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與台灣
你祖先吃的米
可是日本人口中的「難吃米」
why?
米是台灣的主食
但我們現在吃的米
與我們阿嬤、阿祖吃的可能不一樣喔
最早台灣種植的是小米
產量很低 反正就亂種一通
後來鄭成功來之後
帶來了中國大陸的水田技術
鄭成功帶來的米叫做秈稻
長長的,比較不黏,口感清爽
類似現在的泰國米或是在來米
整個清領時期的台灣
台灣人就一直吃這種米
隔壁鄰居日本人也吃米
但他們吃的是俗稱粳稻的米
這種米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蓬萊米
比較Q也比較黏
1873年年輕的日本軍官-樺山資紀
來台灣"出差"時,最不習慣的就是台灣的米
他覺得這種米一點都不香、也不Q
搞得他全沒胃口
「八嘎鴨露!這三小米,我發誓再也不來台灣了!」
但誰也想不到,20年多後
他會成為第一任台灣總督
樺山資紀:八嘎鴨露!!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大量人口移入都市
造成鄉下沒人種田
加上日本稻米一年才一收
所以糧食供應出現了問題
幸運的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得了台灣
日本人發現,台灣的稻米一年可以兩收
但缺點就是太難吃
(相當於你現在去印度、泰國吃他們的米
覺得很硬,大概就是這種fu)
而且單位產量太少
所以日本總督府在1899年
引進了日本本土的粳米做實驗栽培
結果10年過去了,什麼鬼都種不出來
1910年年輕的農學家末永仁來到台灣
之後,他就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台灣的稻米
日後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母」
兩年後,另一位專家磯永吉也來到台灣
從此兩人苦苦鑽研適合台灣的稻米
中間的辛苦事蹟,可以寫成8萬字的小說
或拍成一部電影,我們就省略不說
總之在1922年終於培植出新的品種
就是「蓬萊米」
蓬萊米又短又粗,肥肥胖胖
黏性強、產量高
加上日本人為了增加農產面積
不惜巨資到處蓋水圳或整合舊水圳
像是新蓋了桃園大圳(1924年)
嘉南大圳(1930年)
九曲堂大型抽水灌溉工程(1928年)
清代你聽過的什麼瑠公圳、曹公圳
都是清代老百姓「自立自強」的結果
清朝根本不管台灣死活
民間蓋的水圳
自然無法和這種官方水圳比擬
有了蓬萊米與官方水圳的加持下
台灣的稻米產業從此起飛
從「難吃米」變成「天皇米」
連天皇都指名要吃台中葫蘆墩郡所產的米
在天皇的免費業配下
大量的台灣米被反銷回日本
搞得日本米商不要不要的
也讓台灣甘蔗產業受到打擊
因為外銷日本太好賺了 誰要種甘蔗啊
這就是「米糖相剋」
甘蔗聽起來很像很可憐?
但一開始因為難吃米的關係
日本人可是大力發展台灣的甘蔗產業
像是1913年在台中新社台地
設地蔗苗養成所,專門研究適合台灣的甘蔗
又花費12億台幣新建了白冷圳
提高甘蔗產量
而白冷圳與甘蔗的故事
就在影片中說明了
https://youtu.be/6DhaYd2mQUw
更多防洪治水的現代觀念
可以到「水利大臺中」臉書看看喔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resourcetaichung
同時也有63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2:53 新式台菜餐酒館:筷炒KUAICHAO 21:40 林李傳螃蟹薑母鴨-屏東總店 35:00 苗栗後龍海鮮餐廳:太興活海鮮飲食店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 jPwkQLTAfQtRZ...
蓬萊米之母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米與台灣
你祖先吃的米
可是日本人口中的「難吃米」
why?
米是台灣的主食
但我們現在吃的米
與我們阿嬤、阿祖吃的可能不一樣喔
最早台灣種植的是小米
產量很低 反正就亂種一通
後來鄭成功來之後
帶來了中國大陸的水田技術
鄭成功帶來的米叫做秈稻
長長的,比較不黏,口感清爽
類似現在的泰國米或是在來米
整個清領時期的台灣
台灣人就一直吃這種米
隔壁鄰居日本人也吃米
但他們吃的是俗稱粳稻的米
這種米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蓬萊米
比較Q也比較黏
1873年年輕的日本軍官-樺山資紀
來台灣"出差"時,最不習慣的就是台灣的米
他覺得這種米一點都不香、也不Q
搞得他全沒胃口
「八嘎鴨露!這三小米,我發誓再也不來台灣了!」
但誰也想不到,20年多後
他會成為第一任台灣總督
樺山資紀:八嘎鴨露!!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大量人口移入都市
造成鄉下沒人種田
加上日本稻米一年才一收
所以糧食供應出現了問題
幸運的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得了台灣
日本人發現,台灣的稻米一年可以兩收
但缺點就是太難吃
(相當於你現在去印度、泰國吃他們的米
覺得很硬,大概就是這種fu)
而且單位產量太少
所以日本總督府在1899年
引進了日本本土的粳米做實驗栽培
結果10年過去了,什麼鬼都種不出來
1910年年輕的農學家末永仁來到台灣
之後,他就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台灣的稻米
日後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母」
兩年後,另一位專家磯永吉也來到台灣
從此兩人苦苦鑽研適合台灣的稻米
中間的辛苦事蹟,可以寫成8萬字的小說
或拍成一部電影,我們就省略不說
總之在1922年終於培植出新的品種
就是「蓬萊米」
蓬萊米又短又粗,肥肥胖胖
黏性強、產量高
加上日本人為了增加農產面積
不惜巨資到處蓋水圳或整合舊水圳
像是新蓋了桃園大圳(1924年)
嘉南大圳(1930年)
九曲堂大型抽水灌溉工程(1928年)
清代你聽過的什麼瑠公圳、曹公圳
都是清代老百姓「自立自強」的結果
清朝根本不管台灣死活
民間蓋的水圳
自然無法和這種官方水圳比擬
有了蓬萊米與官方水圳的加持下
台灣的稻米產業從此起飛
從「難吃米」變成「天皇米」
連天皇都指名要吃台中葫蘆墩郡所產的米
在天皇的免費業配下
大量的台灣米被反銷回日本
搞得日本米商不要不要的
也讓台灣甘蔗產業受到打擊
因為外銷日本太好賺了 誰要種甘蔗啊
這就是「米糖相剋」
甘蔗聽起來很像很可憐?
但一開始因為難吃米的關係
日本人可是大力發展台灣的甘蔗產業
像是1913年在台中新社台地
設地蔗苗養成所,專門研究適合台灣的甘蔗
又花費12億台幣新建了白冷圳
提高甘蔗產量
而白冷圳與甘蔗的故事
就在影片中說明了
https://youtu.be/6DhaYd2mQUw
更多防洪治水的現代觀念
可以到「水利大臺中」臉書看看喔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resourcetaichung
蓬萊米之母 在 出雲國台灣蔵人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磯小屋發行的電子報-米報32期中,有台中六十五號育種者,蓬萊米之母-末永仁的育種故事。另外大約於中間的篇幅,故事25內容為台中六十五號母本-龜治的故事。也有我在松江種植台中六十五號的部分。
https://epaper.ntu.edu.tw/view.php?listid=236&id=29414
蓬萊米之母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2:53 新式台菜餐酒館:筷炒KUAICHAO
21:40 林李傳螃蟹薑母鴨-屏東總店
35:00 苗栗後龍海鮮餐廳:太興活海鮮飲食店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
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金探號聚餐 #金探號提案 #金探號行程規劃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蓬萊米之母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17 林李傳螃蟹薑母鴨-屏東總店
02:37 屏東夜市小吃:屏東夜市魠魚羹、福記餛飩
05:30 屏東市區新飯店:薇米文旅
08:50 苗栗後龍海鮮餐廳:太興活海鮮飲食店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
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金探號聚餐 #金探號提案 #金探號行程規劃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蓬萊米之母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1:22 台北人氣台菜餐廳:金蓬萊、小酌之家
02:53 筷炒KUAICHAO
09:00 新莊:饗牛二館
13:00 台北宮廷風飯店:圓山大飯店
金探號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
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金探號聚餐 #金探號提案 #金探號行程規劃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