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
「youtube留言 載 入 時發生錯誤」的推薦目錄:
youtube留言 載 入 時發生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郎每日讀報
▼ 1. Taylor Swift 的歌曲母帶被打包出售給 Disney 家族的私募基金
串流帶來穩定而豐厚的收益,讓持有歌曲變成一門好生意。繼專門收購排行榜熱門詞曲著作權的基金 Hipgnosis Songs 之後,Disney 家族成員 Roy E. Disney(Walt Disney 的侄子)兩年前成立的私募基金 Shamrock Capital 就把詞曲的音樂著作權和錄音製作權當成他們電影之外的重要投資標。今天傳出驚人的消息是他們剛剛花了4億美元的天價買下了歌手 Taylor Swift 2018年之前的所有錄音著作權(包含母帶)。才一年半前,Kanye West 的經紀人Scooter Braun才以3~3.5億左右的價格買下 Swift 先前所屬的唱片公司Big Machine,並引發 Swift 和她的歌迷激憤。沒想到一年半後該公司就立刻將 Swift 的母帶拿出來 shake it off 叫賣套利。這些歌曲的新主人 Shamrock Capital 主動釋出善意邀請 Swift 一起入股基金,希望和原創者共享利潤。但 Swift 發現 Kanye West 的經紀人Scooter Braun 仍然保留了這些歌曲未來收益的分紅權利之後,斷然拒絕了參與該基金運作。 Taylor Swift 近年來一直在呼籲音樂圈重視創作者無法擁有母帶版權可能帶來的問題,並且在她後來跟 Universal Music 的合約中要求她必須擁有錄音著作的相關權利。然而因為 Swift 是自己寫歌,因此她持有自己所有歌曲的音樂著作權(詞曲),所以她表示自己將在短期內重錄被買走的歌曲,藉以破壞那些在別人手上的錄音著作價值。
(報導原文:https://nyti.ms/36MmJIt)
▼ 2. Universal 再下一城:Cinemark 同意縮短空窗期
在2020年疫情中開第一槍打破電影發行空窗期的Universal Pictures,繼先前成功誘引全球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 AMC 簽下縮短電影院空窗期的協議後,今天再度取得另一家連鎖電影院 Cinemark 的承諾,同意讓上映17天後的電影可以上架VOD平台,而電影院則可以得到VOD分紅的補償。不過 Cinemark 在協議中增加一條但書,要求任何美國開片票房超過5000萬美元的電影必須在31天空窗期後才能上架VOD。預計另一家美國連鎖電影院品牌 Regal 很可能也終將同意類似的條件。有趣的是 Forbes 注意到幾個月前 Universal 和 AMC 的協議曝光時曾被解讀為電影院之死,但在此同時 Universal 也是少數還繼續在電影院發行新片而沒有全部取消上映的好萊塢片廠,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才是真正在試著救電影院的人。
(報導原文:https://bit.ly/38Q3iko)
▼ 3. GitHub 決定為了 youtube-dl 原始碼和唱片業開戰
除了對付 Twitch 上的各種直播主(包含音樂人創作者自己)之外,RIAA 美國唱片業協會還忙著開啟另一個戰場。不久前軟體原始碼代管平台 GitHub 因 RIAA 提出侵權通知因而下架專門用來下載 YouTube 影片的原始碼專案 youtube-dl,並隨即引發開發者社群的激烈反彈。唱片業認為該程式碼繞過 YouTube 的保護機制違法下載影片,主張該程式碼違反美國千禧著作權法。而開發者認為 YouTube 影片並未加密,youtube-dl 所做的不過就是讀取 YouTube 伺服器傳送給使用者瀏覽器的JavaScript程式以取得其簽名碼。劇情急轉直下的是剛剛 GitHub 突然決定改變其立場和開發者站在同一條陣上,不僅立刻恢復 youtube-dl 專案,並承諾會檢討下架的流程,引入法律專家來審核下架的主張,以確保不會再發生類似的錯誤。此外,GitHub 還捐贈100萬美元用來對開發者提供法律諮詢,藉以捍衛開發者的合法權利。歷史上以驍勇好戰著稱的 RIAA 於是又不小心開啟了一個和整個產業全面開戰的新支線任務。
(報導原文:https://tcrn.ch/32QV7R8、https://bit.ly/38MLqqI)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youtube留言 載 入 時發生錯誤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彭博觀點】為何德國的資料外洩事件沒有引爆重大醜聞?
2018年12月,一名自稱G0d的黑客(也可能是一群藏匿在這個綽號背後的人)組織一場針對德國政客、媒體人物和YouTube明星的資料洩露事件,其規模堪稱史上之最。管此次洩密行動仍然有可能引發一些醜聞,但迄今為止的事實證明,德國是黑客的噩夢:黑客不辭辛苦地挖掘和披露了大量資訊,但廣大民眾似乎對此不屑一顧。
G0d藉幾個Twitter賬戶(現在全部暫停),設計了一個洩露資訊的「降臨日曆」。在每個降臨日,一扇通往被盜資料藏匿地址的「門」就會開啟。G0d非常小心地確保這些檔案很難被刪除,創建了許多映像位置,並使用德國境外的伺服器,但黑客顯然對如何吸引人們關注這些帖子所知甚少。直到上週,在降臨日早已結束之後,黑客才設法製造了他們想要的轟動效應——他們非法入侵一位頗有人氣的YouTube明星的Twitter帳戶,並在那裡放出了一些連結。
此舉終於讓這場資料洩露事件成為全國性新聞,並登上了數以百萬計的德國人仍然閱讀印刷版報紙頭條。記者們很快注意到,除了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以反移民立場著稱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之外,所有議會黨派的政客都遭到黑客攻擊。此外,一些公開表態支援德國接受難民或反對極右勢力的公眾人物,比如演員Til Schweiger和喜劇演員波默曼(Jan Boehmermann),似乎得到黑客的特別「關照」。
G0d肯定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挖掘到數千人的所有資料。私人電話號碼、住宅和電子郵件地址、銀行帳單、保險單、與家人的聊天記錄,並非來自一次重大的網路攻擊,而很可能是黑客採用常見的社交工程伎倆(如網路釣魚)逐一非法侵入社交媒體和電郵帳戶中收集到的。所有的政壇大佬,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政府部長的資料,都出現在了G0d的資料庫中——至少包括一些受保護的個人資訊。
然而,儘管黑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爆發重大醜聞。你可以將這種狀況歸因於德國專業媒體不願意釋出或利用被盜資料:與英語國家不同,在德國人的心目中,保護私隱比言論自由更重要。但是,拜黑客的這番努力所賜,一些檔案仍然可以下載;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某個仍然有效的映像,並在上面檢視資料。我幾乎沒有發現什麼值得關注的資訊,儘管我的搜索並不詳盡;有那麼一、兩名議員顯然被發現在下載色情內容,還有人似乎在欺騙自己的伴侶,但他們都不是什麼大人物。並沒有腐敗交易,或者令人震驚的玩世不恭和偽善例證,湧現在讀者面前,也沒有任何相關報道出爐。
在這一點上,G0d資料洩露事件類似於德國議會在2015年遭受的黑客攻擊(研究人員和德國政府的網路安全專家認為,後者是由一群俄羅斯人發動的):沒有發現任何讓該國領導人和政治階層難堪的事情。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將德國洩密事件與2016年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競選團隊遭黑客攻擊後的情況進行一番比較。雖然美國的洩密事件沒有披露出任何可能遭到起訴的猛料,但政治欺詐和「付費服務」(pay-to-play)等方面的例證可謂不勝列舉。德國不是這樣。你充其量只能利用洩露的資料找到一些徒勞的維基百科編輯文字。
G0d仍然有可能釋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猛料,儘管德國執法機構正在全力搜捕他。那些正在梳理這些檔案的記者也可能會意外地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但一種可能性更大的情形是,黑客釋出的這些個人資料主要是供「挑釁郵件」(trolls)使用——發送攻擊性資訊和威脅,騷擾公眾人物的家人,並在德國精英群體中製造一種不確定性。在匿名留言板社群4Chan,有很多人很樂意發動惡意攻擊。被G0dG0d釋出私人資訊的伍珀塔爾市社民黨議員Helge Lindh,此前也被黑客入侵過——他的家人隨後收到郵寄來的《可蘭經》、假狗糞和尿液檢測工具。
在洩密事件發生後,德國報紙呼籲各界加大對資料保護問題的關注,並譴責相關機構在知名人士的私人資料遭到盜竊和釋出之後反應遲緩。無論這起洩密事件是私人黑客(或許是某個極右翼勢力的追隨者)所為,還是由外國間諜機構操刀,公共機構都應該建造更好的防護牆——在G0d發動這場攻擊之後,他們很可能會這樣做。
一些政客會更加謹慎地處理他們的資料,儘管在當下的環境下,這一點確實很難做到。但無論洩密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其他人並不打算低調行事。「總體來說,我會繼續做我以前做的事情,」以強烈支援難民著稱的社民黨議員林德告訴一位採訪者,「我不會隱身的,那樣做會發出錯誤的訊號。」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政客現在都生活在一間通透敞亮的玻璃房間裡。挑釁郵件和黑客可能無法根除,但G0d的「降臨日曆」所遭遇的失敗足以證明,對於政客來說,最好的防禦手段就是不要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撰文:Leonid Bershidsky
#德國 #資料外洩 #醜聞 #G0d #黑客
youtube留言 載 入 時發生錯誤 在 【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以下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超實用,記得抄筆記!)
「高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血管帶回肝臟,分解或排出體外,因此被稱為「好」。
「低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全身 (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若果在經過血管時積聚會形成斑塊導致血管塞,因此被稱為「壞」。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另一類脂肪,將從飲食攝取的過量熱量儲起。
膽固醇功用
人們總是擔心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包括性荷爾蒙和抗壓荷爾蒙等,因此過低問題更大。膽固醇過低會發生維生素D不足、使荷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性慾降低、記憶力變差、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等,臨床上也發現不少癌症病人有膽固醇偏低的現象。
膽固醇的製造
膽固醇很重要,所以身體會自行製造。事實上有80% 的膽固醇都是身體自己在肝臟造出來的,只有20%從食物得來,並且部分會經糞便排出體外。
[以下是膽固醇成魔之路的歷史記載]
人們對吃膽固醇的恐懼,大多始於100多年前的一項兔子實驗:
-1913年,俄羅斯病理學家尼可拉·阿尼契科發現,餵食兔子巨量膽固醇,兔子身體會出現動脈粥狀化式的損害。這是人類史上,最初把膽固醇攝入與心臟病連結在一起。其後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以此實驗來引證膽固醇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但卻沒有實質證據證明膽固醇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大家忘記了一件事:兔仔日常飲食是草,不是蛋!兔仔是草食性動物,沒有分解膽固醇的能力。相反,人類是雜食動物,進食過多或過少膽固醇,身體可以自行追節。
-1937年,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家提出:如果我們能避免攝取蛋黃,就可以預防膽固醇升高,進而遠離心臟病。
-1977年,美國膳食指南在沒有任何有力科學證據支撐下,將膽固醇攝入建議量限制在每天300mg以內(相當於不能超過1顆蛋)
-後來安塞·基斯給推翻研究發現,不管志願者攝入多少膽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相當於15個雞蛋)的巨量膽固醇,對總膽固醇影響也不大。
-瑞典醫生鄔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實驗,從一天1個雞蛋,改成一天吃8個雞蛋,一周後,他的總膽固醇反而下降12%(從278 mg/L 降到 246 mg/L)。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兩週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一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調查了12萬人的飲食與心臟病情形,發現吃蛋與心臟病,沒有具體關聯。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一項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發現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
-2015年,美國開始修改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取消每日最多食兩隻雞蛋的建議。不過對魷魚,蛋黃這些高膽固醇食物避之則吉的想法已深入民心。
** 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
参考文獻
1. Ross R.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J]. Nature, 1993, 362(6423):801-809.
2. Katagiri H, Yamada T, Oka Y.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disturbance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isting of humoral and neuronal signals[J]. Circ Res, 2007, 101(1):27-39.
3. Glass CK, Witztum JL. Atherosclerosis: the road ahead[J]. Cell, 2001, 104(4):503-516.
4. Steinberg D. Atherogenesis in perspectiv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inflammation as partners in crime[J]. Nat Med, 2002, 8(11):1211-1217.
5. 美國1977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6. 安塞·基斯的研究
7.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
8.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
9.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的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
10. 美國2015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以下是我推薦的必看影片:
【科學減肥知識系列】
5個斷食常犯錯誤
https://youtu.be/_yIWAooNGJ0
持久不復胖的減肥科學10大問題
https://youtu.be/PcHoW3VAFu8
如何減脂不減胸?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增肌/減脂適合你?蛋白質 吃多少克?
https://youtu.be/N5vxgYtf9RE
【Zoe生酮必看系列】
生酮研究:(1)TDEE計不計(2)脂肪到底吃多少(3)酮體測量法
https://youtu.be/9jHB1iTJC10
生酮前要想清楚 !好處壞處I 內附健身教練身體檢查
https://youtu.be/KEGTjaUOSpc
生酮飲食吃什麼? 超市必備
https://youtu.be/LixYQVt5bL0
iHerb開箱 l 生酮減肥必買清單
https://youtu.be/N-VDDTjIcBQ
【跟教練做運動系列】
4mins HIIT 超燃脂間歇訓練丨美女們減肥生捱的秘訣
https://youtu.be/IMSrZKzS5QE
居家運動 20mins 全身消脂HIIT
https://youtu.be/V0HM4A32h4k
【Zoe精選食譜系列】
健身每天早餐丨牛油果or朱古力蛋白奶昔碗 丨無敵低醣甜點丨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Zoe 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合資格生酮斷食教練。
Zoe 是一位健身教練也是健身中心老闆,全力研究及推廣健康飲食和運動,在youtube和IG裡經常放各類教學,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理性討論!記得馬上訂閱噢!
希望大家喜歡和訂閱: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ZoeSportDiar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oesportdiar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E_Nho7UwwA/hqdefault.jpg)
youtube留言 載 入 時發生錯誤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拍睡覺人眼球的恐怖Youtuber
Mrsleepypeople
(Shot on face) 多如繁星的Youtube影片曾給我見過一定程度變態的片種與糸列.
也正當我以為已對 ‘變態’ 兩個字免疫時卻找到這一條影片. (Title)
一個沒有窗的房間中, 主角悄悄靠近一對睡著了的情侶. 到了女生面前用手keen開女生雙眼的眼皮. 之後甚至用手指揉這位女生的眼球. 最後在這對情侶ho無wuy yi下將部機關掉. 然後離開.
這條2011年上載, 在Youtube暗角埋藏10年的怪異影片不是實驗短片. 更不是什麼恐怖電影的片段. 是片中的人真的是, 不知情被真拍的.
更是Youtube片中平行宇宙的冰山一角.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 一起撐大對眼看一看.
-japan eyeball fetish
幾年前網上流傳有關日本青少年互雙喜歡用舌頭舔對方眼球的熱潮. 這個行為導致多人眼睛發炎甚至有眼盲個案. 之後被揭發這只是被翻譯錯誤的都市傳聞. 一笑之置.
這huey kuw笑話背後恐怖的YouTube社群原來真的有
隔了一個月第二條玩眼球影片被上載到同一個頻道. 情況一樣, 主角拿著鏡頭走向這對睡著的情侶. 然後開始玩女生的眼球. 唯一分別是影片標題加了 ‘sexy’ 這個字.
戀物其實挺普遍. 對衣物/橡膠/身體部份感到迷戀.
過了一星期, 第三集影片出了. 這次影片跟之前有明顯分別. 房間比之前黑. 而影片由之前兩個多分鐘變成一段9分鐘的影片. 但最恐怖是今次女生是喝醉了和不sing人士. 鏡頭背後的人到底跟這女生是什麼關係呢?
這個 ‘Mrsleepypeople’ 頻道除了拍了7條有關這個女生Bre的影片外, 這10年來整個頻道總共的38條影片也是同樣的東西. 拍攝的對象有10個不同女生. 在多次拍攝中這些女生也是喝醉.
而在2016年他終於dap出這一步: 他舔了這女生的眼球. 要熟睡到什麼程度才被人舔眼球但也不會醒來. 這一點證明Mrsleepypeople是一直等待和觀察這些女生是什麼時候睡覺, 也大概什麼時候熟睡的. 所以他不像chim入人睡房做這件事的變態佬. 他像是她們的朋友.
再近期一點的影片有一些女生還靠在他的胸口, 像他的女朋友一樣.
一個變態佬偷拍女孩子在地鐵也會常常發生.
但對比 ‘Mrsleepypeople ‘ 本人怪pik, 他影片留言中的一群更讓人擔心. 看來有Oculolinctus ‘喜歡舔眼球’ 這個戀物的人不少. 而如果Youtube搜尋關鍵字句會看到一個一個類似影片的相關playlist.
2010年最舊這個 ‘osmkzhs’ 頻道只有十多秒的底清影片.
除了玩臉和眼睛之餘, 更多人對侵犯沒有知覺或意識的女生感到更加興奮.
例如: “玩她的口hong吧!” “下次玩她肚臍!”
儘管口hong和肚臍是怪但至少能在Youtube播. 在留言你會看到不能在Youtube播的影片是如何互相傳遞的. Email, email email. 許多這方面愛好者的email.
而如果按到會留言的男人他們網頁, 看到是數以百計沒有知覺的女人影片. 變態到有女人癲癇發作影片
甚至多條女死屍影片.
最特別是這些playlist當中偶爾會看到一些教催眠術的影片. 為何有這些 ‘唔la gang’ 的內容放在裡面? 是否想教導那些男人如何成功地催眼女性然後wuy so yuk wuy呢?
在這奇怪的Youtube另一面, 受害者不只限於女性. 這是什麼知道嗎? 被拍的是男人.更是一些已極爲不幸的lo suk者.
但講到最噁心的一條影片一定是這條. 當中被拍的受害者是一位在睡覺的小朋友. 由標題 ‘Rem lil sis’ 可以見到這是片主自己的親妹妹. 喜歡以邪惡角度看這條影片的人是又喜歡看沒有意識的女性又是喜歡小孩嗎?
也透過該影片發現某些收集女人睡覺的頻道中有大量, 高達57條, 小朋友睡覺的片. 在YouTube! 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片可能是單純父母拍自己子女或小學生朋友互拍的影片被chuw下來然後放在這類頻道中給一些以wooy sit角度去看整件事的觀眾.
但連我也看不下去的影片就只有這一條: Emily sleeping with her mouth open. 被拍在睡覺的受害者是一位嬰兒.
我揭發這個地下Youtube文化除了想把資訊給大家外, 也想Youtube本身能不止用表面東西 (有沒有bo lik, 色情) poon duen什麼內容能在這網站存在.
而是能用 ‘intent’ : 這段內容, 頻道或整個影片genre想達到什麼目的去poon duen, 這些人是否應該被趕走呢? 但要做到只靠內置ai可能真的比較難. 要成功一定是要落手落腳去做.
[恐怖] 揭開隱藏11年的舔眼球Youtuber
拍睡覺人眼球的恐怖Youtuber
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陰謀論
10年前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陰謀論
11年前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陰謀論
揭發11年前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陰謀論
11年前拍睡覺眼球的一些影片
11年前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 你看過嗎?
10年前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 你看過嗎?
十年前Youtube最奇怪的眼球影片, 你看過嗎?
十年前Youtube奇怪的眼球禁片, 你看過嗎?
十年前Youtube恐怖的眼球禁片, 你看過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cTzi5i1nTg/hqdefault.jpg)
youtube留言 載 入 時發生錯誤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摘要】
本影片講解奇偶函數的特性在做定積分時會發生的特殊現象,這個特殊現象可以讓我們即便連該函數的不定積分是哪個函數的情況下把答案算出來
【勘誤】
無,若有發現任何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講義】
請到張旭老師臉書粉專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
然後私訊張旭老師臉書粉專索取講義,通過審核即可獲得講義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reviews
【習題】
請到張旭的生存用微積分社團下載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anghsumath666.calculus
【附註】
本影片適合理、工、商、管學院學生觀看
【加入會員】
歡迎加入張旭老師頻道會員
付費訂閱支持張旭老師,協助本頻道發展並獲得會員專屬福利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Bv4eDVLoj5XlRKM4iWj9g/join
【購買下學期微積分教學影片】
本頻道僅公開張旭微積分上學期教學影片
若你需要下學期微積分影片,請參考我們的方案
👉 https://changhsumath.1shop.tw/calculus2nd
【學習地圖】
【極限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jkwxSf-xDV47b9ZXDUkYiN)
【連續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gntIXH9Jrpgo5O6y_--58L)
【微分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iPgR9GLKtro3CTr6OIgdMg)
【微分應用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jNzXUa9hI2IfknA8Q7iSwE)
【積分篇】
重點一:定積分直觀觀念 (https://youtu.be/gOuE68S3kXw)
重點二:奇偶函數的積分 👈 目前在這裡
└ 精選範例 2-1 (https://youtu.be/mG7IQYKRi7s)
重點三:定積分正式定義 (https://youtu.be/9igA5vuk5Zc)
重點四:積分運算性質 (https://youtu.be/WOyCaUMVmbw)
重點五:微積分基本定理 I (https://youtu.be/T3o_OU2J9ss)
重點六:不定積分與反導函數 (https://youtu.be/fJhHZ9Hk1ec)
重點七:雙曲函數 (https://youtu.be/gfjGpy-pNIs)
重點八:積分表 (沒有講解影片)
重點九: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一:變數變換法 (https://youtu.be/trMid_t8_us)
重點十: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二:三角置換法 (https://youtu.be/VL--z89nYBs)
重點十一: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三:分部積分法 (https://youtu.be/VwUK8_JAuwk)
重點十二:積分表 (沒有講解影片)
重點十三: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四:部份分式法 (https://youtu.be/FDxrP8FT3yE)
【積分後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hFI6OnDy0la5MqPOnWtoU7)
張旭微積分下學期課程影片將不會在 YouTube 頻道上免費公開
若你覺得我的課程適合你,且你下學期也有微積分要修
可以參考購課頁面 👉 https://changhsumath.1shop.tw/calculus2nd
【版權宣告】
本影片版權為張旭 (張舜為) 老師所有
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有學校老師在課堂使用我的影片的話
請透過以下聯絡方式通知我讓我知道,謝謝
FB: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hsu.math
【張旭老師其他社群平台】
Twitch:https://www.twitch.tv/changhsu_math
LBRY:https://odysee.com/@changhsumath:b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521685904
SoundOn:https://sndn.link/changhsu_math
Discord 邀請碼:6ZKqJX9kaM
【贊助張旭老師】
歐付寶: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E1FDE508D6051EA8425A8483ED27DB5F (台灣境內用這個)
綠界:https://p.ecpay.com.tw/B3A1E (台灣境外用這個)
#張旭微積分 #有錯歡迎留言指教 #喜歡請按讚訂閱分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OnX6PWog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