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放頭腦的制約】
讀書時期,我真的超愛國文課,愛到後來大學選填中文系,畢業後又有很大段的時間教國文。可是學了人類圖之後,我常常又對於那些國文課本的內容提出質疑。
「喔,是喔!」
「關我屁事?」
「這個人也太囉嗦了吧?!」
我覺得國文課本的古文其實很多內容是關於他們非自己的敘述。舉例來說,大家高中時期都讀過國文名篇《岳陽樓記》吧?裡面有一段敘述是這樣: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那時候不管課本還是考卷,都會把我們引導到范仲淹有多麼大的胸懷,如果有一些關於文章重點的考題,選項的敘述一定是正面贊同他這樣的生活態度。
學了人類圖之後,我再回去看這些考題,我都心想:他在非自己吧?居廟堂朝廷為官,當然周邊的人討論的就是民生社稷,被流放到外地,百姓關心的就是領導者,所以身處在甚麼樣的環境,就跟著煩惱他們的煩惱,並且別人沒那麼煩惱的,他要比別人更快想到、想得更深。
受外在環境影響,並且反應兩倍,這不就是頭腦中心的非自己主題嗎?一直以頭腦的煩惱做人生重要決定的范仲淹,過著被貶謫而不舒心的生活,他做的決定真的是正確的嗎?
再看到《岳陽樓記》文章前段,把洞庭湖的景色寫得身歷其境。但是,范仲淹根本就沒有去過洞庭湖,他會寫這篇文章,純粹是他有個朋友滕子京去洞庭湖附近工作,想到范仲淹很會瞎掰文章,所以請范仲淹寫一篇文章,這整篇《岳陽樓記》,完全是腦補出來的。
其實大多數的文學作品是苦的,我在想文學之所以那麼吸引人,或許就是因為那些非自己所受的苦,在文字中賦予得到理解或解脫的意義。
只是沒想到他們的非自己成為經典,這些觀念跟文化就變成對後人的制約。
文字/路希恩
圖片選自網路
范仲淹貶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測加油【逆境是最好的祝福—當我們都被貶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念奴嬌、漁父】
想想以前的讀書人比我們辛苦許多,他們不分科、不分系,如果你想成功只能讀國文,熟背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科舉也不分年紀、長幼,大家千里迢迢共赴京師,只為追求唯一晉升的機會:考中進士。
好好讀書,平平順順當個官,期待科考改變人生,光耀門楣,一展長才報效國家,這就是古代讀書人共同的願望。
只是好不容易考了全國第一,好不容易擠身國會殿堂,你卻發現光會讀書,懷抱熱血,並不能讓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相反的,政治是眾人的事,你爭我奪,讒言毀謗是每天上演的戲碼,萬一選錯邊,講話直接了點,個性自然不虛偽,更會讓你貶到十萬八千里,永遠回不了家。
貶官生活是甚麼呢?在古代交通不變,從甲地貶到乙地,真是長路漫漫,一家老小跟著你長途跋涉,病的病、死的死也是大有人在(還有很多官員貶得太老了,終於遇赦回朝時,病死在路上,令人不勝唏噓)。
貶官之後的人生是甚麼呢?當你一心努力當官,卻被貶到荒郊野外,瘴癘之地,遠離權力核心極遠,不知何時回朝的前途茫茫?以及不知甚麼時候再中槍中箭的悲傷無奈?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打擊。
站在被貶之地,想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年華漸長、白髮蒼蒼,卻搞得前途茫茫,心裡必定是無語問青天,那樣的寂寞、孤獨與對人生的無奈無力,幾乎是所有古代作家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在閱讀這些文章前,必須先「同理」的感受。
當你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再去對照他們不同的選擇、思考,就會有著佩服、感動,當你能同理這些人生處境,就知道這些文章並不單只是與你分享作家的故事,而是想要教會你:人生在世,有高有低,倘若你處於低潮,當事情不如己意,乃至前途茫茫時,你可以從這些過往所學中,獲得一些力量與智慧。
范仲淹貶到鄧州時,好友滕子京也貶岳州。滕子京雖然失意,但來到岳州後依然努力,他用一年時間就達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局面,還重修了歷史名樓「岳陽樓」,並請范仲淹為之作記。
范仲淹雖然沒去過岳陽樓,但憑地圖與作家的文筆,從岳陽樓「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的地理位置,便寫出站在樓上俯瞰的磅礡氣勢,與自身遭遇渲染下「雨悲、情喜」的感受,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情緒是真實人性,更是同為被貶官者的滕子京與自己最深的痛。
但身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並不希望自己陷於個人的悲傷之中,他為官清廉,設置義田,以工代賑等善舉,就是因為他把百姓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比國家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遭遇還重大。
因此,他除了勸勉滕子京應該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心境外,更強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士大夫的胸懷,這種「即使處於人生低谷,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考格外動人,文末「噫!微斯人,無誰與歸」的感嘆,雖然道出堅持理想的寂寞孤獨,卻也帶出生命的高度。
這時,若對照〈義田記〉中寫到「(范仲淹)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就知道他不是說高話,而是身體力行,是這世界的大善人大善心,是天下第一流人物,是亂世中的風骨。
相較於〈岳陽樓記〉的孤獨崇高,〈醉翁亭記〉展現的就是一片活潑快樂,宋代古文運動領導者歐陽修即便具有相當地位,仍不免貶官命運,他到滁州後在自然中療癒自己,也發現了一塊寶地,即僧人智僊所建的亭子,並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命為醉翁亭。
首段說明醉翁亭基本資料與「醉翁」名號的由來後,文章接著從「山林之樂」著筆,繼而歐陽修又帶我們看到他來滁州第二年的轉變,不論是滁人遊山或太守宴飲,都呈現出一幅政治清明、幸福和樂的景象,最後,作者又從禽鳥的山林之樂,到滁人從太守遊而樂,寫出最高的快樂,其實是太守樂於其中的「與民同樂」,層層遞進的「樂」之中,我們看到歐陽修意在言外的境界:即使貶官,我依然可以選擇快樂,可以選擇發揮生命價值,繼續成為一個快樂的傳播者。
在年少時就被推為「蘇文熟,食羊肉;蘇文生,嚼菜根」的大文豪蘇軾一樣逃不了貶官命運,甚至一貶再貶,成為所有文學家中被貶得最遠(儋州,即海南島)的苦情代表。在貶官人生中,他因「烏台詩案」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期間,寫下〈赤壁賦〉、〈念奴嬌〉、〈定風波〉、〈寒食帖〉等名作,更是境界深遠。
同為貶謫文學,不同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依然以百姓為念,〈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或者屈原的〈漁父〉呈現出「自我面對逆境的思考」。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漁父〉這三篇除了皆屬韻文,同樣具備押韻的形式外,也同樣都是作者面對外界、人生的扣問。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皆是蘇軾來到文赤壁(赤鼻磯),面對三國赤壁戰場(雖非真正的戰場赤壁,但同有藉景抒懷意味)的興感之作。
〈赤壁賦〉是秋日滿月之際,和朋友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感受江水浩瀚,遺世獨立之感;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看著江水洶湧前行,觸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兩篇雖然起始景色不同,但同樣皆因景思及三國英雄:曹操「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周瑜「小喬初嫁」、「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皆是年少有為,不可一世,反觀自己貶謫之身,如蜉蝣寄生,如滄海一粟般毫無作為,卻已「早生華髮」,因此對人生、對自我的懷疑更加強烈無奈。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總能在絕境中生出燦爛之花,在絕處中寫作精彩名作,在〈赤壁賦〉中,他透過與朋友的對話,以「水、月」為喻,談人生的「變」與「不變」, 強調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永恆的,不以處境論英雄,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呈現灑脫曠達的智慧。
屈原〈漁父〉同樣藉屈原和漁父的對答,展現作家對處境的疑問。忠而被逐的屈原不願同流合污,在投汨羅江前的這一刻,必定對自己的選擇有所體悟,也必定瞭解旁人對自己的不解,於是,藉由漁父的對答行文,算是遺書,也是交代。
文章中,即便漁父要屈原學著濯纓濯足的應變,要他用道家「與世推移」的從容彈性來面對困境,但屈原依然有著儒家的堅持,覺得身為士大夫,身為大臣,該有對這世界的理想,他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不被世俗塵埃蒙蔽,即使被放逐,即使最後必須以死明志,都比自甘墮落來得有價值。
最終,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只是各表心意,沒有結論,而屈原跳汨羅江成了中國文人心中另一種人格的象徵,人們的哀痛與端午節的由來,皆源自於「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不論世界怎麼變,節操不能變!」
屈原用壯烈的方式堅持原則,他的精神可佩,方法則不可學,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他離開後,想必最愛他的人將是永恆的不捨心痛,人生難得,也沒有必要為了某些堅持玉石俱焚。
因此,在屈原之後,我們看到其他人各自做了不同應對:陶淵明寧可辭官,過貧窮生活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將理想自我投射於西山與自然間,放下對小人的怨懟;而以上所提的這些貶官作家們也同樣在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思考。
順境之前必經逆境,逆境常帶著最好的祝福,唯有透過逆境,我們才知道珍惜、知足,才能藉此修正自己,明瞭最重要的價值。日本作家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絕對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家願意被貶官,但貶官卻造就他們生命的深度與韌性,留下傳世不朽的篇章。
面對逆境,古人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活法,你也終將在自己的篇章中,留給後人值得分享的經歷。
而老師認為,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些文章的意義。
___
❤️學測將至,最好也最及時的引用素材就在課本裡,以這篇統整與孩子們分享,祝大家考試順利!加油!
❤️辛苦終有盡頭,我等你的好消息!
#歡迎分享給需要的孩子們
#閱讀素養 #文本分析 #學測 #統測 #指考 #會考
本文出自龍騰出版【搶救國文 統測複習25週】
范仲淹貶官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起宋朝的代表性君主,有些人會想到開國君主趙匡胤。
就我認定,趙匡胤應該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搏擊能力可以排名前三,甚至就是第一名。他老兄除了是職業軍人,真的將手起刀落手起刀落當作生活日常外,甚至還傳下一套太祖長拳,這個拳法直到明朝時代的戚繼光,都還盛讚其強大的格鬥能力,而且現在台灣都還有人在學習太祖長拳。
也有人會想起宋徽宗,這傢伙的名聲就不怎麼光彩了。
他老兄的藝術能力是無庸置疑的天縱奇才,可在治國方面就是個二百五。我倒不是要斥責他的藝術愛好,而是他為了籌措資金,任用了蔡京,而蔡京最厲害的,就是他搜刮錢財的能力,而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常常將宋朝紙幣搞到惡性通貨膨脹,然後又一瞬間宣布取消舊幣,全面推動新幣,如此政府就能不斷的斂財,並藉由換新紙幣拋棄過往所有債務。
但可想而知,這個方法長期玩下來,只會搞爛民間經濟以及使政府的公信力蕩然無存。所以宋徽宗後來罷免了蔡京,但關鍵是......他後來又多次啟用蔡京!這啥意思?就是宋徽宗明知斂財有毛病,但依然決定斂財,你說這不是找死嗎?
更別提後來女真人入侵,惹出外交危機的宋徽宗,處理方式竟然是把皇位扔給兒子,自己率領一票官員及軍隊跑到外地自保去了。
所以我討厭宋徽宗,不是因為他的藝術才能,而是他的不負責任,他客死異鄉的結局,除了活該,更是苦了當時的老百姓。
不過中國很多名人提到宋朝皇帝,他們心中的標竿人物卻是:宋仁宗。
若單說宋仁宗,大家可能比較沒有記憶,那我說幾個其他段子來幫助大家。
「貍貓換太子」有沒有聽過?這齣戲中被掉包的太子,正是宋仁宗。
「開封有個包青天」有沒有聽過?戲曲中的包青天,參考北宋真實文臣─包拯,而包拯就是為宋仁宗效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沒有聽過?講這句話的人叫范仲淹,他老兄為何會發出這句感慨?那是因為他當時改革失敗而被貶官,所以發言勉勵同樣被貶官的朋友。而當初支持他改革的,就是宋仁宗。
說了半天,宋仁宗時期有名的大臣不少,可宋仁宗本人卻實在沒啥記憶點呀。但宋仁宗被人稱讚的,就是這個沒啥記憶點,而這個沒有記憶點的原因,就在於宋仁宗的克制。
說兩個宋仁宗的個人生活狀況。
有一次宋仁宗逛花園,過程中他頻頻回頭,而且顯得有些焦慮。回到宮中,他立刻拿起水壺猛灌,然後說:「真憋死朕了,路上沒水喝,差點渴死。」這時就有人說:「皇上吩咐手下趕緊給您送上水不就完了?」宋仁宗回答:「但朕怕以後手下就要隨時預備水,朕於心不忍呀。」
宋仁宗之所以那麼說,是因為古代皇帝基本上是喝熱水或溫水的(喝冰的,怕會拉肚子,倒時皇上會被大臣指責,而負責內務的相關人士也要倒大楣),而要確保皇上在半途有溫水喝,就必須預備專門的保溫水壺,這保溫水壺可是還有生火的空間設計,這樣就能保持水溫,但可想而知,這古代版水壺非常大,大到要兩個人抬著走,非常笨重。所以宋仁宗才說自己為了體貼手下,沒打算設立隨時喝水的服務。
另外有一次,宋仁宗晚上的時候突然表示餓了。吃飯皇帝大,何況現在是皇上要吃飯?手下趕緊問仁宗要吃什麼,沒想到宋仁宗回答:「算了。」
「皇上您要吃,我們就給您想辦法呀?用不著算了吧?」
聽到手下這麼說,宋仁宗說:「朕想吃的是羊肉,但羊肉數量稀少,何況現在廚師們應該都下班回家了。算了,何必勞師動眾呢?」
(多解釋一句,宋朝以羊肉為尊,但宋朝沒有掌握楊生長的草原地帶,所以羊肉產量就跟日本壓縮機一樣稀少。
再順帶一提,咱們熟悉的蘇東坡蘇哥,有一次就提到他被貶官的地方,雖然是窮鄉僻壤,但每天市場還是會殺一頭羊來販賣,但可惜蘇哥他俸祿稀少,買不起羊肉,所以他索性跟商人要走不用錢的羊脊椎骨,之後用一些料理手法烹煮,然後吃裡面的骨髓,並且稱讚味道很像螃蟹。
以上只是想告訴各位,蘇東坡其實很有實驗精神,而且還寫下不少料理手法,真是一位非常有趣的文學家。)
宋仁宗的寬厚,雖然有時會被人批評不作為,但更多時候,是一個放手及尊重朝臣的寬容態度,這讓大臣們可以盡展所長。
如果對應到明清時代,那宋朝大臣的待遇更是如同在天堂。因為明朝臣子如果惹皇帝不開心,可是會被直接摁到打屁股的(廷杖),清朝則有一大堆祖制要遵守,如果犯了規矩,不論有無道哩,先給你治罪再說,重點是.....有沒有違祖制,很多時候還是皇帝說了算(最著名代表就是雍正與年羹堯了,得寵時把你捧上天,失寵時則說你先前違背規矩,然後活生生把你玩死)。
或許很多人評價宋朝是個愉快的年代,很大一部分,還要感謝明清時代的皇權集中所做出的對比呀。
好的,前文提完,來說正事吧。
《歡樂宋: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朝代,沒去過宋朝,別說你到過人間天堂!》找我來打書,我看完後,覺得這本書提供蠻多宋朝生活史的資訊,讀起來也相當輕鬆。
然後就是.......抽獎機會來了。
請完成以下步驟: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在底下留言「來叫歡樂宋」,然後請跟我分享,說起宋朝你會想到什麼呢(人事物皆可)?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1位朋友,將獎品帶回家。
購書請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723
#歡樂宋
#平安文化出版
#其實我不太想穿越到過去因為每次上完廁所都還蠻慶幸自己活在現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