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ROUNDABOUT 給您的第五封信:
為劇場點一盞永明燈
曾經,我們以為香港是一列穩定前駛的列車,是一座停不下來的城市。但當疫情來到,整個城市不得不停下來時,可以是災難性的。有說,本港二月至四月失業人數多達二十萬人,不知道這個數字包括多少劇場中人。劇院關閉、演出取消、工作全然停頓,政府只提供7500元援助金,但仍有不少人被拒諸門外。為了生活,業內人被迫「轉行」,有的改派傳單,有的改賣奶茶,有的在電腦廣場賣打印機,有的擔當巴士消毒員,甚至有人開墾土地,務農維生。眼見業界的艱難,PROJECT ROUNDABOUT決定即時以行動回應——我們要為業界做點事!
不知將來去向 但已走在路上
PROJECT ROUNDABOUT 在成立之初,已在構思「三年計劃」完成後,最後一步應該為業界做些甚麼。最初的構思是希望捐出部份薪酬,為劇場新世代提供資源,如設立奬學金,令年輕人有機會擴闊眼界,豐富識見,為劇場培育人才。可惜,在《親親麗南》(第三年計劃之演出)快將完結之時,正正遇上世紀疫症,當知道藝術節及業界許多演出被迫取消時,我們認為必須為業界伸出援手,幫助劇場同業渡過難關。
為了解決同業燃眉之急,PROJECT ROUNDABOUT 決定用一個相對簡單、快捷、成本也較低的方式製作演出,讓演員能透過劇場工作取得報酬,於是「不日上演」這個讀戲計劃便由此誕生。「不日上演」,顧名思義,就是作為製作人也不知道何時上演,因為劇場重開的時間、限聚令取消的日期,都不是我們能夠控制。不過,我們目標很清晰,就是要讓演員和後台工作人員先領取薪金,至於排練時間、公演日期,這些容後再議。沒想到 PROJECT ROUNDABOUT 三年來的努力,原是為了今天!這三年來,我們製作的三個大型演出,凝聚了不同崗位的精英,而這次更是一呼百應,既有新知,也有舊雨,大家目標一致、同心合力做好這個計劃,這是我們預料不到的效果。
疫境中彼此同行 分開後各生安好
在疫情中,一切看似停頓,但 PROJECT ROUNDABOUT 很想告訴大家,劇場仍在運作!我們常笑言,籌備「不日上演」彷彿就是「技能交換」,既要化身為監製,又要化身發稿人、計劃推廣員、設計師、聯絡人,甚至資料收集員,但這一切只想讓戲劇同業知道,你們並不孤單!我們相信,將劇場同業的力量凝聚起來,即使面對逆境,大家還是可以守望相助! 過程中,慶幸得到不同的慈善基金及善長支持,由最初4齣讀戲表演增加至12齣,讓業內178人能夠參與其中。連製作監督陳寶愉也笑言,「不日上演」是 PROJECT ROUNDABOUT FESTIVAL,這個大型計劃把行內大部份的SM、DSM都召集來了!
參與「不日上演」的178人,大部份是自由身演員,涵蓋了香港演藝學院不同年代的畢業生。有演員覺得自己能成為178人之中的一員很是幸運,除了因為這個演出薪酬不錯外,更重要是透過這個讀戲劇場,可以接觸到一些具有份量的劇本,擔演重要角色,這些機會對新人來說很是難得。「不日上演」就如同APA的畢業演出一樣,讓大家知道劇場裡有一大班新人,導演可以認識新人,新人也可以認識行內前輩。由於部份讀戲演出的劇本是20年前的成品,能讓已收進籠底的作品重新面世,讓觀眾有機會接觸,相信對觀眾和業界來說,也是一件美事。
因為一個幫助業界應急的援助計劃,凝聚了各個崗位的專業人才,意外地為業界帶來一股新動力。這正好回應 PROJECT ROUNDABOUT 成立的初衷——建立一個自由、開放、具彈性的平台,匯聚不同崗位的人,讓在大家一起同行,彼此滋養,然後重新返回自己的崗位繼續發光發亮。我們希望這178人走在一起,不存在誰人帶頭,無分彼此,無論什麼崗位,我們都是互相需要,互相尊重!我們希望這個理念可以繼續走下去,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劇場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獨木不成林 同心栽種望成蔭
只要土壤理想,花就能開得盛,這個簡單的道理,許多人都知道。在英國,政府會每月支付演藝界人士八成薪金,讓從事藝術表演的人可專心創作,不用擔憂生計,甚至轉行;在台灣,藝文界也是政府重點援助的對象。相對香港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只獲發7500元一次性的生活津貼,試問演員們可如何支撐長達3個月甚至半年的無薪生活?
在籌備「不日上演」期間,正好給我們機會重新審思業內潛藏的問題。例如業界給予新演員的機會足夠嗎?同行刻苦地工作,有得到相等的報酬嗎?在疫症爆發期間,藝術工作者紛紛轉行,當人才流失後,業界日後如何應付人才出現斷層的問題?另外,劇場能否突破舊有形式,讓觀眾可透過網上直播同步欣賞演出?作為藝術工作者,又能否秉持對藝術的熱愛,在厄困的時刻留守劇場,證明戲劇藝術的存在價值?
我們深信,香港不是沒有好導演、好演員,只是他們缺少機會,而「不日上演」想做到的,就是盡力讓陷於困境的優秀導演或演員們,可以減輕生活擔子之餘,給予他們演出機會,專心投身藝術,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而作為資深劇場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灌溉和耕種劇場的生態,讓後人可以行出一條比現在更好的路,能更有尊嚴地發展藝術事業。
埃及,是一片廣闊無垠的沙漠,但因尼羅河有源源不絕的水源,古埃及文明就得以孕育。香港雖曾被稱為文化沙漠,但在每一代藝術工作者盡力保護水源,悉心灌溉下,也能栽種出一株株生命樹,形成一個綠洲,給後來的人繼承和發展。這樣,無論是業界、觀眾,還是其他藝術範疇的工作者,也能來到樹蔭下休息、踱步、思考,嘗到果實中的一點甘甜,得到一種滋養。當離開樹蔭之後,即使各自走在艱難的道路上,也能重新得力,在各個專業範疇開闢一番新天地。
蘇玉華 潘燦良 張志偉
PROJECT ROUNDABOUT
解離症dsm 5 在 POON Chan-leung 潘燦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ROJECT ROUNDABOUT 給您的第五封信:
為劇場點一盞永明燈
曾經,我們以為香港是一列穩定前駛的列車,是一座停不下來的城市。但當疫情來到,整個城市不得不停下來時,可以是災難性的。有說,本港二月至四月失業人數多達二十萬人,不知道這個數字包括多少劇場中人。劇院關閉、演出取消、工作全然停頓,政府只提供7500元援助金,但仍有不少人被拒諸門外。為了生活,業內人被迫「轉行」,有的改派傳單,有的改賣奶茶,有的在電腦廣場賣打印機,有的擔當巴士消毒員,甚至有人開墾土地,務農維生。眼見業界的艱難,PROJECT ROUNDABOUT決定即時以行動回應——我們要為業界做點事!
不知將來去向 但已走在路上
PROJECT ROUNDABOUT 在成立之初,已在構思「三年計劃」完成後,最後一步應該為業界做些甚麼。最初的構思是希望捐出部份薪酬,為劇場新世代提供資源,如設立奬學金,令年輕人有機會擴闊眼界,豐富識見,為劇場培育人才。可惜,在《親親麗南》(第三年計劃之演出)快將完結之時,正正遇上世紀疫症,當知道藝術節及業界許多演出被迫取消時,我們認為必須為業界伸出援手,幫助劇場同業渡過難關。
為了解決同業燃眉之急,PROJECT ROUNDABOUT 決定用一個相對簡單、快捷、成本也較低的方式製作演出,讓演員能透過劇場工作取得報酬,於是「不日上演」這個讀戲計劃便由此誕生。「不日上演」,顧名思義,就是作為製作人也不知道何時上演,因為劇場重開的時間、限聚令取消的日期,都不是我們能夠控制。不過,我們目標很清晰,就是要讓演員和後台工作人員先領取薪金,至於排練時間、公演日期,這些容後再議。沒想到 PROJECT ROUNDABOUT 三年來的努力,原是為了今天!這三年來,我們製作的三個大型演出,凝聚了不同崗位的精英,而這次更是一呼百應,既有新知,也有舊雨,大家目標一致、同心合力做好這個計劃,這是我們預料不到的效果。
疫境中彼此同行 分開後各生安好
在疫情中,一切看似停頓,但 PROJECT ROUNDABOUT 很想告訴大家,劇場仍在運作!我們常笑言,籌備「不日上演」彷彿就是「技能交換」,既要化身為監製,又要化身發稿人、計劃推廣員、設計師、聯絡人,甚至資料收集員,但這一切只想讓戲劇同業知道,你們並不孤單!我們相信,將劇場同業的力量凝聚起來,即使面對逆境,大家還是可以守望相助! 過程中,慶幸得到不同的慈善基金及善長支持,由最初4齣讀戲表演增加至12齣,讓業內178人能夠參與其中。連製作監督陳寶愉也笑言,「不日上演」是 PROJECT ROUNDABOUT FESTIVAL,這個大型計劃把行內大部份的SM、DSM都召集來了!
參與「不日上演」的178人,大部份是自由身演員,涵蓋了香港演藝學院不同年代的畢業生。有演員覺得自己能成為178人之中的一員很是幸運,除了因為這個演出薪酬不錯外,更重要是透過這個讀戲劇場,可以接觸到一些具有份量的劇本,擔演重要角色,這些機會對新人來說很是難得。「不日上演」就如同APA的畢業演出一樣,讓大家知道劇場裡有一大班新人,導演可以認識新人,新人也可以認識行內前輩。由於部份讀戲演出的劇本是20年前的成品,能讓已收進籠底的作品重新面世,讓觀眾有機會接觸,相信對觀眾和業界來說,也是一件美事。
因為一個幫助業界應急的援助計劃,凝聚了各個崗位的專業人才,意外地為業界帶來一股新動力。這正好回應 PROJECT ROUNDABOUT 成立的初衷——建立一個自由、開放、具彈性的平台,匯聚不同崗位的人,讓在大家一起同行,彼此滋養,然後重新返回自己的崗位繼續發光發亮。我們希望這178人走在一起,不存在誰人帶頭,無分彼此,無論什麼崗位,我們都是互相需要,互相尊重!我們希望這個理念可以繼續走下去,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劇場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獨木不成林 同心栽種望成蔭
只要土壤理想,花就能開得盛,這個簡單的道理,許多人都知道。在英國,政府會每月支付演藝界人士八成薪金,讓從事藝術表演的人可專心創作,不用擔憂生計,甚至轉行;在台灣,藝文界也是政府重點援助的對象。相對香港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只獲發7500元一次性的生活津貼,試問演員們可如何支撐長達3個月甚至半年的無薪生活?
在籌備「不日上演」期間,正好給我們機會重新審思業內潛藏的問題。例如業界給予新演員的機會足夠嗎?同行刻苦地工作,有得到相等的報酬嗎?在疫症爆發期間,藝術工作者紛紛轉行,當人才流失後,業界日後如何應付人才出現斷層的問題?另外,劇場能否突破舊有形式,讓觀眾可透過網上直播同步欣賞演出?作為藝術工作者,又能否秉持對藝術的熱愛,在厄困的時刻留守劇場,證明戲劇藝術的存在價值?
我們深信,香港不是沒有好導演、好演員,只是他們缺少機會,而「不日上演」想做到的,就是盡力讓陷於困境的優秀導演或演員們,可以減輕生活擔子之餘,給予他們演出機會,專心投身藝術,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而作為資深劇場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灌溉和耕種劇場的生態,讓後人可以行出一條比現在更好的路,能更有尊嚴地發展藝術事業。
埃及,是一片廣闊無垠的沙漠,但因尼羅河有源源不絕的水源,古埃及文明就得以孕育。香港雖曾被稱為文化沙漠,但在每一代藝術工作者盡力保護水源,悉心灌溉下,也能栽種出一株株生命樹,形成一個綠洲,給後來的人繼承和發展。這樣,無論是業界、觀眾,還是其他藝術範疇的工作者,也能來到樹蔭下休息、踱步、思考,嘗到果實中的一點甘甜,得到一種滋養。當離開樹蔭之後,即使各自走在艱難的道路上,也能重新得力,在各個專業範疇開闢一番新天地。
蘇玉華 潘燦良 張志偉
PROJECT ROUND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