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輕軌聲浪從何而來?政治失意人的反撲】
文:李雨蓁 Lí Ú-chin、好過日編輯部
高雄輕軌經數十場公聽會,經專家提出意見,工程師加班測試,改善方案獲7成以上市民支持,終於在停工686天後由陳其邁市長拍板興建。眼見態勢不對,中國黨少數議員嘗試發動市民抗爭,然而議員2人出席,只來4人響應。眼見市民不領情,中國國民黨方將戰場拉到媒體輿論,前天一篇《高雄環狀輕軌,完工即拆除倒數?》,文中充滿荒謬誤導言論,危言聳聽。這已失去交通專業論辯的真意,而是純粹流於意氣用事。
#市中心蓋輕軌當然沒問題!
要打臉這樣的文章非常簡單,市中心有輕軌比捷運還密集,反而郊區有捷運沒輕軌的知名城市,要找就一大堆!
舉例而言,維也納地鐵(U-bahn)有5條,長83公里,車站約100站,另有區域通勤鐵道(S-bahn)10條,延伸到較遠的衛星城市。。但路面電車(Tram/輕軌)有30條,路線長177公里,約1000站。市中心輕軌車站密度是地鐵站10倍,提供了接駁捷運、深入社區的密集網路!
義大利的米蘭、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捷克的布拉格...等等城市,也全都是市中心輕軌比捷運密集的案例。
市中心以「蓋輕軌」刻意去和私有運具競爭的案例更多,也有本來就有捷運,反倒新建輕軌的案例。例如法國里昂,從1974年開始建設捷運系統,採用類似台北文湖線的中運量機電設備,採地下化建造。然而在2001年開始,里昂從無到有重建新型LRT路面輕軌,直接通入城區。
而西班牙薩拉戈薩興建輕軌後大規模消減市中心車道與停車格,挪威奧斯陸市中心無車化,路面只能通行輕軌、公車,而限制車輛使用,波特蘭引入「大眾運輸優先區(Transit mall)概念,在市中心規劃輕軌等大眾運輸與行人為主的林蔭大道」。這些都是
不論何者,這些先進城市都是在市區密集興建輕軌和地鐵形成轉乘路網,反倒捷運、鐵道延伸到郊區衛星城市的都會區。「市中心不能建輕軌,市郊才行」這樣完全與先進運輸理念背道而馳的錯誤觀念,故意誤導市民,怠誤城市轉型,非常可惡!
#講過N百次了輕軌定位和傳統鐵道不同
輕軌相當於「升級之有軌多節公車」,其運能與效率,介於捷運與BRT之間,且有一定之擴充彈性。和A型路權的捷運,甚至傳統鐵道定位完全不同,需要互相搭配彌補,才能達到最佳效益。輕軌的特色就是和路面交通共存,彼此競合。建議中國黨年輕一代能多找一些懂得看資料的,畢竟路面交通環境營造、設計的外文交通專業書籍、文獻汗牛充棟,以中國黨目前似乎沒人看得懂,非常可惜。
大順路蓋了輕軌,也不表示三民區、左營區或市區內不能再蓋其他捷運路線,除輕軌與捷運路線持續建設,搭配公車與自行步行環境,才能完善高雄市內大眾運輸環境。當然,若過去中國黨政府能像建設台北一樣建設高雄,投資一兆元,在市中心蓋出十多條地下捷運,讓站點密集度直追巴黎,那麼確實高雄可以省下輕軌,全用密集地鐵覆蓋。但若客源、財政都無法負擔,可以提升路面交通運輸效率,促進使用習慣轉移的輕軌,則是補充路網的最佳選擇之一。
#反對方意識形態影響理性論辯能力
這位作者,常以「自由作家/不動產經紀人」身份投書,然而其背景不難查到: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學士,曾任中國國民黨台東縣鹿野鄉黨部代理主任、中國黨議員陳麗娜秘書,韓國瑜時代雞犬升天,被拉進市府擔任高雄市勞工局機要秘書(由首長直接任用,不需公務員資格之人員)。根據中共背景媒體「中評社」介紹,是藍營在高雄難得的青年人才,常投書媒體評論時事。而當韓國瑜被罷免下台,自然立即失業,必須另覓高就。
沈先生在韓國瑜任內,就曾隱藏任職韓市府之身份,署名「高雄市民」投書風傳媒五篇文章,在韓國瑜被罷免後,投書量大增,且日益激烈。光是風傳媒就登過十多篇文章,雖名為「讀者投書」,但幾乎等於由中國黨立場人士開闢的準「專欄」。
這些文章的主題有些非常離譜,例如包含「制定人口500萬計畫」的幻想文章來力捧韓國瑜;甚至紀念高雄改名建市100年的活動,都被他指控媚日,和「納粹」相提並論。顯然,中國黨因只有中國觀,缺乏國籍觀,反而無法理性看待專業議題,而貽笑大方。
#高雄需要有專業能力的反對黨
我們過去3年內多次提到,高雄輕軌存在轉乘便利性不足、人本環境不佳、機電系統如智慧號誌控制效率等等問題,需要積極改進,但這些基於都市規劃專業與運輸工程實務面的意見,反而在議會罕見有議員深入質詢。
原因之一,就是檢討有意義議題的時間,都被沒營養的無腦反對聲浪所霸佔。弔詭的是,雖然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在議會佔據多數議席,但因「在野黨缺乏專業能力」,造成的結果,反而是無法監督民進黨政府往更好方向前進,也無法提出一個更好的執政願景讓民眾選擇,而是拉著全體市民向下沈淪。
這樣缺乏監督能力的反對黨,就該被徹底消滅,趕快把機會讓給頭腦正常的人!
Search
高雄需要有專業能力的反對黨 在 陳其邁-邁邁後援會 - Facebook 的必吃
守護高雄、守護家鄉、守護台灣! #陳其邁Chen Chi-Mai #粉絲後援會. . Publi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