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大掃除~別作"台灣阿信"👇👇👇
俗稱「媽媽手」在醫學上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病灶位置靠近拇指根部的手腕,肇因於拇指及手腕過度使用或用力不當,使得腕部的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腱鞘滑膜發炎而腫脹積水,影響肌腱自由滑動且引發疼痛。
👉👉👉其中,約有17-50%的患者不只感到拇指肌腱發炎,就連支配病灶附近手腕感覺的淺層橈神經(superficial radial nerve)也跟著受壓迫,此時在拇指附近產生麻痛感,甚至導致抓握無力。
研究顯示30至50歲的女性易患此症,發生率較男性高出5-6倍之多。所以被稱為媽媽手,因常見於媽媽們過度操勞家事如洗碗、拖地、扭毛巾、擠奶、用手腕托住小孩。事實上,常使手腕和拇指的族群如廚師、電腦族、攀岩愛好者及餐廳端盤子服務生也都是好發族群。
☝️☝️☝️治療上,除了傳統藥物和物理治療,也可目前利用高解析超音波可定位受傷肌腱和腕關韌帶的位置,並準確注入增生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以刺激受傷的軟組織進行修復,增加手腕及拇指關節的穩定度;此外,針對淺層橈神經則須注射低濃度葡萄糖來降低其敏感度,減輕疼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