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何時會崩盤??
自從股市上萬點之後,很常被問這個問題,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觀察與經驗
先看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認為,大蕭條的出現是因為「繁榮建立在信貸擴張的基礎上」。羅斯巴德指出,「1921至1929年的繁榮期內,我們看到貨幣供給8年間增加61.8%,等於每年7.7%的成長 。」美國在20年代經歷了一次通貨膨脹性信貸繁榮。這在繁榮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特別明顯。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及2008年出現的美國金融風暴。
全球低利率的環境確實造成泡沫,但從貨幣供給額來看,美國M2年增率目前降到5.3%,不算暴衝,中國的M2年增率也是一路下降,顯示各國政府都有警覺到不能放任資產泡沫惡化。
其次談到達理歐說的M型化。
根據我的經驗,M型化的確是全球景氣衰退的大敵。很多一度快速成長的經濟體,因為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造成有錢的人消費有限,沒有錢的大多數人沒錢消費,東南亞國家,拉丁美洲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
這個情況目前在美國愈來愈嚴重,確實是我們必須持續留意的觀察點。
但這個現象影響的是消費,不是投資,1990年那次的經濟衰退,是因為消費與投資一起掛掉,目前有錢人的資金流向電動車,人工智慧等領域,投資活動造成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在往下降,經濟維持一定的動能是OK的。
談完景氣面,來談談金融面
如果企業獲利一直在創新高,股票市場就有支撐,所以股市會不會崩盤,就看企業賺的錢是愈來愈多,還是愈來愈少。
如果全球景氣沒有太差,又有新興產業的驅動,至少有一些股票明天會更好,這些股票如果夠多,盤就至少會是個股表現,以目前我所理解的台灣企業對未來的展望,樂觀的比較多,當然沒有跟上的也不少,但要維持個股表現是可以的。
所以基本上,我很審慎,但沒有悲觀,觀察重點有幾個
1. M型的結構是否持續重創消費面的表現,並造成政治面的動盪。
2.對於工業4.0,人工智慧,電動車的投資是否一直無法出現令人想掏錢的服務或產品
3.新經濟創造的新就業機會是否持續多於舊經濟裁員的數字
4.企業的獲利展望能否持續維持正向
以上大致是我的想法,很多大家都很關注的股票確實貴了點,但在趨勢上的供應鍊裡,有些公司漸漸看到機會,這是我看到台股的當前情況,僅供各位參考。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