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酒廠真的能重生?-財訊第641期
臉書有個「動態回顧」功能,自動跳出過去某年某日曾發表的影像記錄。前些時候突如其來的,幫我回顧了7年前的專欄文章「消逝的酒廠,永恆的醇釀」,終篇長吁短嘆於上個世紀威士忌產業的大蕭條,導致幾間神級蒸餾廠,如波特愛倫、布朗拉或玫瑰河畔,都從此消失,文末還引述了吉姆莫瑞於「威士忌聖經」中的感嘆:「...如果上帝存在,相信總有重新開張的一天」。
上帝是否存在的命題先行擱置,不過這三間酒廠確實紛紛復活了。其中名稱如夢似幻的玫瑰河畔(Rosebank)於1993年關廠後,不僅土地資產售出,廠房也因乏人管理而殘破頹圮,熟陳倉庫早已傾倒,廠裡的糖化槽和蒸餾器竟然在2008年底不翼而飛!幸好新團隊於2017年接手,讓淹沒在荒煙蔓草中的廠房得以重生,但新廠設計的都市景觀問題又冒出來,建築師得在歷史與環境融合中拉拔,一方面保有舊廠的風貌,另方面則須考慮新廠機能。今年初當地政府總算點頭,一座新舊交融的酒廠將在未來重新站立在Falkirk運河河畔。
就在全球愛酒人士額手稱慶之時,新廠順勢推出了一款30年酒,正式昭告世人:玫瑰河畔回來了!我的好朋友-《酒徒之書》的推坑者-正是台灣分公司負責人,當然也喜孜孜的向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不過可想而知的是,由於新廠尚未興建完成,30年老酒的瓶中酒液來自老酒廠,按今日威士忌價格的飆漲程度,老實說,不是一般升斗小民所能負擔。
老酒消費不起,等待新酒總可以吧?根據規劃,原本高聳的煙囪和臨運河側的磚牆將被保留下來,另一側則以大片玻璃展示新穎的蒸餾室,加入了綠能和節能考慮後,年產量約一百萬公升純酒精。這個產量並不大,在蘇格蘭百來間酒廠中只能算是中小型,顯然營運團隊採取的是保守策略,除了蒸餾生產之外,未來將仰靠鄰近著名的地標Falkirk大轉輪來吸引酒廠觀光人潮,用以挹注收益。從這些官方及媒體資料,我的心底不禁生起一個小小疑問:新廠真的能複製舊廠「低地之王」的風格嗎?
身為資深懷疑論者,我有大量的理由提出質疑,首先,「酒廠風格」就是一個很難驗證的名詞。我必須強調,大集團旗下酒廠存在的意義通常只有一項:提供集團調和所需的風味元素,當大難臨頭,酒廠被關閉的理由通常都是可被取代。當年集團擁有兩間低地酒廠,玫瑰河畔因設備老舊、鄰近景觀雜亂,所以慘遭捨棄,直到威士忌風潮大興,留下的存酒才得以單一麥芽型式裝出,反而掀起追逐浪潮。這些緣由讓我們思考,今日眾人緬懷的酒廠風格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讚嘆的老酒,已經在酒窖中熟陳了數十年,幾乎沒有人有機會嚐到20、30年前剛剛蒸餾出來的新酒,如果沒能留下一些新酒樣品做比較,該如何確定新廠風味和舊廠一致?從製作數據去模擬嗎?先不談所有的設備都已經更新,大麥品種、酵母菌種、水質處理方式都不相同,橡木桶來源和熟陳環境也多所差異,或許能找回幾位老工匠來指導,但能否完全複製?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最後,舊時代的美好很可能只是誤會一場,或來自「失去」的心理投射。早年以人力操作設備,依據個人感官決定風味走向,都存在不確定性,也存在不完美,這些偶現或累積的瑕疵,造就了我們今日必須靠機緣才能嚐到的驚喜滋味。今日大部分的酒廠在產量和品質壓力下,必須利用儀器和電腦來監控製作流程,盡可能避免人為失誤,加上新廠設施若考量環保節能,則難以單純倚靠人力,而是精準的控制每一個製作步驟。當然老工匠的經驗可轉化為數據,但就像黑膠與CD唱片的微妙差異,發燒友可輕易察覺。
我有老症頭,喜歡看一些具有原創性的老電影,前些時候看了《魔鬼終結者》第一集,大家應該記得阿諾在片中的經典台詞「I'll be back」吧?電影科技從1990年代之後大躍進,電腦繪圖加綠屏特效取代了演員真槍實彈的演出,製片費用從此不斷飆高,觀眾需索的感官刺激也不斷被加強。今日的年輕觀眾回頭去看老掉牙的「科幻」電影,難免會嘲弄其粗糙的技術,但「時間」卻是威士忌最大的價值,年輕酒款再美好,不會有人拒絕關廠老酒吧?
「I'll be back」雖然成真,不過我掐指算來,新廠製作的酒最快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可能上市,而且還是不到10年的年輕款,有誰曾喝過消逝的酒廠這麼年輕的「老酒」?也因此那些讓人緬懷的滋味是不是能真的回來,老實說,我不確定。
「黑膠cd差異」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閒聊] 資料心得:【黑膠】好嗎? 黑膠VS CD - 看板Audiophile 的評價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你懂唱片嗎?「轉速」影響黑膠唱片好聽與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黑膠唱片有什麼好玩?聲音沒有CD串流播放的解析度來得高 的評價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黑膠唱片你會用什麼方式聽音樂?MP3或者CD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黑膠cd差異 在 [問題] 原本數位錄音的唱片黑膠會比較好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黑膠cd差異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最愛的那首歌,總共包含了幾個著作?】
你知道你最喜歡的歌,除了本來就熟識的演唱歌手外,還有許多人貢獻創作成果在這首歌之中,並且受著作權法中的保護嗎?
一首歌常見的製作流程包含:作詞人跟作曲者寫出詞曲,編曲人編排不同的樂器演譯,歌手及樂手進入錄音室錄製,再經過聲音剪輯、除噪、調音、混音。必須經過許多人的心血,才足以成就一首完成度高,且可具有商業價值的音樂。
-
詞、曲、編曲、錄音還有混音,到底算不算著作?
著作要被認定有兩個重要的元素,首先,創作必須來自於人類。也因此,不管是猩猩自拍、大象畫畫、監視器錄下的影像,因為並非人類所創作的,所以不能算著作。
另外受到保護的著作,還必須具有「原創性」──也就是要兼具「原始性」與「創作性」。
原始性指的是出自獨立、創新的思維,如果只是單純複製貼上,並非原始獨立創作而來,就不具備「原始性」;而如果創作不具有足以表現出作者的個別性或是獨特性,不管誰來處理都產生大同小異的結果,像是Google Translate產生的翻譯,或是一般產品的名稱,因為連最低最低的「創作性」都沒有,就不能被視為著作。
-
一首歌分這麼細!那音樂著作和錄音著作差別是什麼?
此外,即使是同一首歌,依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又可以分為「音樂著作」跟「錄音著作」。
在著作權法中,所謂音樂著作,是指以聲音或旋律加以表現的著作,其為訴諸聽覺的藝術,包括樂曲、樂譜、歌詞等。以歌詞或樂譜為例,如果不以歌唱或彈奏的方式,讓觀眾用聽覺去感知,那本身便與一般文字與線條圖像無異,這種需要利用聽覺感受才能完整展現創作者創作目的的藝術,就被分類為音樂著作。
錄音著作則是附著於在CD、黑膠等各類媒介物上的著作。歌手在錄音室錄製一首歌曲,錄製的內容就算是一個錄音著作。
-
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的差別
著作權法中有規定,創作著作的人——在法律上被稱為著作人——擁有許多著作的權利,像是改作、播送、演出、重製、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發表等等,那理論上「著作人」跟「著作權人」就沒有什麼差異了吧?
這句話卻只說對了一半。當著作完成後會產生的著作權,其實有兩個部分,分別是「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著作人格權」像人類的人格一樣,是沒辦法從個人分割出來、不能拋棄或轉讓給其他人的。而著作人格權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①公開發表②姓名表示③同一性保持這三種權利。
「著作財產權」則泛指那些可以授權給別人利用的權利。即使不是實際寫出詞或曲的創作人,只要被著作人授權,而取得一首詞或曲的著作財產權後,就可以利用這些權利。換句話說,能夠授權的那些權利,都是屬於「著作財產權」,不會是「著作人格權」。
-
在音樂面前,有投入就有權利
一首歌曲背後的權利歸屬,如同文章中所提到,有許多複雜的規定,如果相關的法律條款和契約沒有好好了解的話,再有才氣的創作者都有可能在權益上吃了虧,因此在簽訂任何權利歸屬或合作契約的時候,建議大家都要尋求專業的諮詢或建議,以保護自己,也讓合作更順利。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黑膠cd差異 在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黑膠唱盤道具們。其中,唱頭刷、唱片刷是各位唱盤新手絕對不能省的必備配件,家居良品,尤其是有養貓的。
切記!刷唱片請跟著溝渠順時針或逆時針刷,千萬不要像擦拭 CD 一樣從內而外垂直刷,不然哪天黑膠上頭真要硬性雜質,垂直刮傷,所有軌都會一起炸裂。
再切記!刷唱頭時請記得切換前級頻道或者關掉音量增益,或者關掉後級,或者關掉主動式喇叭,總之就是要想辦法 Mute 之後再去刷唱頭,不然一個不小心喇叭就會炸裂。
唱片鎮不是必備,但中高階唱盤一定要買。唱片鎮的目的主要是鎮住黑膠唱片,施以抑震,提升唱針讀取穩定性,增加解析與音質純度、音像輪廓質地清晰度。除此之外,對唱針主觀而言,在恆定轉速下,唱片被唱片鎮增加重量後,將會增加讀取阻力,進而提升唱針讀取溝渠深處聲音資訊的能力。不過,就怕這個不過,一般萬元以內唱盤我是不建議另加唱片鎮,畢竟那馬達扭力通常堪憂,增重後,轉速可能會因為老漢推車而變慢。入門級唱盤隨附的唱針韌性也是另一個隱憂。入門唱盤玩家如果一定要加唱片鎮,建議是買軟性材質類,作吸震即可,而非靠重量抑鎮的金屬硬質唱片鎮。
(題外話,黃國琳兄過去有一款金屬硬質唱片鎮我很推薦給入門玩家,但是似乎停產了)
不管是吸振還是抑振,震動不可能完全消失,除非轉化成熱能或其他物理型態。所以,唱片鎮的材質絕對會經過殘餘共振後反饋到唱針,進而感染最終聲音表現。我認為最理想的唱片鎮其實是木質,其次則是軟硬兼施的金屬、木質複合材料款。
黑膠唱盤是否水平非常重要,如果水平歪掉,唱針讀取就會歪一邊。話雖如此,水平儀卻不是必備,現代人用手機就能夠測量唱盤盤面是否水平。不過,行有餘力,建議還是買個實體水平儀,除了大錶面的,最好還另添小錶面的,可以放在唱頭蓋上測水平的,進階款則是可以測垂直水平的那種 3D 款。
針壓計對一般入門玩家不是必備,但最好還是借一台回家調整針壓,試試看自己喜歡輕針壓還是重針壓。我知道很多人買了唱盤回家之後就瞎子摸象,磅錘隨意調一調,能聽就好,還自以為聽到好聽的類比之聲。實際上不同的唱頭、唱臂與馬達扭力,甚至超距型態,針壓乃至於扭力調整是絕對要 gg 計較的,差個 0.01g,聲音就差很多。
其實現在小數點兩位數的針壓計很便宜,行有餘力可以自備一台。小數點後三位數的就貴了,但若您家音響與空間,還有您的耳力,沒有強大到可以聽到小數點三位數的針壓差異,其實沒必要買到小數點後三位數的針壓計。
另外沒有入鏡的超距儀、轉速計等,都算進階玩家的調整工具,在此不作贅述,除非那天你們也想自己調整唱頭超距等。
最後,提醒所有黑膠新手,唱盤盡可能別放在兩喇叭之間,因為兩喇叭之間的聲波能量共振極強,唱頭會有麥克風效應,產生輕微 LOOP,也會導致唱盤共振。如果可以,唱盤放在兩喇叭外,且不要與喇叭共用桌面或平台者佳。
其實這篇一開始只是抽菸時隨手寫給廣大入門者,沒想到一寫寫那麼多,懶得潤稿,一股腦亂寫,就這樣。
黑膠cd差異 在 你懂唱片嗎?「轉速」影響黑膠唱片好聽與否 - YouTube 的必吃
00:00 唱片轉速不同, 差異 很大! 00:52 唱片不只分33又1/3 轉與45 轉 差異 :以前還有78轉的蟲膠唱片04:07 不論 CD / 黑膠 …Stereo Sound 出品通常只漲不 ... ... <看更多>
黑膠cd差異 在 黑膠唱片有什麼好玩?聲音沒有CD串流播放的解析度來得高 的必吃
我的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otherBOKchannel#音響#品牌介紹#Bok哥製作團隊:Bokfolio MS Production大家有什么想法/意见, ... ... <看更多>
黑膠cd差異 在 [閒聊] 資料心得:【黑膠】好嗎? 黑膠VS CD - 看板Audiophile 的必吃
先講結論,不喜歡就別往下看了:
【黑膠】是無法滿足現今基本的播放需求,能夠滿足的就是老一輩的感情,
還有讓玩家獲得與芸芸眾生不同的優越感。
以下就是黑膠無法滿足現今播放系統的原因:(比較對像當然是CD)
(1) 動態不足
(A)純動態
黑膠的動態理論值為70db,實際上約55db。
CD的動態理論上是96db,實際上約84db左右。
以國家音樂廳在無人講話時,約35db~40db,演奏交響樂時前2排約105db,
所以動態需要105-35=70db(至少也要65db)。
基於以上的資料,黑膠是沒有辦法滿足交響樂的重現,只有CD才可以。
(B)在家聽時的動態
一般家庭的平均噪聲約50db左右。
如果音樂的動態約65db時,那聲壓也高達50+65=115db;這種聲音將會非
常非常的大,在公寓類型的房子裡會被抗議,通常也只有短時間播放而己。
在一般的音樂錄製,55db就能夠滿足使用了;50db+55db=105db,這也是會
傷害到人耳的音壓等級。
這代表黑膠就可以滿足了嗎?在人聲演唱只要20dB時,黑膠確實是能滿足。
像是交響樂、搖滾樂需要極高動態的音樂,就黑膠就無法滿足了;因為在錄製
時,還是會朝向極限邁向,然後讓聽眾自己調整音量。
(2) 讀取不穩定
刮傷與跳針,這己經是直覺上的老生常談。
每一次讀取都會刮傷唱盤,加上不論如何都會亂蹦亂跳又甩尾的針頭,造成
每一次聲音結果都不一樣,失真率輕輕鬆鬆上3%。人耳大約能夠辯識0.2%以上
的失真,所以相較於CD失真率的0.01%以下,實在是二個不同的檔次。
同項目也帶到著名的背景雜訊跟炒豆聲。雖然號稱炒豆聲是能夠解決,但是
過程繁雜且不一定能夠每次達到完美,所以這個問題算是仍然存在。
(3) 低頻過度壓縮
錄音工程師通常會對黑膠的動態和低音進行壓縮,因為寬闊的動態和強勁的
低音必須以加寬黑膠槽距為代價,過寬的槽距會導致跳針,也會損傷唱針。
製作人需要在低頻動態與刻錄槽數之間進行取捨,除了捨棄一部分超低頻聲音
之外,對低頻動態進行壓縮也是常見的操作。
(4) 音樂動態的計算
在研究此一議題時,我一直卡在一個問題。
像是知名的音樂動態資料庫:https://dr.loudness-war.info/,裡面的音
樂動態都不到20dB,就算是交響樂也不例外。
後來才知道,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動態也開始標準化,嚴謹的動態計算
目前主流是採用EBU R-128 的 LUFS 算法,數值在 0 至 -23 dB間。
這邊要特別推薦鐵吹製作的陳星奎老師,官網上有一份非常好的音響用
數學、動態的教材,非常值得一讀。 ( 鐵吹製作 https://febproduction.com/ )
(5) 黑膠的優點
除了儀式感之外,喜愛黑膠的玩家訴說好聽的原因就來自於他的「失真」。
這真的還有點哭笑不得~~~~ 當追求高保真(高度還原聲音)時,黑膠為人所稱
讚的是他的加料。
(6) 結論
黑膠不死,只是淍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2.1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0931.A.C33.html
上面不就有舉例,貝九 馬勒。
上面也有寫,交響 搖滾 就是很容易超過黑膠的動態上限。
最有名就是 響度戰爭 了啊~~~
科學上,目前可以找出多數人認為「好聽」的方向,像是頻響曲線平直。
我沒有看過這個數據,也沒有去找過。
就產品規格與技術上,CD就是贏黑膠。
如果你追求的是 聲音還原度,那CD也是贏的。
但是說到「喜歡」,就包含很多其他因素了。像是有人拿到黑膠,就想到
17歲初戀時和女友一起聽黑膠的感覺。這個就不是本文討論的對象。
黑膠賣的好,因素很多。
我聽的算不算系統好的黑膠啦,但是我上次聽時,感覺不錯啊。
可能我比較偏愛解析高的聲音吧,所以我才想買PSI AUDIO。
記得蔡博士在FB裡有一份簡報,一開頭就講了我上面寫的黑膠缺點,他
完全承認。
在該頁簡報最後,也有說明黑膠的優點。
這邊推薦蔡博士的影片,我高手同學讚不絕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2RlO1IVTA
我只是拾人牙穗而己
我剛去找了,資料沒有留下來,我找到再提供。
請問一下,這資料是從那邊來的?
喔喔,有道理。
不過,這應該是兩回事。
流行歌曲搞響度戰爭,那是無可厚非。
but,當有人想要製作發燒金碟時,高動態就有幫助了。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2/2022 10:57:41
你的問題我也想過,也曾經想去了解。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問 錄音師/混音師 就有答案了。因為有關動態的資料,
我就是去看幾位混音師的文章。不過,因為這好像對他們來說不是重點,所以
細節描述不足;我用信件去問,似乎也效率不足。要我直接去找他們問清楚,
一時朋友間沒有這職業,或是要去上課吧。(原本我是想去上 鐵吹製作 的課)
所以,這個問題,就留給yamatai你吧,我要休息一陣子了。
我研究的這一串問題,是從一開始的錄音、混音、製作、放音、擴大機、喇叭、
房間等等。能夠對前後全部都有所了解的人,很可惜我沒有遇到。即使強者我同
學從初高中就是音樂器材玩家+蓋過無響室+製作過高級擴大機,仍然無法回答
我的某些問題。
其實後段的人還好問,錄音室那部份人才是最難的,這種人材實在太少。這也是
鬼斧神工119 能夠成功的原因,他的工作經驗包括了整套。
~~~~~~
補上強者我同學昨天看完我寫的文章的心得:『djboy,黑膠 vs CD,比較像是
手工藝品 VS 工業量產品。 手工藝品的客製化、精緻度與符合使用者個性,是
工業量產品比不上的。』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2/2022 12:25:39
他應該指的是,黑膠的調整是需要很多手動的,不像CD放進去就99分了。
是的。這也是上次劉主編在FB上發文說,錄音師/混音師不懂音響時,
一堆金曲獎得主群起而攻之的原因。記得當時每個人的開頭:『我是XXX
金典獎VV獎得主,江湖人稱OO』,非常好笑。
我是想問一下混音師,他們在混音時,對於聲音動態的壓縮是怎麼看?
通常動態會做成多少?交響樂/重金屬時,怎麼辦?黑膠要怎樣處理?
感謝分享。之前就有看過這個理論,今天有專業人士提供實例,非常感謝!
這也是我po文的原因。
我寫這篇的原因,是因為我在研究時,出現了「動態」的疑惑。尤其是
我們平常講的dB 和 專業上的EBU R-128不同。我還問了幾位人事,結果
都沒有得到解釋。(當時只有那個動態網站,站上資料都12-15dB而己,整個
和平常的50dB差太多)
後來在看資料中,才發現其中的差異。我主要就是在分享這個,提供後來
研究者參考,節省時間。
感謝分享。難得看到這個領域的資訊分享~~~
有無數的問題想問,一時不知道從何問起。
話說,混音 竟然 和 剪接 又是不同的專業,專業分工真的很細!!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2/2022 12:45:43
感謝分享,我正在聽 ^_^
對,這就是我的結論。
因為網路頻寬的開放,漸漸己經往更高音質方向邁進。不過,真的要達到
這種境界,可能需要再20年,或是另外一個steve jobs。
我理解你的說法,但是這種類比我是不太同意啦~~~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2/2022 12:54:55
如果你是指「還原眼睛所看到的景色」的話,相機確實比畫畫強N倍。
另外的文章有討論,請移駕別篇。
feoteng大 可以考慮發一篇自己的文章。
這個版上,甚至網路世界,都缺乏這類的文章,真的。
我在研究時,最缺的就是這塊,只有極少數專業人士懂。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2/2022 12:59:09
唉啊,f大 寫寫嘛,推推推!! ^_^
※ 編輯: djboy (180.176.52.147 臺灣), 01/22/2022 13:08:41
感謝分享!
2022/12/26補充:
補充: https://youtu.be/OktRjLUZmgI
https://linearaudio.nl/sites/linearaudio.net/files/
v10%20mu.pdf?fbclid=IwAR0_-H1DMZKKCslJy6pa3F3JQneUf
SQK13Us-ZqBgqdfjQDTlt4bs48iGCs
上面縮網址:https://bit.ly/3hRT6yW
※ 編輯: djboy (114.45.46.173 臺灣), 12/26/2022 15:2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