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多D】一字之差?魚油 vs 魚肝油?(一)
〈魚油同魚肝油有咩分別?〉
有時候,一字之差往往可以「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帶出很多好美麗的誤會。
舉例說,「魚油」、「魚肝油」便是一對活生生的例子。
根據經驗,很多人往往經常會將「魚油」看成「魚肝油」或者將「魚肝油」說成「魚油」。所以如果是第一次買魚油或者魚肝油的話,藥罐子大多都會不厭其煩問清楚對方所指的到底是魚油還是魚肝油。
那兩者其實到底又有什麼分別呢?
首先說到魚油,便不得不提魚油的歷史: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對魚油感興趣,主要源於一種自相矛盾的怪現象。
這種怪現象徹底打破了一般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
這種怪現象便是……
理論上,根據一般人的認知,脂肪的攝取量愈多,患上心血管病症的風險自然便會愈大。
簡單說,攝取大量脂肪固然可能會增加肥胖的風險,同時還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症的風險,例如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對吧?
不過有一種人偏偏就是例外。
這種人便是……
愛斯基摩人(Eskimo)!
首先愛斯基摩人長年住在北極這種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的極北之地,面對這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人們不能耕種,只能狩獵為生,主要是魚、海豹、鯨魚。
當然同是北極,這些獵物當然不懂穿羽絨,不過體內卻會屯積大量脂肪來隔溫保暖,面皮……不、不、不,應該是皮下脂肪一般較厚,所以這些愛斯基摩人的餐單裡自然離不開大量脂肪,不過這類人偏偏就是較少患上心血管病症,例如心臟病發。
好奇怪,對吧?
後來人們發現這些脂肪蘊含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這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或許能夠解釋這個現象。
實際上,魚油同樣蘊含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其中較重要的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兩種。
對,這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DHA、EPA。所以與其說二十……這兩個冗長的中文,倒不如直接說英文好了。
實際上,藥罐子相信大家可能聽過DHA、EPA,不過未必真的聽過「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這兩個化學名吧?
真的要說的話,DHA、EPA各有長短。
其中相較DHA而言,EPA較能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V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俗稱「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的水平,同時還可能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俗稱「好膽固醇」)的水平。[1]
這就是說,理論上,魚油可能會改善體內的膽固醇,所以可能會紓緩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從而可能會減少出現心血管病症的風險。
不過暫時還是言之尚早,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暫時只容許魚油產品作出以下類似意思的聲稱,例如:
"Consuming EPA and DHA combined may reduce blood pressur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 risk factor for 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FDA has concluded that the evidence is inconsistent and inconclusive.……"[2]
話雖如此,實際上,只要改良魚油並進化成為Omega-3 Fatty Acid Ethyl Ester,這種升級版的魚油便會從「保健品」升為一種「藥品」,用於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1][3]
至於相較EPA而言,DHA或許較能抗凝血[4]、降血壓[5]。
在副作用上,魚油看來一般安全。
不過說到魚,自然離不開魚腥味;說到油,自然離不開油膩膩的口感,兩者同樣可能會影響依從性。
同時,市面上的魚油大多源自深海魚,所以偶爾會稱為「深海魚油」,海床愈深,光源便會愈少,溫度便會愈低,脂肪便會愈厚,DHA、EPA自然便會愈多,同時因為這些深海魚大多位居食物鏈的高層,所以一些污染物便可能會沿著食物鏈層層遞進進入這些深海魚裡面,例如汞(Mercury)、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二噁英(Dioxin)。
當然不用問,這條食物鏈的最高層當然是人類。
所以當人們服用這些魚油的時候,這些污染物便可能會沿著這條食物鏈進入人體,日積月累,便可能會構成毒性,從而可能會增加中毒的風險。
還有,因為魚油可能會抗凝血,所以較可能會加強一些抗凝血藥的功效,例如華法林(Warfarin),從而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6]
當然,除此之外,其他西藥例如亞士匹靈(Aspirin)或者中藥例如當歸、丹參同樣可能會跟魚油產生這種相互作用,從而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所以如果正在服用這些中、西藥的話,一般建議服用魚油前首先應該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最後,魚油是魚油,不是魚肝油,這點,千萬不要弄錯。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McKenney JM, Sica D. Role of prescription omega-3 fatty aci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Pharmacotherapy. 2007;27:715-728.
2.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od, News & Events from CFSAN, CFSAN Constituent Updates, FDA Announces New Qualified Health Claims for EPA and DHA Omega-3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vailable at https://www.fda.gov/food/cfsan-constituent-updates/fda-announces-new-qualified-health-claims-epa-and-dha-omega-3-consumption-and-risk-hypertension-and (Accessed 9 Sep 2020)
3. McKenney JM, Sica D. Prescription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7;64:595-605.
4. Woodman RJ, Mori TA, Burke V, et al. Effects of purified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on platelet, fibrinolytic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therosclerosis. 2003;166:85-93.
5. Mori TA, Bao DQ, Burke V, et al. Docosahexaenoic acid but not eicosapentaenoic acid lower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humans. Hypertension. 1999;34:253-260.
6. Buckley MS, Goff AD, Knapp WE, et al. Fish oil interaction with warfarin. Ann Pharmacother. 2004;38:50-5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treatment 中文 解釋」的推薦目錄:
treatment 中文 解釋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對好朋友是來自印度的先生及印尼的太太,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長期待在台灣,但因為剛來台灣工作,夫妻雙方並不會說中文,在療程中,我們是希望用比較簡顯易懂的英文好讓他們可以了解相關的事項,而非專業醫療術語,也很感謝他們很有耐心的聽我們解釋,第二次的試管療程成功懷孕畢業了,真的很替他們開心,希望他們也能感受到台灣濃濃人情味,祝福他們未來孕產期一切順利。
-----內文如下-----
Dear Dr. Huang
We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the excellent care and treatment we received at your clinic.
The medical services we received from you during the last three months were exceptional and we are extremely pleased with the compassionate care. .
This is just a quick note to let you know how satisfied and happy we care about the outcome. .
Thank you for all you do, Words cannot begin to thank you for all that you did for us.
You made us feel comfortable during a time that was pretty scary for us .
You are a great doctor and we are so glad that you were the one to help us achieve our goal of adding to our family.
You are so down to earth and honest
We are so blessed to have you all as our doctor and nurses through our journey .
You have all made our dreams of expanding our family possible and we will forever grateful.
.
With warm regards
ANIL & Nita
treatment 中文 解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全球壟罩在COVID-19的疫情下,從累積的病例分析發現,原本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最脆弱的族群。
這些病患比一般人更常服用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ARBs)等抑制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藥物。
因為ACE2為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受體,所以有學者擔心使用這些與ACE2有關的降血壓藥會增加感染SARS-CoV-2及重症的風險。但是,這些藥物對病患原本的病情控制十分重要,如果貿然停用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其次,過去研究也發現,抑制RAAS具有保護肺部傷害的作用。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臨床證據證實ACEI/ARBs等藥物對SARS-CoV-2病患可能的益處或風險時,一般醫學會還是建議除了標準的臨床適應症外,不要停止使用這些藥物。
一篇來自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Mehta醫師等人於5月5日發表在JAMA Cardiology的最新文獻,報告在今年三至四月間分析共18,472位接受COVID-19篩檢的病患,其中2285位(12.4%)有服用ACEI或是ARBs藥物。
結果發現,使用上述降血壓藥物與COVID-19陽性率之間沒有顯著關係(OR, 1.09; 95% CI, 0.87-1.37)。這些結果支持了當前各學會對繼續進行ACEI或ARBs治療的建議,因為沒有證據認為這些藥物會增加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進一步對1,735名COVID-19陽性的病患進行的次級分析發現,服用ACEI / ARBs與需要接受住院治療(OR為1.93;95% CI為1.38-2.71)甚至轉入加護病房(OR,1.64;95% CI,1.07-2.51)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顯示那些使用ACEI / ARBs藥物的確診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更高。
儘管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本文作者認為應該謹慎解釋這些次要分析的結果。為了更了解此比較效果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中影響的關鍵因素,作者針對主要分析及次級分析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從干擾因子(confounding)、可推論性(generalizability)、選擇偏差(selection bias)、治療分類錯誤(treatment misclassification)和精確度(precision)等角度深入探討。
舉例來說,在次級分析中,干擾因子是同時與ACEI / ARBs治療和結果(即住院和ICU入院)有關的變項。如前所述,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危險因素或合併症的病患可能需要接受ACEIs / ARBs治療,而這些疾病的因素本身也可能直接影響是否需要住院、轉入ICU的結果。
此外,疾病本身還可能有一些間接的影響;因為當病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合併症時,會被認為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重症風險,因而會讓臨床醫生更傾向讓病患住院或將其轉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Mehta醫師等人的次要分析雖然針對年齡、心血管疾病和危險因素進行了調整,但是可能會有無法衡量的干擾因子,或是調整臨床醫生對某些病患需要住院治療的決定。
簡言之,本文作者認為,前述Mehta醫師文章提供了重要的臨床數據,以支持當前有關COVID-19大流行中ACEIs / ARB使用的治療建議。雖然受限於「觀察性資料」以及當前COVID-19大流行執行研究的困難,前述文章仍是一個良好的觀察性研究。
但是,研究結果可能適用於特定族群,亦即有接受COVID-19篩檢的對象。因此,未來隨著測試變得越來越普遍,並且透過針對與COVID-19篩檢有關的因素進行調整的研究,方能進一步確認Mehta醫師等人的分析結果。
另外,前述文章的作者對次要結果分析的解釋也有限制;其所觀察到使用藥物與住院或轉入加護病房的關聯可能是真實的,但也很可能是被干擾因子解釋的,不應將其推斷為因果關係。(「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齊嘉鈺醫師 摘要整理 ➥https://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892/ )
📋 Understanding Observational Treatment Comparisons in the Setting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2020/05/05)+中文摘要轉譯
■ Author:
Laine E. Thomas, Robert O. Bonow, Michael J. Pencina, et al.
■ Link:
(JAMA)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fullarticle/2765694?resultClick=1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