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料理史王)
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因為疫情只能一直待在家煮菜,影片好像就那樣了,我能做的就是從小細節入手
要從什麼時候說起呢,我小時候曾經無數次幻想自己是個歷史教授,在某個論壇發表自己的研究,然後大家都站起來幫我鼓掌
長大後,我沒有成為教授,也沒有成為搖滾歌手(我的志向比大海還廣)我成為了一位拍片仔,雖然我出門遇到有人問我做什麼,我都說自己是自由業
什麼是自由呢,人民為了自由扔出石頭,艾連為了自由踏平世界,我的自由是什麼,雖然還不太清楚,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兩個字,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當個拍片仔,我可以自由的開直播到凌晨四點,然後依據自己的意識熬夜到早上累得半死
說了那麼多,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為賦新詩強說愁~但是,上一次因為一部影片心臟跳動的那麼劇烈,好像已經是一年前的台灣史了
其實10萬訂閱過後我一直很不快樂,但最近我終於學會了快樂的魔法(應該啦)
回首拍片仔生涯,拍歷史影片一直讓我很快樂,我突然想到NY單身日記裡,那個怪怪的酸黃瓜男與女主角的對話
「你喜歡數學嗎?」
「喜歡,數學很美。」
「那你為什麼沒成為數學家呢?」
「有看過就夠了呀」
好喜歡歷史,是現在最強烈的心情哦。
「ny單身日記」的推薦目錄: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H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Happy Kongner 快活角落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有雷]《NY單身日記》:也許只適合輕鬆看待-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無影無蹤-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講述一心 ... 的評價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好雷]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ny單身日記 在 【NY單身日記】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 Pinterest 的評價
ny單身日記 在 Happy Kongner 快活角落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Kongner投稿天地】
Quintus Wong:你與我永不肯定愛不愛誰—《NY單身日記》影評(含劇透)
電影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rkkj1mKY&t=1s
這個故事簡單概括:一個扶正後的小三,發現婚姻生活不如理想,於是想方設法把丈夫退貨給原配。乍看之下相當荒唐,但是劇本中巧妙的舖局讓觀眾難得可以公正持平地看待一段婚外情發展。
主角是一名注重正確的人,她對生活的一切都抱有一種必須要走在正路的思維,當這樣的一個人,遇上一個事業和家庭都被妻子壓得死死但懷有夢想的男人事,她必定會作為正義的化身傾力去拯他於水火之中,就這樣,英雄打倒了惡龍拯救了愛人,自己得到了一個夢寐以求的家庭,愛人得以脫離妻子的支配成就自己的夢想,一切看似如此美好。
然而,「夢想總是美好」只適用它尚未實現的時候,婚後二人的生活並不美滿,特別是主角發現丈夫並不投入在家庭關係中同時關心前妻多於自己時,主角開始想要結束這段婚姻,當第三者婚後第一次見到原配並發現原配並不是她心中的大魔頭時,這個念頭逼使她希望把丈夫「還」給對方讓一切重回正軌。
主角把丈夫退還的過程相當嚴謹,希望透過一次無意相遇的學術交流讓二人重歸如好,可是重遇的二人卻依舊惡言相向而不歡而散,正當主角意識到計劃的失敗時,諷刺地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讓二人打開心扉,原配願意改掉自我中心的毛病及尊重丈夫的夢想,丈夫亦願意更投入在家庭之中,終於在天意的幫助下,丈夫如主角計劃般「背叛」了她後,向主角道歉並提出分開,重投原配的懷抱之中。
接着,諷刺的事又來了,主角的計劃被友人透露給丈夫。怒不可遏的他憤而離開兩位妻子,兩位妻子此時,居然為了照顧小孩們而合力起來,最終,原配和丈夫在一輪惡言相向後終於理解對方是最合適的人後,再次一起。
其實整個故事之中,都是計劃和意外兩者的角力,最初主角計劃以捐贈所得精液來自行生育,偏偏因為學校的行政失誤而認識了這名有婦之夫繼而成家立室,計劃要帶男人離開地獄最後二人都身陷地獄之中,婚後計劃要憎恨原配這個阻礙時,意外發現原配比自己更適合時繼而主動提出讓愛,讓愛的計劃敵不過原配跟丈夫之間的鴻溝,卻在天災下得以成功,到結局暗示主角之女有可能是精液捐贈者所出,一切都走不出命運二字,既然一切皆由命運所控制,那麼人們應該要順應命運,不追尋自己的幸福嗎?
電影中,如果主角沒有作為小三出現打亂一切,丈夫和原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嗎?如果主角沒有試圖令二人和好,戲中的暴風雪亦只會是毫無意義,劇末丈夫和原配的相遇也必然只會是惡這相向下結束。主角的計劃雖然並不是完美實現,但卻是推動一切的根源,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也未必如己所願,卻正一點點地影響着一些人和一些事,因此,要學會懷抱未知,「你與我永不肯定愛不愛誰」,但是愛還是不愛的權利終歸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
HappyKongner 招稿喇!!!
我哋嚟緊會喺逢星期一、五加設 【Kongner投稿天地】 ,俾廣大Kongner 弟兄姊妹能夠有發表佢哋意見嘅地方,亦都可以鼓勵大家多啲運用自己嘅闡述能力。
有興趣嘅朋友歡迎直接Facebook Send Message 俾我哋,又或者Email 去 happykongner@gmail.com 同我哋傾都得。
期待收到大家嘅鴻文大作!
納稿標準:合乎邏輯,文句通順,言之成理即可,不過編輯部同事比較嚴謹,大家自己小心。
ny單身日記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喔,今天是情人節嗎?好險我單身。」
下面這些電影的主角,有些是被迫單身,有些是渴望單身,還有更高竿的,是生完小孩之後,再把男朋友單身。單身不是悲劇,而是自我成長的好時機,不僅能找回自己、忠於自己、甚至超越自己。下面這些故事中的主角們,不只樂在其中,享受孤單,也多有受益。還記得這些勇敢的單身女性嗎?喔,不,其中一位是男性。
1.
《她們》Little Women (2019)
當姊妹們關心著舞會、男友、與婚姻,喜愛寫作的喬(Jo),只在乎如何寫出好作品、如何寫出自己喜歡的議題、還有如何成為一個作家。比起成為男人的妻子照顧家庭,喬寧可真誠地扮演自己,專心自己的事業。
2.
《猛禽小隊》Birds of Prey (2020)
小丑女哈莉奎茵被小丑男友給甩了,雖然傷心,但是收起破碎的心痛,突破眾人追殺的難關,甚至還救助一名少女。重建自己的人生之後,哈莉有了新的關注,再也不在乎前男友小丑了。
3.
《冰雪奇緣2》Frozen2 (2019)
公主才要結婚,女王不結婚的。BJ4。
4.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
Maggie自己創業,也是個藝術學院的學生,她不想要婚姻,但是想要個孩子。於是,她開始找擁有好精子的男性,卻同時也不小心,與有婦之夫的小說家教授墜入愛河。最後,她肚子裡的孩子是誰的呢?還需要婚姻嗎?答案是,就算有孩子,也不需要。
《NY單身日記》的女主角,就是2019《她們》的導演 Greta Gerwig。無論是在《NY單身日記》、在《她們》、或是在真實人生,Gerwig 都表達一致的概念,女性應該發展自己的長才,熱衷自己的事業,可以有小孩有男友,但不一定需要結婚。
5.
《伊莉莎白》Elizabeth (1998)
「我,跟英國結婚。」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不是跟男人結婚,是跟帝國事業結婚,成為女王,也創造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航海強國。
6.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2014)
雪兒的母親去世,自己的婚姻破裂,心力交瘁,她只想逃離世界、逃離自己。背上巨大背包,她決定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在徒步旅行的過程,經歷各種奇遇,認識更內在的自己。最後,精神昇華之後,雪兒就不再難過了。
7.
《破處女王》Eazy A (2010)
《破處女王》是個青春喜劇,高中生 Olive (Emma Stone飾演) 的同學,表面上是虔誠教徒,但內心所關心之事,都是男友與性愛,還有八卦他人的私事。Olive 雖然被眾人八卦,卻是最真誠又忠於自己上進女孩。
8.
《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 (2010)
《慾望城市》中的凱莉,雖然一心一意想要與Mr. Big結婚,但是真正讓所有單身女性感到驕傲的楷模,是隨時享受人生莎曼珊。她的明訓是:「如果你是單身,全世界都是你的。」
9.
《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2009)
事業有成的萊恩 (喬治克隆尼飾演),鮮少待在自己家中,一直都在出差旅程中,宛若空中飛人。商業旅行時,巧遇同樣也是事業有成的艾莉克斯(薇拉·法蜜嘉飾演),兩人共享甜蜜夜晚與絕佳默契,應該繼續單身嗎?
10.
《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ho Wears Prada (2006)
剛剛進入時尚雜誌的菜鳥安迪 (安·海瑟薇飾演),在鐵血傲慢的主編米蘭達手下工作。當安迪愈來愈融入時尚事業,與男友的距離就愈來愈遠。不過,安迪自覺時尚遠離自我期許,決定重新找回自我。此時,比起與男友複合,忠於自我更重要。
#Yahoo懶人卡
ny單身日記 在 無影無蹤-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講述一心 ... 的必吃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講述一心渴望尋精求子的教授瑪姬(葛莉塔潔薇飾),偶然與已婚的作家約翰(伊森霍克飾)搭上了線,成為知心密友。 ... <看更多>
ny單身日記 在 [好雷]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 Mo PTT 鄉公所 的必吃
《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 遠觀最美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583160 Maggie(Greta… ... <看更多>
ny單身日記 在 [有雷]《NY單身日記》:也許只適合輕鬆看待- 看板movie 的必吃
圖文版: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823
看完電影後,我忍不住有個疑問:為什麼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 1960-)跟伊
森.霍克(Ethan Hawke, 1970-)會接演本片?僅憑粗淺印象,這兩位應該都是挺挑劇本
的演員。當然,茱莉安.摩爾也有演過表現平庸的《人魔》(Hannibal, 2000),但光是
要跟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1937)演對手戲,以及在《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的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 1962-)之後負責
同樣角色,就是令人躍躍欲試的挑戰。伊森.霍克近年也演了《國定殺戮日》(The
Purge, 2013),然若不提電影本身的表現評價,其在劇本設定的層面上確實有相當創意
。也許茱莉安.摩爾就是看中《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臺灣2016年9月30
日才上院線)〕中,自我中心的喬吉雅其角色之挑戰性;也許伊森.霍克就是看中《NY單
身日記》劇本建立在一個有創意的想法上。總之,掛上這兩人的名字宣傳,確實對票房有
顯著幫助──至少,我是給他們「拐」進電影院了。
會這麼說並非本片爛到宇宙囧片王的程度。雖然有不少讓人不甚滿意的地方,純以一部搏
君一笑的神經喜劇而言,《NY單身日記》表現其實尚可。尤其在這個仍以男性為要的特效
電影、續集電影佔據主流的時代,似此類由女性觀點切入的純粹劇情片之於大眾,確實有
其必要性。但茱莉安.摩爾跟伊森.霍克的存在,一下子將期望值拉得太高:一位是在歐
洲三大影展大滿貫的奧斯卡影后,一位是編劇和表演俱佳、也嘗試過擔當導演和寫作小說
的電影才子。這樣的組合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本劇將會如何深刻動人或發人省思,結果卻令
人失望:兩個看似獨立自主事業有成的新時代女性,竟在愛情/婚姻過程中,為了同個對
家庭生活不負責任、對工作事業也沒有切實計畫的軟爛男而患得患失,搞出一樁樁鬧劇和
笑話,最後以極為潦草的皆大歡喜落幕,實在很難令人忍受。
當然,從諷刺劇的角度來看,本片情節設計上還是有不少亮點:自認為總是計劃周詳按部
就班的瑪姬,卻在愛情過程中惑於表象而自我迷失,導致她往往只能迎來短暫而失敗的戀
情;相信自己能夠掌控一切的喬吉雅,因為忽略丈夫的精神需求和對個人成就的執著,使
其一時遭受婚姻破碎的苦果;一度相信自己能在創作上卓有成績的約翰,以此為藉口利用
瑪姬對他的一時迷戀、逃避那本該屬於他的家庭責任,因此在他認識到其創作毫無產出時
更顯得可笑且難堪。這些立基於現實的常見人際交往困境,經過交互作用應該可以發展出
更為尖銳合理卻又不失輕鬆喜趣的故事〔這顯然屬於伍迪・艾倫(Woody Allen, 1935-)
的專業〕。但是太過一廂情願的倉促收尾,似乎並沒達成理想的效果。
實際上,本片在此些前提下,確實有著值得期待的開頭,只是後半段為了遷就於作為劇本
創意主體的「瑪姬的計劃」(Maggie's Plan,為什麼這名稱會被翻譯成《NY單身日記》
?),導致故事變得荒謬且失去合理性。前後調性不一致的故事令人難免困惑:難道編劇
是在中途被調包了嗎?雖然說,「作為第三者的瑪姬,在與約翰婚後發現相互不適合,而
想將約翰再還給更適合的元配喬吉雅」,將此情節抽掉,整部電影就會完全不成立。然而
瑪姬此番異想天開的做法,似乎有悖於她一直以來擅於自我規劃人生的特質(儘管,她也
有「不擅於經營感情、往往識人不明」的特質),而且也很危險:她難道還不知道喬吉雅
是多麼強勢易怒的人嗎?她難道不覺得這樣的方式對喬吉雅會是再一次的羞辱嗎(茱莉安
.摩爾也確實在這裡展現出凌厲到好像要殺人的演技)?
按照一般人的正常做法,應該是瑪姬要直接向約翰提出離婚協議,待他倆確實分道揚鑣後
,喬吉雅看要怎麼做再隨她。莉莉當然會因此變成沒老爸的小孩,但按瑪姬原先要把約翰
推回給喬吉雅的計畫,莉莉的扶養問題本來就不在瑪姬的考量範圍內,最終只都是會回到
瑪姬最初意圖「借精產子」、不倚賴伴侶而獨立生養小孩的狀態。瑪姬的突發奇想卻只像
是為了本劇營造戲劇性的安排,絲毫不合乎情理。令人尷尬的是,喬吉雅雖然第一時間怒
火中燒,卻在之後的某個偶然契機接受了瑪姬的提案,這之於喬吉雅如此自視甚高的女強
人而言,堪稱是形象大崩壞。愈是倔強不群的人,可能心底愈是渴望關愛,這自是不難理
解,但要如此屈辱地回收前夫婚外情對象的退貨商品,這幾乎可以傳為學術圈的花邊醜聞
了。
若約翰真是那麼值得紆尊降貴拋開尊嚴去追求的完美情人也罷,但實際上他只是個未能負
起他人人生責任的、長不大的幼稚大人(劇中,約翰在吃東西時,伊森.霍克總是旁若無
人地吮舔手指的演出,即直觀強調這點)。這僅讓喬吉雅的自貶身價顯得相當愚蠢。雖然
愛令智昏,強烈的情感因素往往讓人變得愚笨、幼稚或喪失正確判斷的能力。聰明的喬吉
雅如此不明智的行動,我不禁要懷疑編劇/導演是否在潛意識瞧不起高知識、高學歷、高
成就的女性,才甘願這麼作賤她?
也因此,即便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1983-)外型如何討喜,氣質又兼具著聰慧
和天真,瑪姬這種「天真做壞事」、卻又一時間不自知自己砸了什麼鍋的形象,恐怕注定
讓她在女性觀眾間討不了便宜。我更寧願相信,本劇在劇本發想階段,還有讓瑪姬和喬吉
雅共結連理的腹案,只是礙於主流市場所限,不得不轉為而今所見的樣貌(劇中,撇除感
情關係不論,她倆人也確實是對彼此的個性和人格特質有好感的)。要不,似約翰這般生
活總要人打點、活在自己世界的軟爛男,實在難以說服觀眾:為何喬吉雅對他是如此死心
塌地?或許,約翰凡事仰賴妻子照顧的生活風格,正好滿足了喬吉雅意圖掌管一切的控制
欲吧。
不過,本劇還有另一項明顯諷刺之處,倒是頗令我感到欣賞,在於約翰的學術專業。劇中
,讓約翰足以在大學院校謀得教職的社科專長,名為「虛構批判人類學」(或者是「批判
虛構人類學」?)。這看起來就是胡扯般的學術詞彙,果然我在事後並沒能Google到任何
相關資料。包括其在劇裡與喬吉雅以此進行相關的座談會中,諱莫如深玄之又玄卻令人一
頭霧水的對話,或是約翰另一本書名更為狡怪奇異的學術論著(商品戀物癖什麼的落落長
一段,劇中這書名出現過兩三次,我都沒能記住),種種炫學賣弄實則可能根本鬼話連篇
的表現,令我想起艾倫・索卡(Alan Sokal, 1955-)《知識的騙局》(Impostures
Intellectuelles, 1997)[1]。也就是說,約翰這個角色不僅在小說寫作上未能創造實績
,就連那成就他聲名的學術功夫,其實也是騙騙不明究理的圈外人、以及沽名釣譽的圈內
人有用的把戲。終其一生事業、夢想,盡是務虛。
《NY單身日記》所呈現出來的,不只是女人那麼無能,只因為陷在處理情感的愚蠢泥淖裡
而自傷傷人,男人更是如此卑鄙而無用。這或許不是導演蕾貝卡・米勒(Rebecca
Miller, 1962-)的真實意圖。也或許總有人會說:「這不過是部輕鬆愛情喜劇嘛!幹嘛
那麼嚴肅呢(Why so serious)?」好吧,也許是這樣沒錯。若只是下班後圖個放鬆,並
不在意角色行動和情節合理性的觀眾,《NY單身日記》倒也是不妨一看的輕巧小品。
That's all。
圖文版: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8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05.103.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6625984.A.88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