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預購介紹】: My Best Friend
影音檔介紹: https://youtu.be/0Lqs-ob6sN0
如果你和孩子都很喜歡之前入手的 "The Cave" 和 "The Wood" 這兩本繪本, 那你一定不會想錯過作者兼繪者 - Rob Hodgson 的最新創作 - My Best Friend.
故事的一開頭是隻小老鼠開心地要跟我們介紹他最好的朋友 - 貓頭鷹. 小老鼠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幸運了能和貓頭鷹相遇,他覺得他們兩個一定是命中註定的好朋友. 等下在聽故事的時候仔細看插圖(每張都畫得好有戲),就會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和孩子共讀這本時可以多琢磨在插圖上,看看孩子們自己有什麼發現,聽聽孩子們怎麼說. 我好~~~喜歡這故事,希望大家也會. 這本會推薦跟3歲以上的孩子共讀.
PS. The Wood 的平裝本會一起出現在這次的預購書單中,但不會有 The Cave,因為出版商目前不管是精裝版還是平裝版都沒有書了.
*The Wood 的影音檔紀錄: https://youtu.be/AjogpvvvD-8
#共讀的初衷是陪伴
#影音檔無法代替共讀
-----------------
這本也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還沒買到實體書, 所以改用出版商提供的圖像檔做書介影音檔. (從4月初英國和美國的Amazon就不再出貨到其他國家,最近有恢復寄送了.)
-----------------
7月份的推薦書目預購會在6 / 1 (星期一) 開放. 希望不漏接 繪出英文力 書訊和預購的朋友們,可以在粉絲團的首頁上做一下設定喔!
*手機上: 點選 "追蹤中" 選項裡的 "搶先看" .
*電腦上: 點選 "追蹤中" 選項裡的 "搶先看" .
rob開頭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登頂的決心,撤退的勇氣》
在這篇的開頭,山人想講講一部2015年的電影「聖母峰」,其改編自1996年一個商業登山團遭逢的真實山難。山上的一個夜晚,隊員們和嚮導圍坐帳中聊天,詢問彼此為何會來爬世界第一高峰 ... (本文會透露劇情,在意的人別看下去😅)
「因為山就在那兒!」眾人鬨笑。
「認真點吧,到底是為什麼?」
隊員之一Doug回答:「因為想證明一個平凡人也能做到不可能的事。」
Doug是一位貌不驚人的46歲郵差兼志願工作者,卻有個動人的故事。隨著劇情推演,才知道這是他繼第一次功敗垂成後,第二次挑戰聖母峰了,原因是想藉此鼓舞地方的學童和無依無靠的孤兒們。
最後的登頂之路上,Doug的狀況急速惡化,卻咬牙死撐。即使關門時間已過,他仍不聽嚮導Rob的勸阻,執意登頂,因為他知道這是人生最後一次機會了。區區一位郵差,有多少再三逐夢的本錢呢?
Doug在Rob的陪伴下成功登頂,但他們永遠無法活著下山了。
或許,17年後背負媽祖像攀洛子峰的李小石前輩,也有和Doug同樣的執念吧。
執念是登山者的天使。在汗流浹背、舉步維艱之時,他會化為你耳邊的呢喃細語,說服你山頂就在下一個轉角後;在風橫雨驟、深陷泥淖之際,他會激發出你意想不到的潛力,助你脫離困境。
執念是登山者的惡魔。在渾身濕透、精疲力竭之時,他將長坡盡頭的松雪樓化為觸手可及的蜃影,然後中途抽乾你最後一絲生命;山頂近在咫尺之際,他用終點的甜美果實引誘你,讓你看不見周圍疲勞的隊友,聽不見遠方隱隱作響的雷聲。
執念讓你走的更遠,也讓你走的更遠之後,失去了繼續走的力量;執念讓你失去大局觀,棄夥伴於不顧,只為一親三角點的芳澤。
期望人人皆重視過程多於結果,是過於浪漫的理想。反而我們應注重於如何駕馭執念,不只為自己著想,也為夥伴著想,為山下的親人著想。如何衡量態勢、進退合宜,是登山者一輩子的功課。
如果Doug選擇撤退,孩子們依然能在周末見到那位和藹可親的大叔,Rob也能回到紐西蘭和身懷六甲的妻子團圓吧。
如果無數的人們,發覺自己迷途時能勇於認錯、斷然回首,或許就會少些破碎的家庭,少些登山口哭倒不起的親屬。
精進體能和技巧的同時,也別忘了我們應有的溫柔。
rob開頭 在 茱莉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電視台和我聯絡說他們在找外國。又是個沒有重點的節目,又是個要台灣人去嘲笑我們不是亞洲人的外國人。
我真心希望你們的媒體改善而讓你們看真的可以學的內容而不讓我們講刻板印象的東西了。
可能這個比較有名的外國人寫的和他聊的事情可以讓你們更了解我們外國人的感覺。我建議你們去看他的文章內的留言看看 你就會看到一些 凱西與我 已說過的事情。
我真的希望我們西方人不會在台灣電視像動物一樣被笑被看了
我們可以聊到很多很深的事情 就像k&j目前在拍的 但是你們的電視只要我們 搞笑 才會繼續被拍 才人會想看
我快收集了每一個台灣綜藝節目...舊媒體負責發人的朋友請你們注意囉,我開頭都會說「What’s up internet people」 (網友們好)那不是不小心的囉~
.
13年來看這些邀請外國人大聊八卦跟個人經驗的節目真的很累,完全沒變,一樣沒重點、一樣沒什麼營養。充滿製作單位的個人偏見色彩、大肆宣傳刻板印象與讓許多刻板印象與種族玩笑在節目上講得好像沒事似的。
.
說實在,你想要生活在一個國家,會講那個國家的語言是基本要求,是尊重,是生存之道。
我從來沒聽過「只要你會講那個國家的語言」就能夠上那個國家的電視節目這種事情。更不用說因此變成擁有許多粉絲的明星了...
.
這些上節目大講有的沒的個人經驗、八卦故事、戀愛過程等,卻只有聳動的”哪國人最怎樣”、”哪國女生最怎樣”、”各國人神邏輯”、”哪國人都怎麼樣”這類標題但內容完全沒有深入真正討論到重點、也沒正確讓大家明白不是在場”幾個人”的意見和經驗就可以代表了一整個國家或種族的觀念的”外國型男”們,這樣真的有幫助到觀眾去了解到你們所代表自己的國家的文化或任何事情嗎?還是只是無形加強了「刻板印象」與「正向歧視」而已?
更不用說光是這些"型男"的稱呼已經非常膚淺,非常以貌取人。
.
而且,在台灣的外國人人口佔最多數的是東南亞人,但很糟糕的是,我似乎從來沒有看過東南亞男生被稱為”型男”在這些節目上。有人看過嗎?
這些東南亞國家的人明明多數中文很好,甚至台語也會講,我也遇過台語講得很好的菲律賓人。但,他們有被邀請嗎?
.
假如一個台灣人在你的國家要上節目,至少要有個專業專長,甚至是才藝表演、特別的經驗才可能會請到他們來做分享。不是只要會講那個國家的語言就好了......
#鬧劇
.
.
“外國型男”們,當製作單位在和各位確定每集所要說的內容時,請你們想一下,假若這些有你們國家的翻譯字幕,你們會願意分享給你的家人、朋友們看嗎?如果你不敢,就不要說那些話吧...
.
世界只會有越來越多人懂中文,會說中文的外國人只會增加不會變少。有一天會平衡的,和會講英文的華人一樣多。到時候人們回頭看這些被崇拜的”外國型男”電視節目,更多樣多元的社會會怎麼看待這一段歷史應該大家心裡很明白。
.
「每個人都該是一個被尊重的個體,而非被崇拜。」— 愛因斯坦
Everyone should be respected as an individual, but no one idolized. — Albert Einstein
.
.
如果你一直餵鴨子白吐司吃,牠們會很高興的一直吃,跟著你、崇拜你,把你當神。但最後牠們會死,因為沒有獲得該有的營養,變得抵抗力很差,一點小小的問題就會造成死亡。
I think I have collected a request from every Taiwanese TV show that I know of, all of which I have refused. I don’t know why none of you haven’t noticed, I’m not going to be one of your muppets perpetuating racial stereotypes for you. There is a reason I always start my videos with “what’s up internet people”. These TV shows never change, the topics never become more intellectual and I NEVER see any South East Asian men in these shows, why? Most of the foreigners here are actually from South East Asia. Where are they? Or is it that they do they not fit the aesthetic of your shows?
I will not be a part of this farce.
To all the regular foreigners on these shows who have played along so far. I know you have reservations, I can see it on all your faces. You know it is a farce, you know it wouldn’t work the other way around in your own countries.
Before you step on that set ask yourself one question:
If this was translated into your language would you show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ack home?
If the answer is “no” then don’t say it and don’t do what they tell you to. These shows need you. You have the chance to raise the level of conversation. I invite you to stop perpetuating racial or national stereotypes, stop bickering between yourselves on set over these petty differences and make that change before you become a relic that people look back on with distaste.
Do you know what happens if you feed ducks white bread? I’ll tell you. They follow you around, they come back to you for more, you become god to them. While you rob them of the nutrition they should be getting else where. But white-bread cheap and the ducks love it, you tell yourself... Then out of nowhere a disease comes they get sick and suddenly they die. The ducks don’t have the immune system to fight off the 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