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劃時代革命-液冷散熱】
時間:2021/8/1
發文:NO.1287篇
大家好,我是 LEO
.
❖晶片效能越強-解熱難度越高
隨著半導體晶片發展-體積越來越小,電晶體密度越來越高,逐漸朝向高性能,超薄,微型化發展,電子元件散熱的空間越來越小,單位面積內所產生的熱能卻越來越高,無論是手機、電腦發熱發熱密度皆呈現指數級增長,此外,加密貨幣挖礦場,大型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高階CPU、GPU產生的熱能更為驚人,如果熱能不能快速有效散出,輕則影響效能,嚴重會導致電腦或手機產生「電子遷移效應」,導致當機無法工作。
.
❖台積電未雨綢繆超前部署
今年7月台積電在超大型積體電路 (VLSI) 研討會,展示晶片水冷研究結果,採用水通道直接引導到晶片,藉此提高晶片散熱效率。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突然做這項研究?傳統晶片散熱-在晶片上塗導熱矽脂,將熱量傳到散熱器底部,導熱管、水冷管再將熱量導到鰭片,最後風扇將鰭片的熱量吹走,完成散熱。
.
但是,若未來晶片採用 3D 堆疊技術,最新的SoIC先進封裝可以任意組合各種不同製程的晶片,除了記憶體甚至還能直接將感測器一起封裝在同一顆晶片裡面,線路的密度將是2.5D的1000倍,散熱就會遇到大瓶頸。
.
3D堆疊晶片設計更複雜,更小的微縮製程,把晶片一層一層的堆疊起來,中間部分難以有效散熱,所以台積電的研究人員認為,解決方法就是讓水在夾層電路間流動,讓水直接從晶片內帶走熱量,這是最有效的方案,這裡指的水並非一般純水,而是不會導電的介電液,實際上操作起來非常複雜且昂貴,目前處於研究階段,這顯示出解決晶片散熱問題,將是半導體產業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
❖晶片改朝換代推動-伺服器新設計
我們從上面描述可以知道新晶片設計只會更小,更複雜,更熱,而伺服器產業面臨的問題會更大,試想大型資料處理中心,裡面有多少伺服器?多少高階CPU、GPU都是24小時不斷電持續運作,龐大的熱能如何處理?當處理器的瓦數越來越高,一般來說,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超過240W就很難用風扇(氣冷)來解決,偏偏霸主Intel或是AMD新一代處理器動輒超過270甚至280W,現在馬上面臨到需要液冷散熱來帶走熱量。
.
❖跟著產業霸主的方向走準沒錯
Intel在伺服器市場,主流解決方案以x86架構為主,全球 CPU市占率約 92%左右。未來Intel 仍將保持產業龍頭的地位,圍繞它的 CPU平台的升級仍是影響伺服器硬體產業鏈周期性變化的關鍵因素。
.
2021 年第一季開始Intel最新的 Whitley Ice Lake 的處理器已向資料中心業者小量出貨,第二季開始放量,到第四季預估將占總出貨量的 40%,滲透率將大幅且快速提升,下一步,Intel英特爾預計 2022 年初量產支援 PCIe Gen5 的 Eagle Stream 平台,將會加速升級資料傳輸速度。
.
❖英特爾正式將水冷散熱放進白皮書
有趣的事情來了,產業龍頭也意識到新平台-散熱問題非常棘手,2020年Whitley平台是intel「首度」將水冷頭(注意:非浸沒式)納入技術白皮書,更誇張的事情是未來的新平台 Eagle Stream第一顆CPU Sapphire Rapids至少 300W以上,甚至將來很多GPU會達到500瓦甚至700W以上,水冷散熱方案成為唯一解方,冷卻液監控主機(CDU)與水冷頭(覆蓋在處理器上方的水冷散熱片)全世界只有三家廠商通過Intel認證,台灣的廣運(6125)是唯一兩項全拿的合格供應商。
.
❖節能減碳-省電又可以賺積分
歐盟在7月剛通過55套案,其中碳邊境調整機制,又稱碳關稅,預計自2023年起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先從鋼鐵、電力等產業先行,但是用電大戶的資料中心無法置身事外,跟大家分享一個數字會比較有概念,2017年中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為1200-1300億KW,超過三峽大壩與葛洲壩電廠2017年全年發電量總和(分別為976億KW、190億KW),占中國總發電量的2%,到了2025年資料中心耗電將高達 3842億KW,占全中國總發電量的 6%,這隻吃電怪獸肯定會被盯上,高排碳業者會被課較高關稅(碳關稅),將進一步帶動資料中心業者積極導入液冷散熱達到「省電」與「節能減碳」的效果,甚至有望仿效電動車Tesla透過碳積分來挹注獲利,可望大幅提高液冷散熱滲透率。
.
❖水冷散熱技術門檻高-不簡單
2021年3月26日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開發商---緯穎科技宣佈,參與資料中心液冷廠商LiquidStack的A輪融資,並取得一席董事席位,其實早在2019年緯穎就與3M合作開發液冷方案,但是3M的電子氟化液是非導電-介電液是一種專利配方,掌握在3M手中,未來耗材都需向3M購買補充,入股LiquidStack可望取得自主技術。
.
大家知道這種-不導電的「介電液」有多貴嗎?1公斤要價100美元,一個180KW的機櫃光是介電液裝滿就要價1000萬,重點是這個介電液每年都會耗損,需要定時補充,這樣就知道賣水的概念有恐怖、有多賺了吧,得介電液者得天下。
就算目前短期重點放在一般的「冷卻水」,得到英特爾認證的兩款冷卻水,一個櫃的成本大約7~8萬元,廣運集團研發成功的介電液打七折賣,一公斤70美元就相當有競爭力,而冷卻水一個櫃更只需要8000元,重點是水要通過認證,水在管線裡面跑如何恆久不變質?裡面還必須添加抗凍劑、苔癬抑制劑等特殊配方,是不是很多眉角!這些都是LEO深入研究去挖出來的。
.
❖廣運(6125)上中下游整套系統全部整合
目前有三大產品線,水冷背門(20~25萬)/櫃,水冷頭(100~150萬)/櫃-目前英特爾首度放入新平台技術白皮書,已通過Intel認證,浸沒式機櫃(1000萬)/櫃,此外還有最重要的冷卻液監控主機(CDU)它是水冷散熱技術的根源,還有各種耗材、管線、冷卻水、介電液都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
傳統散熱模組雖然便宜,一個42U的機櫃,風扇加散熱模組成本頂多台幣8~10萬,但將來水冷變成剛性需求,水冷頭機櫃,水對氣120~150萬/櫃,水對水90~120萬/櫃,全球的資料中心大約有 500萬櫃,每年新增30萬櫃左右,大家可以算看看,這產值增速有多恐怖。
.
目前全世界只有2家公司有能力量產伺服器等級水冷頭機櫃,雙鴻、超眾這些傳統大廠要跨入最難的CDU(水冷監控主機)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參數與經驗值,而廣運的陳總已經深耕30年的散熱產業經驗,水冷頭機櫃的五大關鍵零件--廣運擁有四項(CDU、水冷頭、分岐管、制冷背門)盲插或快接頭,這個產業很新,很多法人也還沒那麼了解,有很多眉角,很多技術秘密,篇幅有限今天LEO就先介紹的這邊。
.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個新的「水冷散熱產業」訊息,請鎖定 LEO股民當家團隊的頻道喔,⧉傳送門在下方↓
.
❖Line群組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天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女子車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敲碗已久的 Tesla V3 超級充電設備終於要啟用啦!廢話不多說,直接幫大家整理重點如下: ▌ 地點:台大辛亥停車場 B2 M7 停車區(入口處在辛亥路) ▌ 數目:V3 超級充電樁 3 座 / 壁掛式目的地充電 3 個(其中兩個為 J1772 充電頭) ▶️ V3 充電設備特色 ① D...
kw 瓦 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捨電動車 韓國現代氫動力貨卡將上市 目標零碳排征服瑞士高山(03/03/2020 EIC環境資訊中心)
(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路透社報導,韓國現代汽車的氫動力18噸貨卡將在3月於瑞士上市,盼成為零排放技術的典範。
氫燃料電池早在約兩個世紀前就問世,但在與內燃機的競爭中敗下陣,在當前的綠色運輸戰場上又因價格太高而落後給鋰電池。氫儲存不易,且大部分提取自天然氣,過程中會產生碳排放。
但在貨卡動力方面,現代汽車和其合作夥伴認為,鋰電池並不盡理想,因為負重越大,電池就越大、越重,要爬上瑞士的高山就是個問題。
瑞士有一半以上的能源來自水力發電,瑞士有潛力透過電解從水中提取「綠氫能」,如果使用再生電力,這個過程雖然能源密集但能達到無碳。
根據路透社,現代氫動力(Hyundai Hydrogen Mobility, HHM)執行長馬克.費姆勒(Mark Freymueller)說,「目前瑞士的綠氫能比柴油貴得多,但是隨著政府推出減碳排政策加上生產乾淨燃料的成本下降,這個數字可望有所改變。」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1月份的研究顯示,再生能源製氫的成本可能從現在的每公斤3至4.5歐元下降到2030年的每公斤2歐元,屆時考量兩種動力的相對效率和貨卡的生命週期成本,氫與柴油的成本競爭力將不相上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相信氫是化石燃料的潛在替代品,隨著全球脫碳目標受到重視,氫動力概念股價來到10年來最高點。
目前,現代汽車靠政府對燃料電池貨卡的稅收減免和其自身的補貼吸引合作夥伴,包括最終使用者、加氫站和綠氫能供應商。
現代的H2 Xcient貨卡配備一個190千瓦(190 KW)的燃料電池和七個裝有近35公斤氫氣的高壓罐,使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遠遠超過目前市場上的電動重型貨卡。
路透社表示,現代汽車拒絕透露補貼金額。該公司在全球下重本投資氫燃料,規劃到2030年將耗資67億美元於氫技術,並將燃料電池的年產能提高到70萬顆。
從50輛H2 Xcient貨卡開始,現代的目標是到2025年有1600輛在瑞士上路,今年要在奧地利、德國、荷蘭或挪威之外的至少兩個歐洲國家啟動類似計畫。
在瑞士,現代汽車和瑞士新創公司H2 Energy成立的租賃單位HHM與氫燃料供應商Hydrospider合作。Hydrospider是H2 Energy、工業氣體製造商Linde和瑞士電力公司Alpiq合資成立的公司。
Hydrospider在瑞士下格斯根的2兆瓦(2 MW = 2000 KW = 0.002 GW)電解工廠將開始為40-50輛現代貨卡生產氫氣。Hydrospider董事會成員史蒂芬.林德(Stefan Linder)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H2貨卡投入使用,到2023年至2025年,其產能必須從7000萬瓦 (70,000 KW = 70 MW = 0.07 GW) 提高到1億瓦 (100,000 KW = 100 MW = 0.1 GW)。
為了要讓氫貨卡今年(2020)於挪威上市,H2 Energy與Nel ASA(NEL.OL)、Greenstat和Akershus Energi等綠氫能供應商合作。而挪威幾乎所有電力都來自水力發電。
成員有近20家公司的瑞士H2行動運輸協會將成為第一批使用者,包括該國最大的連鎖超市Migros、乳製品生產商Emmi、雜貨連鎖店Coop以及加油站運營商SOCAR和Tamoil 。
Migros等最終使用者已承諾按使用付費合約租賃現代貨卡,現代提供里程、保修、服務、保險和充足氫燃料的使用權。HHM表示,其合約將確保Hydrospider和加氫站一開始就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HHM估計,在10年間,一間耗資130萬瑞士法郎(130萬美元)的加氫站,只要有15輛貨卡固定只在此加氫,投資就可以回收。Migros訂了三台Xcients,並打算拿來和電動賓士貨卡、義大利Iveco沼氣貨卡和柴油貨卡比較性能。
Migros共有900台貨卡在22個生產基地和900間門市之間往來,目前它每年得幫旗下所有3.5噸以上重型車輛付總計5000萬法郎的重型車輛環境稅(LSVA)。現代貨卡一開始不須支付LSVA。
Migros其運輸物流總監瑞能.德茨曼(Rainer Deutschmann)認為許多技術都有助減碳,「我們將能看到每趟旅程的能源消耗和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關係。開電動貨卡,除了運貨還得運電池。200公里的路程跑市區可以,但爬山不行。H2不管是平地還是爬山都可以。」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23325
首批 Hyundai XCIENT Fuel Cell Heavy-Duty Truck 在2020夏季完成出場測試並交付歐洲市場投入商用的紀錄短片:
https://youtu.be/55UnizMAS5A
♡
kw 瓦 數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電大戶條款,將如何影響台灣企業佈局?】
「電力」對台灣企業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2021年1月1日上路的「用電大戶條款」,要求與台電契約容量5,000瓩(kW)以上的500多用電戶(300多家企業),5年內要使用契約容量10%的綠電,提早在3年內完成則有8%早鳥優惠。
施行後的法規,會為未來數年的台灣社會,帶來哪些不同層面的影響?
#CSR #企業社會責任 #綠電
#用電大戶條款 #瓦特先生 #再生能源 #太陽能 #RE100 #綠色供應鏈
kw 瓦 數 在 女子車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敲碗已久的 Tesla V3 超級充電設備終於要啟用啦!廢話不多說,直接幫大家整理重點如下:
▌ 地點:台大辛亥停車場 B2 M7 停車區(入口處在辛亥路)
▌ 數目:V3 超級充電樁 3 座 / 壁掛式目的地充電 3 個(其中兩個為 J1772 充電頭)
▶️ V3 充電設備特色
① DC 直流電充電功率最高達 250 kW(V2 為 120 kW)
② 簡單來說,官方提供數據為:五分鐘可以為 Model 3 車款補充 120 公里的續航力
不知道大家對這次全台第一個 V3 充電站的位置還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也沒關係,因為未來在「台南美術館二館」以及「新北汐止」會再有兩座 V3 超級充電站,大家一起期待一下吧⚡
透過我們的 Tesla 推薦連結訂車可獲得 1,500 公里的免費超級充電里程
⚡️ https://supr.link/BFCLx
#Tesla #超級充電 #V3超充
關於分流的問題,過去 V2 為雙槍分流,新一代 V3 則為機櫃分流;不過,官方並未提供說明機箱可提供之最高瓦數,故無法得知電流分配狀況。因此,為避免誤導觀眾,我們已將關於分流的說明片段下架,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

kw 瓦 數 在 未命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時候不是愛得太遲,只是愛是太早。
Download on: iTunes: https://itun.es/hk/gS9K8
Soliton: http://goo.gl/tiX4kz
3music: http://3music.three.com.hk/#item-inde...
JOOX: http://www.joox.com/#/albumDetail?id=...
MusicOne: http://www.musicone.com.hk/#album/218...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7hXyG3...
只是太早 (唱: Myar)
曲/詞: 朱敏希@Myar
編: 陳建樂
監: Adrian Chan
L=崔可迪 Lucas / K=朱敏希 KW
L: 想愛我請一起 不愛我應捨棄
星期 又過一星期 你在迴避
只怪我不爭氣 位置一早置之不理
力竭筋疲 我亦在逃避 嘿~
下秒鐘可前來愛我嗎
下決心應承我一起嗎
若我早點碰到你 一早相愛 誰又來面斥不雅
想抱著我閒時數星嗎
如時候太早 相戀也應該要淡化
承諾過剩下傻瓜都不放下
還是就此完了 再別記掛
K: 總盼你的轉變 轉眼各不相欠
一年 別了這一年 約定在前面
戀愛到不相見 位置一天會否改變
我共你糾纏 等得到某天 別擱淺
L: 下秒鐘可前來愛我嗎
K: 下決心應承我一起嗎
合: 若我早點碰到你 一早相愛 誰又來面斥不雅
想抱著我閒時數星嗎
K: 如時候太早 合: 相戀也應該要淡化
承諾過剩下傻瓜都不放下
承諾若守下去算是童話
L: 是愛嗎 K: 是我嗎
L: 你在逃避感動嗎 合: 忘了那點時差
L: 下秒鐘可前來愛我嗎
下半生應承在一起嗎
讓我早點愛上你 廝守一世 會更滿足嗎
K: 想到熱吻纏綿 合: 畫面嗎
合: 如還是太早 相戀也應該要被火化
承諾過剩下塗鴉 頹垣敗瓦
K: 還是就此完了再別記掛
L: 其實若不難過你別記掛
Official Facebook Page: https://goo.gl/zhTmii
OP: WW Entertainment Culture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