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一代宗師XD
#Y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萬人迷電影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葉問4:完結篇》Ip Man 4: The Finale 甄子丹完美詮釋葉問一代宗師的角色 在武術動作的表現 依舊張力十足精采絕倫 尤其是跟演員吳樾的對打 單手對決一較長短 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其他像是飾演美軍士官長的史考特·艾金斯 曾經是死侍萊恩·雷諾斯的替身演員 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葉問4 #...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萬人迷電影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負雷] 評「一代宗師」-從動作、意境與哲學觀點-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章子怡、宋慧喬、張震聯合主演,梁朝偉飾演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 的評價
- 關於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武術界一代宗師劉家良:南派功夫洪拳傳人,与成龙不和 的評價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飛鴻電影70周年紀念(1949年10月8日-2019年10月8日),首套黃飛鴻電影預告介紹,由華僑日報1949年10月7日(星期五)第四張第四頁下頁版提供。
黃飛鴻系列影視是以中國清末民初時期真實人物黃飛鴻為主題的電影及電視劇系列。截至2018年,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達103部,黃飛鴻系列電影更是世界上集數最多的電影系列,至今已成為香港最長壽的電影紀錄。
早在1950年代、1960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80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皆由關德興擔當;而反派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黃飛鴻其中兩名徒弟梁寬和林世榮,則分別由曹達華和劉湛(著名武術指導劉家良之父親)飾演。
及至1970年代、1980年代,劉家輝及成龍先後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
1990年代,尤以武俠片導演徐克的拍攝的黃飛鴻系列(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最為成功,當中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杰、趙文卓等擔任。1992年徐克憑電影黃飛鴻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榮獲最佳導演,麥子善獲最佳剪接,袁祥仁、袁信義、劉家榮獲最佳動作指導,黃霑獲最佳電影配樂。袁和平則在1993年憑《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獲最佳動作指導等。
香港首套黃飛鴻電影於1949年10月8日誕生,朱愚齋(林世榮徒弟)原著,(曲王)吳一嘯编劇,胡鵬導演,武指梁永亨,更情商多位在港設館授徒的黃飛鴻再傳弟子擔任武指及客串演出,包括陳漢宗、潘季一、阮榮貴、胡鵬興、何思傑和胡雲飛師傅等。在選角黃飛鴻時曾考慮由吳楚帆飾演,雖演技一流,但缺點是没有功夫根底,最後由粤劇舞台上的著名小武新靚就(關德興)飾演黃飛鴻一角。曹達華飾演梁寛、高超飾演凌雲楷(代表作是十兄弟中飾演飛天五的角色,於2010年逝世)、何山飾演鬼腳七(後由陳耀林飾演)。
首集演員繼何山飾演的鬼腳七於2018年逝世後(何山孫兒告知),至今相信祗剩下俞明飾演生昌店老闆的陳昌了。
胡鵬(1909-2000),廣東順德生於上海,曾執導近200部電影,尤以黃飛鴻系列電影最為知名。共執導五十八套黃飛鴻電影,1999年獲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卓越成就獎。曾執導1940年唐滌生(唐丹)首次演出電影(大地晨鐘)及1958年查良鏞(金庸)首套武俠小說電影(射鵰英雄傳)。
黃飛鴻(1947-1925),原籍廣東西樵,生於南海縣佛山鎮,父親黃麒英,是廣東十虎之一,拜陸阿采為師,陸與方世玉、洪熙官,都是少林寺至善襌師的高足,是廣東武術界街知巷聞的知名人物。
(1954年)鐵橋三義救穿雲燕,我是山人编著,胡鵬導演,武指梁永亨飾演鐵橋三,于素秋、王元龍、曹達華等主演。南北武俠明星以國、粤語混合演出。新加坡光藝出品。戲橋介紹媲美黃飛鴻傳,但祇出一集便完結了,因鐵橋三與黃飛鴻之父黃膺英同被列位為廣東十虎之一,主角與導演亦是黃飛傳的相熟角色,筆者便順道把它歸纳為黃飛鴻的電影系列内。
*黃飛鴻題材電影作品*
(01)1949.10.8.【黃飛鴻傳】(上集)又名: 鞭風滅燭,胡鹏導演,張作康監製,吳一嘯编劇,關德興飾黃飛鴻,曹達華飾梁寬,(女主角由第一任香港小姐李蘭擔任/曾於海天堂龜苓膏廣告出現)
(02)1949.10.12.【黃飛鴻傳】(下集大結局)又名: 火燒霸王莊,石堅於黃飛鴻電影首次出現,飾演花槍白頭甫。
(03)1950.4.13.【黃飛鴻傳第三集:血戰流花橋】(導演周詩祿太太藍夜擔任女主角,蘇乞兒首次出場,由歌壇笑匠廖志偉飾演)
(04)1950.4.16.【黃飛鴻傳第四集:梁寬歸天】
(05)1951.3.15.【年黃飛鴻傳大結局】(林世榮入門,由黃飛鴻弟子陳漢宗飾演,只出現一集),羅志雄導演。
(06)1953.7.16【黃飛鴻義救海幢寺】(上集),凌雲、王天林導演,尤敏之父粤劇名伶白玉堂飾演黃飛鴻一角,羅艷卿、林蛟等主演。
(07)1953.7.19.【黃飛鴻義救海幢寺】(下集)
(08)1953.11.18.【黃飛鴻一棍伏三霸】
(09)1954.7.21.【黃飛鴻初試無影腳】
(10)1954.10.29.【黃飛鴻與林世榮】(劉湛首演林世榮),编劇王風,在胡鵬執導的三十二套黃飛鴻中均由王風擔任编劇一職,之後再執導九部黃飛鴻電影。
(11)1955.1.13.【黃飛鴻正傳】
(12)1955.7.26.【年續黃飛鴻傳】
(13)1955.11.13.【黃飛鴻花地搶炮】(可能是首部以將軍令為主題音樂及首部有牙擦蘇出場的黃飛鴻電影)
(14)1955.11.23.【年黃飛鴻威震四牌樓】
(15)1955.12.11.【黃飛鴻長堤殲霸】
(16)1956.1.6.【黃飛鴻擂台比武】
(17)1956.1.14.【黃飛鴻大鬧佛山】
(18)1956.1.28.【黃飛鴻火燒大沙頭】
(19)1956.2.17.【黃飛鴻花艇風雲】
(20)1956.2.22 【黃飛鴻大戰雙門底】
(21)1956.2.28.【黃飛鴻大鬧花燈】
(22)1956.3.4.【黃飛鴻七獅會金龍】
(23)1956.3.25.【黃飛鴻獨臂鬥五龍】
(24)1956.4.8.【黃飛鴻三戲女鏢師】(李香琴的首套電影)
(25)1956.4.18.【黃飛鴻義救龍母廟】
(26)1956.4.25.【黃飛鴻七鬥火麒麟】
(27)1956.4.29.【黃飛鴻怒吞十二獅】
(28)1956.5.9.【黃飛鴻伏二虎】
(29)1956.5.16.【黃飛鴻醒獅會麒麟】
(30)1956.5.26.【黃飛鴻鐵雞鬥蜈蚣】
(31)1956.6.13.【黃飛鴻龍舟奪錦】
(32)1956.6.20.【黃飛鴻水底三擒蘇鼠廉】
(33)1956.7.19 【黃飛鴻沙面伏神犬】
(35)1956.7.29.【黃飛鴻紅船殲霸]江】
(35)1956.7.29.【黃飛鴻紅船殲霸】
(36)1956.9.5.【黃飛鴻義救賣魚燦】
(37)1956.9.13.【黃飛鴻觀音山雪恨】
(38)1956.9.14.【黃鴻天后廟進香】
(39)1956.10.20.【黃飛鴻官山大賀壽】
(40)1956.11.17.【黃飛鴻古寺救情僧】(任劍輝唯一演出的黃飛鴻電影)
(41)1957.2.20.【黃飛鴻河南浴血戰】
(42)1957.2.23【胭脂馬三鬥黃飛鴻】,鄧碧雲飾演胭脂馬。
(43)1957.3.21.【黃飛鴻夜探黑龍山】
(44)1957.4.7.【黃飛鴻獅王爭霸】
(45)1957.4.17.【黃飛鴻喋血馬鞍山】
(46)1957.5.22.【黃飛鴻大破飛刀黨】
(47)1957.7.17.【黃飛鴻血濺姑婆屋】
(48)1957.12.1.【黃飛鴻二龍爭珠】
(49)1958.1.26.【黃飛鴻五毒鬥雙龍】
(50)1958.2.13.【黃飛鴻龍爭虎鬥】
(51)1958.2.14.黃【飛鴻大破金鐘罩】
(52)1958.3.30 【黃飛鴻西關搶新娘】
(53)1958.4.15.【黃飛鴻大鬧鳳凰崗】
(54)1958.6.1.【黃飛鴻擂台鬥五虎】
(55)1958.8.14.【黃飛鴻大破馬家莊】
(56)1958.8.24.【黃飛鴻夫妻除三害】,鄔麗珠飾黃飛鴻夫人。
(57)1958.9.21.【黃飛鴻鐵雞鬥神鷹】
(58)1958.10.27.【黃飛鴻虎穴救梁寬】
(59)1959.2.1.【黃飛鴻義貫彩虹橋】(首部全片彩色製作的黃飛鴻電影,並由導演胡鵬自資製作)
(60)1959.6.7.【黃飛鴻被困黑地獄】
(61)1959.7.1.【黃飛鴻戲棚伏虎】
(62)1960.1.24.【黃飛鴻擂台爭霸戰】
(63)1960.6.16.【猩猩王大戰黃飛鴻】
(64)1961.1.15.【黃飛鴻大破五虎陣】
(65)1967.11.8.【黃飛鴻虎爪會群英】,曾江首次演出,飾凌雲楷。胡鹏最後執導的黃飛鴻電影(第五十八部)。
(66)1968.2.3.【黃飛鴻威震五羊城】
(67)1968.4.2.【黃飛鴻醒獅獨霸梅花樁】
(68)1968.7.3.【黃飛鴻醉打八金剛】,王風首次執導,司徒安编劇,王風曾编劇多套黃飛鴻電影,在王風執導的九部黃飛鴻電影中八部均由司徒安任编劇。袁小田參與武術指導,張英才飾梁二牛。
(69)1968.9.6.【黃飛鴻肉搏黑霸王】
(70)1968.11.15.【黃飛鴻拳王爭霸】
(71)1969.2.23.【黃飛鴻巧奪鯊魚青】
(72)1969.4.30.【黃飛鴻神威伏三煞】
(73)1969.7.16【黃飛鴻虎鶴鬥五狼】
(74)1969.10.8【.黃飛鴻浴血硫磺谷】
(75)1970.8.5.【黃飛鴻勇破烈火陣】
(76)1973.9.12.【黃飛鴻】,邵逸夫監製,倪匡编劇,袁祥仁、袁和平任武術指導,谷峰飾黃飛鴻。
(77)1974.1.22.【黃飛鴻少林拳】,鄒文懷監製,洪金寶任武術指導,關德興飾黃飛鴻。
(78)1974.5.25.【黃飛鴻義取丁財炮】,邵仁枚監製,梁少松、李家鼎任武術指導,史仲田飾黃飛鴻。
(79)1976.5.7.【陸阿采與黃飛鴻】,邵逸夫監製,劉家良導演,倪匡编劇,劉家良飾黃飛鴻。
(80)1977.10.6.【黃飛鴻四大弟子】,梁小龍飾鬼脚七、黃元申飾凌雲階、李錦坤飾林世榮,白彪飾梁寬。
(81)1978.10.5.【醉拳】,吳思遠監製,袁和平導演,成龍飾演黃飛鴻、袁小田飾蘇乞兒。
(82)1979.12.19.【林世榮】,鄒文懷監製,袁和平導演,關德興飾黃飛鴻,洪金寶飾林世榮。
(83)1980.12.18.【黃飛鴻與鬼腳七】,關德興飾黃飛鴻。
(84)1981.3.5.【勇者無懼】,鄒文懷監製,袁和平導演,袁家班任武術指導,關德興最後一套飾演黃飛鴻角色,由1949年至1981年共演出七十七部黃飛鴻電影,梁家仁飾梁寬。
(85)1991.8.15.【黃飛鴻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徐克導演,李連杰首演飾黃飛鴻、元彪飾梁寬、鄭則仕飾林世榮、張學友飾牙擦蘇、關芝琳飾十三姨。
(86)1992.4.16.【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徐克導演,李連杰飾黃飛鴻,莫少聰飾梁寬、甄子丹飾纳蘭元述等。
(87)1992.8.8.【黃飛鴻笑傳】,李力持導演,譚詠麟飾黃飛鴻。
(88)1992.【黃飛鴻系列之一代宗師】,錢嘉樂飾黃飛鴻。
(89)1993.2.6.【黃飛鴻之鬼腳七】,午馬導演,元彪飾鬼脚七。
(90)1993.2.11.【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徐克導演,李連杰飾黃飛鴻。
(91)1993.4.1【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王晶導演,李連杰飾黃飛鴻。
(92)1993.4.1.【黃飛鴻對黃飛鴻】,李力持導演,譚詠麟飾黃飛鴻。
(93)1993.5.20.【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王群飾黃飛鴻。
(94)1993.6.10.【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徐克監製,元彬導演,趙文卓飾演黃飛鴻。
(95)1993.9.3.【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袁和平導演,甄子丹飾黃麒英、于榮光飾鐵馬騮、曾思敏飾少年黃飛鴻。
(96)1994.2.3.【醉拳II】,劉家良導演,成龍飾黃飛鴻、狄龍飾黃麒英。II,劉家良導演,成龍飾黃飛鴻、狄龍飾黃麒英。
(97)1994.7.2 【醉拳III】,劉家良導演,季天笙飾黃飛鴻、劉德華、鄭少秋等主演。
(98)1994.11.17.【黃飛鴻之五 : 龍城殲霸】,徐克監製,元彬導演,趙文卓飾演黃飛鴻。
(99)1997.2.1.【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徐克監製,洪金寶導演,李連杰最後一次飾演黃飛鴻(第六次)。
(100)2004.6.17.【八十日環遊世界】,成龍、洪金寶等主演,片中有廣東十虎角色。
(101)2014.11.27.【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周顯揚導演,彭于晏飾黃飛鴻、梁家輝、洪金寶等主演。
(102)2018.【黃飛鴻之南北英雄】,林珍釗導演,趙文卓飾黃飛鴻。
(103)2018.【黃飛鴻之怒海雄風】,麥子善導演,趙文卓飾黃飛鴻(四演黃飛鴻)。
阮俞明
注:以上文章,转自香港收藏家吴贵龙先生FaceABook.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問外傳:張天志》今天上映囉!
看個花絮吧~看漫威隱形人說什麼。
看這部花絮就知道,這次的重點在哪兒了,應該跟我們之前分享的短評很類似。
---------
從來就沒有「#政治歸政治,#武術歸武術」,張天志果不其然,依舊會被捲入事件中,這就是江湖。
這就是《葉問外傳:張天志》要講的故事。
導演與武術指導,都是《葉問3》的武術指導 #袁和平。
對比一下,《葉問1,2》的武術指導是「功夫熊貓」洪金寶,《殺破狼》的武術指導是甄子丹本人。
這三人編排出來的動作大異其趣,各有千秋。
左撇子個人最愛的是甄子丹的半對打,最有實戰感。
相對來說,袁和平的資歷是兩位後輩望塵莫及的,光是《#駭客任務》、《#臥虎藏龍》、《#功夫》、《#一代宗師》這四部就嚇死人了。
不過,由於劇情關係,前面沒什麼用到詠春。而且,風格也從這四部中看得出,是比較傳統、比較有吊鋼絲感的,缺少了近年流行的「跑酷」概念。
這與《葉問系列》試圖打出真實感的風格,稍有不同。
推薦會以「#回味老港片」的武打動作去看比較好。
但是,也正因為是袁和平,才請得動這次這麼多的大牌啊!
《臥虎藏龍》的 #楊紫瓊
《拳霸》#東尼嘉
《功夫》「包租公」#元華
《葉問》「武痴林」#釋延能
甚至連漫威的《星際異攻隊》「#毀滅者德克斯」巴帝斯塔,都請來啦~
在這之中,最推薦的打戲是 楊紫瓊 vs 張晉。
在《臥虎藏龍》多年之後,楊紫瓊的身手依舊不簡單,也是能打能演,氣勢更盛從前。(她的 #亞洲富豪媳婦 現在應該很害怕)
楊紫瓊出現的片段都相當精彩,然後看《葉問系列》vs《復仇者系列》的首次對決也是蠻有趣的。
-----------
雖然左撇子比較喜歡,《葉問正傳》系列,不過張天志外傳有一句台詞超越了葉問系列:
「我不是來當英雄的,我是來教訓你的」
爽快!
希望張天志未來都能這麼狂啊
#演跟打最好的其實是楊紫瓊
#東尼嘉戲份少_但是看得出動作幾乎不太需要吊鋼絲
#到處沾醬油的拳霸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萬人迷電影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葉問4:完結篇》Ip Man 4: The Finale
甄子丹完美詮釋葉問一代宗師的角色
在武術動作的表現
依舊張力十足精采絕倫
尤其是跟演員吳樾的對打
單手對決一較長短 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其他像是飾演美軍士官長的史考特·艾金斯
曾經是死侍萊恩·雷諾斯的替身演員
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葉問4 #甄子丹 #葉問完結篇
(1)電影介紹00:06
(2)劇情簡介00:56
(3)演員表現01:16
(4)整體觀感01:40
(5)詳細劇情解說02:00
預告片連結網址:
https://youtu.be/5DBoq3ATsxM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章子怡、宋慧喬、張震聯合主演,梁朝偉飾演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 的必吃
第63屆柏林影展開幕片。王家衛史詩武俠鉅作,率領梁朝偉、章子怡、宋慧喬、張震聯合主演,梁朝偉飾演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由袁和平擔任武打指導,展現四大拳派宗師的氣度與 ... ... <看更多>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武術界一代宗師劉家良:南派功夫洪拳傳人,与成龙不和 的必吃
武術 界 一代宗師 劉家良:南派功夫洪拳傳人,把成龍打成重傷,李連杰與他絕交,還直言李小龍死的好?大弟子鄭少秋主持葬禮,八位大佬為其扶靈, ... ... <看更多>
一代 宗師 武術指導 在 [負雷] 評「一代宗師」-從動作、意境與哲學觀點- 看板movie 的必吃
與武術(或武打、功夫、武俠)有關的電影,中國、香港、台灣過去數十年,以香
港為製作大宗,而香港只以其認定的武術娛樂效果在電影中呈現,甚少在影片中談到真
實的武學原理與意境,因自己非電影業界人士,長期下來雖有關注,但也未針對這種情
形發表評論,直到2013年王家衛拍攝的「一代宗師」,其號稱要拍出不同以往的武術與
武林,本人看了預告,覺得又是一部不懂武術的電影創作者的錯誤想像,本來不想理會
,但一些似是而非的影評,加上王家衛導演聲稱一般人看不懂無所謂,電影是要拍給武
術家看的,因此忍不住跑到電影院,看了兩個小時,在座位上就暗自罵了兩個小時,內
心不斷OS「不對。」「不是這樣的。」,有人覺得他應該把四個小時版本剪出來,我衷
心希望不要,罵兩個小時已經很累,何況要罵四個小時。
一部號稱籌畫十年,拍攝三年,耗費成本數億元,由國際知名大導遍訪上百個門派,
邀請著名編劇,演員章子怡,梁朝偉,張震皆為一時之選,更史無前例要求演員梁朝偉練
三年詠春拳,張震練習三年八極拳,如此高規格,拍出來卻是一部令人看了錯亂不知所云
不及格的電影,有人以導演的藝術手法做辯解,但其實與其敘事風格較為無關,最主要在
於導演與編劇不瞭解武術,其動作設計,以及延伸的劇情架構,武學意境,人物性格,人
生哲學皆大大有問題,許多人看不懂這部電影或覺得難看,但又擔心也許是自己藝術水準
不夠,無法領略導演的奧妙,此文可以幫許多人釐清,不是觀眾水準不夠,而是這部影片
的問題。
另外則因2013華語電影獎項重鎮「金馬獎」「一代宗師」入圍11項,對於燈光美術
服裝獎項若得獎,我沒有特別看法,對於其未入圍劇本獎,則對評審頗覺「英雄所見略
同」,但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武術指導、最佳男女主角這幾項入圍若得獎則相當
不認同,尤其前面三項,願意提供一些業界以外的看法,供電影評審專業人士斟酌參考。
------------------------------------------------------------------------------
1、「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影評讚譽有佳的電影中名句,其實是一大敗筆:
在撰寫此文時,我迅速回想幾部台灣過去跟運動技擊相關的電影,「聽說」裡的聽障
奧運選手,「翻滾吧!阿信」裡的體操國手,「志氣」裡面的世界拔河比賽冠軍高中女生
,這些人可以做到「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嗎?其實是很困難的,這幾個題材勉強做
到「見自己」的層次,已是很不錯的發揮,「一代宗師」導演卻一下子把層級拉的極高,
最後果然失敗。
以男主角梁朝偉飾演的「葉問」的「見自己」層次,轉折很模糊,女主角章子怡飾演
的宮二,勉強可說是報了殺父之仇(商業老梗)有所體悟,但處理的也不好,配角馬三硬
塞給他一個弒師叛國的反派形象,卻又因為和宮二在月台對決被擊至撞火車重傷突然醒悟
,很突兀的「見自己」過程。
影片的每個人物,在「見自己」層次都已處理得很勉強,「見眾生」及「見天地」層
次則幾乎看不到,電影中的這句台詞以及其他類似台詞看似頗有意境,其實是像近年流行
的網路文青,部落格和臉書上常有的短句「人生就是….」,看似別有見解,但其實缺乏深
度和厚度,無法支撐真實世界。
2、「寧一思進,莫一思停」看似有哲理,在武學中偏偏是一個評價不高的拳諺。
「寧一思進,莫一思停」根據梁饋撰寫影評,為形意拳書中的拳諺,這點暫不考證,
梁饋所寫專捧「一代宗師」的長篇影評,通篇錯誤甚多,後面會再分析。
拳諺千百條,導演編劇幾乎不用,卻挑了這一句,無非是要襯托宮二的仗藝躁進性格
,但以此達到戲劇功能為限,若擴張成武學意境或人生哲學,則又是另一錯誤。
「寧一思進,莫一思停」並不高明,那應當如何?武術充滿風險,當然是「當進則進,
當退則退」考量。
「寧一思進,莫一思停」的解釋可能為:第一,技擊過程情況危險時,心思不可慌亂空
白,必須沈著找出對策。一般稍有訓練的運動技擊者,不會犯此錯誤。第二則是要選擇發
動攻擊或不發動攻擊勝算不明時,就選擇發動攻擊。第三則是對招中主攻擊或主防守的考
量。電影似乎採第二種解釋,但拳諺這麼多,為何只用到一條就用到不是很高明的?這能
標榜出什麼意境呢?
武術過招必須審酌情勢,2013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對韓國一路領先至第八局,結果
郭泓志一上場投沒幾球被韓國轟出全壘打逆轉,就以這個簡單大家能理解的例子說明「寧
一思進,莫一思停」的層次。若真要奉為圭臬,那棒球場上就沒有保送了。
3、武林不是幫派,導演把武林氣氛拍的很像幫派爭鬥。
我在電影院看「一代宗師」時,從頭開始就一直覺得不對勁,看了約1/3就找到那種
不順的原因,導演的節奏色調拍的很像幫派,若把其中的武林門派替代成幫派,則劇情可
看成一個北方的幫派到南方金樓搶地盤嗆聲,各幫派火力不強,結果游離於各幫派的殺手
級人物出面化解危機。幫派的二號人物把大哥殺了,大哥的女兒在眾人反對之下,殺了二
號人物為父報仇,幫派內鬥後從此一蹶不振。
有人可能認為黑道幫派和武術門派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殺人傷人防衛自己,部分幫派
如青幫洪門似亦與武術有關連,但幫派終究不是武林,動機目的活動內容都有差別,一個
武術高手、大師、宗師,都經歷過尋藝、習藝、現藝、傳藝等階段,這些階段之艱難與豐
富,常令後輩仰之彌高,終生崇敬。幫派則僅強調為利益用武器兇殺。
4、既講宗師,演員卻都演不出宗師風範。
習武之人雖多看似比較沈穩內斂,但不必然就代表其性格必定內向外向,開放保守,
只能有一種固定形象,只是因大師經歷過尋藝、習藝、現藝、傳藝等艱難階段,其風範應
有特別方式演出層次,展現出特別的自信與氣度。
宮二:章子怡演出一種冷冽的感覺,比其甄子丹飾演的葉問對打時的無表情,更多了
許多寒氣,有特殊的戲劇魅力,但可惜的是受到導演和編劇的拖累,氣質無法與武術宗師
契合,比較像是女殺手,女幫派首領,女名角等別種深沈角色。加以武術動作設計,不但
呈現不出八卦掌的內涵,身手也明顯比起之前的「臥虎藏龍」來得退步,動作戲是一大缺
陷。
葉問:梁朝偉在其中的文藝愛情部分,演來依然絲絲入扣,但仍然是受到導演和編劇
拖累,究竟要呈現什麼樣的葉問宗師形象?從梁朝偉的演出其實是得不到鮮明輪廓,至於
武打戲的缺陷,比章子怡嚴重多的多,每場武打戲幾乎都是敗筆,若以此題材得獎爭議性
頗大。
宮老先生:此人物的設計和演出都是失敗且多矛盾。武學上宮老先生真正動手只有跟
馬三胡亂廝殺了幾手,其他有關他的宗師地位都是靠他自吹自擂,缺乏說服力。性格描寫
則頗多矛盾,自己在北方合併形意拳門派,囂張地跑到南方來要北拳南傳,在別人地盤主
張「大是大非」,徒弟一出手就打掛別門派,又轉而告誡徒弟要謙讓。跟徒弟嗆聲要廢他
武功時,完全沒有戰略考量,一出手就被打死,要凹成用生命感化徒弟也太牽強,這位老
先生的演出連「見自己」的層次都很困難。
一線天:張震飾演。整個人物拿掉對劇情沒有影響,可有可無的雞肋,宗師氣度或
許改拍另外一部電影才能展現。
5、武打戲打得落漆,宣傳訴求改為強調武林人物情結,非強調武術,武術與武林可以如
此切割嗎?
評「一代宗師」之前,已先針對武術動作的部分,發表了部分評論,但因考慮有的影
評先入為主,認為動作與意境、哲學是完全切割開的,所以本篇前文先談了些某些影評在
意的意境和哲學,接下來則針對武術動作及武學原理的部分分析。
武打動作對武術題材自然是非常重要,許多武打電影幾乎完全就是在看武打動作的娛
樂效果,武打動作打得好不好看,可以說是武打電影的關鍵。
但本人也知道,電影不是紀錄片或教學片,並不必然呈現真實武術動作,實務上也困
難,對於導演、編劇和演員而言,若是都必須懂武術或有武術基礎,武打題材將會大大受
到限縮,稱職的導演不必然是某方面的專家才能拍該領域的題材,若是拍游泳就要真懂游
泳,拍體操就要真懂體操,拍拔河就要真懂拔河,那豈不累死導演,編劇和演員亦然。
對於武打電影,也並未要求一定要呈現真實武術,武打中的武俠電影,例如90年代的
笑傲江湖,李連杰一個盪劍式從樹上俯衝下來貼著地面用劍尖盪開身體,娛樂效果十足,
觀眾都看得津津有味,討論其符不符合真實武術是沒有意義的。
但對於「一代宗師」這一類欲呈現真實武術世界的電影,顯然必須打得愈真實,才能
顯現電影的說服力。有的人會覺得,電影談的是人性,任何技術面都是其次,最後還是要
表現人性和人之間的情感,例如日劇以醫院鬥爭為題材的「醫龍」。但醫生的開刀畫面難
道就因此草率或省略嗎?把「醫龍」最後一場數十分鐘的開刀戲拿掉,整部戲的質感不就
走味了。所以不要小看武打戲,不管要呈現什麼樣的電影風格,都應認真處理。更何況許
多電影的精彩情節,是從技術面延伸出來,過於逃避,要如何處理料理題材、推理題材、
科幻題材……的電影?
6、「宮二和馬三在火車站月台對決,兩人向前奔跑數步,各出一拳擊中對方肩膀。」這
動作很有氣勢?傳統武術邊奔跑邊出拳?還是奔跑到定點,來個緊急煞車然後出拳?
導演可能日本武士對決看太多,持刀奔跑出刀,無論如何想辦法在對方身上劃上一刀
,失去重心跌倒也無妨,以武士刀的特性,這還有一點道理,但以傳統武術的發勁方式,
奔跑出拳的意義是什麼?
八卦掌是難度高的武術,但看章子怡的肌肉骨架,要怎麼讓纖細女子的直拳長勁跟一
般男性武術家相同,讓她敢選擇跟對方互毆各中一拳?
畫面看起來很有氣勢,不過就是商業考慮,欲呈現「駭客任務」般的印象。
7、陽手代表慈悲,真是打得莫名其妙。
裡面有一場戲,相信很多人看得莫名其妙,宮老先生和葉問過招,葉問手翻來翻去,
也沒真的打到對方身體,一番「高手」意境之後,宮老先生認輸。
我在看時,心中略微揣摩回想,過去幾十年哪些跟武打有關的電影小說漫畫的情節,
讓導演去發想這樣的高手過招,後來我看到網路上這一段王家衛接受訪問對電影的解釋。
2013本文內容摘自1月10日出版的《南方週末》
『9.葉問是怎麼贏過宮寶森的?
片中葉問和宮老爺子掰餅這一場,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梁朝偉一次是掌心向上,一次
是掌心向下。要是行家都會知道,掌心向上的叫陽手,一般來說就是“慈悲”你的重
心從地下上來,會傷人不會死人;陰手就是“超度”了。葉問試過陽手,試過陰手,他知
道都不是方法,最後用了聽橋,就好像詠春的黏手,也跟太極的推手一樣,就是順你的勁
兒,跟著你走。所以其實很過癮的。但是有些東西要內行看才會說,“哎,王導還是懂一
點哦!”』
陽手代表慈悲,因為一個人你把他往上打飛出去,力量會分散,陰手代表超渡,因為
地面有阻力,力量沒有分散,所以會致人於死,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符合拳理嗎?
導演大概是印象中一掌打下,對方化做一攤肉泥的小說情節,想當然爾,地面有阻力
必定代表對方受傷較重,但其實狠不狠,慈悲不慈悲跟手心向上向下是沒關係的。
跟什麼有關係,當然是跟你想傷對方的程度,拳或掌的速度、力量或勁道大小有關,
你手心向下輕拍對方肩膀,能超渡什麼?重量級拳王由下而上用勾拳攻擊你腹部造成你肝
臟破裂,代表什麼慈悲?
傳統武術設計,手心會向上向下多與相對位置有關:攻擊喉嚨要害橫砍自然手心向下
。腰斬則為手心向上,手心向下則不順,撩陰掌攻擊下體甚為陰狠,卻是手心向上向下都
可。硬套陰陽,把手心向上向下跟傷人意念程度扯在一起,如果導演沒有這種錯誤認知,
就不會有那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戲,高手過招,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隔空較勁未
實際接手便可測出功力,這已遠超出本人的理解範疇,還請武林前輩們賜教。
最後眾人在室內圍攻葉問,葉問掌心斜向上,一掌打在對方腹部,把對方打飛出去撞
牆,照導演的意境這一掌該如何解釋呢?
8、了無新意的武打戲,用的都是香港武打戲過去的概念。
雖然加入了八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的招式,但打法佈局、戰略戰術、勁道層次還是
用了大量香港過去制式化、很商業化的武打方式處理。
葉問在其中有幾場武打戲,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和一群人打群架,打法毫無新意,在
金樓和一群各門派高手對招,究竟動作上詠春勝過各門派的原因何在?和宮二對打臨陣從
詠春變為八卦再變回來,則令人傻眼至極。
尤其葉問最後一場武打戲,本人不瞭解詠春拳,對武術的粗淺認知,詠春拳以手法為
主,腳法並無特殊專長。電影中葉問在回答對方是否有絕招,也是回以不過「三板斧」,
此「三板斧」指的應是手法而不是腳法。
但葉問在一小房間內,受到地頭蛇7、8個人圍攻,為了展現功力超凡入頂以一敵眾就
算了,竟然嗆聲要「八腳」撂倒眾人(前面不是自己才說精髓是「三板斧」),然後便是
梁朝偉吃力的踢腿身手,一個旋踢對方頭部的畫面,竟然用腳掌特寫帶過,我在電影院看
了當場笑出來,如果是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至少還帶個全身,武打戲打成這樣至此已是
完全破滅。
9、宮二說:「我從小聽到的是我父親捏碎別人骨頭的聲音……」?
宮二說一段話,大意是我從小看父親跟別人過招,聽到的都是對方骨頭碎掉的聲音…
…我在看時,大概想了一下導演編劇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對白,可能是為了突顯宗師的真
材實料,也說明八卦掌或傳統武術絕非花拳繡腿殺傷力極高,一出手就能斷人骨頭,另一
方面也顯現宮二的歷練,見過真正場面,從這種環境中培養出狠勁與膽識,絕非普通弱女
子,也呼應她接下來所說,父親說她長大必定是個人物云云。
一個長相清秀,身形纖細的女性,用理所當然的平常方式,敘述父親如何和人過招斷
人骨頭,有過斷骨經驗或身邊人有過經驗者,都知道斷骨劇痛真的會讓人痛到哀嚎,而他
的父親是一代宗師,門徒眾多,帶著使命力促北拳南傳,還會訓誡門下高徒馬三不可躁進
名利。這樣的高手,一過招就把人骨頭弄斷,有必要這麼殘忍嗎?這又是一段不從武術出
發,胡亂想像動作或意境的設計,也讓宮老先生的性格再次陷入矛盾。
從功力程度來說,如果是高手找宮老先生過招,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有必要斷
骨才能分高下? 如果對方程度低,不是應更能展現八卦掌的神妙,不用斷骨,擒拿即可就能顯現出功
力。從對方來意來說,如果是善意武學請教切磋,把人斷骨則太過。如果是惡意挑釁,挾
怨傷人,那可能逼得宮老先生不下重手不行。問題是劇情塑造宮老先生並不是這種到處樹
敵的人,他還訓誡門徒不懂收斂的哲學。所以這段對白是否又是把高手出手意境胡亂想像
,既不真實,也不具啟發性。
楊露禪世稱楊無敵,「聞有藝高者,輒拜訪與之較量......但未嘗傷人。」楊露禪傳
三子,第三子楊健侯又傳子,長子楊少侯「功屬上乘,拳架小而剛,動作快而沈,處處求
緊湊,其教人亦然,因好出手即攻,學者多不能受,故從學甚少。」楊健侯二子早么,楊
健侯三子楊澄甫「其教人多屬大架子......適與乃兄相反,因性情和順,從業者眾,譽遍
南北。」
一個老師教學「出手即攻」,都還會「從學甚少」,自己門下弟子尚且如此,那些和
宮老先生過招被斷骨的人,難道每個就心悅誠服,眼界大開,深深感激高手讓他知道八卦
掌的奧妙?還是懷恨暗罵呢?
至於宮二說的另一句網路文青:「從小我在我父親身上看到的不是招式而是意」,我
想不出一個小孩子究竟為什麼看到不是招式而是意,這意指的是什麼?該不會告訴我又是
那句「寧一思進,莫一思停」吧。
10、編劇顧問張大春提供的劇情架構並無優異之處。
解讀「一代宗師」,有幾篇長篇文章值得探討。一是王家衛接受南方週末記者訪問,
提出他對影片及武術的看法。另一則是編劇顧問張大春,媒體報導王家衛在拍攝期間就劇
本細節不斷詢問張大春意見,張大春發表的「丁連山生死流亡」則可看出提供部分劇情架
構。另一則是台灣的研究生梁饋在網路上發表的長篇文章,引經據典地以各種資料佐證
「一代宗師」的真實人物歷史並闡揚片中的道家哲學。這幾篇文章對許多觀眾產生了說明
佐證的催化效果,讓觀眾更加覺得原來影片看不懂的地方,竟有這麼多學問,因而更加肯
定影片。但這三篇文章其實都有許多錯誤和問題,看了這三篇文章,本人反而更加確定這
部影片充滿了對武術動作、意境、哲學的錯誤認知。
先談張大春的「丁連山的生死流亡」。一個戲劇張力極強的劇情架構,可以為影片產
生吸引人的魅力(但也不是絕對,厲害的導演仍能把一普通劇情架構拍得極為動人)而張
大春所提供的「丁連山生死流亡」卻是一弱的架構,本來張大春發表此文某程度可為觀眾
釋疑,但其實顯現本片在劇情架構並沒有優異之處。
文中寫道,民初時空,某軍閥欲清除舊革命勢力引出亂黨,設計把手上關了幾年一位
患精神病的日本浪人,故意放到大街挑釁,亂喊此地大日本國土,斬殺靠近者,則革命亂
黨一定受不了這種挑釁,出面殺日本浪人,接著日本一定會追究,就可以借日本人清除舊
革命勢力,非革命黨人的武術高手宮老先生和師兄丁連山因怕鄉親無辜受害,兩人商量,
一當表,一當裏,一當光明,一當黑暗,由丁連山襲殺日本人,宮繼續掌門,丁從此失去
門派位置流亡天涯,多年之後兩人再相遇,才有煮蛇羹那段哲學對話。
看似轉折的架構,其實問題頗多。一個民間門派,有什麼必要去分表和裏,明和暗,
到統治者的階段才有需要吧,就算要協助暗殺,民初時代為何不用槍要用武術?軍閥的計
謀也很奇怪,一個日本人在街上亂喊亂殺人,為什麼一定是革命黨人去殺他,一個日本浪
人可以引出多少亂黨?日本人要如何追究?人最後也真的被殺了,後續日本人和軍閥如何
處理,卻又交代的很模糊。
我不瞭解如何判斷稗官野史,鄉野傳說,也不是很清楚文學與史料之間的引用關係,
但從武術判斷,這一段資料實在是存疑。
文中提到,宮和丁認為,兩人若出手只有兩種結果,一是殺了日本浪人逃亡,另一則
是被日本浪人所殺,這就很有問題,因為軍閥設計是要革命黨人出手,革命黨人若出手,
當然就是開槍打死日本人逃亡。
既然如此,為何要自陷於萬般掙扎痛苦,非出手不可。
所以這一段設計或對話都是很怪異的,如果是張大春根據原文所改寫,那就不夠真實
,如果這是直接從丁連山的回憶抄錄出來,那丁連山的回憶錄可信度就有質疑的地方,是
否撰寫內容本身就有誤。
張大春以原文做根據,寫了「丁連山生死流亡」,以小說角度並無不妥,但若許多人
看了他的這篇小說更加肯定「一代宗師」的人物內容是真實的,因而更加喜愛電影,那引
用這篇文章便有爭議,從文章內容無法確定張大春是否明顯地在為電影提供佐證,到底他
只是在寫一篇小說,還是有要讓讀者產生電影符合真實歷史人物的效果?梁饋影評說張大
春考證確有金樓會,則是欲達到後者的效果。
張大春的「丁連山生死流亡」,談到武術部分極少,整體文章比較像是一代刺客,一
代革命人物的傳記。文末提到丁連山在香港遇到葉問,丁感嘆自己沒有早生二十年,兩代
高手無法過招。這一段若是張大春小說所加,那是文人為寫小說胡亂想像,若是丁連山回
憶錄所載,那丁連山是否是個高手,恐怕都有問題。
老年丁連山和中年葉問可否過招,當然可以,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武者年老體
衰是必然,但功力展現層次不同,雙方必然清楚切磋的意義。電影中丁的感嘆,結果又是
讓電影呈現自我矛盾,宮老先生不是和葉問高來高去過招,又親自出手要拿徒弟,為何宮
可出手,丁卻因年紀大無法出手?電影沒有任何暗示(生病),只看到一個自稱高人無謂
感嘆,毫無宗師氣魄。
11、梁饋影評長文,陷入武術研究「盡信書不如無書」困境。
梁饋的長文問題在於不懂武術,誤解甚多。梁饋的文章發表於臉書時,自介為研究所
學生,本來他這篇文章,出於研究興趣非為商業利益,再者引經據典,查詢資料,佐證分
析論點甚為豐富,難得有人願意花功夫研究電影武術的呈現,這部分應給予肯定鼓勵,期
望他能再多深入研究發表。
但現今社會對武術的理解模糊誇張,這樣的文章卻會更加深讀者的誤解,所以雖覺該
生出發點及寫作心力很可貴,但仍須指出該文許多問題之處。
因文章甚長,無法一一指出,僅就幾點:
梁饋於文末提到章子怡在雪地打八卦掌,為大美之作。我在電影院看這一段則是急著
想起身,章子怡把八卦掌打成八卦舞,何美之有?一般人也許無法分辨武術和舞蹈的差別
,但梁饋既引經據典,作了許多分析,看起來似乎懂武術,但若連武術與舞蹈的差別都搞
不清楚,則也是與一般人沒有差別,其引用武術相關資料,容易陷入有聞必錄,無法做到
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的可信度勢必受到影響。退一步若不從武術只從舞蹈角度來看章子
怡的八卦舞,也是普普通通,細膩精緻不如看優人神鼓或雲門舞集融入舞蹈的武術動作。
不瞭解武術,無法判別盡信書不如無書,再舉梁文中一個例子,其寫到某軍閥試探高
手,連開兩槍為虛,高手不為所動,第三槍為實,一開槍高手便挨到軍閥身邊。
文人對武術有過多想像,事實上武術對槍枝就是九死一生,剩下一分則是看運氣,像
這種標榜對抗槍枝的傳說,跟輕功及刀槍不入的傳說一樣,若作研究其實根本應該不取,
避免以訛傳訛。
哲學部分,因梁饋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哲學很有興趣,極力將電影層次
以此解說,但本人前文已提到,電影連「見自己」層次都很困難,更何況「見眾生,見天
地」,電影的哲學是很薄弱的,為了文青,把一線天,宮二,馬三,名字取得似乎帶有哲
學層次感,但標準何在?為什麼一線天代表一,宮二代表二,馬三代表三?那葉問和宮老
先生所代表的一二三層次又應該為何?梁饋欲套用哲學,讚美肯定「一代宗師」,恐需有
更清楚的標準,才能說服人。
12、王家衛接受訪問,提了14點說明,看了則是對其武術認知更加充滿質疑。
與梁文一樣,無法一一指出,略舉幾點,王家衛接受訪問談八卦掌「詠春拳基本上是
直線的,隻有眼前路。最主要的是面對面,他認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章子怡的八卦掌
,認為兩點之間最短但不一定是最快。她會繞圈,走到你背後。這也代表了兩種人生態度
,一種人眼睛永遠望著前面,章子怡是永遠看後面,到最後她寧願留下,因為她一生都在
回頭。」從武學的角度,實在不理解王家衛在說什麼?什麼叫兩點之間最短但不一定最快
?八卦掌繞圈切入對方側邊使對方背勢即可攻擊,真要走到別人背後要花多少時間?至於
因此一個代表看前面,一個代表看後面的人生態度,這種延伸則是錯誤想像,八卦掌繞圈
往前走及走到別人背後,不都是在盯著對方看的,跟永遠看後面,一生都在回頭文意完全
合不起來。
導演編劇的一知半解,因此在電影中設計了一堆仿似網路文青的對白。這就像拍一部
游泳選手的電影,看到選手游蛙式,便說「人生就是要手腳並用。」,游自由式便說:「
人生就是要自由自在。」游仰式便說:「人生要換個向上的角度看。」游蝶式便說:「人
生就是起起伏伏。」這樣的對白觀眾買不買單呢?整體影片若無深度厚度要如何支撐這樣
的對白。王建民在洋基投19勝,你請他發表他對投球內容的看法,我想怎麼講隨便一句都
會讓人覺得寓意深長,發人省思。
所以宮二勸葉問要看身後身的對白,究竟是從什麼角度?人生、金錢、感情、武術?
還是因為我八卦掌會繞圈,所以想當然爾來一句身後身的人生哲學呢?
至於王家衛稱探訪的門派都很信任他,不會向他抗議,因為葉問是主角必須打贏各門
派,其實電影誰打贏誰,講個道理出來即可,華人電影打了幾十年,日本的空手道不曉得
被我們打掛幾百遍,也沒有空手道的人出來抗議,一來是電影效果,二來傳統武術打贏空
手道似乎可講出一番道理,可惜電影中並沒有表現出來,為什麼詠春拳可以打贏形意拳、
八卦掌,似乎只因為他是主角,而這種神格化主角的設計又造成劇情本身的矛盾,既然詠
春打遍天下,只有在對宮二時或有情愫干擾因素一招落敗,那葉問又何必要去學宮家六十
四手,連宮老先生都是你的手下敗將耶。
13、以武學觀察,提供金馬獎專業評審一些看法。
最佳男女主角:章子怡的確演出有特別魅力,但如前所述,比較像是演冰天雪地裡的
一代女殺手或一代女特務,武打戲也扣分,評審若考量非戰之罪,或許可以給予獎項。梁
朝偉的武打戲則是扣分太多,文藝戲或許演來細膩精湛,但畢竟未把葉問一代宗師的輪廓
給定位清楚,這部分也許導演編劇也不清楚,但至少章子怡有明確演法,梁朝偉在片中則
模糊。
最佳武術指導:香港武術指導在過去的電影中,呈現出很好的娛樂效果,80年代的成
龍的逗趣打鬥,90年代的黃飛鴻系列,都是佳作,黃飛鴻式的目不暇給打法後來一窩蜂打
爛了,到了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兼顧觀眾跟得上的速度感又能清晰展現武打動作,開
創另一武打新局,可惜後繼無人,仿作如中國「英雄」等片都失敗,香港武打無新意沈寂
多年,李連杰再次挑戰武打的「霍元甲」仍無突破,一直到甄子丹主演的葉問一、二,動
作快速兼有內斂淡定的氣質,才又展現新頁。
此片的武術指導袁和平,同時也是過去臥虎藏龍的武術指導,就開創武打新意而言,
自有其相當水準和能力,但影片最後風格決定在導演,所以李安要求的風格產生了「臥虎
藏龍」,王家衛的要求則產生「一代宗師」,梁朝偉一開始打群架和張震打群架,風格像
「駭客任務」,章子怡和梁朝偉對打像「臥虎藏龍」裡的客棧武打,梁朝偉最後在室內跟
眾人對打,則像90年代以來香港武打慣用手法,整部片武打充滿過去影子,並未產生令人
眼睛一亮的新面貌,期待落空。
最佳導演:王家衛無法駕馭武術題材,華麗糜爛,自成一格的藝術手法不是問題,其
若真是藝術走向,細細多咀嚼幾遍也可體會,偏偏他用了大量商業手法,看得懂的劇情部
分,例如金樓宮老嗆聲,徒弟出手,葉問代表出面,宮老逐徒弟,徒弟叛國,宮老拿徒弟
反被打死,宮二為父報仇堵人對決,對方落敗悔悟……都沒有什麼轉折層次,與印象中理
所當然的武俠小說橋段差不多。看不懂的部分,則往往是因為不明切割,找不到線索,例
如葉問一開始打一群人的身份究竟為何?這也導致一線天與他人沒有連結,戲份變得可有
可無。加上缺乏深度厚度的文青對白,以及最關鍵的多場武打戲未能呈現新風貌,在宣傳
強調的高規格製作,不免對導演感到失望,若導演放棄武術這一塊,改拍「一代名角」或
「一代特務」也許味道就對了。
最佳影片:也是結語,無庸質疑,這是一部失敗的影片。
(本文為友人所撰寫,因其所託而代為po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239.17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