,只不過遇到了大自然環境條件產生了災損,災損本來就是農業存在的一個狀況,農業行腳本來就是要看到農業的真實面,我們自然真實的呈現就好,所以那一集的農業行腳直播,我們把受傷的芋頭田很真實的讓大家看到了農業辛苦的地方。
雖然芋頭遇到了損傷,如果因為賣相不好賣不出去,這樣農友的心血就完全泡湯,但是只要把芋頭經過削皮精修整理後,剩下來漂亮的部分,一樣有好品質,不隱瞞的把所有的狀況跟大家分享,也邀請大家跟我們一起來惜福受傷的芋頭,這樣既順應者老天爺的安排,也能夠把珍貴的農產品好好的惜福不浪費,當然最要謝謝的就是在粉絲頁上看直播的好朋友們能夠理解阿芳的想法,集合了大家的力量,就在那個上午,我們透過農業推廣的補助,銷售出去4000多斤的芋頭,讓買的人買的開心,種植的農友也不用為了這一些受傷的芋頭而煩惱,最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好朋友感受到農業的風險及辛苦,而阿芳也在農業行腳中增長了自己的許多農業常識。
當確定有兩包冷凍芋頭在兒子家的冰箱,阿芳心理就想把這一篇阿芳農業行腳的小故事寫下來,請兒子幫我帶一包過來拍完照片,阿芳就想要好好的把這一包芋頭發揮到最高的價值,所以決定把它拿來做古早味的芋仔冰,利用防疫在家的這一段時間,把這一個需要時間耐性才能將完整分解圖好好拍下來,跟大家來分享,用這個食譜來謝謝當初支持過這一批受傷芋頭的好朋友們。
其實,現在想要做一個手作一點都不難,也不一定要買食譜,只要到網路上用搜尋的方式,按一下菜名,基本上就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分享,至於是對是錯,做出來好不好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表示食譜分享已經成為無償的時代,這也就是阿芳從來不在意大家把我的食譜分享出去,因為做菜本來就是一種沒有對錯每個人可以自由發想,至於是不是創作,也不會有人給你肯定的答案,你要如何去說這個食譜是自創的呢?很難吧!但是如果不同的食譜,都有一種很明確的很明確的風格,那是這個食譜就能夠成為品牌,也會隨著個人很明確的特質而被認定,就像大家會認得哪個歌星習慣唱歌的曲風一樣,舉個例子周杰倫跟翁立友都是很棒的男歌手,兩個人自己唱的歌曲風格本來就不一樣,沒有什麼高下,就算換成兩個人唱同一首歌,應該也能夠唱出不一樣的風格,這樣的概念也就是同一道菜誰都能做,但要如何做得好有特色,能夠吸引人就要各憑本事,這也阿芳平常用來要求自己創作食譜時,一定要很有自己的風格的標準。
還記得十幾年前阿芳曾經在電視節目中做過這個古早味的芋仔冰,為了堅持做到芋仔冰好吃綿細爽滑沒有冰晶的效果,在家又沒有冰膽攪拌棒的冰淇淋機時,阿芳在節目中準備了一條大浴巾,用了大小罐子,小罐子裝芋頭漿,大罐子裝鹽跟冰,密封包好,把罐子放在浴巾上,和焦哥一人拉一頭,一個人站高另一個人蹲低,如此一直交換,讓罐子不停的在浴巾上頭滾來滾去,結合了物理課鹽冰冷凝效應,產生冰凍的效果,用上體育課的精神,交互蹲跳一般的辛苦,光在錄影的時候,整個攝影棚的工作同仁全部笑到無力,就可以想像節目的播出收視率,就是這樣子努力做出來的。
在網路能夠留下軌跡的今天,阿芳想上網找看看有沒有留下當年這一個好笑的畫面,可以跟大家分享,可惜沒能找到,跟當初節目的製作人芋頭妹詢問看看是否還能夠找得到,在時隔這麼久之後,芋頭妹都還能夠記得這個節目內容,大家就會知道阿芳上面所說的個人風格,是能夠讓很多的創作歷久而彌新。
沒能夠找到當年的影片,但是阿芳看到了網路上許多做芋頭冰的分享,基本上大家都是把芋頭蒸熟加糖有的加奶,有的不加奶,再加一點澱粉煮開,倒在盤子當中放涼拿去冷凍,等到結成冰塊狀,拿出來切一切就是芋頭冰了。基本上這樣真的算是芋頭冰,只不過以家裡面冰箱的條件,如果用的是這樣的做法,未來在吃的時候,可能吃到冰硬時帶有冰晶的口感,稍微放軟一點點又變成了芋頭蒼蒼粉粉散散的質感,而不是帶著黏質軟Q綿密沒有冰晶的芋仔冰,在每個人不同的配方倒不是最大的問題,主要在家裡我們沒有攪打式的凝冰器,如果就這樣煮好一次冷凍到底,出來的口感當然不會跟專業的製冰淇淋機有一樣的效果,更何況真正的芋仔冰和冰淇淋,最大不一樣就是沒有乳脂和乳化劑的成份,視覺的樣子看起來像,但是並不代表一定好吃,等到做好了,遇到這樣的狀況,總會說在家裡面做,本來就很難跟商業手法一樣,所以不用要求太多。
阿芳的芋頭冰除了芋頭,糖,水之外就是芋仔冰裡最重要的靈魂--樹薯澱粉,其他什麼添加物都沒有,用樹薯粉勾濃芡的意義是因為,溫度讓樹薯粉的分子變大,大分子澱粉的作用阻擋了水份在冷凍的過程產生冰晶,如果效果要好,把砂糖換成麥芽水飴,同樣也是大分子,這樣效果會更好,當年阿芳玩遊戲似的滾來滾去製冰法,阿芳今天利用家裡面現在容易擁有的調理機,把已經一次冰成冰塊狀的芋頭丁,加一次澱粉芡,用調理機攪打一次,這樣子重新回到冰箱,很快就能夠凍出像專業打冰機做出來的芋仔冰,這樣的冰,不像有乳脂肪的冰淇淋需要那麽低的冰點,冰點越低,等出了脫離冷凍的環境回到室溫,就越容易吸收熱能特別容易融化的溫度,古早味的芋仔冰因為少了乳脂肪的成份,所以不會像,高油脂的冰淇淋沒兩三下就融化了,當然也沒有人工的乳化劑所以也不會是那種放在冷藏條件完全不見融化的化學冰淇淋,那種特別鄉土味的口感,也就是芋仔冰最迷人的地方,在我們小時候,在夜市在專門賣芋頭冰的店或者是流動性的賣冰阿伯,都能吃到這種很台灣味的芋仔冰,這種不容易退溫融化的特質,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賣冰阿伯就把它放在鹽冰桶中,可以維持大半天的冷凍狀態,也就是我們孩提時代看到的賣芋仔冰方式。
還原了孩提時候阿伯鹽冰桶的保冰方式,其實也是維持芋仔冰好吃口感的一個關鍵,專業賣冰冰凍保存的方法是以水冷的概念,也就是把做好的冰淇淋桶泡在維持在冰點的水冰中,這樣芋仔冰維持在冰溫不容易化掉,但也不會像我們家裡的冷凍庫是以氣冷的概念,在過了冰點之後還一直降低溫度,隨著時間越長,終究會產生冰晶,所以在家做好的芋仔冰,可以的話就盡快吃掉,沒有吃完的芋仔冰,要把它放在冷凍庫出風口最冷的地方,保持急凍直冷的狀態,才不容易產生冰晶,或是在芋頭冰製作回冰凝固後,包上一層厚厚的紙,才放在冷凍庫保存,維持不要過度冰硬的狀態,盡快吃掉才是王道。
當年做節目為了求精彩有效果,阿芳買了一支成品照片中後方的的吧噗喇叭,在我們家不找它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它,按起來還覺得吵,但這幾年家裡裝修後就不曾看見,今天為了拍這一張成品圖,一早不死心,全家一起找喇叭,但是沒能找到,我的寶貝們幫我出了一個好點子,請豬妹上網在圖片庫幫阿芳找了一張圖片,阿芳用回收的腳本紙印出來,用作紙箱恐龍的概念,讓它站了起來,跟阿芳這一個充滿回憶及意義的手作一起拍下照片,剛剛讓大家看看照片中什麼是假的,就是這一支喇叭是假的,但是也希望大家在看照片的同時,都仔細地看到了芋仔冰的質感,就可以理解阿芳上面所說的許多小細節,相信在這中間大家也就看到了阿芳的食譜風格,也同時很認真的看了這一包很有意義,受傷的芋頭。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本來充滿特色,例如重慶大廈,絕對是真香港的體現。《時代雜誌》將香港的重慶大廈譽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而按中大人類學系系主任麥高登教授的說法,重慶大廈屬於「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據他非正式統計,大廈住客至少來自全球120個不同國家,除喜愛租金便宜的背包客,還有來自加爾各答、孟加拉的逾期居留客,日常在大廈餐廳工作,販售冒牌手錶、手機等,賺匯款到家鄉;也有來自非洲的商人,甚至音樂人、唱片監製、rapper;更有一批無國籍的第三世界難民、尋求庇護的人,結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社區。重慶大廈的居民不少,估計可容納數千人,而世上人口最少的國家,像瑙魯、圖瓦努等島國,總人口也不過一萬人。換句話說,重慶大廈的住客、旅客,不但粗具衛國家規模,還儼然一座「小聯合國」。
可惜香港人對重慶大廈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傲慢與偏見,政府更是完全不知善用。麥高登以「他者」視角,發掘了屬於「我們」香港人的重慶大廈,引領不少外國媒體一同探索,將這座最能象徵香港獨特文化背景的大廈呈現在國際間。反而「我們」從來對這個地方都有一種誤解,將罪案、社會問題跟大廈拉上關係,隨着香港回歸,重慶大廈難免慢慢喪失獨特性,也許反映香港正不知不覺間,放棄一道又一道與國際接軌的橋樑,最終喪失曾經擁有的國際特質,淪為普通的中國城市。那時候,世人只知馬拉喀什,還會來香港嗎?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9219442
#重慶大廈 #GordonMatthews #國際都會
Background Music Credit: ROYALTY FREE MUSIC by BENSOUND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張嘉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都知道地瓜是很好的減肥聖品,多吃地瓜可說是好處多多;而雲林更是地瓜的原鄉,不僅產量最多、品質也是全臺最好!光是一年的產量可以讓地球整整31圈,是不是很驚人?
在雲林也有間相當有名的地瓜糕點專賣店,也曾榮獲雲林十大伴手禮,主打精品級口感地瓜風味糕點,相信講到這裡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是哪一間了,那就是位於虎尾的虎珍堂地瓜糕點專賣。原名虎屋,裡面的東西不只好吃,精美的店面更是讓人捨不得離開~
當初光是研發產品就花了兩年,老闆說自己始終相信團隊的力量,用最在地的食材、保留雲林純樸的特色,才能夠有被這麼多人看見的機會;這也是雲林青年返鄉相當成功的一個例子,如果有機會來虎尾一定不能錯過這家在地伴手禮店!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是昔日新界東北群村最富庶的鄉村之一。村落臨海而建,背靠攀背頂,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枝窩歷史悠久,村名始見於1573年的《粵大記》。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著兩尊大炮。荔枝窩的客家村落保存完好,當中九橫三直的排列、屋內左廁右廚的設計及其風水佈局等,都深受文化影響。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床;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故此,荔枝窩是一個具傳統、文化、歷史及生態研究價值的地點。如要徒步前往荔枝窩,可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或取道烏蛟騰郊遊徑再經分水凹下降;也可選擇以鹿頸作起點,走經谷埔及分水凹前往。此外,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鴨洲位處沙頭角以東,在沙頭角海和吉澳海之間,與細鴨洲、鴨螺春、鴨蛋排及白墩排等小島嶼與相毗鄰。鴨洲島外形扁平,北端較瘦長低矮,有一海蝕拱;南端則較高闊;兩端中間下陷;遠看形似眼洞、頭、頸及身體部位,猶如一隻半浮於海面的鴨子。鴨洲原是一條漁村,全盛時期居民逾千,漁船數十。自六十年代起,村民陸續遷居往海外謀生,現時只剩少數村民仍居於島上。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包括角礫岩、礫岩及砂岩,是全港兩個擁有角礫岩的地區之一(另一地區為吉澳)。除著名的鴨眼洞外,島上還有其他風化而成的鴨腳、綿羊、和狗頭等奇石。2009年,鴨洲被納入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印洲塘景區。
印洲塘是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大鵬灣內的一個內港,以水面靜謐而著名。它由往灣洲、娥眉洲、吉澳等大島,以及三椏灣沿岸一帶所包圍,陸地之間只有陝窄的海峽連接附近海域:東面經直門頭到黃竹角海;南面經紅石門到黃竹角海;西面經青洲瀝到吉澳海;北面經橫門海到大鵬灣。由於大鵬灣本身已經受到新界大陸和大鵬半島的保護,再加上以上島嶼的保護,印洲塘波平如鏡,即使打風時亦不會有很大的風浪,是天然的避風塘。這亦是印洲塘英文叫做Double Haven的原因,意即「雙重避風塘」。香港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是西貢半島和白沙灣半島之間的白沙灣,Hebe Haven。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觀點地域活化起手式:一鄉一特色的背後,從建構地方品牌開始 的相關結果
更多地方創生與品牌 · 大春煉皂將大稻埕元素加入肥皂,再次擦亮爺爺的招牌 · 歷久彌新,縫入大甲風土與信仰的「一帆卡邦」,30年的包袋工藝 · 貢寮街有機書店 ... ... <看更多>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OTOP介紹-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OTOP城鄉特色網 的相關結果
OTOP意指「One Town One Product」一鄉鎮一特產。構想引自日本OVOP(One Village One Product)一村一品運動,此概念是1979年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同等於縣長)平松守彥 ... ... <看更多>
一鄉一特色例子 在 一鄉一特色2.0:青年返鄉的再造力,需要能看見鄉鎮新價值的 ... 的相關結果
重新打造定位,蘇貞昌曾為台北縣打造的一鄉一特色,這次推出2.0版,替新北傳產與外環偏鄉再造產業創生。 令荷蘭設計師驚艷的鋼鐵加工區- 三重期待再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