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彰化秀傳一位心理師來信,邀請我去演講,因為有位胰臟癌病友,曾向她大力推薦我們團隊——但那位病友,已經在今年初過世了。
這個消息,是心理師後來在電話中告訴我的。
這位胰臟癌朋友,叫做Kevin,
是我們都有病的夥伴曾經採訪過的病友。
他生病前是竹科的工程師,在工作升遷即將被派駐美國之際,被確診為胰臟癌末期。
權衡之下,
Kevin決定搬回老家彰化修身養病。
他曾經非常難過,也曾抱頭痛哭。
畢竟胰臟癌號稱「癌中之王」,
存活期和致死率都讓人很難樂觀起來。
但後來他決定開始筆耕,
持續寫文章紀錄自己的治療過程和心情變化。
寫著寫著,或許是因為心態上的轉變,
Kevin早已活超過胰臟癌末期的平均存活率。
他發願,他會持續寫到臨終前為止。
他的文字及故事,
也漸漸擴散,幫助到許多人。
有一位不願意服藥也不聽家人苦勸的癌友阿嬤,也是因為看完Kevin的分享,才決定配合,開始積極接受治療。
Kevin生前曾對心理師說:
「能讓病友彼此交流自己的經歷,是很重要的事,對心態上會很有幫助。」
「只可惜彰化不像台北這樣的大城市有那麼多資源,讓病友有機會出席這些活動。」
「希望有一天彰化秀傳能發起病友分享活動,讓更多病友交流彼此的生活態度。」
聽完心理師的轉述後,
我非常認同Kevin的理念,
加上,我也是土生土長的彰化人,
當下就決定答應這場演講邀約。
而形式上,我們將調整保留更多時間,
讓參與者也能現場分享自己的故事。(非硬性)
歡迎所有方便前往彰化的癌友&照顧者,
報名參加這場 #免費 的癌友分享會。
日期:110年1月13日
時間:下午2點到4點
地點:南平大樓一樓
彰化縣彰化市南平街61巷51號1樓
報名連結:
https://www.surveycake.com/s/PQGGv
14:00-14:30我會先簡單分享一下癌友有嘻哈及病友社群我們都有病的誕生過程。
15:00-16:00 我們會邀請所有來賓,用3-5分鐘的時間,分享交流彼此的有病小故事,與我和秀傳癌醫中心的楊心理師一起尬聊☺️
歡迎所有前往彰化方便的癌友&照顧者&醫病人員報名參加。
也歡迎所有認同Kevin理念的人,一同前往。
This is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2020.12.29 15:58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臨終病人心理變化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母親往生的事,我講過好多遍了,可是真正的感受,我都沒有講得很深入,因為害怕自己在鏡頭前,眼淚會控制不住的流下來。
依照往例,農曆七月加護病房的病人病況都是不太好的,幾乎三天兩頭就有病人離去,再加上連日的大雨,心情的確比較是低落。其實自己心理明白,那是因為後天8/29,就是母親的忌日。這個日子不容易忘記,因為兩天後8/31就是馬來西亞的國慶日。
****
這一天是學校高二模擬考的最後一天,考完我就能夠去醫院看媽媽了,她即將在明天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其實,當時要動什麼手術,醫師沒說,我根本也不知道,這只是我現在猜測的)。
那天去探病時,我跟媽媽說,醫院樓下有一位老太太,說沒錢搭公車回家,我把身上僅有的兩塊錢給了她。媽媽笑笑的跟我說,那位老太太上次也是用同樣的理由跟她要錢,她也給了。但是,後來病房的其他阿姨告訴媽媽,那位老太太用同樣的理由,跟好多人要過錢。我為自己的不察感到懊惱,但是媽媽說沒關係,人家老人家也是很可憐!媽媽還跟我說,叫我好好準備考試,這兩天就不用去看她了,等考完試再去就可以。
「媽,你有問醫生,你生的是什麼病嗎?」
「醫生說,講了我也聽不懂」(醫生說的是馬來文,我媽不懂馬來文)
醫生每天都是固定的時間巡房,以外的時間,我們是不可能跟醫生約時間說明的,護士也會說醫生沒空。
「那你有請醫生寫給你,說要給我看嗎?」
媽媽拿出一張便條紙給我,上面只寫了兩個英文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膜逆流/閉鎖不全),我是後來回去問生物老師才知道的,這是我對我媽的病況,唯一的瞭解。這個病有什麼症狀?預後怎樣?怎麼治療?手術風險如何?我一概都無從得知,醫生也不願意多花時間跟我們說,可能也是覺得反正講了,我們也是不懂吧!
下課鐘一響,就聽到廣播叫我去校長室。通常校長找我去,都是通知我可以申請什麼獎助學金的,於是我就帶著輕鬆的心情去找校長。可是,校長的臉色有點沈重:「你爸打電話來,說你母親過世了,叫你先過去醫院,他再趕過去。」
我當下並沒有哭,或許是嚇壞了、也或許是還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我向老師請了假,邊收捨書包,邊向坐在我後面的「Ali阿里」借了十塊錢,坐計程車去醫院。平日我都是坐公車去的,但是,公車有時候要等上快一個小時,所以我臨時決定坐計程車。從學校到大馬路的五分鐘路程,這天走起來特別的遙遠。還好很快就攔到計程車,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坐計程車。車子走走停停,司機說,因為國慶日彩排的關係,好多路都封了、到處都塞車。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車資錶快跳到十元了,怕錢不夠,我就下車用跑的。
從剛剛在車上,我就一直在想像待會到醫院的情境:
會不會是他們搞錯人了,通知錯了,其實媽媽沒有怎樣。
他們一定是搞錯了,媽媽其實還活著,只是睡得比較沈,我叫她的話,她一定不會不理我的....
走進病房,是一間幾十個人的大通鋪,床跟床之間沒有隔間,拉簾也沒拉上,我遠遠的,好像沒有看到媽媽躺在床上。
「我媽呢?」
「她走了」
「去哪裡」
「太平間」
護士簡單的告訴我怎麼去太平間,似乎也沒有閒暇、也沒有想要安慰眼前這位無助的小男生。
我失落的下樓,沿路的問人,找到了位在一樓的太平間。
我也不能進去,只能在門口等待。
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我家也沒有電話,我跟本沒辦法聯絡爸爸,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到?他大概是在等堂叔下班,開車載他來吧?
就這樣,我在太平間門口坐了幾個小時。
門一打開,一股冷風吹出來,我就探頭看看
我沒看到媽媽,她真的有在裡面嗎?
看著人來人往,哭哭啼啼的領走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都蓋著布,我也不知道躺者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一旁的人,有老有少,有的放聲大哭、有的細聲啜泣
我腦子一直停不下來,一直想一直想
我昨天放學應該先來看一下媽媽的,今天考的科目又不難,我都準備好了,我昨天應該可以先來看看媽媽的,我為什麼沒來呢?我越想就越氣自己,多複習那幾個小時,就是多拿幾分而已!我怎麼可以為了多考幾分,就錯過了見媽媽的最後機會呢?
媽媽到底是生了什麼病?為什麼醫生都不跟我說?怎麼會突然就走了呢?是不是醫生有疏失?是不是發生的時候根本沒有醫生在?人家都說政府(公立)醫院的醫生很糟糕!
為什麼護士要這麼快把媽媽送到太平間?為什麼不等我來?
為什麼不讓我看媽媽最後一眼?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家裡沒有錢?如果有錢,媽媽就可以去私人醫院、可以去新加坡的醫院開刀,就不必等兩年了!現在竟然在開刀前一天突然走了!
我那時候不只是悲傷,而是恨!恨自己、恨家境、恨醫生、恨護士,總有一天,我一定要回來,回來調查清楚媽媽的死因 .....
當了醫生,尤其是ICU醫生,我知道疾病的快速變化、我知道生命的無常,我是比較釋懷了、恨意也消了,但是,遺憾總是有的。
我知道家屬對病情有許許多多的疑問等待著被解答,我試著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淺白話語、畫圖讓他們瞭解,解說一次、兩次、三次... 不厭其煩的一再重覆,讓他們每一位都瞭解為止。
我知道家屬面對至親的人,突如其來的噩耗,都是會感到束手無策的,他們可能會求助宗教,會帶來符水、護身符,我們都儘可能配合。
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內疚自責,都需要有人來幫他們解除這個內疚自責的,我知道我多說一句話,就有可能減少一個人一輩子的自責,我知道,我真的知道,我也很希望當初有人這麼對我說。
我也知道臨終的道別很重要,這個時候的溫暖關懷很重要,我也一直拜託護理師們,一定要好好的引導家屬進行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好好的協助他們轉念、放下。
在加護病房裡,我們救病人、也要救家屬。
其實我也是在解救當年那位十七歲的小男孩。
《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臨終病人心理變化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安寧心理師臨終伴行的路上帶了什麼?
「安寧心理師」顧名思義,是在安寧病房服務臨終病房及家屬的心理師,也是我拿到諮商心理師證書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份深具挑戰的任務。
成為安寧心理師是我在已經拿到護理碩士並且有良好工作後,再次走上心理專業求學路上的初衷。
當我還在碩士班就讀時,尚少有醫院的癌症或安寧病房心理師正式職缺。畢業後不久,看到國內安寧的發源地馬偕醫院的專職心理師的徵人啟事,深深覺得是一種命運的安排,憑藉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情,硬著頭皮就丟了履歷。是否能雀屏中選,就抱持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情,就想要拚它一個不悔。真的感恩上蒼,讓我以一個心理界菜鳥之姿,獲得了一個機會去到了安寧病房服務以及歷練的機會。
以愛為名的初心
然而,回想當時的自己,帶著護理以及心理的訓練來到病人的床邊,卻像極了有滿腔熱血卻又無計可施的技師,面對以身體需求為首要顧念的醫療現場,心理師在沒有醫療、護理措施、社會資源補助等做為助人的媒介,無助與無力感經常襲來,來到安寧病房大約滿一年後,我寫下一首新詩 [以愛為名 ],記錄著我當時的心聲。
多少時候我捫心自問
憑什麼改變,
拿什麼安慰,
說什麼陪伴,
談什麼覺察,
更別說修通,
療癒,
是不是小說裡才會出現的風花雪月?
在安寧
絕沒有奢侈以年計算的長期治療,
也不奢望八次十二次的晤談次數,
在病床邊談不上架構的時間與空間,
談論避之唯恐不及的死亡,
還沒準備好的道別和說不出口的再見,
無盡的哀傷
無盡的思念
到底憑什麼,心理諮商得以發揮療效?
只好,
從互動裡認出愛,
從話語裡道出情。
笑容裡有苦澀,卻在眼淚裡有回甘。
領著你去看不圓滿的上弦月,也不忘提醒這只是被遮蔽滿月 之後我倆再從盈虧圓缺中悟出自然。
身為安寧心理師,
縱然有無以計數的治療限制,有對現狀無以名狀的悲鳴,
但以愛為名的治療初心,卻不曾須臾遠離。
有一種相信是 我 汝關係 的撫慰力量
為了與你心有靈犀那一點就通的瞬間,
我永遠赤誠相待。
不再空求不著邊際的療效,
只求我倆的真心相逢。
時至今日,通過一次又一次與病人和家屬心有靈犀的瞬間,我可以終於肯定的說,作為一個陪伴臨終者的心理師,最具療效的工具是以終於肯定的說,作為一個陪伴臨終者的心理師,最具療效的工具是那顆以愛為名的初心。那顆以愛為名的初心。
初心外加一份我願意~心理師愛人之心
在心理師與病人的關係上,臨終陪伴需要超越專業關係來到人我關係 (I thou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在人我關係為基礎的工作下,心理師確實是脆弱的,所有的衝擊都將以赤裸的存在狀態下首當其衝。安寧心理師要面對的正是如此高情緒勞動力、高心理衝擊、高身心壓力的工作環境,專業理所當然是重要的。一 名具備有心理專業的幽谷伴行者,我們陪伴生命邁向終點,具備有心理學、心理諮商、悲傷輔導等心理素養係面對臨終過程中種種未知之心理變化的專業能力也用來進行心理評估與處遇。
所以,成為臨終伴行的安寧心理師需要有扎實的專業訓練作為後盾、堅定地初心做為基石、堅強的信心當作靠山,還要有一個對自己說聲「我願意」的承諾。
在現實上,看著疾病摧殘下的身體不成人形,有些腫脹變形、有些穿孔破裂、有些佝僂如同殘燭 各種出乎常理之外的生理形貌,帶來第一瞬間的複雜視覺及心理的衝擊。不說心理師在人的本質上對死亡的恐懼,對病人而言,死亡更是 可怖的龐然大物向心靈鋪天蓋地而來,在會談個人當中的情緒流動有如浪潮般變化莫測,有時看似平靜來,在會談個人當中的情緒流動有如浪潮般變化莫測,有時看似平靜卻暗潮洶湧,前一刻還平靜如鏡,下一刻可能驚滔駭浪直奔心理師而卻暗潮洶湧,前一刻還平靜如鏡,下一刻可能驚滔駭浪直奔心理師而來。在關係中工作的心理師,電視劇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也在來。在關係中工作的心理師,電視劇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也在死亡壓力下如板塊擠壓的使之瞬間迸發,現場張力之強。
「我願意」是心理師在幽谷相伴前行時的勇氣,願意在困難的處境下仍然跟生命苦在一起,我覺得,這就是心理師除了專業還懷抱著愛人之心,讓受苦的心靈在愛裡得到撫慰,願意真心相待,惶恐不安的心靈在這個安頓之處得到修復。
心理師的靈性品質
當我更貼近我面對臨終者的 無能為力,我越是發現臨終陪伴對心理師的靈魂品質更是有高度的要求。
當人的生命邁向終點的過程,就像一次困殼蛻變的過程,我們之所以在受過大量專業訓練卻在面對病人生命垂危之時感到專業的無計可施,是因為越靠近臨終人類在生理功能的逐漸下降的同時也將會伴隨心理、社會 社會參與、人際互動 等 以及靈性的自我狀態改變。
正如上段所述,心理師帶著預備好的專業知能進到臨床是必要的,只是面對著已褪去社會角色外殼的病人,心理師的角色可能反倒成了關係中的隔閡。在脆弱處境下自我保護是人的天性,心理也會無奈於關係中的隔閡。在脆弱處境下自我保護是人的天性,心理也會無奈於臨終種種疑難雜症的專業困境而臨終種種疑難雜症的專業困境而有挫折與失落、在面臨死亡話題而自有挫折與失落、在面臨死亡話題而自然有的恐懼與逃避。社會化的自我角色與功能逐漸淡化,心靈的自我然有的恐懼與逃避。社會化的自我角色與功能逐漸淡化,心靈的自我反倒逐漸顯露甚至成長,因此陪伴這樣狀態的生命,心理師的靈魂狀反倒逐漸顯露甚至成長,因此陪伴這樣狀態的生命,心理師的靈魂狀態更顯重要。因為臨終者從助人者與臨終者最後將以人與人存在態更顯重要。因為臨終者從助人者與臨終者最後將以人與人存在((beingbeing))的狀態下真實相遇。
因此, 為我來說, 臨終陪伴 精髓不在眾多的技術,而在 陪伴 者 的靈魂。為了全然的臨在、能夠展開自己的心成為一個既脆弱又有勇氣的存在。 在心與心的關係裡, 提供一個特別、安全、深入的關係,與病人與家人 併肩同行,陪伴走過平原,跨越障礙,來到死亡的境地。
一本初心溫柔靠近,不論走到哪裡都有不留遺憾的勇氣
每一次的臨終旅程,我都不知道能陪伴他們走到哪裡,但我知道的是,一本如初的心溫柔靠近,在脆弱裡相伴前行,就能讓病人的故事做為來路的依歸,一同在這趟生命旅程中,不論走到哪裡,都有著不留遺憾決心下帶來的勇氣。
----本文出自台中諮商心理師公會第19期會刊
臨終病人心理變化 在 臨終關懷專家告誡,死之前一定要做這件事 - YouTube 的必吃
中老年講堂歡迎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epCuk2T3qGv0CajAI882w?view_as=subscriber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 ... <看更多>
臨終病人心理變化 在 因此在照顧臨終病人緩解身心上的痛苦 - Facebook 的必吃
當病人越來越接近死亡,也許病人身體與心理都準備好要迎接這一刻的到來,但家人的捨不得會讓病人很難放下,而無法安祥離世。如果能夠誠心的告訴病人:『謝謝您給我們的一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