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黎巴嫩:中東「異類」和它一言難盡的歷史包袱
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承擔著全國60%海運的港口癱瘓。17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20多家醫院診所和120所學校被毀。
黎巴嫩總統奧恩15日接受法國電視台採訪時表示,貝魯特港爆炸案調查需要時間,所有假設依然存在,法國和美國調查人員參與了黎巴嫩最高司法機構主持的調查行動。他說,刑事財務調查將聚焦是否存在財務違法,而這是腐敗的起點。他希望新一屆政府首先推進改革。
次日,黎巴嫩基督教最高神職人員,馬龍派宗主教拉伊在周日禮拜時警告說,黎巴嫩處境極其險惡,面臨「最大的危險」,可能成為某些國家的籌碼。他呼籲議會提前選舉。馬龍尼禮教派歸屬天主教,在黎巴嫩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
總理迪亞卜10日引咎辭職,臨走前留言:災禍的根源在於政治腐敗,教派領袖和寡頭家族操控政壇, 積重難返。
總之,太多歷史遺留的包袱,冰凍三尺非易日之寒。
黎巴嫩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留下了怎樣的包袱?
中東奇葩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三面陸地,西臨地中海,與敘利亞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比天津略小。
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史上一直是各個帝國王朝擴張、征戰途中的要塞,進入20世紀後則夾在中東兩大宿敵的中間,難以獨善其身,終究懷璧其罪,成為別人相互廝殺的戰場。
當今世人對這個面積一萬平方公里的中東小國如果有印象,那麼最主要的有兩點:戰亂不斷,以及曾經的繁榮輝煌。
黎巴嫩鼎盛時期雖然不是中東首富,卻因經濟發達、社會多元開放、宗教分權共治架構等特點,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世人稱它是中東明珠、中東瑞士、中東小巴黎(首都貝魯特)。
黎巴嫩政治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權共治,經濟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三分之二勞動力從事服務業;運輸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貝魯特港承擔了全國60%的海運業務;社會開放與保守並存,沙灘上有比基尼美女,也有長袍遮身的穆斯林女性。
「中東小巴黎」的前世
黎巴嫩境內山地為主,沒有沙漠,有高山、峽谷、沃土、沙灘,屬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谷地土壤肥沃,迥異於中東其他地方的沙漠氣候和環境。它還有良港和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
人類古代四大文明有兩支起源於它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也在那片被歐洲人稱為中東的地方。文明在那裏交匯、碰撞。
聖經《舊約》裏有一些關於黎巴嫩的零散記述。
上下5千年,黎巴嫩這片土地上曾經飄揚過大約10面不同的大王旗,而每一個統治者都在那裏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從宮殿、神廟、宗教到城市、傳統和文化。
黎巴嫩是腓尼基文明的搖籃。
腓尼基人最擅長航海和經商,曾經幾乎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商貿。他們還發明了腓尼基22個字母,這些字母是後來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共同的根。
腓尼基人公元前9世紀遠征非洲,在北非的突尼斯建立迦太基國,然後依靠航海業與商業迅速崛起,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羅馬帝國崛起後,兩強爭霸,打了100年的仗,最後以迦太基被消滅,黎巴嫩也被劃入羅馬帝國版圖。
羅馬人之前,統治過黎巴嫩的先後有古埃及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人之後,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統治黎巴嫩,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黎巴嫩宣佈成立共和國。
中國宋朝與世界通商,史料記載中就有這個地區,還有經由這個交通樞紐與中國做貿易的歐洲和非洲商人。
宗教並存共處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幾經盛衰,伊斯蘭教成為中東地區主宰,但黎巴嫩卻是阿拉伯世界裏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各自內部主要教派)並存、分權共治的國家。
這是歷史的遺產,也可以說是伏筆。
基督教發源於黎巴嫩毗鄰的巴勒斯坦地區,先是受到羅馬帝國殘酷鎮壓,最後卻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隨著帝國軍隊的鐵騎到處傳播,也傳到黎巴嫩。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崛起,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中東,黎巴嫩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伊斯蘭教傳入。因為各種原因,征服者未能將基督教信徒趕盡殺絶。
阿拉伯帝國攻陷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教會和基督徒發起前後9次十字軍東征。黎巴嫩正處於進軍耶路撒冷的必經之地。
十字軍東征過程,也是黎巴嫩基督教不斷得到外力輸血的過程。同時,伊斯蘭教征服的其他基督教地區的信徒為了躲避迫害,逃到黎巴嫩山區。
這樣,黎巴嫩雖然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境內基督教卻信眾龐大,教派也很多,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馬龍派都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也在此共存。
這就為日後的宗教文化多元社會和分權共治政體打下了基礎。
同時,也為日後宗教衝突和內戰埋下了伏筆。有歷史學者曾說,這裏可以是人間天堂,也可以是人間地獄,就取決於宗教之間是否發生衝突。
兩次世界大戰
奧斯曼帝國1516年征服黎巴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匈帝國戰敗。
1860年,黎巴嫩發生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激烈衝突,法國派兵干涉,最後將黎巴嫩變成自治區,立下規矩,黎巴嫩行政長官須由基督教派人士擔任。這個規矩得以延續,黎巴嫩本身的基督教歷史積澱也起了作用。
一戰結束後,英法簽約,規定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歸英國委任統治,黎巴嫩和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
又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共和國宣告成立,1944年元旦法國移交權力,1946年英、法軍隊撤出黎巴嫩。
分權共治原則
黎巴嫩獨立時人口130萬,基督教徒佔60%,穆斯林佔40%,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差不多各佔一半。
當時各教派就國家權力分配達成了協議,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遜尼、什葉兩派分權共治,相互制約。
根據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徒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二戰後十多年,黎巴嫩經歷了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
不過,曾經在黎巴嫩生活過的人注意到,民間各宗教和教派平時相安無事,你穿你的比基尼,我裹我的罩袍頭巾,但通婚很少。
現在黎巴嫩政治改革舉步維艱,如果說教派和寡頭家族各謀其利的積弊難逃其責,部分也是歷史的折射。
以色列和中東戰爭
世上沒有不散的盛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地方劃出一片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結果慘敗,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湧入黎巴嫩。
本來並不牢固的平衡被打破。黎巴嫩權力分享機制建立在人口比例基礎上,而穆斯林人口驟增,導致權力分配的變數加大,要求調整的呼聲增強。
基督教派不讓步,穆斯林強烈要求,矛盾明朗化。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武力抵抗以色列,總部設在約旦。
約旦是阿拉伯聯盟成員,與以色列為敵,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中的60萬進入約旦,並允許巴解組織客居約旦。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勢。
內戰爆發
1970年9月,巴解組織成員"人民陣線"劫持英國、德國和瑞士的共3架民航客機,將300多名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逼迫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遭以色列拒絶後當眾炸毀飛機,舉世震驚,一致譴責。
約旦國王決定約旦不再歡迎巴解組織,武力驅逐。巴解組織總部迫遷到黎巴嫩南部,在那裏安營扎寨,訓練武裝力量,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報復,炮彈打向黎巴嫩。
黎巴嫩鄰國敘利亞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是宿敵。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安家後,敘利亞進入黎巴嫩北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持續15年。"中東瑞士"變成了敘利亞和以色列角力的戰場。
1982年,以色列出動9萬大軍進攻黎巴嫩,決意徹底摧毀敘利亞和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第五次中東戰爭打響,敘利亞和巴解幾遭滅頂之災。最後經美蘇和聯合國調停之下停戰。
海灣戰爭
停戰後,衝突和矛盾還在延續。
戰爭期間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佔領地區的40萬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在伊朗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武裝,目標是以色列。
敘利亞軍隊停戰後繼續留在黎巴嫩,直到200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後才撤軍。
黎巴嫩國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勢力的平衡被打破之後很難恢復。
不過,經濟得到復蘇,重建也頗有起色,貝魯特布滿彈孔的牆垣在霓虹燈和夜生活的喧囂中也不顯得突兀。
繁華開始重現,但不安定的潛流和各種摩擦、衝突從未真正消停。受別國宗教衝突和戰爭的影響,黎巴嫩國內各教派之間的齟齬和矛盾加深。
這種狀況持續到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無暇顧及黎巴嫩,敘利亞及其支持的伊斯蘭教派力量趁機出兵, 擊敗基督教武裝,黎巴嫩內戰結束。
戰後重建分權共治架構,伊斯蘭教勢力佔了上風,雖然議會中兩大教派席位均分,但跟1943年相比,基督教派的地位略有下降。
脆弱的和平只是暫時遮掩了眾多不安定因素。
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爆發衝突,戰爭持續了34天,仍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停火。
拉菲克·哈里里遇刺
那次衝突爆發前黎巴嫩發生了一樁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至今尚未結案,又因為今年貝魯特港區大爆炸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2005年2月,已經辭職的遜尼派穆斯林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在貝魯特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經國際團隊調查鎖定4名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聯合國為此在海牙設立黎巴嫩特別法庭。
經過幾年調查,聯合國黎巴嫩特別法庭 2011年向黎巴嫩檢察機關遞交哈里里遇刺案起訴書,對4名嫌疑人提出起訴。
黎巴嫩特別法庭原定2020年8月5日開庭,因4日貝魯特港區大爆炸推遲到8月18日。
圍繞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背後的動機和元兇,至今仍無定論。因為開庭和爆炸的日期巧合,各種猜測和陰謀論鵲起。
路透社8月16日引述黎巴嫩真主黨表態說,將等待官方調查結果,但如果最後發現以色列與此事有關,將採取相應報復行動。真主黨得到伊朗的支持。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務院官員到黎巴嫩港口爆炸現場察看後表示,必須展開透明、可信的調查。
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提供5.6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用於穩定穀物供應和重建被炸毀的醫院。
黎巴嫩媒體16日稱,初步調查顯示儲存硝酸銨的港口倉庫事發前存在重大隱患,附近還存放著大量煙花爆竹。
其他
由於獨特的歷史,海外的黎巴嫩裔僑民為數龐大。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黎僑"超過1500萬人,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非洲及海灣國家,國內戶籍人口450萬左右。
海外黎僑中不乏世界名人,比如美國影星喬治·克魯尼的夫人阿邁勒·克魯尼(Amal Clooney),再比如中國人熟悉的馬海德醫生。
馬海德二戰期間以醫生的身份到延安參加中國抗戰,1949年後又是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國際 #政治 #宗教 #歷史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10的網紅吳光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祖母綠的歷史 今天帶各位了解祖母綠的歷史 世上的綠有上千種,深綠、淺綠、墨綠,翠綠,嫩綠、碧綠,卻沒有一個形容詞能清楚地描述祖母綠的顏色,所以祖母綠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自己顏色命名的寶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祖母綠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帝國的皇帝,亞歷山大大帝,把祖母綠視為戰無不勝的源泉,每次出...
亞歷山大帝國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的貢獻有多麼大?
中國有5000年曆史,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的貢獻之大遠超越替代人的想像。
一,悠久的歷史。
我們如果在網上搜索英語和漢語的歷史時
都會發現一個現像很有意思:
英語的歷史是可以搜索到的,現代英語的歷史只有500年左右,再往前就是中古英語(1150-1450年)和上古英語(450-1150年)。在現代英語的發展過程中,16世紀末但今天的普通英國人已經讀不懂莎士比亞的戲劇性財經。
有據可考的英國歷史也就只有1000年左右,但上古英語的歷史的超過了英國歷史的上限。
搜索“漢語的歷史”呢?
對不起,漢語的歷史搜不到,能搜索到的只有漢字的歷史。
象形文字是原生文明才使用的文字,由本民族發明,供本民族使用。字母文字則是藉用其他民族的文字來表達本民族語言。
現存初期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已經死成熟的文字,《尚書》中有記載盤庚遷都時發表的政治演說。
在古代,一套完全獨立的文字從發明到完善成熟需要至少幾千年,上萬年也很正常。可想而知,漢字的歷史有多麼悠久。
漢語呢?
關鍵語言並非人類獨有的,動物也有語言,原始人之前的類人猿也有自己的語言。
那漢語的歷史只能靠大家去想像了。
使用象形文字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多麼悠久,遠不是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可以比擬的。
二,中華民族在古代的發達程度。
我們暫不討論商朝之前的歷史。單從西周到明朝中期,中國的人口規模,城市化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科技先進程度,政治制度的完備程度都是領先世界的。
「四大發明」的全稱是對西歐近代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四項中國古代發明,最初由李約瑟提出。
也就是說,這四大發明其實不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最先進的科技,而是影響了西方的這類發明。
中國的古代養蠶,鐵器的發明,瓷器的發明,漆器的發明,12平均律,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行省制,科舉制,內閣制等甚至更為偉大。這些東西也傳播到中東和西方,對人類的影響不低於四大發明,只是沒有西方人說出來而已。
三,中華帝國的規模。
20世紀人類剛發現比太陽大一千倍,一萬倍的恆星時,都不敢相信,以為自己的算錯了。直到幾年後才最終確認,宇宙中比太陽大的恆星還多的是,數都數不過來。
類似的,在古代,亞歐大陸上的大國其實非常稀少。與多數國家和部落劃分,中國就是一個超大規模「恆星」,突破了古代外國人的想像。
羅馬帝國的版圖實際上一直不固定,羅馬人只對很少的一些地方進行直接統治,對全國大部分地區實行“委任統治”,因此當地的大家族進行統治。類似中國古代的“土司製度”。
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也沒有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
總體而言,西方的大帝國們,不但規模(包括領土域,人口,經濟規模等)不如中華帝國,連制度也不如中國先進。
秦統一六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事件之一,能與工業革命相提並論。
秦統一六國,產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帝國,疆域大,人口多,只有皇帝,沒有諸侯王,全依賴官僚進行統治。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規模衡,修建馳道,這簡直就是近代國家。
總體而言,既從規模,還是先進程度,人類大多數的民族和國家只能算是行星和太陽,而中華帝國就是比太陽大一千倍的那顆「恆星」。代表人類的組織化程度上升了一個大台階。
四,中華文明的邊界和中西文化交流。
很多人認為,在古代,中國是封閉的國家,對中亞,中東和歐洲影響很小。持這種觀點的人該改變了。
中華文明的邊界其實遠至里海和波斯,與歐洲不太遠。
把中華帝國的絲綢,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軍隊組織模式改為了中亞地區。西漢時期,中華帝國就在西域建立了穩固的統治。
漢奴帝時期,匈奴被趕到了中亞地區,200年後敵奴又跑到了歐洲。匈奴與漢朝是兄弟之國,雙方都是炎黃子孫,在和親與戰鬥中,文化交流也比較充分。雖然比漢朝稍微稍微一點一點,但比中亞和歐洲先進多了。戰爭奴人在搶掠的同時,也給歐洲人送去了非常實用的中華文化。
唐朝時,突厥被趕到了中亞和中東地區。突厥與唐朝的關係,指出漢朝與戰鬥奴隸,突厥“西遊”又是一次文化傳播。
北宋末年,遼國滅亡後,耶律大石帶部分遼國人在中亞建立西遼,持續了一百多年。
當時金朝已經立國近百年,漢化比較明顯了。蒙古與金朝,西夏,南宋征戰幾十年,也屬於中華文明的邊緣文明,吸收了很多中華文化。蒙古征戰毀掉了南宋,它的西征卻促進了歐洲的近代化。
總體而言,中華文明並非封閉的,中華疆域曾遠至里海,靠商人和游牧民族傳播到中亞,中東和歐洲,對整個亞歐大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結:在古代,中國是人類的發展的最高峰,中國的疆域曾遠至裏海和波斯,把中華文化帶到那裡,匈奴,突厥,蒙古西遊也把中華文化帶到西方,促進了中西交流。沒有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國家,人類歷史不可能發展這麼快
亞歷山大帝國 在 英雄故事 Hero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羅馬帝國現身之前,存在過疆域無邊無際的大帝國。
創立之神人名為「亞歷山大」,不過他的生命這時此刻走到盡頭,羅克珊娜在馬其頓皇宮,等待御醫來臨……
《愛新覺羅弘曆短篇集》從頭看▶ https://ppt.cc/fwxkex
亞歷山大帝國 在 吳光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祖母綠的歷史
今天帶各位了解祖母綠的歷史
世上的綠有上千種,深綠、淺綠、墨綠,翠綠,嫩綠、碧綠,卻沒有一個形容詞能清楚地描述祖母綠的顏色,所以祖母綠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自己顏色命名的寶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祖母綠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帝國的皇帝,亞歷山大大帝,把祖母綠視為戰無不勝的源泉,每次出兵打仗一定配戴祖母綠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一任女法老,克雷奧佩特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埃及豔后,也非常喜歡祖母綠,在那個時候埃及是有出產祖母綠的,亞歷山大大帝的祖母綠應該也是來自於埃及,埃及豔后甚至把祖母綠上刻上自己的畫像,送給羅馬帝國的皇帝,因為埃及豔后對祖母綠的喜愛,祖母綠成為當時地位最高的寶石,西方世紀對祖母綠的崇拜也來源於此,後來飾演埃及豔后的女星,伊莉莎白泰勒也非常喜歡祖母綠,他收藏的祖母綠,至今仍是祖母綠收藏界的瑰寶!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6世紀初西班牙成為海上殖民霸主,殖民了哥倫比亞,發現了最著名的木左礦和契沃爾礦,西方世界因此擁有更多的祖母綠,在加勒比海和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的沈船上,發現了大量的黃金和祖母綠,再次證明了西方世界在加勒比海海域對祖母綠的爭奪,在西班牙之後有著非常悠久的寶石收藏歷史的,印度莫臥兒王朝,也成為祖母綠的忠實擁護著,莫臥兒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沙賈汗皇帝,也是泰姬陵的建造者,非常喜歡祖母綠,在2019年6月,紐約佳士得的拍賣中,就有著一系列名為大君與莫臥兒的非常著名的祖母綠拍品,兩千多年來人們對祖母綠的喜愛從未改變
亞歷山大帝國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梗你報新聞】2020-OCT. WEEK 3
《神力女超人》導演派蒂珍金斯 + 蓋爾加朵再度合作 重拍經典埃及豔后 引發種族爭議
.
▶ 收看YouTube(單篇)影片:
https://youtu.be/GfEJe_pGQ6Y
▶ 收聽完整 PODCAST內容(長版)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iye9y1ymvy0875silrwmco
.
二十世紀福斯影業曾在1963年推出描述古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的大型古裝電影《埃及豔后》,由當時的女星 伊莉莎白泰勒,以及男星 李察波頓分別飾演埃及豔后和羅馬帝國將軍 馬克安東尼,不論戲裡戲外都是媒體鎂光燈追逐的焦點;加上當年雖然這部電影是年度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卻因為福斯投入大量資金而無法回本差點破產,讓《埃及豔后》這部電影在影史上留下不朽的經典地位。
.
根據Deadline的獨家報導,派拉蒙影業正式取得了《埃及豔后》電影的改編發行權,並且找來了《神力女超人》導演+演員,派蒂珍金斯與蓋爾加朵,如此黃金組合單下改編重拍的重任;另外,編劇方面則是由《艾莉塔:戰鬥天使》《隔離島》編劇 來塔卡洛格里迪斯所執筆,相信會是一部值得關注的史詩鉅作。
.
然而,蓋爾加朵是一位來自以色列的猶太人混血演員,網路上也有不少人質疑好萊塢讓一位白人演員飾演埃及豔后的決定令人不解;但歷史上的埃及豔后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其實是擁有馬其頓、希臘人的血統,托勒密王朝也是繼承來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王朝內不斷近親聯姻下的混血種族,若說要找到一個純正的希臘血統演員,事實上也有難度。目前《埃及豔后》這部電影的消息仍處在非常前製階段,上映日期和其他的演員卡司也不確定,但針對蓋爾加朵的種族問題已在網路上掀起一波討論熱潮。
.
.
大家看到這則追蹤新聞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
新聞編輯:Jericho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2HdIoWMM0Ip4VtXd35gRQ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
https://www.facebook.com/FILMemesTW
**************
歡迎加入【 有梗電影俱樂部 】臉書社團,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需回答問題審核)
.
也別忘了按讚追蹤更多不同平台內容唷!
📣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YouTube:http://pcse.pw/9ZNYT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派拉蒙 #福斯 #埃及豔后 #神力女超人 #派蒂珍金斯 #克麗奧佩脫拉 #伊莉莎白泰勒
亞歷山大帝國 在 Comm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故事大綱】
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小姐選舉」是國際觸目的盛事,全球各地有超過一億觀眾透過電視直播收看,但最具爭議性的可說是1970年於倫敦舉行的一屆…… 一個新組成的女權組織認為選美是貶低女性,因此極力反對,包括 莎莉亞歷山大 (姬拉麗莉 飾) 在內的成員不但在比賽前多次在街頭示威抗議,更於比賽期間在眾目睽睽下衝上舞台,擾亂和阻礙比賽進行。雖然她們立即就被逐離場,而比賽亦繼續進行,但更觸動觀眾神經的一幕卻隨即上映:當晚奪冠的佳麗竟然不是大熱的瑞典小姐,而是來自西印度群島島國格林納達的 珍妮花賀斯頓 (古古安芭塔羅 飾),以黑馬之姿成為史上首位獲勝的黑人女性。就在短短一小時內,全球觀眾親眼目睹父權主義被公然挑戰,西方審美觀亦被全然顛覆,一場選美翻起千重浪,亦為女權運動打下漂亮的一仗。
真人真事改編
Netflix皇牌劇集《王冠》BAFTA獲獎導演 菲莉芭盧普 PHILIPPA LOWTHORPE 執導
金像提名影后 姬拉麗莉 KEIRA KNIGHTLEY
《槍狂帝國》古古安芭塔羅 GUGU MBATHA-RAW
《星夢女神: 茱地嘉蘭》謝茜畢克萊 JESSIE BUCKLEY
《魔天豪廷》姬莉候斯 KEELEY HAWES
《霓裳魅影》金像提名女星 李絲莉曼維爾 LESLEY MANVILLE
《官謊真相》域斯伊凡 RHYS IFANS
金像提名男星 格烈堅尼亞 GREG KINNEAR
導演 #菲莉芭盧普 | 主演 #姬拉麗莉 #古古安芭塔羅 #謝茜畢克萊 #姬莉候斯 #李絲莉曼維爾 #域斯伊凡 #格烈堅尼亞
亞歷山大帝國 在 亞歷山大帝國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亞歷山大帝國 (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古馬其頓國王]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 ... ... <看更多>
亞歷山大帝國 在 亞歷山大帝國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亞歷山大帝國 (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葱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幷包括埃及, ... ... <看更多>
亞歷山大帝國 在 亚历山大大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亞歷山大 出生於前356年的佩拉,在二十歲時從他的父王腓力二世手上繼承馬其頓王位,幾乎他的統治期間都在進行前無古人的大型軍事征服活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