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在 客庄花路米 等你喔
✨2021/02/14 (日) 下午4點鐘✨
#翻轉中的新客庄 #你所不知道的「#竹北」
『學生特派員』來自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曾庭筠同學
帶領聽眾一起來翻開『#竹北的歷史檔案』
📌竹北市是新竹縣的縣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新竹地區目前發展最快速和繁榮的城市。透過Danny 和 庭筠帶領,你會發現它是海陸腔和饒平腔的混合鄉鎮,竹北是一座以客庄為主的多元文化新興活力城市。
📌此外「客家青年返鄉」發展熱絡,更為竹北帶來了年輕的文青風格和國際美食,在年輕人的視角裡,早已經顛覆 #新竹古板老城和美食沙漠的舊印象,成為一座有歷史、有故事、有現代時尚的和自己風格的 #新興客家庄。
『節目播放歌單』🎧
-黃子軒與山平快/內山公路
-林鈺婷/桐年
-陳瑋儒/我爸講海陸我講說四縣
要到哪裡才可以回顧節目呢?
請點選以下連結
http://www.uni967.com/newweb/index.php?menu=2&page=2_4&ID=192&fbclid=IwAR0BNhnQ3nLxYg3iBEDl3OMzQJUBKWpYFRWOPc_NGt8eXz1ZcwvZfEVdR9k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小蝸牛早療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轉教育學系的面試 - 臺北市立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YouTube 的評價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地理思想 #地理課綱 #地理教育
#歷史史觀 #歷史課綱 #歷史教育
巫師曾去過中國旅遊多次,去過上海與北京
買過多家中國出版社的高中地理教材
其實我很好奇兩岸對於臺灣論述的差異
中國對於臺灣意象的再現
臺灣對於中國意象的再現
中國大陸中學史地教科書中再現的臺灣意象
https://ej.naer.edu.tw/JTR/v09.3/2016-12-jtr-v9n3-073.pdf
1978 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以建設現代化的富強中國、解除中華民族分裂狀態,完成中國統一為國家發展目標。1980 年代,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構築了兼具國家意識與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國家形象」,並指出做為培養國家意識的中學史地教育,是承載反映國家意識的重要資源,應以此建立國民的國家意識(課程教材研究所,2010)。因此,2003 年頒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版),明確地將「通過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03:4)做為高中歷史課程的目標之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0:5)則主張「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概念」。然而,在前述之國家意識與指涉他國國家形象建構下的中國史地教科書,究竟如何書寫在中華民國統治下的「臺灣」?呈現何種臺灣意象?又如何引領中國學生認識這些面向的臺灣?有鑑於此,本文選取人民教育出版業者編印之初中及高中歷史與地理教科書,採用文本分析法,從國族主義建構的觀點切入,分析及探討:(一)中國中學歷史教科書敘寫了哪些臺灣歷史;(二)中國中學地理教科書呈現了哪些臺灣地理現象;(三)中國中學歷史和地理教科書中有關臺灣的陳述展現了哪些「臺灣意象」。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發展多元觀點的臺灣國際教材提出參考建議。
詹寶菁,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何思瞇,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副研究員
在教科書內容架構上,中國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以下簡稱七上,其他各冊依此類推)為通用地理,七下為中國以外的區域地理,如日本、東半球國家、西半球國家,八上為中國整體的地理,八下為中國的區域地理。與臺灣相關者則出現在七上、八上和八下等三冊,七上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的第三節「地圖」中,八上則分散在介紹中國地理的篇幅中,內含在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和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八下則以 8 頁的篇幅,專門在第六章「認識省級區域」的第三節「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介紹(地理課程中心,2005a,2005b,2007a,2007b)。
高中地理教科書方面,高一地理上冊和下冊、地理必修 1 和 2 等四冊為通用地理;地理必修 3 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主題。與臺灣相關者僅零星分散出現在:高一上第四單元的「4.6 地質災害」,以及第四單元「自學園地」的「閱讀篇──增強海洋意識,發展海洋事業」,談及釣魚臺主權;地理必修 2 第四章第一節「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地理必修 3 第五章第二節「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則與臺灣的工業發展有關。觀察中國中學地理教科書呈現的臺灣意象,除了初中七上認識地圖屬於通論地理之外,其他則屬於區域地理,參照臺灣《普通高級中學必修課目「地理」課程綱要》(2009)列出的四個部分,中國中學地理教科書主要包括:臺灣的位置及環境特色,及臺灣工業發展及貿易,其他兩個部分:臺灣農業的發展及轉型,以及臺灣之區域特色及區域發展問題,則無相關內容。
在史地教科書中運用各種策略形塑中國國族主義的論述,透過前述分析,本文歸納以下四種。首先,從教科書的課程架構著手,使臺灣相關內容納入中國地理、中國歷史之中,而非世界地理及世界歷史等範疇。
第二,在視覺上加強臺灣為中國領土之印象。所有地理和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地圖,必定納入臺灣島;甚至將臺灣島的比例放大,將中國與臺灣塗上相同色塊;在通用地理的地圖學習,特意選擇臺灣地圖進行讀圖能力的養成等,目的皆在透過視覺印象,讓中國學生「看見」臺灣、習慣臺灣為中國疆域的一部分。
第三,選取有助於建構中國國族主義的教材內容。此策略在臺灣歷史的選擇上特別明顯,凡能反映臺灣與中國的歷史淵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的國族論述,皆在初、高中史地教科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最受到青睞的時期依序是「當代臺灣」及「清代統治」,「早期臺灣」和「日本統治」因臺灣未受中國治理,未選入教科書。鄭成功「收復」臺灣受到重視,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甚至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也著重1960 年代期間,從在臺灣的中國國民黨手中,「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共和美國、日本等各國關係正常化的論述之上。
第四,訴諸於情感歸屬。不僅在歷史教科書中,強調中國與臺灣在歷史上的淵源,在地理教科書亦運用文字「我國」、「祖國」,以及對臺灣的溢美之詞,塑造對岸對臺灣的友善,以及臺灣與對岸的情感歸屬,甚至在介紹影響工業投資,情感的歸屬也成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總言之,國族主義需要具備一定條件和成分才有可能形成,如 Spence和 Wollman(引自何景榮、楊濟鶴譯,2012)認為語言、記憶、歷史、神話、領土、景觀、命運扮演重要的媒介,以形成國族中「族」文化的內涵。Smith(2001)則進一步認為還需要政治主權,才能成為國族中「國」的條件。各種國族主義的界定可以形成政治國族主義和文化國族主義的不同側重面(何景榮、楊濟鶴譯,2012)。從本文對中國史地教科書的分析顯示,在當今中國教育系統中,歷史和地理教科書成為建構學生歷史記憶和空間疆域的有效利器,也顯示較側重於記憶、歷史、領土等文化國族主義的論述。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小蝸牛早療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方位課程設計 促進特教生參與度(106年9月1日)
文/王俊凱(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特教組博士班研究生)
「全方位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概念,源自於美國建築師Ron Mace,他認為設計時,必須考量所有會使用這個空間的個體的差異及需求,以規畫出可以滿足最多使用者需求的無障礙建築物,這個概念被應用到學習課程中,形成全方位課程設計(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UDL)。美國應用特殊科技中心CAST(the Center for Applied Special Technology)將全方位設計進一步應用在課程的教材與教師教學上,讓特殊生不因生理限制影響學習效果。
Rose & Meyer曾提及全方位課程設計的特色,包括:
‧多元表徵:教師用不同方式呈現教材內容,讓學生透過多感官方式學習,如透過簡報呈現內容,加入視覺、聽覺等方式,提供學生需要學習的資訊。
‧多元表達:讓學生依能力選擇評量方式,例如:特殊生可使用溝通輔具表達想法,回答問題。
‧多元參與:學生依喜好決定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速度,讓課程內容保持彈性。
UDL是為所有人設計的彈性課程,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適性學習,而將輔助科技融入特殊生的學習環境,可幫助特殊生繞過障礙,提升參與度。國內溝通障礙學生在以輔助溝通系統(AAC)介入時,常採活動本位的方式設計溝通版面,並配合語音溝通器發出聲音,主要目的是希望讓特教生學會在自然情境中有效溝通。
此外,教師設計課程時,如能將AAC及UDL納入發展課程的重要考量,思考如何讓特殊生透過輔助科技的協助,與一般生共同參與課程,就能促進特殊生的學習表現,展現學習成果。
個案應用實例
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十五歲到六十五歲,領有中度、重度和極重度殘障手冊的身心障礙者。阿宏(化名)、小玲(化名)、小毅(化名)都在啟能中心的美藝班接受國畫、油畫、陶藝等職業訓練,因三人都是腦性麻痺患者,無法自然的以言語表達想法,在團體課程中,很容易成為被忽略的一群,他們即使參與互動,通常只能被動的回應「是」或「不是」的問題。
三人的基本能力及溝通需求概述如下:
阿宏:無法言語,最常發出的聲音是呱呱聲;須坐輪椅,主要以右手操作工具,但移動速度慢;平常戴著一頂鴨舌帽,遇到不感興趣的事物時,就低下頭;教保教師觀察發現,他的學習動機是三人中最低。
小玲:能用自然言語簡短回應,但構音不清楚,如果不是經常和她相處的人,很難了解她的想法;左右手能視情況交錯使用,但手部控制受張力影響較大;學習動機尚可。
小毅:無法言語,但經過一番努力,能用右手握溝通筆點擊注音符號,拼音表達想法;學習動機及能力是三人之中最好的,可表達較多複雜想法。
面臨問題
到伊甸萬芳啟能中心上課的學員,以肢體障礙為主,輔導人力需求大,教保教師很難特地為他們三人個別訓練。因此,如何將AAC及UDL應用於團體課程中,是教保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
介入策略
啟能中心主任十分關心阿宏等三人的學習狀況,於是親自撰寫並且執行課程方案,由我擔任督導,與中心治療師及教保教師共同合作。介入策略如下:
‧決定課程主題:課程以情緒故事為核心,挑選十個主題設計課程,以「拉肚子」為例,教保教師到YouTube蒐集影片,將課程改用powerpoint簡報呈現,提升學員注意力。
‧討論課程方式:將阿宏等三名無法言語的學員,分別與有自然言語能力且動作控制較好的服務使用者配對成三組,課程進行時,由能力較好的學員帶領阿宏他們學習。因加入同儕競爭(搶答鈴)及小組增強的策略,阿宏等三人的參與度明顯提升。
‧調整評量方式:除了提供「是」或「不是」的問題外,課程問題均提供一個到四個選項,讓阿宏等三名學員在課程進行時,可透過溝通輔具,直接回應教師的提問,且回應正確時,提供正確音效回饋和正確答案重述,加強學員對正確答案的認知。
‧依學員能力,調整溝通輔具:在個別評估後,原本讓阿宏使用語音溝通板,讓小玲使用平板式溝通輔具,小毅則使用溝通筆參與課程,但在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後,考量阿宏的動機及溝通版面編輯需求後,請阿宏和小玲交換溝通輔具,以利後續課程進行。
結語
在AAC方案介入後,對於教保教師來說,在專業知能獲得進一步的成長;對於阿宏他們三名服務使用者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上課時的參與度增加了,笑容也變多了。當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時,就能自然而然增進學習效果,形成促進成長的動力。.
引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故事力:TED專業講者親授,職場簡報、人際溝通無往不利」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余懷瑾
內容簡介:
18分鐘說完一個故事,不難。18分鐘說一個讓人印象深刻,
為之感動的故事,很不容易……
但他們,做到了!
兩位擔任TED×Taipei演講者,說過上百場演講,
兩位重量級演講者攜手合作,
教你學會故事力!
專長生命教育,
授頒全國創意教學獎特優等眾多獎項——仙女老師
致力預立醫囑,
多次受邀至各大專院校主講生死醫療議題——朱為民醫師
攜手共著
歷時兩年精心力作
訓練你的表達能力
發掘自己的故事力
讓你簡報、面試無往不利
與人溝通更具個人魅力
◆故事主題力
為什麼說故事要有主題?學會如何打造故事的整體感與使命感,用三個方法找到故事的價值。
◆故事結構力
了解故事的開頭、轉折和結尾,每一個環節對故事的影響,帶你從電影預告說出一個有結構的好故事。
◆故事畫面力
重建現場讓觀眾猶如親眼所見的三種方法、使用時間軸說故事的好處、如何說個有溫度的故事……一步步學習將聽眾帶進故事情境裡。
◆故事吸引力
了解聲音、肢體與走位在故事的運用,關於表情的三個練習,使用道具的技巧……讓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故事實戰力
從在地故事講一場接地氣的演講、以故事掃除觀眾對於演講的排拒印象,訓練自己成為實力派說書人。
作者簡介:朱為民
1983年生,台中市人。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現任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善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2016 TEDxTaipei 講者。亦是「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粉絲團版主。著有《預約。好好告別》、《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期許自己成為病人和照顧者生命中可倚靠的支柱,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在安寧病房服務以及照顧老年人的經驗當中,陪伴過許多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幽谷,也看過許多悲歡離合。相信每一個生命故事的背後,都會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啟發,因此用心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
「喜愛閱讀、音樂、戲劇、寫作以及說故事。商周、自由時報、關鍵評論、康健雜誌等,多家媒體轉載相關著作,並受邀至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師範大學等多間大專院校及知名企業演講生命、死亡與安寧緩和醫療議題。」
作者簡介:余懷瑾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國文老師,學生都暱稱她為仙女。專長為故事與表達,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演講技巧。
˙2016TEDxTaipei講者(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
˙2018年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主講嘉賓(3800人/場)
˙2018年中國星教師年度榜樣
˙國家教育研究院「故事軸線與感動力」課程講師
曾經獲得105年「教育大愛菁師獎」、103年全國SUPER教師――評審團特別獎、103 學年度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導師類、102年「台大SUPER教案獎」第七屆壹等獎、102年台北市教學卓越獎、101年「台大SUPER教案獎」第六屆壹等獎、101年全國創意教學獎特優等獎項。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轉教育學系的面試 - 臺北市立大學板 | Dcard 的必吃
轉教育學系的面試. 臺北市立大學. 3月16日15:55. 有轉過教育學系的人可以分享一下關於面試的細節嗎 ?是像個人申請那樣嗎?或是教授會問關於教育的問題等等的,拜託 ... ... <看更多>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YouTube 的必吃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在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必吃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 系系學會, Taipei, Taiwan. 708 likes · 12 talking about this · 22 were here. 臺北市立大學112級教育系學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