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要吃的安心朋友來說,鈦炒鍋可以說是個很好的選擇。除了材質可以讓所炒的食物吃得安心之外,重量輕也是鈦炒鍋的特點。... ... <看更多>
「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的推薦目錄:
- 關於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打屁] QWERTY 鍵盤之父的一些八卦- 看板Key_Mou_Pad 的評價
- 關於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qwerty中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qwerty中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qwerty中文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壞朋友愛推坑的貼文 的評價
- 關於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為什麼鍵盤字母排列是"QWERTY" 而不是"ABCDE" ? - YouTube 的評價
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為什麼鍵盤字母排列是"QWERTY" 而不是"ABCDE" ? - YouTube 的必吃
似乎" QWERTY " 佈局已成為至今為止的 鍵盤 佈局標準。每一台電腦,每一部手機,所使用的 鍵盤 都是以" QWERTY " 排列。但是,為什麼?為什麼 鍵盤 上的字母不是 ... ... <看更多>
qwerty鍵盤明明是個不好的設計為何人們不改變 在 [打屁] QWERTY 鍵盤之父的一些八卦- 看板Key_Mou_Pad 的必吃
以下資料大多翻自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QWERTY
早期的打字機
https://tinyurl.com/yucxym
一個圓弧形的字盤, 上面連結有許多排成扇形的金屬柄,
每一個字母都裝在金屬柄的末端,
當按下每個金屬柄相對應字母的字鍵時,
會帶動金屬柄讓它彈飛出去, 字母即可透過敲擊複寫紙(色帶)而印在白紙上.
然後金屬柄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字盤也會向右移一格, 這樣就可以繼續打下一個字母.
這種金屬條撞擊的聲音十分的悅耳...
小朋友常常受不了誘惑當玩具亂按, 有時一口氣按了好幾個鍵,
但是印字的空間只容許一個金屬柄去撞擊,
下場就是糾結在一起, 叫做 "卡鍵"
必須要依序慢慢的拆開....
小時候喜歡看它們糾結在一起的模樣,
還會雪上加霜的把所有字母弄成一大團怪物...
此時會換來老爸一頓責罵, 說這樣久了機器會壞,
後來就下令嚴禁我們亂玩打字機....
初代的打字機只有大寫,
後來每根金屬柄末端又加鑄上了小寫字母,
正常的位置打出來的字都是小寫,
要打大寫時, 壓下 shift 鍵, 會帶動整個圓弧形字盤往上 "移位" ( 所以叫 shift ),
因為所有金屬柄的位置都往上位移, 所以彈飛出去印字時,
是金屬棒上另一個位置鑄的大寫字母,
打在色帶上就是大寫了.
印象中因為整個字盤蠻重的, 所以壓 shift 的時候要舉起整個字盤, 其實是蠻費力的.
shift 放開, 字盤就降下來回到原來位置, 如果要持續打大寫字,
就要扳一個 Caps Lock, 把字盤 Lock 固定在較高的位置, 這樣就可以持續打大寫字.
每打一個字, 字盤會向右移一格, 打到行末要接下一行時,
有兩種作法, 一是向左推一個類似扳手開關的東西 ( 圖中右上角那根小棒子 ),
就可以把整個字盤推回到第一行的位置, 然後再捲動滾輪到下一行,
但是每次都要這樣推很麻煩,
第二種方法, 是按一個 carriage return 鍵,
carriage 就是字盤, return 就是歸位,
也就是字盤歸位, 此時字盤就會自動彈回到起始的位置,
印象中還會有 "叮" 的一聲.
( 對小朋友又是一種受不了的誘惑, 唉...以前沒什麼玩具... )
有的打字機可以設定打到行末時自動執行 carriage return.
後來的電腦鍵盤就沿用 carriage return 當作 "換行" "跳下一行" 的指令,
後來簡化為 return, 最後再變成 "輸入資料" 的 enter 鍵.
像 IBM NB 的 enter 鍵上面還會印一個向下向左的白色箭頭,
代表的就是古早時代 "字盤" "向左歸位, 換下一行" 的動作.
現代打字機與 QWERTY 鍵位的發明,
來自是 1868 年美國的一位報社編輯 Christopher Sholes,
初代機的金屬柄圓弧排列順序, 也就是字鍵的排列, 是按 ABCD 字母的順序,
一共就是上下兩排. 這種排列方式有個缺點, 就是當打字員打字的速度很快時,
第一個字母打完, 金屬柄還沒來得及彈回歸位,
就會和第二個新字母打上去的金屬柄相撞,
( 類似一堆人圍一圈用木樁在搗麻糬, 默契不好縮的慢就會被下一支木樁擊中 )
特別是當字鍵盤上鄰近字母的幾條金屬柄, 因為靠的近, 極為緊窄,
會更容易彼此糾纏在一起, 也就是當你一口氣輸入 QRST 連續 4 個字母時,
因為這 4 支金屬柄彼此相連, 靠的很擠, 所以很容易卡鍵.
卡鍵會造成輸入速度變慢, 甚至污損文件, 損害金屬柄或字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Sholes 分析了英文單字中最經常用到的字母,
然後在字鍵盤上, 把這些字母分別隔開, 相隔的越遠越好.
這樣雖然連續輸入三個字母 ( 例如 O R Z ),
因為這三個字母的金屬柄已經被刻意隔開一段距離,
是從相隔較遠的位置, 而非相鄰的位置彈出來, 空間比較寬闊,
所以相對的卡鍵的機會就比較小.
這種新的排列順序, 減少了金屬字柄互相傾軋的機會,
就此誕生了現代打字機的鍵盤 layout, 依照頂上第一行的前六個字母
將其命名為 QWERTY 鍵盤, 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電腦鍵盤.
因為這種排列其實並不是為了手指移動選字方便而設計出來的,
相反的, 把常用單字連續字母隔開擺, 除了減少金屬字柄傾軋外,
還有一個目的竟然是用來降低打字員的打字速度,
例如我們常打的 thea, 錯了, 是 the, 如果這三個字母相鄰的排在一起,
打起來會比較順手吧, 可是 Sholes 老兄就偏要讓它們骨肉分離...
這樣打起來手指的移動速度會緩了一下, 比較慢就比較不會卡鍵... XD
以現代電腦鍵盤的觀點, 根本就不存在金屬柄卡鍵的問題,
反而是這種減緩手指移動速度的反人體工學設計不合時宜,
所以才會有人想改良而提出 DVORAK 這種 "人體工學" 的排列方式,
以 DVORAK 的排列, THE 打起來手指頭的原位置就能直接輸入很順手,
不像 QWERTY 輸入 THE 時, 三根手指都要爬動位置, 較費力.
不過 QWERTY 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 已經根深蒂固於人心了...
這道理就好像 "M$新X音" 輸入法, 雖然不是最好, 但是作業系統內建+預設,
所以用的人最多...
由此可見, 一個輸入法要流行, 有沒有作業系統內建是一個重大因素.
QWERTY 排列原因還有一個八卦,
說是為了將 typewriter ( 打字機 ) 這幾個字母排在鍵盤的第一排,
這樣推銷打字機的推銷員在推銷產品時,
可以很快的找出 typewriter 這幾個字母, 同時把它們打出來 demo 給客戶看...
字母挑的快, 打起來又很順, 就會造成顧客一種很好打很順的觀感....XD
如果挑了半天還找不到字甚至卡鍵, 那就是失敗, 會被老闆炒魷魚的.
仔細看看第一排還真的是包含了這些字母喔..
第二行的 ASDFGHJKL 基本上是被 typewriter 抽掉 ei 等字母後剩下的早期依字母排列,
然後 Sholes 希望設計成讓一個單字的字母能盡量分配成用兩手平均的打出來,
而不要偏向左邊或右邊, 變成只動用到一隻手,
好處是這樣左手打字時, 右手能放在固定的位置 "就定位" 順便休息,
一方面能養成良好的輸入習慣 ( 這也是後來發展出 F J 定位鍵打字法的濫觴 ),
一方面左右手能平均負擔做工, 比較不會 RSI,
也不會再去養成亂七八糟的 "一陽指" 輸入壞習慣.
基於這樣的觀念, Sholes 又花了一番功夫再做了其它的字母排列組合,
很不幸的 ( 對右撇子而言 ), 後人研究發現, 單靠左手就可輸入的英文單字數目,
遠大於右手, 也就是大部分的英文單字輸入都偏向左邊的鍵盤字母....Orz
當然這對左撇子會比較有利, 因為比較順手,
另外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因為現代電腦使用者大多有用滑鼠,
所以正好右手操控滑鼠, 左手負責大部分的文字輸入.
萬一文字的輸入集中在右手區, 右手又要常常動滑鼠, 那就會較不方便.
據說網路上的第一封 email 是 1971 年由 Ray Tomlinson 寄給他的朋友.
裡面的內容是 QWERTYUIOP - 也就是 QWERTY 鍵盤的第一行.
( 還好沒有打成 @#$!&* <-- 好像是用來罵人的代號 ? )
再講一個八卦, 據說打字機是受到他心愛的太太所得到的靈感與激勵才打造出來的,
愛的力量真偉大啊 !
https://b5.ctestimony.org/2004/20040609.htm
Sholes 當年因為解決了字柄糾纏的毛病, 非常的高興,
而寫下了他的名言 : "為人類帶來了方便, 特別是為女性帶來幸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19.1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