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頭寫城鎮
日本 #地方創生(準確來說應該是「工頭自己認定也可以算是地方創生)的系列,今天要來寫的是 #丹波篠山。
和遙遠的北海道大雪連峰山腳小鎮 #東川町,或東北新潟的鐵工廠市鎮 #燕三条 最大的不同,丹波篠山是位於關西的「近畿」,也是非常有歷史的名城,更具體地說,它鄰近京都、大阪、神戶,這麼優越的地理位置,似乎不太需要「創生」才對。
但是這幾年我在日本各地考察或採訪的過程,最深刻也最佩服的體會,就是無論多麽小的鄉鎮或行政區,幾乎各級政府,都非常努力在發掘地方特色,並且發想各種方式,投入大小不一的預算,吸引國際的注意。
其中一個原因,如果單純從觀光策略的角度來看,是要把集中在幾個大都會區已經過多的旅客,儘量「疏散」到鄰近鄉鎮,或甚至偏鄉。這個時候,日本四通八達的交通建設,就發揮極大的功能。之前寫到東川町是沒有鐵道經過,但它離機場近,也有地方巴士;燕三条本身就是上越新幹線的一站。
丹波篠山雖然位於近畿(兵庫縣)的「內山」,但也有JR西日本「福知山線」可以抵達,在市區範圍內,就設有五個車站,以「篠山口」為主要的大站,從位於大阪與神戶中間的尼崎驛搭電車過來,正好一小時的車程。做為參考,如果從關西空港直接搭電車或開車過來,視路線不同,約需一小時40分至兩小時左右。(可以想成從桃園機場前往宜蘭)
前面提到日本各級政府,都在想辦法「創生」,好比說去年邀請我(以及兩位部落客和媒體朋友)前往參訪的,很奇妙,是「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神戶事務所,以及丹波篠山的「JA(農業協同組合)」。換句話說,這是「地方農會+外貿協會」共同攜手對外推廣的概念。
這麼奇妙的組合,是要推廣什麼呢?其實就是丹波篠山地區的主要農產品「黑豆」,是全日本最優良的品種,被稱為「丹波黑」。
黑豆,是日本傳統的年菜必備食材,當然有其不可或缺性。但或許正由於形象太「傳統」,除了元旦,平常似乎就不會成為年輕都會族群的日常食物(嗯,在公司或和朋友出去,大家都喝咖啡或珍奶之類的,你喝個黑豆茶,感覺好老氣啊),所以丹波篠山的農協,多年來也非常努力開發各種黑豆食品,甚至包括西式甜點(麵包、蛋糕、奶油捲⋯⋯等等),平心而論,黑豆不像紅豆那麼甜,做為甜點食材,是非常適合的,更不用說養生保健的意義。
好,既然是要推廣黑豆,其實只要找到進出口商,把產品外銷出去,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邀請我們到當地去呢?
我的好友井上俊彥先生(和漫畫家井上雄彥並沒有關係),擔任當地 Jetro 的顧問,特別向我們說明:因為,要讓我們親眼見到丹波篠山的環境,用感官(特別是很流行的說法「五感」)去體驗這裡的風土,才會真正理解到為什麼,「丹波黑」的品質會這麼好。
他這麼一說,我就恍然大悟了。好比說,雖然自己一向並不以「美食」知名,但這幾年,偶爾還是有單位邀請我去談美食旅行,或威士忌旅行,在每一次的演講中,我都會特別強調「風土」的重要。什麼樣的風土,出產什麼樣的食材或原料,正是造就美食美酒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它的「靈魂」。喜歡威士忌的人,只要走一趟蘇格蘭,就完全能理解為什麼當地會產出那麼多名酒來,這就可以延伸出各種「食材旅行」的主題。
雖然是為了黑豆之目的而前往丹波篠山,可是到了當地,才知道它不僅擁有一座歷史名城與重要建築(篠山城大書院)、完整而古色古香的城下町(武家屋敷群、青山歷史村、河原町妻入商家群)、紅葉名所(大國寺)、隱身在山中溪谷的私廚(HOVEL Kusayama),甚至,在近郊通往外地的狹長山谷中,還藏著一整區、擁有數座「蛇窯」(日本稱做「登窯」)的陶藝工作坊,也就是以「丹波燒」聞名的立杭陶之鄉。甚至,丹波篠山整個市鎮,還被列為「第一號日本遺產」。
別笑我土。即使來過日本無數次,但每每認識一個新的地方,就驚訝於其觀光資源之豐厚,正如許多人的感想「日本根本玩不完」。這些,都是觀光立國、地方創生的基本,它其實不需要「創」,它只需要被發掘、被整合、被詮釋,被說故事,人們來了,自然就會願意留下來,甚至一訪再訪。
而這就是最後一部分,我必須要介紹的一家當地公司(或組織)了。
在丹波篠山市,這個人口僅有40,000出頭(大約跟宜蘭縣蘇澳鎮差不多,比冬山鄉還少)的縣級市,有一個社團法人,叫做 ”Note”,後來也成立了株式會社。如果用在台灣大家熟悉的說法,可以說他們就是一群有理想的「社區文史工作者」,而他們在做的事,簡單來說,就叫「老房子再生」。
聽起來很熟悉,不是嗎?至少我認識的,在台南,就有好幾組朋友,都在做類似的事。
但 Note 的成功,在於他們「說故事的能力」,他們提出一個「城下町旅宿」(城下町HOTEL)的概念,也就是說,「整座城下町都是我的飯店」,老房子只是睡覺的空間而已。如此一來,就把丹波篠山所有的歷史與資源,都納為己有,成為特色。他們又找來一家原本在神戶,專做婚禮規劃的公司合作,成立了 “Nipponia” 這個旅宿品牌,從丹波篠山起步,目前在日本各地已有許多的案例(正確數字仍待確認)。
在 Nipponia 品牌下,老房子(以及老鎮)的類型,包括宿場町、山村集落、商家町、城下町、近代建築、舊酒造場⋯⋯等等,已經成為日本各地競相邀請來當顧問或協助規劃的公司。我曾經和 Note 主要的推手星野新治先生在丹波篠山長談,他也曾被邀請來台灣演講,我們還聊到把他們的經驗輸出到台灣,成立 “Taiwania” 品牌的可能性⋯⋯
有時候,我總不禁會想:其實在台灣也有許多在各地努力的人,論熱情,論品味,都不輸給 Note 這樣一家小公司。但為什麼人家的案例看起來總是如此成功而耀眼,可是在台灣的這些單位,似乎都過得好苦,除了少數朋友,例如在台南的謝小五,在竹山的何培鈞⋯⋯等。
是人的能力問題?是地方政府的決策問題?還是,地方人士的思想問題?
再談下去,可能就太沈重了。丹波筱山案例,就先到這裡為止吧。
(後記:寫完忽然想到,丹波篠山的古稱「丹波國」,和一位歷史武將有關,就是明智光秀。明年的 NHK 大河劇,正是光秀為主角,所以地方人士又非常期待能帶來觀光效益。關於歷史人物如何協助創生,就放在另外的案例來談吧)
JA 丹波篠山
https://www.ja-tanbasasayama.or.jp/
社團法人 NOTE
https://www.facebook.com/plus.note/
Nipponia(超美的網站)
https://team.nipponia.or.jp/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hk 老 房子 咖啡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頭寫城鎮
日本 #地方創生(準確來說應該是「工頭自己認定也可以算是地方創生)的系列,今天要來寫的是 #丹波篠山。
和遙遠的北海道大雪連峰山腳小鎮 #東川町,或東北新潟的鐵工廠市鎮 #燕三条 最大的不同,丹波篠山是位於關西的「近畿」,也是非常有歷史的名城,更具體地說,它鄰近京都、大阪、神戶,這麼優越的地理位置,似乎不太需要「創生」才對。
但是這幾年我在日本各地考察或採訪的過程,最深刻也最佩服的體會,就是無論多麽小的鄉鎮或行政區,幾乎各級政府,都非常努力在發掘地方特色,並且發想各種方式,投入大小不一的預算,吸引國際的注意。
其中一個原因,如果單純從觀光策略的角度來看,是要把集中在幾個大都會區已經過多的旅客,儘量「疏散」到鄰近鄉鎮,或甚至偏鄉。這個時候,日本四通八達的交通建設,就發揮極大的功能。之前寫到東川町是沒有鐵道經過,但它離機場近,也有地方巴士;燕三条本身就是上越新幹線的一站。
丹波篠山雖然位於近畿(兵庫縣)的「內山」,但也有JR西日本「福知山線」可以抵達,在市區範圍內,就設有五個車站,以「篠山口」為主要的大站,從位於大阪與神戶中間的尼崎驛搭電車過來,正好一小時的車程。做為參考,如果從關西空港直接搭電車或開車過來,視路線不同,約需一小時40分至兩小時左右。(可以想成從桃園機場前往宜蘭)
前面提到日本各級政府,都在想辦法「創生」,好比說去年邀請我(以及兩位部落客和媒體朋友)前往參訪的,很奇妙,是「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神戶事務所,以及丹波篠山的「JA(農業協同組合)」。換句話說,這是「地方農會+外貿協會」共同攜手對外推廣的概念。
這麼奇妙的組合,是要推廣什麼呢?其實就是丹波篠山地區的主要農產品「黑豆」,是全日本最優良的品種,被稱為「丹波黑」。
黑豆,是日本傳統的年菜必備食材,當然有其不可或缺性。但或許正由於形象太「傳統」,除了元旦,平常似乎就不會成為年輕都會族群的日常食物(嗯,在公司或和朋友出去,大家都喝咖啡或珍奶之類的,你喝個黑豆茶,感覺好老氣啊),所以丹波篠山的農協,多年來也非常努力開發各種黑豆食品,甚至包括西式甜點(麵包、蛋糕、奶油捲⋯⋯等等),平心而論,黑豆不像紅豆那麼甜,做為甜點食材,是非常適合的,更不用說養生保健的意義。
好,既然是要推廣黑豆,其實只要找到進出口商,把產品外銷出去,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邀請我們到當地去呢?
我的好友井上俊彥先生(和漫畫家井上雄彥並沒有關係),擔任當地 Jetro 的顧問,特別向我們說明:因為,要讓我們親眼見到丹波篠山的環境,用感官(特別是很流行的說法「五感」)去體驗這裡的風土,才會真正理解到為什麼,「丹波黑」的品質會這麼好。
他這麼一說,我就恍然大悟了。好比說,雖然自己一向並不以「美食」知名,但這幾年,偶爾還是有單位邀請我去談美食旅行,或威士忌旅行,在每一次的演講中,我都會特別強調「風土」的重要。什麼樣的風土,出產什麼樣的食材或原料,正是造就美食美酒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它的「靈魂」。喜歡威士忌的人,只要走一趟蘇格蘭,就完全能理解為什麼當地會產出那麼多名酒來,這就可以延伸出各種「食材旅行」的主題。
雖然是為了黑豆之目的而前往丹波篠山,可是到了當地,才知道它不僅擁有一座歷史名城與重要建築(篠山城大書院)、完整而古色古香的城下町(武家屋敷群、青山歷史村、河原町妻入商家群)、紅葉名所(大國寺)、隱身在山中溪谷的私廚(HOVEL Kusayama),甚至,在近郊通往外地的狹長山谷中,還藏著一整區、擁有數座「蛇窯」(日本稱做「登窯」)的陶藝工作坊,也就是以「丹波燒」聞名的立杭陶之鄉。甚至,丹波篠山整個市鎮,還被列為「第一號日本遺產」。
別笑我土。即使來過日本無數次,但每每認識一個新的地方,就驚訝於其觀光資源之豐厚,正如許多人的感想「日本根本玩不完」。這些,都是觀光立國、地方創生的基本,它其實不需要「創」,它只需要被發掘、被整合、被詮釋,被說故事,人們來了,自然就會願意留下來,甚至一訪再訪。
而這就是最後一部分,我必須要介紹的一家當地公司(或組織)了。
在丹波篠山市,這個人口僅有40,000出頭(大約跟宜蘭縣蘇澳鎮差不多,比冬山鄉還少)的縣級市,有一個社團法人,叫做 ”Note”,後來也成立了株式會社。如果用在台灣大家熟悉的說法,可以說他們就是一群有理想的「社區文史工作者」,而他們在做的事,簡單來說,就叫「老房子再生」。
聽起來很熟悉,不是嗎?至少我認識的,在台南,就有好幾組朋友,都在做類似的事。
但 Note 的成功,在於他們「說故事的能力」,他們提出一個「城下町旅宿」(城下町HOTEL)的概念,也就是說,「整座城下町都是我的飯店」,老房子只是睡覺的空間而已。如此一來,就把丹波篠山所有的歷史與資源,都納為己有,成為特色。他們又找來一家原本在神戶,專做婚禮規劃的公司合作,成立了 “Nipponia” 這個旅宿品牌,從丹波篠山起步,目前在日本各地已有許多的案例(正確數字仍待確認)。
在 Nipponia 品牌下,老房子(以及老鎮)的類型,包括宿場町、山村集落、商家町、城下町、近代建築、舊酒造場⋯⋯等等,已經成為日本各地競相邀請來當顧問或協助規劃的公司。我曾經和 Note 主要的推手星野新治先生在丹波篠山長談,他也曾被邀請來台灣演講,我們還聊到把他們的經驗輸出到台灣,成立 “Taiwania” 品牌的可能性⋯⋯
有時候,我總不禁會想:其實在台灣也有許多在各地努力的人,論熱情,論品味,都不輸給 Note 這樣一家小公司。但為什麼人家的案例看起來總是如此成功而耀眼,可是在台灣的這些單位,似乎都過得好苦,除了少數朋友,例如在台南的謝小五,在竹山的何培鈞⋯⋯等。
是人的能力問題?是地方政府的決策問題?還是,地方人士的思想問題?
再談下去,可能就太沈重了。丹波筱山案例,就先到這裡為止吧。
(後記:寫完忽然想到,丹波篠山的古稱「丹波國」,和一位歷史武將有關,就是明智光秀。明年的 NHK 大河劇,正是光秀為主角,所以地方人士又非常期待能帶來觀光效益。關於歷史人物如何協助創生,就放在另外的案例來談吧)
JA 丹波篠山
https://www.ja-tanbasasayama.or.jp/
社團法人 NOTE
https://www.facebook.com/plus.note/
Nipponia(超美的網站)
https://team.nipponia.or.jp/
nhk 老 房子 咖啡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世界周報加泰隆尼亞採訪報導
【世界周報實地採訪加泰隆尼亞的生活、經濟、及歷史悲情 但加泰隆尼亞追求獨立得不到國際認同 主因民族自決並非普世價值 甚至帶來分離主義及戰爭 歐盟與國際社會紛紛表示不支持 加泰獨立 包括美國、法.義.丹麥.比利時等歐盟主要國家都有分離主義運動 西方不樂見此趨勢 而加泰公投中謊言滿天飛 雙方陣營都利用社群網站散布假新聞與仇恨 】
加泰隆尼亞人形容自己
是work hard eat hard的民族
La Boqueria菜市場
永遠都擠滿了人
這是最熱門的早餐小店
是分子料理名店El Bulli主廚Ferran Adri的最愛
在只有五度的星期六早上
滿滿的圍了三圈人在等位子
堅持穿著紳士背心的老先生總笑笑地下單點菜
冬天的時候
加泰隆尼亞人習慣一起來就吃燉菜
看起來和吃起來都很肥的肉
然後加泰隆尼亞人還會在
早餐的時候點一瓶紅酒
第一次在早餐
看到有人紅酒配新鮮龍蝦
可能會很驚訝
但驚訝很快就會變成羡慕
加泰隆尼亞人都習慣這樣子
三點鐘吃午餐 六點鐘下午茶
晚上九點鐘才是晚餐
都只有甜膩的選擇
catalan creama
就是加泰隆尼亞奶油的意思
把充滿麵粉香氣而微甜的餅乾melindro
沾到很甜很稠的熱可可裡
很能吃甜的話 還可以塗上鮮奶油
很深的體會
加泰隆尼亞的味道
一種堅持而固執的味道
並且
歷史融在生活裡的每一處細節裡
和生命共存著
所以加泰隆尼亞人不會覺得
往捷運站的路上 就有一家百年咖啡店
是很了不起的事
水磨地磚
也是一百多年前的
每個房間的都不一樣
加泰隆尼亞人 都喜歡老房子
加泰隆尼亞人的房子 有許多細緻的拼貼
使用更多的玩色
特殊的弧度和線條
讓建築物有一種超現實的魅力
但是讓加泰隆尼亞人有點氣的還有
歐債危機出現後
他們覺得銀行和貨幣都不可靠
加泰隆尼亞人都寧願買房子
2012年文茜世界周報團隊
前往巴賽隆納採訪時
本來要四十萬歐元 一間兩房一衛浴的房子
當時不到20萬歐元就可以成交
於是 2012年那年
更多的加泰隆尼亞人
思想獨立的可能性了
製造加泰隆尼亞獨立旗子的老裁縫就說
2011年一整年
才造了二十支黃色和紅色的獨立旗子
2012年
光是選舉的十一月 就造了六百支
加泰羅尼亞的旗子
本來只有紅色和黃色
意思是為國家戰死的英雄
手上最後的四道血痕
後來加上去的藍色星形
是代表獨立的旗子
2012年選舉那年 18000個加泰羅尼亞人
一起唱屬於他們的革命歌曲
歌詞的意思是
舉起我們的旗子
高唱凱歌 定眼看著遠方
迎接勝利
日本的NHK電視台和我們
是獲准到現場採訪的亞洲媒體
當時的自治區主席Artur Mas
演說中段罕見地以英語進行
希望國際媒體
把他們渴望獨立的訊息傳播出去
故事的最後 我們認識了Jaume
一位68歲的有趣老先生.
身上永遠穿著支持獨立的T shirt
手上的是獨立標誌的手環
退休後 Jaume把小學的一個教室
改建成餐廳
說明只招待只支持獨立的人
一星期只營業兩天
「被獨裁統治的時候,只要用加泰羅尼亞語,跟老師說要上洗手間,就會被打,小時候每天都要我們,用西班牙語唱西班牙的國歌,我真的很生氣,讓我們更渴望獨立,」加泰隆尼亞支持獨立人士Jaume。
烤的加泰隆尼亞香腸 蠻好吃的
Jaume還送來加泰隆尼亞啤酒
算是特別豁免
招待我們三個
沒有穿獨立T shirt的外國人
「加泰羅尼亞是一種存在,我不是說我們比別人強 ,但我們是不一樣的,非常不一樣,」加泰隆尼亞支持獨立人士Ja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