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蒐尋了網路,確實與放榜相關的新聞少了很多。
佩服這群學生的智慧與勇氣,更難得的是,論述的能力與實踐的毅力。
遺憾有高中的校長,對教育的理念如此空白,說出「民眾有知的權利」,這樣的歪理!
顯現這位高中校長,連教育的目的,都不曾深入思考。
先不論成績本是個人的隱私,與「知的權利」無關,當學校強調且主動對媒體發送某些新聞,便是在說:對學校而言,這些事情最重要,這些學生好棒!也就是在影響社會的風氣。
整個社會瀰漫「考滿級分是學校最高榮耀,是學生終極目標」的氛圍,是對誰好?是有益於國家文明社會進步嗎?是會產生更多利他思維的好公民嗎?還是只是學校想要炫耀?只是鼓勵更多在學測競爭下,圖自己考試成績好就好棒棒的學生?
我有一位親戚的小孩,十年前,就讀高雄女中時,就曾忿忿不平地向我抱怨:「校運會要到了,就我們幾個同學忙著場地佈置,練跑,排大隊接力的順序....。有一些同學根本都不管,她們說校運會何必在乎,還會影響她們讀書的時間,只管拼自己的學測成績就好了,那才是最重要的事!她們的成績也真的都很好......」
我當下聽了感慨萬千。
這些學測考高分的學生,未來可能無論興趣專長是什麼,百分之八十都會去考醫學系(台灣好奇怪,會考筆試的孩子,恰巧興趣都是當醫生?!),然後學校和媒體也會競相報導哪一間學校考上幾個台大醫學系⋯⋯
這樣特質的孩子,真的適合當醫生嗎?
而他們的興趣真的是行醫嗎?
大學的科系,照理應該是依照個人的興趣與專長來填,考上哪一科系多,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為什麽不報導考上體育系的?考上資訊系的?考上社會系的?考上.....?
就有學校,不知道為什麼學生的興趣都是愛當醫生,這有什麼值得報導的?!難道學校帶頭做職業的階級區分嗎?
我有外國朋友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台灣,女醫生和健身教練結婚,可能會鬧家庭革命?到底醫生在台灣是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在他認為,最了不起的應該是奮勇作戰保家衛民的軍人。
這是一個偏差已久,從日本統治時期,想升學的台灣人,只准讀醫的歷史來的,(否則,醫師在過去只是個郎中罷了!)卻延續到2019年,仍不曾改變!何其可悲!
我有朋友的孩子想讀經濟系,老師ㄧ再苦勸他:請讀醫學系吧!(讓學校多一個考上醫學系的學生?)
這樣的思維,不僅扭曲了教育的目標,也讓社會發展,喪失各種可能的人才,利他與著重團隊合作的公共意識也無法提昇。
看到這位校長,更是曲解「多元」。
如果是多元的價值觀,請問貴校會像表揚學測滿分的學生般表揚為了辦好校運會,一整個月都在校園忙碌而考不好試的學生嗎?還是回家需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年幼的弟妹,但是學業成績不佳的學生呢?
台灣要走向國際化、現代化,卻仍緊抱著千年前的「科舉」「放榜」思維不放,仍然不重視五育(德智體群美育啊!這喊了多少年了啊!也喊假的,喊很久了!校長可能也忘了!),只強調學業考試分數,會讓台灣停滯不前啊!
學校,請擔起重拾教育目標的使命,與學生一起讓台灣的明天會更好!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