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寶傑你說有比佛祖更厲害的餐廳嗎? 歡迎留言分享。
本文開始~~高雄美食鍋物 天水玥 有佛相伴,踏入武林吃著鍋~~
人說有錢就是任性,但我說高雄就是任性(讚嘆樣~~~)
不用請明星代言,直接將佛陀請入安座,這莊嚴氣派的裝潢,全台灣有誰能打的?
不多說,真讓人以為置身電影場景,稍等,用餐前,聽首歌先吧。
是不是,有沒有,眼眶泛淚了吧。
什麼!!! 還吃得下去? 你還有沒有良心阿.....(遭拖走)
咳咳,好吧,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看看這天水玥秘境鍋物店,賣的是什麼東西?
除了坐鎮其中的佛陀,天水玥外的造景也不惶多讓,門口兩隻綁著啾啾領結的石獅子,一旁的庭園造景種植綠竹,涓涓流水,在常年酷暑的高雄,確實給人清涼之感。
當厚重的門扉緩緩開啟,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尊慈眉善目的佛陀,頓時震懾人心。
服務生大聲說出歡迎光臨,但我耳畔彷彿響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勸世警語,只好在心裡默默向佛陀反省,弟子今天請假一天,來這.....這裡用餐,請勿見怪。
除了這些浮誇的裝潢外,這菜單的介紹也太美了,我不敢看.......
據說,當「天」與「水」交會,方能得玥(傳說中的寶珠),我還以為要收集七顆龍珠,然後呼喊神龍咧。
空間:引入禪意,彷彿置身青燈古佛,盼使客人沉澱心靈,洗滌凡心。
鍋物:以玥入鍋做為湯底,匯聚各方食材,是飲食眾生的善念好意。
壽司:美食佳餚只求饗食盡興,無需拘泥上桌次序。
但事實是用餐空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完全沒有一絲清靜之感;雖以善念提醒客人尊重食材,保持感恩之心勿要浪費,但基本上客人來此就是大口吃肉,滿足口腹之欲;火鍋店裡吃壽司,已經讓人看不懂了,有人會在意餐點上桌次序嗎?
這樣咬文嚼字的介紹真的有點偏離現實。
算了,已經沒有比在佛陀面前吃肉更違和了,不要拘泥形式,好好感受這超現實的用餐體驗吧。
佛陀的面前,煙霧繚繞,彷彿雲霧飄渺,水上的蓮花燈以及頭頂上的線香燈具,都讓人看見設計的巧思。
有沒有,蓮花燈是這樣的潔淨殊聖,反觀某個燈會的蓮花燈,這我不好說,但是離這間店不遠,給人送山頭的感覺,我也是醉了。
佛陀的對面兩側有著一雙金色巨掌撐著天花板,氣勢萬鈞,真的由衷讚嘆,感恩師父。
整體的空間寬敞,加上挑高的高度,座位間的距離夠,絲毫沒有壓迫之感,這就是高雄餐廳的大氣,台北少有餐廳能有這樣的感受,且天水玥賣的只是平價鍋物,卻給人五星級的用餐氛圍,大推。
深色簍空的木作席位,獅頭圓環的抽屜,微暗的亮度,營造出武俠小說的場景,雖無刀光劍影的交擊聲響,只見燭火搖曳,杯觥交錯,讓我沉醉於這如夢似幻的造景氛圍,找得了我的武林。
如果你單人用餐,別擔心,舉頭三尺有神明,這裡有幻化萬千的大佛小佛陪著你。
佛陀憐憫的望著世人,吃飽了嗎? 口味還可以嗎? 可以填一下問卷嗎?
客人(冒冷汗,舉手):老闆,請幫我換個座位.........我覺得有人在看我。
自助區這裡有許多佐料,如辣椒、蔥花、蘿蔔泥、醬油、蒜泥、沙茶醬等,隨客人喜好使用。
逛了一圈,終於回到位置上點菜,翻開這精美的武林秘笈。
主要有鍋物套餐、壽喜燒套餐、壽司及單點火鍋料等,而湯底則有老火湯、昆布鍋、牛奶鍋、番茄鍋、麻辣鍋等,套餐都有附白飯或烏龍麵、土雞蛋、野菜、飲品和冰沙。
其中老火湯是店內招牌,用老母雞熬煮而成,口味獨特,建議初次造訪的朋友可以點上一鍋。
若是家庭聚餐,可考慮這痛風感十足的蝦味套餐。
主食建議鍋物為主,壽司作為點綴配餐之用。
將將,火鍋的菜盤上桌,有蔬菜、丸子、菇類,排骨酥以及海鮮,這滿滿的擺盤井然有序,令人期待。
不遑多讓的肉片油花分布均勻,份量不算少。
而這晶瑩剔透的肉片,薄裡透紅,看來輕薄的重量讓人擔心是否隨風而逝,趕緊涮它一番。
我點的棉花糖壽喜燒,只見鍋上這蓬鬆的棉花糖,看來相當療癒阿。
店員表示棉花糖用來取代砂糖的甜度,兼具視覺的效果。
店員接著淋上壽喜燒醬汁,阿~~~要去了,我的棉花糖。
未及說出口,只見棉花糖如春泥般,在初見冬陽後便快速地消融,餘下淡淡的甜味。
其實壽喜燒的醬汁甜鹹並重,涮肉煮料便已足夠,棉花糖直接拿來吃掉就好(喂)。
個人偏愛吃壽喜燒時,將肉片沾滿蛋液一同涮煮,濃郁溫潤的口感讓美味更加提升。
老火湯的口味帶些焦香,味道溫醇甘口。
來人呀,餵公子吃鍋。
心得:天水玥的餐點口味尚可,但是無可匹敵的室內裝潢,且附設停車場(位於餐廳後方,文自路上),絕對是高雄必吃的火鍋餐廳。
詳情請搜尋「可大王愛旅行」。
「龍珠果種植」的推薦目錄: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可大王愛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悠活農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一級嘴砲技術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阿星種植】正確剪枝火龍果(龙珠果),促進它開花結果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阿星種植】紅龍果(龙珠果)種植,剪枝,套袋,完整教學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火龍果大棚栽培技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阿星種植】讓紅龍果開花結果火龍果(龙珠果)種植教學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火龍果種籽種多肉植物,在家DIY超簡單!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2018/12/01 火龍果插枝到開花需要多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在家里也能从种子种仙人掌, 火龙果种子盆栽, 身边的种子18 ...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盆栽火龙果,及时在这个位置“砍一刀”后,再补点它,分枝多又壮 的評價
- 關於龍珠果種植 在 农牧世界Agroworld - 龍珠果搭架3技術... 的評價
龍珠果種植 在 悠活農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火龍果產業]
雖然農村還沒開始賣火龍果
(已經開始努力了,各位鄉親敬請期待)
這篇寫得很仔細~有專業有實境
對火龍果有興趣的鄉親可以看看喔
一起思考台灣農業如何更好更進步吧!
摘:
台灣的外銷常常有量不足的問題,但現在過量的生產,生產量不足的問題就降低,但是要做外銷,整體採後處理的問題就出來了。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一端,反而可以化危機為轉機,為農民帶來更多的利潤。
包含目標市場對果品的需求,如果重規格、酸度、甜度等。採後的溫度控制、出口的熱蒸熟處理(46.5度30分鐘,沒人在用藥劑燻製,千萬不要相信一堆奇妙的鬼扯喔!)、儲存時間延長、果品包裝等,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暴風雨前的火龍果產業?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英文是pitaya但更廣為人知的是Dragon fruit這個名稱,所以華文的命名才會叫火龍果。
火龍果是1983年引進,最初由集集鎮果農石火泉先生所選育出品系,這個品系稱為石火泉種,其他的農民及民間公司相繼投入育種的培育,相繼的大紅、免受粉種、蓮花、蜜寶、大紅、翠玉、青龍等品系不斷研發,讓火紅果從原本不好吃的原生品種變成如今美味的品種,火龍果從市場需求低的水果,漸漸打開他的市場。
但可惜的是,台灣缺少了異地種植國際市場的國際戰略,現今國際銷售的品種雖然是台灣所育種出來,但主要的供應國卻是越南、中國、馬來西亞等地,台灣在廣域種植的能力無法與這些國家競爭,失去了先機,自然也失去國際市場。(第一張照片,日本超市架上一顆約50元)
在台灣消費者對火紅果的需求就是白肉與紅肉,而目前國際上種植主要以白肉為主,紅肉雖有但數量不多,未來如果加入TPP國內的白肉火龍果自然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亞當史密斯說過,消費是生產唯一的目標。
台灣有許多的農產業一直停留在生產>運輸>市場的推式生產哲學,供給消費者我能生產的農產品。
但先進的農產業應該是生產<運輸<市場的拉式生產哲學,由消費者的需求去生產農產品。
不但沒有辦法進步,更一直停留看到價格好就搶種的現象。
在前幾年農糧署就一直在告訴農民,不要再種火龍果了,但農民卻還是搶種,導致火龍果的苗非常的搶手,但是火龍果的價格一直沒有崩盤,我個人認為數量雖然增加,但需求也上升,民眾越來越願意消費火龍果,所以一直沒有崩盤,但很不幸的,今年事情已經發生了。
從後六張圖中可以發現白肉的產量在101年就趨向穩定,而紅肉的產量逐年增加,今年目前的產量更是達到了天量。紅肉跟白肉,白肉的量大量轉到紅肉,紅肉生產量越來越高,價格也越來越低。
火龍果從定植到收成約14個月的時間,這一兩年因為火龍果進來搶種的農民,是後知後覺的農民,往往本身可能就是技術與資本的弱勢,因為追求好的利潤進來這個市場,火龍果每甲成園成本約30~40萬元,每百公斤的生產成本約2400~2800元之間,而目前的市場拍賣價已經到27元了,火龍果將可能不再是高經濟的果品,而是像高麗菜一樣產量過剩,果賤傷農的情況將在紅肉火龍果的產業發生。
是危機也是轉機,紅肉火龍果絕對是未來台灣可能的外銷主力果品之一,紅色火龍果富含甜菜紅素,相關的研究發現具有抗菌、抗氧化、抑制癌細胞發展的特性,而目前國際上也缺乏大規模的紅肉品種。
台灣的外銷常常有量不足的問題,但現在過量的生產,生產量不足的問題就降低,但是要做外銷,整體採後處理的問題就出來了。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一端,反而可以化危機為轉機,為農民帶來更多的利潤。
包含目標市場對果品的需求,如果重規格、酸度、甜度等。採後的溫度控制、出口的熱蒸熟處理(46.5度30分鐘,沒人在用藥劑燻製,千萬不要相信一堆奇妙的鬼扯喔!)、儲存時間延長、果品包裝等,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農政高層都只關注在虛無飄渺的農業4.0這些幻覺中。
醒醒吧!高官們,不要再整天說要將台灣優質果品推銷到全世界,能做的話,誰不想呢?現在國際已經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能出高價錢的市場,哪個國家不競爭呢?要競爭就要比品質跟安全。
該真正投入資源的是採後預冷處理、滅菌處理、催熟溫濕控制、運輸溫度控制、乙烯不利因素克服、運輸震動減低等相關的技術,才是維持外銷果品品質,增加外銷訂單。
當一個新的農產業逐漸成形的時候,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在哪裡呢?
龍珠果種植 在 一級嘴砲技術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兩年來,入門的新農不是蓋設施就是種火龍果,「一窩蜂」我倒不認為有什麼不好,因為這項產業在一夕之間有了「規模」,進軍國際已經踩出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考驗著誰有「整合」的能力。
暴風雨前的火龍果產業?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英文是pitaya但更廣為人知的是Dragon fruit這個名稱,所以華文的命名才會叫火龍果。
火龍果是1983年引進,最初由集集鎮果農石火泉先生所選育出品系,這個品系稱為石火泉種,其他的農民及民間公司相繼投入育種的培育,相繼的大紅、免受粉種、蓮花、蜜寶、大紅、翠玉、青龍等品系不斷研發,讓火紅果從原本不好吃的原生品種變成如今美味的品種,火龍果從市場需求低的水果,漸漸打開他的市場。
但可惜的是,台灣缺少了異地種植國際市場的國際戰略,現今國際銷售的品種雖然是台灣所育種出來,但主要的供應國卻是越南、中國、馬來西亞等地,台灣在廣域種植的能力無法與這些國家競爭,失去了先機,自然也失去國際市場。(第一張照片,日本超市架上一顆約50元)
在台灣消費者對火紅果的需求就是白肉與紅肉,而目前國際上種植主要以白肉為主,紅肉雖有但數量不多,未來如果加入TPP國內的白肉火龍果自然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亞當史密斯說過,消費是生產唯一的目標。
台灣有許多的農產業一直停留在生產>運輸>市場的推式生產哲學,供給消費者我能生產的農產品。
但先進的農產業應該是生產<運輸<市場的拉式生產哲學,由消費者的需求去生產農產品。
不但沒有辦法進步,更一直停留看到價格好就搶種的現象。
在前幾年農糧署就一直在告訴農民,不要再種火龍果了,但農民卻還是搶種,導致火龍果的苗非常的搶手,但是火龍果的價格一直沒有崩盤,我個人認為數量雖然增加,但需求也上升,民眾越來越願意消費火龍果,所以一直沒有崩盤,但很不幸的,今年事情已經發生了。
從後六張圖中可以發現白肉的產量在101年就趨向穩定,而紅肉的產量逐年增加,今年目前的產量更是達到了天量。紅肉跟白肉,白肉的量大量轉到紅肉,紅肉生產量越來越高,價格也越來越低。
火龍果從定植到收成約14個月的時間,這一兩年因為火龍果進來搶種的農民,是後知後覺的農民,往往本身可能就是技術與資本的弱勢,因為追求好的利潤進來這個市場,火龍果每甲成園成本約30~40萬元,每百公斤的生產成本約2400~2800元之間,而目前的市場拍賣價已經到27元了,火龍果將可能不再是高經濟的果品,而是像高麗菜一樣產量過剩,果賤傷農的情況將在紅肉火龍果的產業發生。
是危機也是轉機,紅肉火龍果絕對是未來台灣可能的外銷主力果品之一,紅色火龍果富含甜菜紅素,相關的研究發現具有抗菌、抗氧化、抑制癌細胞發展的特性,而目前國際上也缺乏大規模的紅肉品種。
台灣的外銷常常有量不足的問題,但現在過量的生產,生產量不足的問題就降低,但是要做外銷,整體採後處理的問題就出來了。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一端,反而可以化危機為轉機,為農民帶來更多的利潤。
包含目標市場對果品的需求,如果重規格、酸度、甜度等。採後的溫度控制、出口的熱蒸熟處理(46.5度30分鐘,沒人在用藥劑燻製,千萬不要相信一堆奇妙的鬼扯喔!)、儲存時間延長、果品包裝等,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農政高層都只關注在虛無飄渺的農業4.0這些幻覺中。
醒醒吧!高官們,不要再整天說要將台灣優質果品推銷到全世界,能做的話,誰不想呢?現在國際已經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能出高價錢的市場,哪個國家不競爭呢?要競爭就要比品質跟安全。
該真正投入資源的是採後預冷處理、滅菌處理、催熟溫濕控制、運輸溫度控制、乙烯不利因素克服、運輸震動減低等相關的技術,才是維持外銷果品品質,增加外銷訂單。
當一個新的農產業逐漸成形的時候,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在哪裡呢?
龍珠果種植 在 【阿星種植】正確剪枝火龍果(龙珠果),促進它開花結果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