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的生命教育
來家裡兩天就生了一堆小魚,果然隔天被滅門。大自然的適者生存,倖存的三尾小魚,要不躲在石頭後,要不藏在帆立貝下。
但是魚缸、為什麼會有、帆立貝?
「去年去台中吃灰鴿,他吃完堅持要帶殼回台北啊。」藍白拖表示香火。
然後珍藏收好到,家裡終於養魚了?還能翻找出來,很搭?不就還好沒點、象拔蚌?(?)
在這些莞爾的時候,也是被提醒的時候。最想要守護的,無非是他的生動。他再怎麼調皮,都不想沒收了他的洋溢。
(每個活潑的孩子背後,都有個猛嗑B群的媽媽。🙏)
(圖說為:當冬夜漸暖,當媽媽在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水產廳介紹 專訪:施彤煒(產學交流組主任) 「水產廳」位於主題展示館A 棟的5 樓及7 樓挑高空間,面積大約1,300平方公尺,靠近長潭里漁港側,原址是北部火力發電廠的新廠位置。「水產廳」展示水產科學及技術相關知識,內容包含「漁業」、「水產養殖」及「水產...
養魚的生命教育 在 我是大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養魚的生命教育。
拗不過香火想要養魚,跟我呢喃(?)了一個月,明明冰箱裡面很多魚(呃)。心想小王子要對玫瑰負責,那他就對魚負責,餵食和換水都交給他。
週五傍晚走進水族店,老闆好奇怎麼忽然想要養魚?
「因為我媽有公主病,她很怕髒,不讓我養狗養貓。」奇怪了他就不能怕生嗎?看我多麼怕生,只敢生一個。
家裡迎回了五尾小魚和兩隻小蝦,忘了週五可以看卡通。母子倆著迷地看著,看魚仔在那游來游去、游來遊去。
「媽媽,妳可不可以不要,什麼都要唱啊?」「上次把拔買鳳梨給我吃,妳也是一邊看我,一邊唱什麼、是誰鳳梨雨裡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掩面)
今天從娘家回來,驚喜看到小魚生了好多小小魚。母子倆依偎在魚缸前面,數算著有多少魚苗。介入不了我們的藍白拖,找話題問起:「魚會吃掉小魚嗎?」
香火待在我的腿上,頭也不回:「不會啊,媽媽怎麼會傷害小孩呢?」對啊,都是小孩傷害媽媽啊!
感人的時光總是飛逝,香火問起了我:「蝦子什麼時候會長大到可以直接吃啊?」
「乖,蝦子跟把拔一樣。」
「長不大。」
(圖說為娘家菜色空拍,沒有一條白鯧能從娘家活著出去。I'll find you, and I'll eat you.)
養魚的生命教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水產廳介紹
專訪:施彤煒(產學交流組主任)
「水產廳」位於主題展示館A 棟的5 樓及7 樓挑高空間,面積大約1,300平方公尺,靠近長潭里漁港側,原址是北部火力發電廠的新廠位置。「水產廳」展示水產科學及技術相關知識,內容包含「漁業」、「水產養殖」及「水產加工」三大科技領域。有別於傳統「漁業文化展示」方式,「水產廳」是一個融合「生態」及「科學教育中心」型態的展示館,一個可以讓我們親身「體驗」水產科學與科技奧妙、重要與前瞻性的展示廳。
「水產廳」包含「大海中的生命」、「從魚到漁」、「從有餘到無魚」、「從無魚到養魚」、 「走入生活的水產品」及「健康永續的水產資源」等6大展示主題。「水產廳」說明海洋提供豐富的生物資源供人類自由利用,這種亙古以來的互動關係,如今已產生了問題。「水產廳」從資源→生產→環境→養殖→生活→生態再回到資源的循環關聯,闡述水產資源與我們的關係,而如何「永續」資源的利用是人類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粉絲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養魚的生命教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魚菜共生自學指南:從居家觀賞、自給自足、社區教育到工廠生產,建立綠色永續的現代耕養系統」介紹
專訪作者:吳瑞梹 (Paul Wu)
內容簡介:
必修原理,自學建構。一本書讀懂魚菜共生。
「一個建構完善的魚菜共生系統,幾乎不需要排放廢水,僅需補充因自然蒸發、水沫飛濺等因素所造成的水分減少即可。」
利用魚與菜的共同養殖來達到環境友善、永續與良好收獲的技術,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農法。人口過度增加,糧食需求上升而造成環境問題的今日,這類「耕養並施」的技術又重新受到重視。魚菜共生的實際施作規模可大可小,難度可高可低,端看施作者的目的和需求。然而,相關的先備知識一旦建立,對於系統運作的成功與否掌握程度便能大大提升,這本書就是要給讀者這些知識。
★誰需要這本書?
.我想要自行建立魚菜共生系統。
.我想要在家種菜、養魚,或透過動手施作系統與家人共同學習生態循環。
.我想要了解友善環境農法。
.我已建立魚菜共生系統,但想要學習更多背景知識。
.我喜愛水族或園藝,並想學習延伸技術。
「建立魚菜共生系統來進行生產,無不是為了藉由生產安全的食物,來改善自己與他人的身體健康,同時顧及環境的永續性。」
想學習魚菜共生技術的讀者,這本書將會是絕佳的啟蒙與打底,有興趣了解魚菜共生為何的讀者,也能從中得到正確的觀念以及其涉及的相關領域;喜愛水族、園藝,或是熱愛挑戰DIY的讀者,魚菜共生也是值得學習的延伸學科。本書作者吳瑞梹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專長為環境生態學、水產養殖等,因擔任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天空農場」的技術顧問,負責魚菜共生與水耕栽培等系統的設立、維護與推廣工作,而對魚菜共生系統展開深入研究。現代化魚菜共生系統,可以發展成桌上型療癒造景、家庭小菜園、社區示範農園,更可以是穩定生產漁產品及農產品以獲利的企業模式;無論規模如何,基礎觀念都是一樣的。從系統的運作概念、硬體認識、系統設計,以至於水質、魚的養殖、菜的種植,到規劃、管理,其中所有施作者該知道的生物、物理、化學常識,作者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一一講述,並佐以大量說明圖表、照片,書末更附實用專有名詞解釋,滿足讀者查閱、找延伸資料的需求。
作者簡介:吳瑞梹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環境生態學、水產養殖、毒理學等,並曾先後任職於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臺灣大學等單位。2013至2014年間,作者曾擔任台北花博公園天空農場的技術顧問,負責魚菜共生與水耕栽培等系統的設立、維護與推廣工作,近年並常受邀至各個機關學校團體講授相關課程,推廣無毒生產的觀念。著有《卵生鱂魚的飼育與賞析》、《坦干依喀湖的亮麗鯛》、《展示級鬥魚的魅力》等多本水族生物的相關書籍。
養魚的生命教育 在 hksubwoof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北區花鳥蟲魚展覽會2005
地點:新界粉嶺「粉嶺遊樂場」(粉嶺港鐵站側)
北區花鳥蟲魚展覽會為一註冊慈善團體,過去30多年來,在不牟利之前提下舉辦展覽活動,除推動保護環境生態,亦讓市民從栽花植木、養魚觀鳥中學習養生減壓之道,是一項老少咸宜的合家歡節目,每年前來參觀的市民及遊客數以萬計,去年入場觀眾便超過24萬人次。 30多年來,我們與時並進,由1976的「北區花卉展覽會」演變為今天的「北區花鳥 蟲魚展覽會」,由單純的花卉展覽到概括了大自然的大多數物種的花、鳥、蟲、魚展覽;從只在北區展出到被邀請到香港區及禮賓府展出,更兩度受澳門蘭花博覽邀 請到當地展出,「北區花鳥蟲魚展覽」已從一個地區性社區活動發展至現在的全港性年度盛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透過展覽和不同類型比賽,如學界繪畫比賽、 環保栽種比賽、攝影比賽等,都是以潛移默化的方法,教育市民愛護環境,重視生命。 展覽會得以成為長壽項目,全賴一眾成員無私貢獻,借出珍品,提供專業意見和寶貴的私人時間協助籌措策劃,方能為市民成就這個精彩的聖誕假期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