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此「病名」後來已經移除)**,他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斯密達」(雖然我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在某些人眼裡,他非常奇怪,焦慮的時候會不斷唸一些海洋生物的種類和部位、有些時候甚至會拿頭去撞牆壁、一眼就能夠記下所有的數字和東西、執行任何動作的時候嘴巴要碎碎念等等,可是當他善用他的特質在恰當的地方,反而能夠有很好的結果。所以或許你可以說他是「患者」,也可以說他有屬於他獨特的「寶藏」。
我想一想,既然我有亞斯特質,就會相對來說比較相信數字,可是做完這個測驗之後,很意外比我想像當中的分數還要低一些(你可以玩玩看自己有沒有大於32分)。或許這些年來被治療和工作上面的學習,也改變了我許多。
根據我粗淺的了解(如果有錯請不吝指正我),亞斯雖然是一種疾病診斷,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亞斯特質」,而是一個光譜,可以分成這個特質較高的,以及這個特質比較低的人,至於有沒有到「病症」的程度,不能夠單靠這個量表來確定,還需要加上其他的種種因素來判斷。換句話說,在這個測驗當中如果你得到滿分50分,也不代表你真的是亞斯柏格症的患者,只是代表你對於某一些細節、某一些東西特別在意跟執著,如果你需要明確的診斷,可能還是求助身心科醫師比較好。
你可能會問說,如果我的得分很高,那我還有救嗎?除了這個測驗本身有它的限制之外,老實說,在做這個測驗的時候我還有一種感覺:以前的我跟現在的我好像有點不一樣。包含對人際的敏感度,察言觀色、語言相處的感覺等等,似乎在學習諮商之後,我變成一個「比較社會化的亞斯特質的人」,比方說「我很難察言觀色」這一個題目,對以前的我來說是「絕對同意」(小時候我媽都說我是一個不會察言觀色的小孩),但透過一些課程的訓練,我慢慢「知道」,兩隻手放在前面交叉可能是防衛、用手托著下巴,或許代表專注聆聽,眼神接觸,可能表示這個人願意跟你談到他的心情,而眼睛看著地上,或許他正在逃避某些東西、逃避互動等等——這些「很基本的人際互動法則」我原本都不知道,是透過訓練之後慢慢知道的(能不能感覺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來,雖然花了很多學費還沒畢業,但也算是值回票價的!(感謝一直以來沒有放棄我的朋友跟老師們XD)
換言之,你可能因為經歷了一些學習或者是調整,你身上的某些特質、有些部分是可以改變的(這句話的背面,就是有些部分是無法改變的)。重點不是你改變了多少,而是你有沒有辦法展現出你比較擅長的那一個部分,把它當成你生命的翅膀,陪你飛向更遠的地方。而那些你不擅長的部分,一方面要感謝陪在你身邊的友人*(例如劇中的 #尹樹木 ),一方面也要謝謝你自己,用你自己的方式,活出你生命的色彩。
沒有人是完美的,不論是不是亞斯都一樣。一直看著自己陰暗的部分,只會越陷越深;嘗試用你擅長的地方,把你的人生點亮,你會發現,當你活出真正的自己,雖然身邊的人不一定會喜歡你,但至少,你會變得比較自在一點,而這個一點點,就像是海洋上面的燈塔,讓你在迷惘當中慢慢長大,安頓下來,不再害怕。
#這裡做測驗 Re-lab
#亞斯伯格成人量表
https://relab.cc/baron-cohen/
——
*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當你發現自己有些部分和別人格格不入,別人覺得你很奇怪的時候,請先不要先入為主的覺得是自己的問題,這可能是症狀或者是你的特色本身,可以改變很好,不能改變也沒關係,畢竟這可能跟大腦的一些結構有關;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的朋友或是伴侶,可能會面臨所謂的的 #卡珊德拉症候群 ,你在一種壓力和痛苦當中,但別人卻看不出來,甚至認為「有問題的人是你」。關於這個症候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這個詞的意思,應該可以找到一些因應與相處的方法。
** 感謝讀者的留言補充: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定義,取消了亞斯伯格症這個「病名」,放到自閉症類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分類當中,留言的部分有一些討論,大家可以參考。
創造力量表 在 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抽獎」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三位幸運者請私訊~
★100個提升腦力的摺紙主題,玩出孩子創造、觀察、規畫、理解、判斷5大能力!
🤡🤡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運用手腕手指的摺紙遊戲,能鍛鍊大腦、培養感性思考~
※👾👾👾在家就能進行的「摺紙育腦法」:
👉特色1:手指訓練,刺激腦力開發
摺紙若要摺得好,必須靈活運用每一根手指,當大腦接收到來自眼睛、耳朵和手指的感官刺激時,一連串的反應與經驗都會幫助大腦的神經細胞和串聯神經細胞的突觸增加,只要重複這個過程,孩子的大腦皮質會變厚,大腦便會快速發育。
👉特色2:接受挑戰,培養感性思考能力
孩子在摺紙時,必須看懂外摺、內摺等記號,挑選適合主題或是個人喜愛的色紙,按照步驟和順序逐步完成目標,判斷力、觀察力和規畫力因此建立。作品完成後,除了利用評量表紀錄外,還可讓孩子發揮創造力將作品組合成貼畫。一連串的操作獲得成就感,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帶來愉快感,即使失敗的懊悔等各種情感,也有助於培養豐富的感性思考能力。
👉特色3:延伸學習,建立數學邏輯
讓孩子從小掌握數字和圖形觀念,是培養數學頭腦的最大關鍵。摺紙過程中,紙張不斷對摺後摺出相同形狀的三角形或四邊形等,孩子能藉此掌握相似形狀、分數和乘法等數學概念。書末還有延伸學習,提供方法訓練孩子對數字的掌握能力與心算的能力。
🤓[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作者:久保田競/ 監修; 久保田腦/ 協力
出版社:小熊
出版日期:2021/05/19
博客來買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1714
創造力量表 在 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x遊戲書】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雙寶示範摺紙遊戲真得超認真,還要送給粉絲啦~
★100個提升腦力的摺紙主題,玩出孩子創造、觀察、規畫、理解、判斷5大能力!
🤡🤡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運用手腕手指的摺紙遊戲,能鍛鍊大腦、培養感性思考~
※👾👾👾在家就能進行的「摺紙育腦法」:
👉特色1:手指訓練,刺激腦力開發
摺紙若要摺得好,必須靈活運用每一根手指,當大腦接收到來自眼睛、耳朵和手指的感官刺激時,一連串的反應與經驗都會幫助大腦的神經細胞和串聯神經細胞的突觸增加,只要重複這個過程,孩子的大腦皮質會變厚,大腦便會快速發育。
👉特色2:接受挑戰,培養感性思考能力
孩子在摺紙時,必須看懂外摺、內摺等記號,挑選適合主題或是個人喜愛的色紙,按照步驟和順序逐步完成目標,判斷力、觀察力和規畫力因此建立。作品完成後,除了利用評量表紀錄外,還可讓孩子發揮創造力將作品組合成貼畫。一連串的操作獲得成就感,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帶來愉快感,即使失敗的懊悔等各種情感,也有助於培養豐富的感性思考能力。
👉特色3:延伸學習,建立數學邏輯
讓孩子從小掌握數字和圖形觀念,是培養數學頭腦的最大關鍵。摺紙過程中,紙張不斷對摺後摺出相同形狀的三角形或四邊形等,孩子能藉此掌握相似形狀、分數和乘法等數學概念。書末還有延伸學習,提供方法訓練孩子對數字的掌握能力與心算的能力。
🤓[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作者:久保田競/ 監修; 久保田腦/ 協力
出版社:小熊
出版日期:2021/05/19
博客來買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1714
👄👄👄👄👄
贈書活動參加辦法:有3位幸運兒,抽獎8/12
1.[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粉絲頁按讚或追蹤
2.Tag 4位好友
3.留言[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x治療師雙寶阿木]
4.公開分享
小熊出版 Little Bear Books
#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創造力量表 在 [疑問] 關於創造力量表- 看板PSY 的必吃
大家好,我是教育相關科系的研究生,
最近正準備開始擬訂研究方向,但遇到了一些量表方面的問題,
不知道有沒有曾經有過相關經驗的版友,能給我一點建議呢。^^
因為研究主題的關係,需要用到能夠測量創造力的量表,
搜尋相關資料發現,可能較適合使用的量表有:
1. 劉英茂 托浪斯創造思考測驗 中國行為科學社
2. 吳靜吉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心理出版社
3. 陳長益 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TTA) 心理出版社
4. 林幸台 王木榮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 心理出版社
以下是我的疑問:
1. 施測對象為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不知道是不是僅適用於第3種呢?!
或說適用對象的年齡只是建議,還是可以適用呢?!
2. 因為想要做量表上的比較,再確定要使用哪種量表。
由於量表似乎都必須購買才能使用,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先看過量表呢?!
詢問過學校諮商中心,諮商師表示沒有這類量表。
(打了心理出版社都沒人接...orz)
3. 若為研究所需,
能否email詢問吳靜吉教授 (指導教授說也許她能輾轉詢問)
也許他會同意我使用他的量表呢?!
以上問題,希望有經驗的板友能不吝指教哦,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2.18.7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