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屆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完整入選名單】
.
坎城影展平行單元「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在稍早公布了本屆的完整名單。競賽單元分為長片與短片從千部影片精選出13部,非洲元素是今年看點之一,包括來自埃及的《Feathers》與吉布地取景拍攝的《The Gravedigger’s Wife》。此外,曾獲坎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的哥倫比亞導演西門.梅薩.索托(Simón Mesa Soto)也獻上了首部長片《Amparo》。
.
在短片競賽部份,有兩部華語片獲得入選。中國導演趙浩與董洋聯合執導的《訪客》,是一部以香港為故事背景的父子故事。而中國導演鄒靜執導的《朵麗》則以四川為故事背景,鄒靜目前長期在美國發展,據悉在2016年已成為美國導演公會會員。
.
今年影展的海報視覺向美國獨立導演大衛.勞勃.米契爾(David Robert Mitchell)在2014年轟動坎城的《靈病 It Follows》(2014)致敬。評審團則將由羅馬尼亞新浪潮健將克里斯汀.穆基擔任主席。
▅▅▅▅▅▅▅▅▅▅▅▅▅▅▅▅▅▅▅
評審:
(主席)克里斯汀.穆基 Cristian Mungiu(導演)羅馬尼亞🇷🇴
狄達爾.多梅莉 Didar Domehri(製片)法國🇫🇷
卡麥莉亞.裘丹娜 Camélia Jordana(演員、歌手)法國🇫🇷
米歇爾.麥凱特 Michel Merkt(製片)瑞士🇨🇭
卡雷爾.歐克 Karel Och(卡羅維瓦利影展藝術總監)捷克🇨🇿
▅▅▅▅▅▅▅▅▅▅▅▅▅▅▅▅▅▅▅
開幕片(含英文片名與導演名」):
●
《Robust》法國🇫🇷
Constance Meyer
▅▅▅▅▅▅▅▅▅▅▅▅▅▅▅▅▅▅▅
主競賽:
●
《Amparo》哥倫比亞🇨🇴比利時🇧🇪
Simón Mesa Soto
●
《Feathers》埃及🇪🇬法國🇫🇷荷蘭🇳🇱希臘🇬🇷
Omar El Zohairy
●
《Libertad》西班牙🇪🇸
Clara Roquet
●
《The Gravedigger’s Wife》芬蘭🇫🇮法國🇫🇷德國🇩🇪
Khadar Ayderus Ahmed
●
《Olga》瑞士🇨🇭法國🇫🇷
Elie Grappe
●
《Small Body》義大利🇮🇹
Laura Samani
●
《Zero Fucks Given》法國🇫🇷比利時🇧🇪
Julie Lecoustre, Emmanuel Marre
▅▅▅▅▅▅▅▅▅▅▅▅▅▅▅▅▅▅▅
短片競賽:
●
《Brutalia, Days Of Labour》希臘🇬🇷比利時🇧🇪
Manolis Mavris
●
《朵麗 Lili Alone》中國🇨🇳香港🇭🇰新加坡🇸🇬
鄒靜
●
《訪客 An Invitation》中國🇨🇳
趙浩&董洋
●
《Inherent》丹麥🇩🇰
Nicolai G.H. Johansen
●
《Intercom 15》羅馬尼亞🇷🇴
Andrei Epure
●
《If It Ain’t Broke》以色列🇮🇱
Elinor Nechemya
●
《Noir-Soleil》法國🇫🇷
Marie Larrivé
●
《Safe》美國🇺🇸
Ian Barling
●
《Soldat Noir》法國🇫🇷
Jimmy Laporal-Trésor
●
《On Solid Ground》瑞士🇨🇭
Jela Hasler
▅▅▅▅▅▅▅▅▅▅▅▅▅▅▅▅▅▅▅
特別放映:
●
《Anaïs In Love》法國🇫🇷
Charline-Bourgeois-Tacquet
●
《Bruno Reidal, Confessions Of A Murder》法國🇫🇷
Vincent Le Port
●
《A Radiant Girl》法國🇫🇷
Sandrine Kiberlain
●
《Softie》法國🇫🇷
Samuel Theis
▅▅▅▅▅▅▅▅▅▅▅▅▅▅▅▅▅▅▅
閉幕片:
●
《A Tale Of Love And Desire》法國🇫🇷
Leyla Bouzid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拉麵一條街 ,東京車站。拉麵一番街八家拉麵店全制霸:斑鳩、六厘舎、塩専門ひるがお、㐂蔵、ソラノイロNIPPON、とんこつらーめん俺式純、東京の中華そば ちよがみ、東京タンメン トナリ。 東京車站是多鐵共構,有多複雜相信大家都知道,還好這天有熟門熟路的瑪格帶著璇,突然間我就像漂浮在海中的人兒找到浮木...
「lili 英文 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黃品舒 Kathie 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閒聊] 我看起來像什麼英文名字-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lily英文名意思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關於名字 妮可莉莉‧ Nicole LiLi 的評價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是不是叫Lily的都很正#更 -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lili 英文 名 在 【英文名字】又好聽又有意義的女生英文名字! - YouTube 的評價
lili 英文 名 在 黃品舒 Kathie 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安家日和 午後の樂聲🎵
這次很開心受邀來到位於台北中山區的美麗社區~安家Takumi演出
由於主題是溫暖日和下午茶,因此也準備了許多好聽的日文歌曲分享給大家(我最擅長的🥰)
時間一到無論大朋友小朋友都安靜的坐在舒適的大廳,認真的欣賞演奏。演出結束也給我許多暖心的回饋~十分棒的一場演出經驗🥰
🎻之後會放一些演出片段到Youtube~
✨感謝安家Takumi的邀請
✨感謝Caspia LiLi的禮服讓我造型氣質大加分🥰
且這件禮服名字叫Kathy,跟我的英文名字Kathie唸法相同呢!果然是寫著我名字的衣服🤣
-
👗Dress Caspia LiLi - Kathy
#安家Takumi #caspialili #kathy
#violin #黃品舒kathie
lili 英文 名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影未死、電影萬歲:2020 坎城片單公佈&總監 Thierry Frémaux 給影迷的一封信】
▋快訊/皮克斯《靈魂總動員》、魏斯安德森《法蘭西快報》、史提夫麥昆雙作品,河賴植美、深田晃司,及《屍速列車》續集皆入選坎城官方片單。另外還有瑟夏羅南及凱特溫斯蕾主演的《菊石》和《魔戒》「亞拉岡」Viggo Mortensen 執導作品也驚喜入選。▋
在疫情影響下,身為三大影展之一的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今年不得不取消五月的實體影展和競賽,並將市場展移至線上舉行。事實上從春季以來,全世界都在看最重視紅毯經驗、最維護固有傳統的法國人會否堅持到底,不料卻在四月的時候被法國政府直接禁止百人以上集會。第 73 屆坎城影展正式宣告無法如期、如往常的型式舉行。
隨後,坎城也宣布雖然本屆競賽取消,但仍會將坎城選片委員會所篩選而出的官方片單(Official Selection)公佈,為的是讓這些片仍能夠挾著坎城光環,去爭取更好的影展首映和發行策略。本屆從 2067 件報名作品中,共選出了 56 部電影,不分單元,其中包含 16 部女性導演的作品(佔比從去年的 23.7% 升至 28.5%)。
坎城總監 Thierry Frémaux 也在昨日發佈公開信,鉅細靡遺地闡述了這幾個月來他的心路歷程,以及在坎城影展的選片和轉型過程中的策略考量,以及對未來電影的期許。Thierry 表示:「儘管電影戲院已經閉館三個月了,這個片單反映了電影比起以往只有更加活躍。她依然是獨一無二、無可取替的。」、「感謝那些電影工作者、那些賜予電影生命、以及那些欣賞並賦予其全新生命的人們。拜他們所賜,電影仍然是富有意義和影響力的」。
「『近期獻映,敬請期待』的標語從來沒這麼具有吸引力--是的,我們將很快可以看到:電影未死,遑論抱恙。」
-
以下先列出完整片單,緊接著再附上總監深情款款的全文翻譯。
(片單為記者會聽打+網路資料匯集而成,或有疏漏還請見諒)
-
【坎城影展官方片單 Sélection Officielle】
THE FRENCH DISPATCH
dir. Wes Anderson (USA)
SUMMER OF 85
dir. François Ozon (France)
朝が来る (TRUE MOTHERS)
dir. 河瀨直美 Naomi Kawase (Japan)
LOVERS ROCK
dir. Steve McQueen (UK)
MANGROVE
dir. Steve McQueen (UK)
DRUK (ANOTHER ROUND)
dir. Thomas Vinterberg (Denmark)
LAST WORDS
dir. Jonathan Nossiter (USA)
ADN (DNA)
dir. Maïwenn (France / Algeria)
HEAVEN: TO THE LAND OF HAPPINESS
dir. Im Sang-soo 林常樹 (South Korea)
EL OLVIDO QUE SEREMOS (FORGOTTEN WE'LL BE)
dir. Fernando Trueba (Spain)
DES HOMMES (HOME FRONT)
Lucas Belvaux (Belgium)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 (PENINSULA)
dir. 延尚昊 Yeon Sang-ho (South Korea)
IN THE DUSK
dir. Sharunas Bartas (Lituania)
本気のしるし THE REAL THING
dir. 深田晃司 Koji Fukada (Japan)
PASSION SIMPLE
dir. Danielle Arbid (Lebanon)
A GOOD MAN
dir. Marie-Castille Mention Schaar (France)
LES CHOSES QU'ON DIT, LES CHOSES QU'ON FAIT
dir. Emmanuel Mouret (France)
JOHN AND THE HOLE
dir. Pascual Sisto (Spain)
LIMBO
dir. Ben Sharrock (UK)
HERE WE ARE
dir. Nir Bergman (Israel)
ROUGE
dir. Farid Bentoumi (France)
SWEAT
dir. Magnus Von Horn (Sweden)
TEDDY
dir. Ludovic and Zoran Boukherma (France)
FEBRUARY
dir. Kamen Kalev (Bulgaria)
AMMONITE
dir. Francis Lee (UK)
UN MÉDECIN DE NUIT
dir. Elie Wajeman (France)
ENFANT TERRIBLE
dir. Oskar Roehler (Germany)
NADIA, BUTTERFLY
dir. Pascal Plante (Canada)
野馬分鬃 (STRIDING INTO THE WIND)
dir. 魏书钧 Wei Shujun (China)
七人樂隊 (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
dir. 洪金寶、許鞍華、譚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嶺東、徐克 Ann Hui, Sammo Kam-Bo Hung, Ringo Lam, Patrick Tam, Johnnie To, Hark Tsui, John Woo, Woo-Ping Yuen (Hong-Kong)
FALLING
dir. Viggo Mortensen (USA)
CASA DE ANTIGUIDADES (MEMORY HOUSE)
dir. João Paulo Miranda Maria (Brazil)
BROKEN KEYS
dir. Jimmy Keyrouz (Lebanon)
PLEASURE
dir. Ninja Thyberg (Sweden)
SLALOM
dir. Charlène Favier (France)
IBRAHIM
dir. Samir Guesmi (France)
BEGINNING
Déa Kulumbegashvili (Georgia)
GAGARINE
dir. Fanny Liatard, Jérémy Trouilh (France)
16 PRINTEMPS
dir. Suzanne Lindon (France)
THE DEATH OF CINEMA AND MY FATHER TOO
dir. Daniel Rosenberg (Israel)
VAURIEN
dir. Peter Dourountzis (France)
GARÇON CHIFFON
dir. Nicolas Maury (France)
SI LE VENT TOMBE (SHOULD THE WIND FALL)
dir. Nora Martirosyan (Armenia)
DOWNSTREAM TO KINSHASA
dir. Dieudo Hamadi (Congo)
THE TRUFFLE HUNTERS
dir. Michael Dweck, Gregory Kershaw (USA)
9 JOURS À RAQQA
dir. Xavier de Lauzanne (France)
ANTOINETTE DANS LES CÉVENNES
dir. Caroline Vignal (France)
LES DEUX ALFRED
dir. Bruno Podalydès (France)
UN TRIOMPHE (THE BIG HIT)
dir. Emmanuel Courcol (France)
LE DISCOURS
dir. Laurent Tirard (France)
L'ORIGINE DU MONDE
dir. Laurent Lafitte (France)
あーやとまじょ (EARWIG AND THE WITCH)
dir. 宮崎吾朗 Goro Miyazaki (Japan)
FLEE
dir. Jonas Poher Rasmussen (Denmark)
JOSEP
dir. Aurel (France)
靈魂總動員 (SOUL)
dir. Pete Docter (USA)
-
【總監的信】
有鑑於全球疫情發展,今年的坎城影展將不會以過往的型式舉行。在三月 19 號,我們宣布影展將延期至七月初舉行。當時,我們必須在四月中以前下一個定論。然而,就在四月 13 的時候,法國政府宣布禁止這個夏天所有的大型藝文活動。傳統上九月是威尼斯和多倫多影展的期間,因此我們不可能到九月才舉辦坎城影展。而在一波秋季影展過後,我們也更不可能延到十月或十一月時再舉辦。
然而,「取消」一舉從未在考量範圍內。如同您所知,坎城影展的歷史上只有一次在 1939 被取消,以及一次在 1968 年無法順利走完完整的期程。若在 2020 我們無法以過往型式舉行坎城國際影展,則我們必定得找到另一個讓它發生的方式。坎城影展不可能就這樣消失。
同時,我們也是顧念到許多電影人的辛勞,而不願意輕言放棄。我們無法直接請大家明年 2021 再來。所以,我們如常地進行了選片的工作。而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而這個持續進行選片的這個決策,也讓我們收到了超過兩千部電影長片作品的投遞報名。更精確來說,是 2067 部。
我們如今已經完成了這個官方片單,而且是一個多麼美的片單。儘管電影戲院已經閉館三個月了--自從 1895 年盧米埃兄弟發明了電影放映技術之後,這還是頭一遭--這個片單反映了電影比起以往只有更加活躍。她依然是獨一無二、無可取替的。我們活在一個影像藝術持續演化的時代--無論是電影的放映方式,或是電影本身皆然。感謝那些電影工作者、那些賜予電影生命、以及那些欣賞並賦予其全新生命的人們。拜他們所賜,電影仍然是富有意義和影響力的。「近期獻映,敬請期待」的標語從來沒這麼具有吸引力--是的,我們將很快可以看到:電影未死,遑論抱恙。
(中略)
在 6 月 3 日公佈的片單中,將會有許多眾所矚目的大導演新作。然而,有一些其他作品,儘管同樣受到選片委員會的欣賞和擁戴,則不會在此次露面。原因是這些作品的創作團隊已決定要將作品的上映日期延到 2021 冬季或是春季,同時選擇在明年的影展曝光。因此,今年官方片單中缺席的作品,我們期待明年再見。
另一方面,今年的官方片單則多了許多新的發現。一個影展的目的就是要發掘並照亮世界各地的潛力新秀,坎城影展也不例外。今年更甚以往,我們看到許多原本以大銀幕放映為創作初衷的作品,不得不轉往小螢幕播放。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在致力保存電影經驗的神聖性的同時,也不忘展望未來。
追根究底,我們之所以堅持今年仍要選出坎城的官方片單,正是因為這是我們作為影展,能為電影所提供最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於照亮未來幾個月即將在影院中上映的作品們。在歷經幾個月的閉館之後,電影院的重新開張將會是一個關鍵的事件。坎城影展將致力於陪伴這些作品走過這段轉換期,並持續支持它們在法國及全世界的放映計畫,同時也確立影院對於電影藝術的關鍵地位。我們知道許多影展都擁有相同的立場。
(中略)
一般而言,坎城影展的官方片單大約會納入 60 部電影(2019 有 59 部、2018 有 56 部)。今年我們的官方片單選入了 56 部電影。這些電影從 2067 部報名作品中脫穎而出(相較之下,2019 年有 1845 部電影報名、2018 年有 1916 部、2010 年則有 1665 部)。
這是首次坎城影展收到超過 2000 部報名作品。由此可見,全球疫情危機和後製的延宕,並沒有影響到本次報名的作品數量。
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數量的提昇,很大一部分是首部作品:我們今年收到 909 部首部執導作品報名,為歷年之最。這當中有 258 部(28.4%)女性執導作品、651 部(71.6%)男性執導作品。
最終入選今年官方片單的,則有 15 部首部執導作品(佔整體 26.7%,相比去年共有 10 部、佔整體 17%)。我們從未有這麼多位初試啼聲的導演作品入選官方片單,而這也映證了電影的蓬勃活力,以及影展對於未來世代的重視。
另一個成長的數據則是電影出品國的地理涵蓋性。今年的片單中包含來自 147 個國家的作品,相較於去年的 138 國成長了 6.5%。
有關女性導演的部分,坎城影展先前已經簽署了 “Collectif 50/50” 的性別平等協議,並會陸續提供性別比例的相關資料。其中包含下列兩點:
- 今年共有 532 位女性導演報名作品(佔全部 25.7%),相較於去年的 575 位稍有下降。
- 然而,入選官方片單的女性導演作品則有顯著提昇。我們今年共選了 16 位女性導演的作品(相較於 2019 的 14 位、2018 的 11 位、2017 的 12 位、2016 的 9 位、2015 的 6 位)。以百分比而言,女性入選官方片單的 28.5% 佔比高於去年的 23.7%,甚至高於報名的女性比率(25.7%)。值得一提的是,若我們單看法國作品的話,這個數據會升高至 38%。
官方片單中女性導演的佔比持續升高,這是多年來的性別平權運動演變的結果。無論透過數據或作品價值,這都揭示了在當代電影當中,女性導演和女性電影專業人員的藝術和人文貢獻。這不僅只是數據上的分析結果,更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前景:未來我們將陸續發佈短片競賽和電影基石單元的片單和統計數據,你們將會看到在年輕世代中,女性導演的身影更為耀眼奪目,也印證了我們所殷切企盼的平權時代即將來臨。
既然今年在坎城不會舉辦實體放映,也不會有傳統的影展活動,我們決定將所有的電影全部集結在同一個「官方片單」之中,而不會再另外區別他們是隸屬於「競賽」、「非競賽」、「一種注目」、「午夜放映」或「特別放映」等傳統單元。我們就將這個任務交給您:當您之後觀賞了這些作品之後,您可以自己形塑您心目中的理想「坎城2020」節目表,決定哪部作品最適合放在哪個單元之中。
同時,看在今年有許多新導演作品的情況下,您也可以自創新的單元來分類這些作品。您可以依據情感、地理、或藝術來為這些作品分門別類,這全都取決於您在今年的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裡有一些名望大導,也有一些年輕新聲,有一些驚喜、罕見的電影出品國,以及紀錄片、動畫片等等。而今年更是必須提到喜劇作品們,過去我們常常感到遺憾未能納入更多的喜劇作品。
綜上所述,這個官方片單是基於期許坎城影展,今年更甚於以往,可以完成其最重要的目標而建立--「透過展映電影作品,來宣傳電影、影人及電影專業人員,成為銀幕和普羅大眾之間的橋樑」。
我們與那些面對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仍毅然承諾將於 2021 冬季前,將電影帶進影院的導演、製片和發行商,我們一同創立了這個片單。這也就反映了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官方片單,將焦點投往那些致力在年底前能夠在電影院中與觀眾見面的作品。我們過往的選片標準既是沒有明確定義的但又是顯而易見的(有時候也沒這麼明顯吧!),往往我們在選片過程中會問自己的是:「這是一部適合坎城的片嗎?」而今年我們則又加入了另一個問題:「這不正是帶領觀眾回到影院的最佳影片嗎?」
這也就成就了一個更廣泛的選片結果,特別是法國電影。除了過去坎城影展的出品國常客(美國、南韓、日本、英國)之外,今年也選入了來自更多地區的作品(保加利亞、喬治亞、剛果)。2020 官方片單的特色之一是質量兼具的強勁法國作品。每年坎城都會選 10-15 部法國作品,今年我們則有 21 部法國電影入選(比 2019 多 8 部、比 2018 多 11 部、比 2017 多 5 部)。
許多國際影展都會特別讓當地的作品有更多的曝光機會,然而這並非我們這次選片的意圖。這並不是重蹈舊有單元「法國電影觀點」的覆轍。請放心,法國電影在此並沒有特殊優待。簡言之,儘管有些知名的法國導演選擇等到明年才發佈作品,但今年我們所看到的法國作品們本身的質和量,才是導致此結果的原因。...(中略)...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這 21 部入選的法國電影當中,有 8 部是由女性執導(38%),且 9 部是首部長片(42%),這兩個都是極具未來性的指標。
今年,我們所有人都會懷念「坎城經驗」以及所謂的「坎城效應」:那是當一部作品在節慶宮播畢之後,所引爆的讚譽、榮耀、一陣旋風(有時是暴風)。那是這些電影尚未在其他影展和影院和全世界的觀眾見面之前,所有發生在坎城這 12 天當中的大小事物、各種豐饒的光彩和韻味加總而成的魔幻時刻。...(中略)... 看來我們得另覓他法來支持這些電影了。既然節慶宮的首映不再,那就勢必得在其他的影展或影廳直接舉辦首映了。
(中略)
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影展都曾向我們表達願意接納我們今年的選片,坎城影展也會在近期宣布明年秋季的運作方式。傳統上,接續坎城的一系列影展,如盧卡諾、特柳瀨得、多倫多、多維爾、聖賽巴斯汀、釜山、莫雷利亞、昂古萊姆、紐約、羅馬、里約、東京、孟買,或馬德普拉塔或甚至隔年的日舞影展,都會邀請坎城的作品去做展映。今年也會如此,並且我們會主動提供相關協助。如同去年一樣,我們會和平行單元 ACID 聯合獻映一至兩部片(ACID 和「影評人週」單元分別都會在之後公佈他們今年的片單)。最後,盧卡諾影展總監 Lili Hinstin 曾大方表示歡迎坎城電影移去他們那邊做放映(不幸的是她隨後也被迫停辦本屆影展),而聖賽巴斯汀影展總監 Jose-Luis Rebordinos 也特別決定破例為我們調整競賽規則,容許坎城片單的作品參與聖賽巴斯汀影展的競賽。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如同先前所公佈的,今年的坎城市場展仍會轉移到線上如期舉行。這類型的線上活動對於市場展來說是可行的,但並非我們樂見整個影展所採行的方向(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樣的影展型式,對電影版權方來說行不行得通)。目前我們非常看好市場展的參與度和買氣,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官網。
短片競賽和電影基金會學生短片競賽(Cinéfondation)的片單都會在近日陸續揭曉。由預計在明年十二月於法國上映的王家衛經典大作《花樣年華》為首的「坎城經典」單元,也會在隨後公布片單。
今日透過這些文字,我希望跟您約略分享本屆坎城的選片過程,以及在今年艱難的處境下,整個影展的籌備過程。我也要向所有協助坎城影展繼續運作的人致敬。
(略過感謝名單)
最後的最後:2020恰逢費德里科費里尼的百年誕辰紀念。在平行時空坎城影展的 12 天之中,我們肯定都會大力擁抱昆汀塔倫提諾不斷複誦的,流淌在每一位電影愛好者血管裡的大師名言 ——
「電影萬歲!」
-
法文原文:
https://www.festival-cannes.com/fr/infos-communiques/communique/articles/la-selection-officielle-2020
英文原文:
https://www.festival-cannes.com/en/infos-communiques/communique/articles/the-official-selection-2020
lili 英文 名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拉麵一條街 ,東京車站。拉麵一番街八家拉麵店全制霸:斑鳩、六厘舎、塩専門ひるがお、㐂蔵、ソラノイロNIPPON、とんこつらーめん俺式純、東京の中華そば ちよがみ、東京タンメン トナリ。
東京車站是多鐵共構,有多複雜相信大家都知道,還好這天有熟門熟路的瑪格帶著璇,突然間我就像漂浮在海中的人兒找到浮木一般…
如果要到《斑鳩拉麵》的朋友,記得從八重洲南口下B1,才可以通往東京駅一番街哦!
東京駅一番街是2011年4月才開幕的,裡面集合了8間知名的拉麵店…
東京駅一番街裡面就有行李置放櫃了哦!而且是大行李和小行李都有的置放,對於剛抵達東京的旅人來說,這個是很貼心的。
斑鳩拉麵跟大部分日本拉麵店一樣,為了節省不必要的人力,將精力放在拉麵品質上,日本拉麵店多採用機器付款點餐,斑鳩拉麵畢竟位於觀光客眾多的東京車站,食券機照片清楚且漢字也很好認,點下想吃的餐點付現金或Suica,便會拿到食券了。
豚骨魚介東京駅らー麺的拉麵是細麵,口感有點粗麵的軟,沒有九州拉麵那般有口感,筍乾吃起嫩且很大,最好吃的莫過於附上的半熟玉子,軟嫩滑Q無比,叉燒肉屬於厚切軟嫩帶有彈性不會太油,但口味偏重。
雖說斑鳩拉麵因為有混入魚系湯頭,所以多了一股鮮甜,跟傳統豚骨比不是那麼的死鹹,吃到一半還是過過過鹹,整體來說是蠻有特色的拉麵。
請用片右下角調高清睇。
東京駅のラーメン通り。ラーメン一番街にある8つのラーメン店:本格的な専制君主:Turtledove、Lili 、,専専るひるがお、㐂蔵、ソラノイロNIPPON、とんこつらーめん俺式、東京の中华ぃぃぃぃぃぃぃぃぃ
東京駅はマルチレールの複合施設です。きっと誰もがその複雑さを知っていると思います。幸いにも、この日、道路に詳しいマーグがシュアンを連れて行きました。突然、私は海に浮かんでいて流木を見つけた人のようでした...
タートルラーメンの友達に行きたいなら、東京駅一番街に行く前に八重洲南口からB1に乗ってください!
東京駅一番街は2011年4月にオープンしたばかりで、有名なラーメン屋8店が入っています...
東京一番通りに荷物保管庫があります!また、荷物が多い場所でも小さい場所でもあり、東京に着いたばかりの旅行者にとってはとても親しみやすい場所です。
................

lili 英文 名 在 關於名字 妮可莉莉‧ Nicole LiLi 的必吃
關於名字·妮可莉莉‧ Nicole LiLi,是英文名字&乳名組成的。 → 我的英文名字「#Nicole妮可」,名字意義源自拉丁語,"戰勝凱旋而歸的人們"之意。 ... <看更多>
lili 英文 名 在 是不是叫Lily的都很正#更 - 追星板 | Dcard 的必吃
關於IU英文名字叫Lily B25 跟B40 謝謝你們幫我說明,也謝謝B87 提醒我,因為目前追的歐美劇不多,所以不太知道太多Lily,所以才沒整理很多不好意思, ... ... <看更多>
lili 英文 名 在 [閒聊] 我看起來像什麼英文名字- 看板WomenTalk 的必吃
從小到大都沒取過英文名字QQ
新公司大家都用英文名字交流,
想取一個英文名字,不喜歡太容易撞的,想了幾個選項有點猶豫,想請大家配合長相給點
意見,隔天會自刪~
朋友說我個性比較偏傻大姐,這幾個名字都太精緻了T^T
1.Coral
2.Cicilia
3.Una
4.Zona
5.有其他建議的選項嗎
感謝大家給的建議~
我後來想想說得有道理1跟2發現很容易有發音上的誤解 目前比較偏愛Erica和Zona ,Zoe
因為有個不喜歡的人也是這名字 暫不列入考慮XD
結果我睡到現在才起床,感覺現在刪照片好像來不及了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32.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84384499.A.F90.html
※ 編輯: O3O0721 (27.242.132.66 臺灣), 03/17/2020 02:53: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