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斐姨所思>宗翰選了香港維他奶的採購主管梁健輝刺警後當場自殺。維他奶第一時間發出為該主管「不幸逝世」哀悼的內部文件,雖然馬上出來澄清,但中國網友立刻展開抵制,「維他奶滾出內地」有1.2億閱讀量,5日維他奶股價被抹去15%。不少港人到兇案現場悼念梁建輝,港府抓捕並警告會觸犯國安法。
昨天香港警方又逮捕了九個人,其中六個只有十幾歲,說他們在密謀要做炸彈。
討論的時候,可心說,一位教授曾經跟她說,香港的經歷,在台灣有很多人很同情,但聲援僅止於口頭上的,我們現在能做的,應該是想辦法儘量把香港目前經歷的事,紀錄下來,因為只有台灣可以幫香港做這個事了。
我想到紐時去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周保松,他以前常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做公民參與。2012年,他跟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大學生合影時開玩笑說,希望10年後他們當中沒有人坐牢。結果現在周保松沒事就要去探監。他對紐時說,香港承受了太多的不公正,讓這座城市越來越陌生。「整個城市的核心價值觀已經崩潰。
我想這核心價值指的是, 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平等,公義.....沒有了這些,我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我可以理解,現在很多香港人的極端沮喪與無力感,或是進一步認定和平示威的手段是沒有用的。
真的沒有用嗎?
我去搜了一圈,結果發現學界的主流的說法,並不是如此。
哈佛的學者Erica Chenoweth,本來堅信和平示威沒有用,暴力手段較有效的假設,為了證明她的想法,她搜集了從1900-2006年間,323個推翻政府的成功的案例,用近160個不同的標準來檢視,結果是和平示威遠遠較暴力手段有效。
她並歸納出四個原因:
1。和平示威才能讓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來參與,支持的基礎才能越長越大。
2。將負責維持安全的軍警拉進來是必要的。因為他們是政府壓制人民最重要的工具。其他的菁英像是商界或媒體,他們通常傾向支持維持現狀,唯有和平手段才能爭取到這些人的支持。一旦拿到,就是game changer。
3。運動不能只有示威。它必需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4。當運動受到壓制的時候,這是常常會發生的狀況,如果抗爭者將自己武裝,這其實是幫了政府的忙,因為它就有更多理由來更強力壓制,此時運動就可能會完全瓦解。
我知道這些案例有點久。很多人會說,現在的極權政府,有科技的幫忙,比以前更難推翻。我希望也許過幾年,我們會有更多的研究。
每個星期二,我都非常期待這個聊天會。疫情期間太少機會跟人聊天了。為了做斐姨所思,我可以看看年輕夥伴們都在想些什麼,過得好不好。每個星期會邀一位朋友來跟我們聊天。昨天邀來的瞿志豪董事長,就讓我對台灣的生技醫藥產業目前的狀況,一下子了解很多,對目前或以後台灣的國產疫苗應有多少期待,有更多的理解。我必需要說,我本來很多憤怒,因為了解而降低了很多。
斐姨所思是每周二730pm在YT跟FB一起直播.也有podcast噢!
https://youtu.be/_pqwwp1hKtw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9/02/why-nonviolent-resistance-beats-violent-force-in-effecting-social-political-chang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