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在台灣 SMA帶因率約2-4%
大約每30-50個人即有一人為帶因
是台灣第二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僅次地中海型貧血)
——————————————————-
▪️就是常聽到的漸凍人嗎?
👉應為不同的疾病
漸凍人通常指的是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它是一種運動神經系統的退化性疾病
患者中男性較多,大部分的患者在五十多歲發病
目前病因不明 (90%的病例沒有家族病史)
▪️帶因會怎麼樣嗎?
由於這個疾病是體染色體隱性遺傳
所以您必須遇到先生也是帶因者
小朋友才有1/4的可能性會發病
發病率大約是3% x 3% x 1/4 = 2.25/10000
(約萬分之二)
▪️孕婦、婚前、孕前健康檢查可否做篩檢?
👉可以篩檢
抽3cc母血即可檢驗
檢驗時間約一週
▪️費用會很高嗎?
大約台幣2000元
▪️男生(先生)需要檢查嗎?
👉通常孕婦本身有帶因再做抽血檢查即可
當然也有些男生在婚前健檢會檢查也可以
▪️為何這麼重要且可篩檢的疾病,健保卻不給付?
👉健保局認為
此病雖是第二常見的遺傳性疾病
但估計的發生率約萬分之二
每年約出現40名病童
但若提供孕產婦全面篩檢
需耗費約台幣4億元 (20萬孕產婦 x 2000元)
健保局實在拿不出這麼大筆的數目
所以變成
建議要篩檢 但不給付 (唐氏症篩檢也是)
▪️超音波或超層次超音波檢查的出來嗎?
👉完全沒有辦法
基本上超音波對肢體的檢查以骨骼發育為主 (四肢長骨 如: 肱骨、股骨等等)
但骨頭發育正常 與神經肌肉無關
醫師無法知道四肢骨骼正常者
是否為肌肉萎縮症患者
▪️假設真的不幸
小朋友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會怎麼樣?
👉這個病有分嚴重程度
從最輕度到最重度都有
-最輕度
大腿肌肉會無力
在跑步、跳躍、爬樓梯會出現輕度之障礙
-中度
無法自行站立及走路
舌頭及手部顫抖等等
-最嚴重
會連呼吸肌肉都沒有力氣
在兩歲前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更精彩詳細的檢查內容請觀看影片
👀第一孕期產檢項目全解析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videos/1058962231164986/?
參考資料:UpToDate
——————————————————-
完整內容請搜尋
🔍粉絲專頁置頂文章(6-3)
www.facebook.com/williams.li.31/posts/124701308089568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igshid=1acmb9yttsgdf
#威廉氏後人 #李毅評醫師 #產檢 #SMA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預防癌症該吃什麼呢?日本熊本大學名譽教授前田浩(Hiroshi Maeda)為癌症患者奉獻了畢生心血,過去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提名,是世界知名的抗癌藥物權威、標靶治療的奠基者,他始終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多年來研究指出消除活性氧就是在防癌,而防癌上選,就是蔬菜中的植化素!他推薦了一道簡單又有效的超強抗癌蔬菜...
漸凍症發生率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早看到「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一般簡稱「漸凍人協會」)的貼文感謝。
我去年為協會的「聽見。愛還在」聲音計劃,寫了一篇勸募文,廿鼓勵大眾捐出自己的聲音幫助漸凍人發聲。
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收錄在:
《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
====
把『聲音』留下
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傳統的捐贈器官,要等到腦死或往生了,才能捐。
但即使現在(活著時)有意願、簽了同意書,到可以捐的時候,還得看家人捨不捨得捐。至於,捐血或捐頭髮雖然活著就能捐,但有一定的門檻,而且需要等待。但是,捐贈「聲音」現在就可以,而且是源源不絕的捐。
「毫無傷害」「不必等待」的捐贈項目
很多人希望可以在離世後「捐贈器官」幫助需要的人,但總是有所顧慮。一方面擔心身體變得「不完整」而「上路」,一方面顧及家人的不捨與感受。這是在捐贈器官推動上的困難,甚至可能在最後一刻退縮。一般人比較能夠接受的是「捐血」或「捐頭髮」,因為不出幾個月,捐出去的這些東西就會再「長回來」。
若有一種是對捐贈者「毫無傷害」「不必等待」,馬上(活著)就可以捐,而且對多數人而言是源源不絕、捐了也不會變少的東西,捐贈的意願會不會變高。真的有這個東西,就是「聲音」。看到這裡,十之八九心中一定充滿著疑惑:什麼?聲音也能捐嗎?捐來幹什麼用的?
2019年中,我在臺灣人工智慧學校,聽著北科大電子系廖元甫副教授〈語音與音樂訊號處理〉這堂課,聽到原來有「捐贈聲音」這回事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的振奮。課後,我主動告訴廖元甫副教授「老師,我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請讓我來幫忙宣導!」身為一位重症醫師,我很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現今的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把「預先存下來」的聲音(一句話或一個單詞),拆解分析、重新組合,拼湊成「當下想表達」的句子,而且是「原音重現」,甚至可以依照當下情境(情感)的不同,呈現出適切的語調。
舉例來說,使用者利用鍵盤敲出「我要吃飯」後,系統會從曾經說過的句子裡分別找出「我」「要」「吃」「飯」的聲音,再把四個字組合成「我要吃飯」,以「原來的聲音說出來」。(實際做法比我說的複雜、厲害很多。)
足夠的取樣,才能把AI訓練的更成熟
說到這,可能有很多人已經想到《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2018)。霍金在21歲就被診斷有俗稱漸凍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罕見疾病,其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以致使全身大小肌肉逐漸萎縮。逐漸失去活動能力,最終也將失去說話的能力。痛苦的是,在身體逐漸僵化之際,他們仍持續思考,卻不能動,不能講。
捐贈聲音的這項科技目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來幫助像霍金一樣的「漸凍人」。讓他們透過電腦打字,發出聲音,順利傳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他們不能說話。就像霍金那樣,就算無法透過口語直接表達,依舊能夠與人溝通,甚至去演講與授課。(霍金的演講影片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到。)
霍金的聲音幾乎都是在1985年前、他仍然可以表達時,透過演講、影帶、錄音等保存下來,時間久遠加上技術有限,音質沒有很好,組合起來有點像「機器人在講話」。要知道的是,霍金之所以使用這種「機器人聲音」直到往生,並非技術發展停滯不前,而是因為那種「說話方式」已經是世人「辨識」他的方式了,所以他也不想換。其實,數十年過去,儲存聲音的品質、重組聲音的技術持續進步,已經可以做到很「自然」了,即使是用別人的聲音來重組,還是把文字的感情與溫度「說」出來。
但一般病友很少能像霍金一樣,留下那麼多的「聲音」,以致漸凍人在發病後到無法說話時,沒有足夠的取樣來訓練AI,所以「聲音捐贈」是很重要與迫切的。捐出來的聲音會被存在「語音銀行(Voice Bank)」裡,供技術人員挑選與病友最相近的語音,進行修補、合成出病友的聲音。
保存下來的聲音,幫助自己和家人
金士頓(Kingston)曾經有一個廣告,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英國倫敦一名老婦經常到地鐵站,為的只是聽「小心月臺間隙(Mind the gap)」的警語廣播。某天,她發現地鐵廣播系統全數更換,既難過又焦急的詢問站務人員,才得知原本的警語是由她已故丈夫所錄製,她透過這樣的方式追思自己深愛的人。
據說,這個故事曝光之後,倫敦地鐵還是在那唯一的一站,保留她先生的「廣播」。這則廣告讓我想到,透過語音AI的處理,不只是能夠幫助「漸凍人」或因病語言表達障礙者,未來也可能可以幫助我們自己或家人。
漸凍人症的發生率極低,大約為10萬分之1,國內罹病人數大約1000人左右,病因有1成都是遺傳。即使漸凍人症非常罕見,但某些「萬一」是可能發生的,像是因為意外、腫瘤(氣切或是聲帶損傷、切除)而失去發聲能力,或更高機率是腦中風而「口齒不清」時,這項科技能「還原」有情感、有溫度的聲音,病患本身表達無礙,家人朋友也能聽到那熟悉的聲音。
人往生的時候,這個被保存在語音銀行的「聲音遺產」(至少要5小時的聲音,錄製1000個以上的句子)也許能夠發揮其他作用。你可以想像嗎?當家人、子孫、朋友,在和Siri或Alexa對話時,所發出的聲音是「已逝家屬說出來」的,那將是留給親友最棒的禮物。即使人離開了,在思念時,還是能持續對話,是不是也很美好呢?就像儲存臍帶血的概念,把自己的聲音存在「語音銀行」,以後自己或家人或許用得著,或許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
協助已失語患者「發聲」,讓聲音更有溫度。一方面能將聲音紀錄下來,像存錢一樣,存下自己的聲音,同時能成為聲音大數據之一,供技術人員挑選與病友最相近的語音,再修補、合成出病友的聲音,協助那些聲帶受損或無法說話的人,讓他們不只聲音重現,還能帶有情感、更有溫度。
關注阿金的IG https://reurl.cc/Q3jG0q
漸凍症發生率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兼職天橋下說書講故事的人
雖然這不是我的專科
但熬夜寫這篇文章,是出於一種社會責任
我們家很愛旅遊,而且走到哪都是帶著孩子,這在我的朋友圈是眾所週知。
但今年我們家取消了一次赴港澳旅遊的計畫,為什麼?
因為一個早該從世上絕跡的疾病 — 麻疹的大流行。
在這個世界上,現在醫學仍無法對抗的疾病有很多種,癌症、愛滋病、ALS(漸凍人)、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或是 #相信發大財病,這些疾病很多都無法透過現代醫學的手段去避免或是治癒。但,麻疹不是!
再講麻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個疾病叫做天花。天花曾經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根據正史記載,清朝入關後共有十帝,有兩位皇帝死於天花,一個是順治皇帝(康熙的爸爸),另外一位是同治皇帝(咸豐帝和慈禧的兒子),得年才18歲。還有兩個皇帝,雖然沒有死,但卻在臉上留下了天花的麻子,一個是康熙,另外一個是咸豐,這兩對父子檔,都得過天花。也正是由於順治死於天花,所以才會指定得過天花沒死的康熙繼位,因為古人早已得知,得過天花就會有免疫力。在此基礎上,康熙登基以後也大力的防治天花,設立查痘章京,負責防治天花。
註:有些野史記載,同治皇帝性好漁色,經常微服出訪,尋花問柳,其實真正的死因是死於梅毒,我講同治你可能不記得是誰,換個說法好了,『九品芝麻官』裡跟豹頭和包龍星躲在飄香院的桌子底下那位皇帝的原型就是同治帝。
除了中國,再看看其他的外國,俄羅斯沙皇,美國總統華盛頓和林肯,也都得過天花,根據統計20世紀天花總共造成了五百萬人的死亡。
中國古代傳統的種痘疫苗法,起源于明朝,被稱為吹鼻種痘,就是把天花者的痘痂,吹入接種者的鼻中,讓患者輕度感染天花,以獲得免疫力,但天花終究是天花,種痘還是有死亡的風險存在。
在歐洲,十八世紀末時英國的愛德華醫師,發現在農場擠牛奶的少女都沒有罹患過天花,經過實驗,發現罹患過牛痘的患者都對天花具有免疫力。相比於人痘會感染天花,牛痘安全多了。所以後來發明了牛痘疫苗,最終透過預防醫學,讓天花從此在實驗室外絕跡。
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就是最早預防醫學的概念。預防接種疫苗,是降低疾病發生率最好的方法。除了保護自己,疫苗接種還可以保護其他沒接種的人,產生群體免疫力。疫苗接種率越高,就有越強的群體免疫力,
提到疫苗的發明者愛德華醫師,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應該被釘上歷史恥辱柱的英國醫師— Andrew Wakefield 韋克菲爾德。1998年,他『創造』了一篇被認為是『過去一百年來最具破壞性的醫學騙局』,他在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三合一疫苗)會引法自閉症,這篇文章最終因為無稽而撤銷,甚至他本人也被吊銷了行醫資格,但照成的傷害已無法挽回,這傢伙還不死心,2002年甚至還拍了反疫苗的紀錄片《疫苗黑幕:從隱瞞到災難》,個人覺得寒天電視台不重金挖角這等人才實在是太可惜了(誤)。
世界上四大不可信:英國研究、中國製造、台灣報導、南韓起源。難怪英國研究超越了台灣報導,被列名排行榜榜首啊,幹!
許多的腦包家長,如同易騙難教的媽媽社團一樣,信奉了韋克菲爾德的疫苗威脅論,拒絕讓孩子施打疫苗,這種拒絕接種安全的疫苗的行為被稱為疫苗猶豫。更可怕的是,支持這種論點的人,不是社經地位較低的階級,而是擁有較高經濟力,教育程度也較高的中產階級。他們以醫療自由為名,鼓吹不應該強迫孩子施打疫苗,這在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來講,是很諷刺的。而很一些無良的政客為了選票在其中推波助瀾,也起了不小的效果。甚至還有一些宗教團體,聲稱透過疫苗來避免疾病或死亡,是違反神的旨意的,但我身為怪咖腦殘智障的超級吸塵器,為了避免比惹到韓粉還可怕的攻擊,這個不多著墨,請各位自己搜尋 『Bible belt』和『反對接種疫苗』,甚至目前美國大多數的州都 #允許因為宗教因素而不接種疫苗!!
在預防接種醫學上,高社經地位者,發達國家者施打疫苗,只要疫苗的覆蓋率夠高,一樣也可以保護到無力施打的人。如果全世界有一百個人,99人都打過疫苗也獲得免疫力了,那無力施打的那一個人,同樣也在疫苗的保護力之下。而這些聲稱疫苗威脅論的人,『除了笨,就是自私的壞』,一方面不信任疫苗的安全性而拒絕接種疫苗,但又希冀於其他人接種疫苗形成保護力,來保護他自己和他的孩子,心裡想著只要夠多的人打,我不打也沒關係。
這次全世界範圍的麻疹大流行,就應證了一句話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 我們講『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圖片為美國2010~2019年的麻疹病例,來源是CDC美國疾病管制局,可以看到2014年的麻疹病例從原本的100多暴增到667例,2019年才過了不到一半,已經有近900例了。而不只美國,歐洲也死灰復燃,這波麻疹疫情,似乎在全世界的範圍,越演越烈!
非洲是沒錢打,歐美是有錢不願意打。由於全世界有大批未注射疫苗的人,所以這種本該徹底被戰勝的疾病,卻大規模的爆發了!
#你的孩子,#麻疹疫苗打了沒?
漸凍症發生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預防癌症該吃什麼呢?日本熊本大學名譽教授前田浩(Hiroshi Maeda)為癌症患者奉獻了畢生心血,過去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提名,是世界知名的抗癌藥物權威、標靶治療的奠基者,他始終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多年來研究指出消除活性氧就是在防癌,而防癌上選,就是蔬菜中的植化素!他推薦了一道簡單又有效的超強抗癌蔬菜湯,快來看看怎麼做、怎麼喝,能讓我們享受美味的同時輕鬆抗癌!
前田浩長年研究抗癌藥物,但抗癌藥物不是只會殺死癌細胞,也會傷害到正常細胞,引起嘔吐、掉髮、食慾不振、造血功能障礙、神經障礙等多種副作用。而前田浩的研究目標,是可以在不傷害正常細胞的前提之下殺死癌細胞,可以降低患者痛苦、保證患者生活品質。
前田浩強調,罹癌和活性氧脫不了關係,紫外線、化學物質、香菸、慢性發炎等因素,都會增加人體內的活性氧,並造成細胞、DNA損傷,讓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因此,消除活性氧和預防癌症有直接的關係。
然而,人體內可以幫助消除活性氧的物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漸漸減少。蔬菜中植化素(Phytochemical)強力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幫助消除活性氧,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他舉例,番茄的茄紅素、菠菜的葉黃素、蘿蔔的類胡蘿蔔素等,都具備強力抗氧化效果。在歐美也有各種研究,指出植化素具備抗癌解毒的效果,能抑制癌細胞成長、增殖,因此蔬菜可以說是防癌上選。
日本麻布醫院院長、醫學博士高橋弘也表示,植化素是植物為了對抗從紫外線產生的活性氧、害蟲等危害所製造出來的天然成分,具備強力抗氧化效果,但人和動物只能透過食用植物來攝取,無法自行製造。而植化素也因其強力的營養、預防疾病的功效,而經常和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各大營養素相提並論。
美國癌症學會專刊《Cancer Research》的一項針對肝炎帶原者的研究也發現,
一週攝取蔬菜超過6次,肝癌發生率少4.7倍!
前田浩推薦一道強效抗癌蔬菜湯,攝取植化素的同時,也能補充溶進湯裡的維生素、礦物質,
一,將洋蔥、胡蘿蔔、高麗菜、南瓜洗乾淨
二,再切成小塊,並放入鍋中開火,蓋上鍋蓋
三,快要沸騰時轉弱火煮30分鐘讓蔬菜變軟
四、加入自己喜歡的調味料即可食用
一天喝1~2次,每次喝250~300ml即可。
夏天也可以冷藏後喝冰的。
也可以裝在夾鏈袋、容器中後放入冷藏或冷凍保存。
健康好處通通喝下肚,趕快來做一道吧!
【抗癌影片報你知】
3重抗癌力!名醫喝豆漿蔬菜湯,1個月擊退癌症
https://youtu.be/3cWdla1NwC8
抗癌成分比毛豆多6倍!海苔:防大腸癌還能降膽固醇
https://youtu.be/eE-tSwmegCg
抗癌大王「大蒜」,護肝強免疫(蒜頭雞湯)
https://youtu.be/kDdiAKuPlFA
【抗癌文章看這裡】
抗癌蔬菜明星「玉米筍」降三高!這2種人要少吃玉米筍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449
過午不吃地瓜!地瓜餐將她從鬼門關前救回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409
罹癌23年!天天「蔡依林」、「王力宏」肝癌零復發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5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漸凍症發生率 在 漸凍症發生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必吃
成醫診治30名漸凍人存活率3年-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成醫神經部主任林志勝說,「漸凍人」是國內病友組織的稱呼,正式病名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屬罕見 ... ... <看更多>
漸凍症發生率 在 漸凍症發生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必吃
成醫診治30名漸凍人存活率3年-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成醫神經部主任林志勝說,「漸凍人」是國內病友組織的稱呼,正式病名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屬罕見 ... ... <看更多>
漸凍症發生率 在 論壇... -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 的必吃
漸凍 人協會的首席科學家Lucie Bruijn在《時代雜誌》曾表示「漸凍症是很複雜的案例, ... 每年約有500位運動神經元疾病新發生個案,近年來其盛行率更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