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影像專訪 NO.99 】死亡 不是終點|導演 陳志漢
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十年的兩人,如果有一方真的辭世,留下來的人反應為何。
2017年完成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方為陳志漢的首部紀錄長片,題材為大體老師(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解剖教課用)徐玉娥。陳志漢主要是拍攝徐玉娥的丈夫林惠宗、教授解剖課的蔡老師,以及醫學系學生等。
同樣是進入醫療體制的《一念》,則是在2018年上映,陳志漢分為兩條敘事線,一個是緯緯與他的媽媽,一個是反無效醫療大將吳育政醫師和已癱瘓在病床7年之久的劉進育。
對陳志漢來說,如何深入地拍攝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紀錄片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譬如《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止是紀錄到林先生對太太的不捨情深,同時側面見證到他與女兒的相處如何因為必須處理遺體,而有著修復的可能。
另外,陳志漢在拍《一念》時,赫然發現,遠遠有比死亡更可怕讓人驚駭無從之事,以緯緯為例,如若他的母親就這樣再活十幾二十年,少年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長期置身生死現場,陳志漢希望自己能夠把死亡拍得更清楚,讓更多觀眾可以直視、思考死亡,無須恐懼不安。目前,陳志漢在拍攝的安寧病房紀錄片,正朝著呈現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歷程的路線邁進。
小檔案
陳志漢,1979年出生,影像工作者,專事紀錄片導演及攝影職務。2008年和吳汰紝、李孟津共同創立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隔年推出創業代表作,由吳汰紝導演、陳志漢攝影的《尋情歷險記》,入選多項國內外影展。
2013年,陳志漢發表紀錄短片《My Father, My Mother》,於阿拉伯半島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首位和該台合作之導演。同年復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榮獲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之最具國際潛力獎,該片為陳志漢執導的首部紀錄長片,完成於2017年。2018年,陳志漢第二部紀錄長片《一念》上映,深入到醫院現場,對無效醫療議題進行紀錄,重啟人們對台灣健保、醫療體制的關注與思索。
(採訪 / 沈眠 攝影 / 林艾德 剪接 / 徐珮珊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http://bit.ly/2PVoJHu
🎥更多攝影師專訪:http://bit.ly/2PkyzSN
#導演 #陳志漢 #紀錄片 #一影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的推薦目錄: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一影像專訪 NO.99 】死亡 不是終點|導演 陳志漢
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十年的兩人,如果有一方真的辭世,留下來的人反應為何。
2017年完成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方為陳志漢的首部紀錄長片,題材為大體老師(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解剖教課用)徐玉娥。陳志漢主要是拍攝徐玉娥的丈夫林惠宗、教授解剖課的蔡老師,以及醫學系學生等。
同樣是進入醫療體制的《一念》,則是在2018年上映,陳志漢分為兩條敘事線,一個是緯緯與他的媽媽,一個是反無效醫療大將吳育政醫師和已癱瘓在病床7年之久的劉進育。
對陳志漢來說,如何深入地拍攝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紀錄片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譬如《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止是紀錄到林先生對太太的不捨情深,同時側面見證到他與女兒的相處如何因為必須處理遺體,而有著修復的可能。
另外,陳志漢在拍《一念》時,赫然發現,遠遠有比死亡更可怕讓人驚駭無從之事,以緯緯為例,如若他的母親就這樣再活十幾二十年,少年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長期置身生死現場,陳志漢希望自己能夠把死亡拍得更清楚,讓更多觀眾可以直視、思考死亡,無須恐懼不安。目前,陳志漢在拍攝的安寧病房紀錄片,正朝著呈現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歷程的路線邁進。
小檔案
陳志漢,1979年出生,影像工作者,專事紀錄片導演及攝影職務。2008年和吳汰紝、李孟津共同創立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隔年推出創業代表作,由吳汰紝導演、陳志漢攝影的《尋情歷險記》,入選多項國內外影展。
2013年,陳志漢發表紀錄短片《My Father, My Mother》,於阿拉伯半島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首位和該台合作之導演。同年復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榮獲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之最具國際潛力獎,該片為陳志漢執導的首部紀錄長片,完成於2017年。2018年,陳志漢第二部紀錄長片《一念》上映,深入到醫院現場,對無效醫療議題進行紀錄,重啟人們對台灣健保、醫療體制的關注與思索。
(採訪 / 沈眠 攝影 / 林艾德 剪接 / 徐珮珊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http://bit.ly/2PVoJHu
🎥更多攝影師專訪:http://bit.ly/2PkyzSN
#導演 #陳志漢 #紀錄片 #一影像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天的夢想驛站》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來自愛麗絲的問候》
【根據統計六年後 2024年全球80歲以上人口是目前四倍 隨著醫療與生技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將更為延長 75%的老年人口都需要某種形式健康看護 美荷團隊打造看護機器人 不僅照料長者的健康狀態 更提供最需要的心靈陪伴】
到了2024年,80歲以上的人口會是現在的四倍,不難想像那些人口的75%,都會需要某種健康看護。
他叫做愛麗絲,是美國的韓森機器人公司打造的,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看護機器人研究團隊,提供軟體,他們希望愛麗絲可以擔任陪伴老人的工作。
你老了,會想要機器人照護嗎?,阿姆斯特丹大學正在進行這項研究,並拍攝了紀錄片,從影片來看,老奶奶一開始是不喜歡的。
愛麗絲的身高只有60公分,研究團隊刻意做得嬌小,是為了讓人們不致產生恐懼心理,研究團隊想知道老人真的會願意和機器人聊天嗎?
但她的確回答了私人問題,就像是真人之間的互動,她沒說,「我不要跟機器人講這些」,就那層面而言,她的確是以跟人類互動的方式在回答,她跟真人說話或許都沒說這麼多。
愛麗絲號稱是,能和人類建立關係的機器人,但實際在一線工作的看護人員,對此抱有高度疑慮。
這娃娃會不會讓人覺得恐怖,我不會覺得恐怖,但我聽說她未來可能會變成看護員,我對此感到懷疑,我想知道她可以接手哪些工作,在我們提供的服務中,我認為人際交流是最重要的,客戶很依賴這一項,可以讓他們開心,你懷疑什麼?,你最擔心的問題是,我不知道娃娃能有多高的心智能力,你需要和客戶建立連結,對客戶才會有所意義,那樣你就不只是去工作而已,身為人類,你可以提供更多,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關心,我不知道娃娃是否能做到。
在沒有人陪伴的生活中,愛麗絲可以聽老人說話。
你能聽到我說的嗎?是的,我可以,你提到過你的兒子傑倫,你的記性很好耶,愛麗絲,你住的地方看起來不錯,真有趣。
愛麗絲也可以陪他們說話,陪他們回憶。
愛麗絲是個還在實驗的照護機器人,在實驗中,人與機器人的關係也微妙的在變化中,從拒絕到習慣機器人的陪伴。
這不是在幫她,她驚覺到自己很寂寞,但我聽說他未來可能會變成看護員,我對此有疑慮,家裡有個機器人感覺如何,很棒。
根據統計2050年,全球老人人口將高達16億,在這個全球加速老化的年代,我們真的只能依靠愛麗絲嗎?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十年的兩人,如果有一方真的辭世,留下來的人反應為何。
2017年完成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方為陳志漢的首部紀錄長片,題材為大體老師(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解剖教課用)徐玉娥。陳志漢主要是拍攝徐玉娥的丈夫林惠宗、教授解剖課的蔡老師,以及醫學系學生等。
同樣是進入醫療體制的《一念》,則是在2018年上映,陳志漢分為兩條敘事線,一個是緯緯與他的媽媽,一個是反無效醫療大將吳育政醫師和已癱瘓在病床7年之久的劉進育。
對陳志漢來說,如何深入地拍攝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紀錄片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譬如《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止是紀錄到林先生對太太的不捨情深,同時側面見證到他與女兒的相處如何因為必須處理遺體,而有著修復的可能。
另外,陳志漢在拍《一念》時,赫然發現,遠遠有比死亡更可怕讓人驚駭無從之事,以緯緯為例,如若他的母親就這樣再活十幾二十年,少年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長期置身生死現場,陳志漢希望自己能夠把死亡拍得更清楚,讓更多觀眾可以直視、思考死亡,無須恐懼不安。目前,陳志漢在拍攝的安寧病房紀錄片,正朝著呈現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歷程的路線邁進。
小檔案
陳志漢,1979年出生,影像工作者,專事紀錄片導演及攝影職務。2008年和吳汰紝、李孟津共同創立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隔年推出創業代表作,由吳汰紝導演、陳志漢攝影的《尋情歷險記》,入選多項國內外影展。
2013年,陳志漢發表紀錄短片《My Father, My Mother》,於阿拉伯半島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首位和該台合作之導演。同年復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榮獲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之最具國際潛力獎,該片為陳志漢執導的首部紀錄長片,完成於2017年。2018年,陳志漢第二部紀錄長片《一念》上映,深入到醫院現場,對無效醫療議題進行紀錄,重啟人們對台灣健保、醫療體制的關注與思索。
像群影像文化有限公司製作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網羅人生 #CNEX創辦人暨影展總監陳玲珍女士專訪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以「網羅人生:1&0年代紀」為主題,本次影展從數位生活出發,規劃四大單元:【網路總動員】、【數碼黑社會】、【和平方程式】、【唱起愛的歌】,以「網絡與人生」為核心,嚴選全球20部紀錄片,每部皆為台灣首映,探討虛擬科技與人類情感、社會群體,以至於時代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
放映單元:
1. 網路總動員
網路加速世代交替、穿透國族疆域、突破倫理枷鎖、定義社會關係、改造工作空間與生活作息;它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交易、情感、信任與審判;它無限地擴張數位資訊版圖。究竟網路還有甚麼可能性?又如何改造我們的生活?以影展主題「網絡與人生」為主軸,本單元探討網路與人、社會群體,以至於時代之間的關係。
2. 數碼黑社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帶來了便利和無限的可能性,卻也衍生出資訊壟斷、言論霸凌、資料盜用、隱私侵犯以及金融詐騙等問題。因此,「網路使用」已關係著道德操守和人權爭議,「網路管制」也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然而,使用與管制間的拿捏分際該如何把持?過度管制是否破壞網際人權以及網路設計之初「開放無國界」的自由理念?
3. 和平方程式
桃花源真的存在嗎?我們身處的二十一世紀依舊是一個動盪的時代,歷史殘留的情緒持續躁動,在各地燃起不同的野火。究竟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面對未來,我們該如何踩出下一步?本單元輯選關於革命、居住正義、歷史信仰、食品安全與種族屠殺等相關影片,深入探觸人所面臨的價值抉擇,並藉由片中人物的行動,質疑/相信和平的存在。
4. 唱起愛的歌
科技的發展同時建構了當代人更複雜、密集的情感網路,「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則牽涉了傳遞形式的問題。本單元聚焦跨國流動、虛擬程式設計與異地求生等主題,端詳這些努力活著的人們,如何穿越重重阻礙,才能瞥見生命真相的那一盞曙光。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全球經濟付出了20兆美元的代價,加拿大導演卡斯特納的搶救錢錢大作戰,就記錄歐美小市民發展出另類的謀生方式。
除了金融災難,還有天災後的應變,2010年大地震重創海地,斷垣殘壁的景象至今仍是處處可見,而2011年的3月11號,遭地震重創的日本東北地區,在短短的幾分鐘,從原本寧靜的鄉村變成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日本NHK電視台透過珍貴的影像,要讓大家了解大地震後所帶來的衝擊。
另外,今年CNEX影展也推出中國第六代重要紀錄片導演賈樟柯大師專題,從他歷來的作品中可以窺見中國十幾年來的劇烈變遷,例如海上傳奇這部片,談到的就是過往國共政治災難,及改革開放帶給大眾的影響。
已經連續舉辦5年的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扮演兩岸三地紀錄片平台要角,在此次影展中,包含來自18個不同國家與地區的58部影片,主題包含金融海嘯、世代交替、自我衝突、資源與戰爭等重要議題,要讓民眾循著國際影展與媒體的視野,學著如何看待世界的危機與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