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個月從49公斤胖到65公斤,才發現是腦內長了一顆6公分大腫瘤( 小草西)
一個 月增 重 10公斤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幾年運動科學越來越普及,社會大眾逐漸了解到肌肉不僅只是練「好看」的,強壯的肌肉還可抗老化、促進免疫力、讓我們行動自如維持生活品質。社群網路間也掀起一股「增肌」的風潮。尤其最近天氣變冷、再加上年底聚會特別多,很多人覺得飲食控制相對困難,倒不如將訓練量提高、放心吃,專攻「增肌」,等到夏天再來減脂,就能有漂亮的線條。
這個說法乍聽之下合理,但仔細想卻有許多陷阱。
**短時間吃多,增加的是脂肪不是肌肉
首先,肌肉生長速度遠比想像中慢,而且練得越久的人,增長速度還會越來越慢。一般來說,在理想的課表安排和恢復下,新手在剛開始重訓的第一年,男生一個月頂多增加1公斤肌肉,女生大約0.5公斤。到了第二年,成長速度還會砍半,第三年只剩下25%。
因此,要在短短兩、三個月,增肌到「很有感」幾乎不可能。也就是說如果你短期吃多、練多後,發現褲子變得很緊、線條變得模糊,鏡子裡看起來比較大隻,體重暴增好幾公斤,你就要注意了!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增脂。而這些脂肪並不會因你有重訓就自動變成肌肉,結果到了夏天還是得靠拼命有氧、飲食控制來減掉,等於在增脂、減脂中來來回回,實在有點鬼打牆。
當然也有人秀出短短幾個月增肌前後大幅改變的照片,撇開修圖光影的因素,我認為這常是剛訓練完充血,肌漿肥大的暫時現象,並非真的增了多少肌肉。
有些人可能認為,增肌的重點不就在於吃進去的熱量要比消耗的多?但就算你很注意飲食內容,攝取的熱量都是以乾淨的蛋白質(雞胸肉、乳清)居多,熱量吃過頭,還是一樣會變成脂肪,並不是多吃肉就一定會長肌肉。
然而有些人宣稱為了讓增肌更快,每日多吃到一千大卡的熱量。這樣實在不合邏輯,因為一般人每日僅需多吃兩百卡就足以增肌,肌肉成長的速度大多也是取決於基因、性別和年齡(年輕男性速度最快),並非增加越多熱量就會讓增肌速度變快。
還有人以為只要自己在「增肌」,就可以不在意飲食內容、無意識地大吃大喝。雖然總熱量相同,但這些高糖、高鹽的加工食品或酒精都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水腫、進而影響到運動表現。這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暴食。
**多練也要練對
更何況多餘的熱量到底有多少比例會能變成肌肉,還得看你練得夠不夠,恢復得好不好。就我觀察,有些人訓練的強度永遠不變,比如深蹲練了兩年仍維持相同的重量,也沒有超過自身體重,或永遠都在做單關節、小肌群的動作,如二頭彎舉、捲腹,並未給肌肉越來越強的刺激,即使練得多,也很難讓肌肉向上適應變大。
相反的,也有人訓練量和強度都拉得極高,比如一週練五、六次,每次都壓大重量,每週都想挑戰最佳成績,完全忽略肌肉需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會長大。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在增加疲勞 ,甚至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讓自己無法繼續訓練。
再加上現在大家增肌的標準通常是以inbody上的數據為準,但不管是肌肉量、體脂率,數值都會受到身體含水量影響,有高達10%的誤差,我們根本無法判斷短時間測出的差異,是真的肌肉量增加了,還是測量誤差。或許以自拍照、鏡子中的變化當作增肌參考是較為準確的方式,但是我發現有些人參考的對象並非是過去的自己,而是Ig上不認識的網紅網帥或是精英運動員,因而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
姑且不論這些網路上的陌生人到底練了幾年,背後有幾位專業教練、營養師、醫師在調配各式菜單和訓練數據。每個人的肢端比例、肌肉的長度和骨頭粗細、性別、年齡和基因都不同。所以同樣的訓練和飲食條件下,能練出的樣子和長出的肌肉也大不相同。若是一昧地想要達到那些人的身材,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自我貶低,徒增煩惱罷了!
綜合以上,我想說的是,多吃多練未必就能增肌,還需要合理的熱量安排,剛好的訓練量,足夠的恢復,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的堅持,不是一兩個月不是一個冬天,而是好幾年的歲月。
講這麼多,當然不是要大家放棄了,不要努力,也並非要警告大家節慶聚餐不可以大吃大喝。而是要強調,與其執著短期 inbody上的數字,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長期整體肌力的提升。因為肌力訓練本來就是對抗衰老、肌少的一項永續投資,絕非炒短線。均衡健康的飲食既然要吃一輩子,當然也得保持彈性不痛苦,何須要強迫分週期,在減脂期給自己立下過多的限制,再靠著「增肌」期暴飲暴食彌補呢?
總而言之,不管你追求的是純粹的肌力或是肌肉量的增加,長期穩定的訓練和均衡不痛苦的飲食才是增肌的王道啊!
一個 月增 重 10公斤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喝冬瓜茶會變矮冬瓜,那喝完狂吃綠巨人就會長回來了吧。
#衛福瞳鈴眼 #孕產婦心理健康
❤️怎麼吃,才可把寶寶顧好?
🤓 #衛福編編 分享時間:懷孕生小孩真的不是一個人的事,各種擔心、比較、憂慮等等,都可能會是壓力來源,這時候,身旁的人的支持與理解非常重要,用感同身受的心溫暖陪伴、協助最棒最棒了!也特別提醒大家,比起對於食材傳言過度緊張、斤斤計較,孕婦的營養均衡,心情快樂,反而更重要呢❤️
💡正確做法:
⭕單一食材不過量、不誇張
⭕不抽菸、不喝酒、不亂用藥、不接觸毒品
😨錯誤做法:
❌長輩親友各種告誡,造成媽咪過度緊張
❌聽信沒有科學實證的傳言
❌相信喝冬瓜茶會變成矮冬瓜
🤓衛福編編提醒大家,懷孕期間,孕婦體重應依懷孕前的體重做控制,以增加 10-14 公斤為宜,記得要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以一個月增加 1~1.2 公斤為佳,懷孕及哺乳期間飲食上注意均衡,適當補充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並且與醫師或專業人士討論補充品的使用。
🤓懷孕期間可能有輕重不一的害喜症狀,很多人以為自己吐,寶寶在肚子裡也會吐,其實是不會的。寶寶在肚子裡的成長發育及喜怒哀樂,跟媽媽的不舒服是不太相關的,媽媽難免有孕吐等不舒服,只要好好因應處理都會改善的唷!
❤️有關孕媽媽的飲食,陳保仁醫師與芙蘿拉 建議「五要五不要」如下:
✏孕媽媽的五要飲食
1⃣優質蛋白質要多吃
2⃣食材要新鮮
3⃣食材要看得見
4⃣食物選擇要多樣
5⃣烹調要簡單
✏孕媽媽的五不要飲食
1⃣精緻的食物不要多吃
2⃣不要吃太甜、太鹹、太香的東西
3⃣不好吃、不愛吃,腐敗的東西不要吃
(發酵類食物也是腐敗的食物)
4⃣不吃太快,不餓過頭,不吃太好消化的食物
5⃣不要吃宵夜(隊友記得要一起幫忙)
#衛福編編整理專區
❤️重溫孕產婦心理健康系列影片:
EP.1 孕婦怎麼吃
>>http://facebook.com/watch/?v=467312710892464
EP.2 高齡好煩惱
>>http://facebook.com/watch/?v=350137786184542
Ep.3 懷孕的禁忌
>>https://facebook.com/watch/?v=3539546436076878
Ep.4 失控的ㄋㄟㄋㄟ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46327819114115
☎️24 小時免付費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免付費 #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
✨時間:週一至週五 8:00-18:00 / 週六 9:00-13:00
📗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
📗心快活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https://wellbeing.mohw.gov.tw/nor/main
📗婦女心理健康促進:https://dep.mohw.gov.tw/domhaoh/lp-4908-107.html
林筳諭 / 勇兔 山楂果影像製作有限公司-Haw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