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激進型”拖拉症患者,另一種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拖拉症的成本高昂是很令人吃驚的!拖延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內疚;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心理壓力;挫折忍耐力降低;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受阻;出現自我傷害行為;經常焦慮和抑鬱。戰勝拖拉症當然是有技巧的。一個簡便而強大的技巧就是除掉環境中誘發我們衝動天性的信號……』
拖延症:拖延的成本高昂,後果嚴重
晚上10點多,高明特意從家裡又回到公司,他要把那個拖了半個月的設計圖紙趕出來。客戶已經催了幾次,他在QQ上發了一個抓狂的表情。沒過一分鐘,這哥們聊起剛結束的NBA半決賽來。他從家裡趕過來加班,居然先看了一場比賽。
沒有誰會否認高明是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就是磨嘰!拖拉症重症患者!”如今的合夥人直言不諱地說,“不到最後時刻不會幹活,兩年裡活生生被他拖黃的項目就有三個。”明明事情擺在眼前,而且舉手就可完成,卻總是拖著不辦——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像高明一樣的拖拉症卻像流感一樣日益蔓延。
這樣的生活工作狀況在職業相對自由的人群中尤其常見。當天該做的事情總要拖到明天、後天甚至下個星期,雖然心裡著急,可行為上卻總是拖拖拉拉的,進度很慢,不到最後時刻就積極不起來,直到實在拖不下去了才臨時抱佛腳。心理學家給了他們一個專有名詞——“慢性拖拉症患者”。做事拖拉其實是一種“心”病,或者說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拖拉症,就像是網絡時代的“感冒”一樣,雖不致命,卻無處不在。特別是在選擇和誘惑太多、碎片思維盛行的時代,拖拉症更是家常便飯。高曉鬆說:“每次打開跑步機決心鍛煉減肥,就覺得應該先彈會兒琴,打開琴又覺得光彈琴不寫歌浪費,於是打開電腦,然後上網亂看個把小時;腦子被攪亂了,無法寫作,便上樓吃飯,吃完飯腦袋缺血,必須睡一覺,臨睡前安慰自己,雖然吃完了睡覺就會長肉,但是睡醒了會去跑步機上鍛煉減肥……”
網絡上自稱“拖拉症重病患者”的人越來越多,帶著些許苦惱,夾雜著些許時髦。拖拉症這個400多年前已經出現的詞語,如今在國內迅速擴散流行,讓拖延一族找到了組織,甚至還有人寫了首《拖拉症之歌》。然而,廣大拖拉症患者們嘴上嚷嚷著“我有病”,實際上並不把它當回事。大部分人其實不了解拖拉症究竟是什麼,成因為何,有得治沒得治,更不會為此上醫院掛號求診。
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激進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徵是自信能在壓力下工作,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以尋求刺激。另一種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這類人通常對自己缺乏自信,因害怕做不好事情而遲遲不肯動手。
由於完成任務的時間跨度較長,有些人總是要熬到最後才動手,這其實是慢性拖拉症的典型表現。這種毛病乍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似乎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很快克服,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這種毛病遠比人們想像得複雜和普遍,而且克服起來難度很大。做事拖拉作為一種不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對當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從小處說,使當事人不能按時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有時把事情拖到實在不能再拖,即使趕在最後把任務完成,質量也根本無法保證;從大處說,會使當事人形成懶散消極的性格,工作效率和創造力也會大受影響。
其實,“拖拉症”除了表現在工作上的“拖延”,還包括在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如早上鬧鐘響了之後,一定要它鬧到不響才起來;或者是已經到期要還賬的信用卡賬單,卻總要拖個幾天才去交;有些人一直想去考個在職研究生或跳槽,卻遲遲不見行動;甚至有時在家躺沙發裡看電視,可以坐上幾小時連廁所都懶得去……這些似乎很難克服的拖拉,大多又會混雜著內疚、焦躁、逃避等種種複雜情緒,令人沮喪。
拖拉症的成本高昂是很令人吃驚的!有些人深受拖拉症困擾,並因沒能在最後期限把申請材料湊齊,錯過了一次美國留學深造的機會。前面說到的高明的設計公司因為拖延而黃的三個項目“不算前期費用,損失也在10萬元以上”。而在美國,相關的研究顯示,每年因為不能及時填寫報稅表便浪費了數億美元。哈佛經濟學家戴維·萊布森則證明,由於拖著沒有參加退休計劃,美國工人失去了大量本該領到的退休金。得青光眼的病人當中,有70%僅僅是因為沒按時滴眼藥水便面臨失明危險。
拖延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內疚;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心理壓力;挫折忍耐力降低;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受阻;出現自我傷害行為;經常焦慮和抑鬱。
如果一個人總是將事情推遲到將來,那他就是在逃避現實,懷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騙自己。拖延時間的心理會使一個人在現實中變得懦弱,並不斷依靠幻想。他們總是不分事情的輕重,一律拖延,明日復明日,最終碌碌無為。
像高明這類人若有針對性地採取積極措施,改善“慢性拖拉症”是完全可能的。
戰勝拖拉症當然是有技巧的。一個簡便而強大的技巧就是除掉環境中誘發我們衝動天性的信號,皮爾斯·斯蒂爾在他的著作《拖延心理學2》中講到,“戰拖”技巧都是對付人的衝動性的,別指望意志力,根本就靠不住。
如果是性格衝動的人,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一旦想到馬上去做,因為等衝動勁頭過了,就會有大量干擾信息湧進來,阻礙你的行動。如果是個慢性子,則可以把一項工作分為若干可付諸行動的小步驟。首先僅僅關注第一步直到把這步完成,然後再繼續下一步。這樣可以避免因自己顧慮過多而產生逃避,進而推遲行動的念頭。只要把它細化,一切就顯得簡單很多。
當思維過於活躍,無法集中精神完成任務時,不要強迫自己堅持去做。這個時候可以先停下來,做一下放鬆,比如讓身體動動、扭扭腰等。待注意力逐漸回到事件上時,再集中精力完成任務。
拖拉症的成本高昂是很令人吃驚的!拖延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
要先把任務中最艱難、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最開始完成,或者把不喜歡的事放在待辦事項的第一位,在強化成就感的同時也避免了因重要任務還未完成而帶來的心理焦慮。要學會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極少數重要的事情上。
在工作或學習時,應盡量避開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例如關掉QQ、MSN等聊天工具、關上門等。而當周圍人拖延或忙於各種非重要事情時,也要學會跳出來,告訴自己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避免一起陷入這種消極情緒,並嘗試將問題具體化,比如“如果去做,需要哪些東西”、“完成任務要分幾部分”、“準備花多長時間”等。
人們在面臨一項新的工作時,會為它的繁重與困難而心情緊張,沈重不安,去除這種緊張、沈重、不安的辦法,只有立刻著手去做這件事。當開始工作之後,我們會很意外地發現,事實並不那麼困難,從而就有了信心。
此外,要習慣做完事情後給自己獎賞,做完工作後聽一曲優美的音樂,品嘗喜歡的食物,或者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才會逐漸強化對困難的積極出擊,而不是消極拖延。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你成長的所在 #看見關於你的生命軌跡
#家族圖的威力 #如何相愛不相害
.
在諮商工作裡,有一樣工具稱為「家族圖」。使用起來是這樣的:「□」正方形符號代表男性、「〇」圓形符號代表女性。當我們把兩個符號用線條相連時,表示他/她們有婚姻關係。線條中間往下,可以畫出下一代的孩子。每個符號也還可以再往上拉出一條線,畫出每個人各自的父母。透過符號象徵,心理師便能快速理解眼前這位個案,他/她所屬的家庭樣貌。
.
家族圖實用之處還不僅如此。心理師會帶著個案,一個個去了解這些家族成員。好比:
.
◼️他/她幾歲?
◼️身體健康嗎?
◼️從事什麼工作?
◼️你跟這個人親近嗎?
◼️他跟誰比較好?跟誰處不來?
◼️你會怎麼形容這個人的個性?⋯⋯
.
透過這樣的探問,能讓一些家庭成員之間的動力慢慢浮現。特別是在家族治療進行的過程,家族圖,時常能幫助個案找到不同的觀點,看待已經存在的困擾或現象。
.
在閱讀《如何相愛不相害》一本書時,各種家族圖的畫面不時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作者在書裡介紹了許多個案前來求診的煩惱。如果我們只以「個案」為單一視角,短時間內不一定能找到什麼新發現。但若能把視角放大一點,把整個家庭結構帶進諮商過程,許多「為什麼」就有機會慢慢水落石出。
.
好比,在書裡出現過的幾句話:「當媽媽不像媽媽時,必定是媽媽的心裡有傷痕」、「未分化的父母也會把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加諸於子女身上,認為子女的表現就是自己的表現」。這些現象,呈現在家族圖上,就是一種「複製」於上一代、「貼上」於下一代的代間循環。
.
一個小孩在童年時期的教養環境裡受過重傷、帶著過多未被滿足的需求長大(這是一種不穩定的依附關係)。這個孩子長大,自己也成為媽媽之後,那些在她童年過往經驗過的什麼,也很容易在無意識中複製到她的孩子身上。
.
之於個案,看見這樣的「複製」、「貼上」,有時會讓人鬆了一口氣。理解到原來事出必有因。更積極地說,這種發現與覺察,其實也可以是一種力量。若我們願意花點時間去理解,找出關鍵,或許就有機會跳出這樣的循環,從自己這邊開始,在未來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
本書提到的各種案例,其實都很典型。不管是女性或男性讀者,都能參照這些案例來一邊整理自己過往的經驗。也許你會在某些段落中,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更重要的是,若你看見了一些曾被遺忘的傷口,不時隱隱作痛時,請別忘了,可以找位專業的引路人(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社工師等),陪你一起慢慢、好好地療傷。
.
--
.
📖本文摘自《如何相愛不相害》一書之推薦序,由蘇益賢心理師撰寫。
.
本書由韓國家族治療領域權威李南玉所著。李南玉為德國奧爾登堡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在德國進行諮商與家族治療工作。2004年開始在韓國積極推廣家族治療和家族排列治療。三十多年來進行超過三萬次以上的諮詢。目前擔任韓國諮商研究所教授、首爾伴侶與家族治療研究院院長。
.
「每次手機一響,發現是我媽,我就會全身緊繃⋯⋯」
「我這麼努力避開像我爸那種爛人,結果我老公⋯⋯」
「同樣都是我的孩子,為什麼看見大兒子我就好開心,看見二兒子我就心生厭惡?」
.
🟧即使長大了,父母帶給你的傷仍然刺痛著,
🟧而你也不知不覺,把傷帶進重要的關係裡。
.
我們兒時和母親的「依附關係」,決定我們日後在重要關係中的基本互動模式。如果我們的母親本身就是在關係中缺乏安全感的人,身為子女的我們,可能也不容易建立穩定的內在安全感和自信、自尊。如果你在現在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中,有憎惡、不安、焦慮、憤怒,甚至你不斷在追求對方的肯定,這些「缺憾」,很可能都來自於和母親未解的糾結。
.
透過畫出「家族圖」,深入了解自己與伴侶的家人,不再繼承上一代的關係創傷,解鎖幸福關係。本書將引領你覺察自己和伴侶,以及你們各自和母親的關係,並透過「家族圖」的練習,學習辨識家族中的創傷事件,與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道別,找回在關係中的安定與安全感。
.
🟧我們都帶著傷長大,願你能對自己多一些理解與接納,
🟧找回力量,建立屬於你的幸福關係,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
👉《如何相愛不相害:從依附、怨懟、到彼此成全,透過家族治療,探索影響你一生家庭關係的自我成長修復書》,由「蘋果屋」出版發行。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9rGVWa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系統觀看ASD及ADHD特質】
。
大家好,我是林仁廷心理師。
分享我在面對孩子時使用的視野與觀點,我習慣從根本的源頭理解起,從了解孩子的心理層面開始(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又怎麼會這樣想…)。孩子自己很難表達這些歷程,但大人可以試著發問、嘗試錯誤,最後發明應對的方法。
這個觀點是「系統觀」。孩子所處的物理環境、人際互動是外在可見的,身體狀況、神經系統、人性表現、情緒需求及個人性格則是內在的,這些因素共同促發「孩子用什麼方式去滿足它」。所以我們要逆推整個系統,才不會被行為表象迷惑。
。
#ASD特質
ASD特質,有神經系統限制,又由於孩子個性不同,與書上典型表徵常對不起來,工作實務上需要常常說明這些差異,但仍然族繁不及備載,為想完整系統地向家長及案主說明,我寫了一本書來講亞斯,並以系統觀的視野,從了解孩子的心理層面開始(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又怎麼會這樣想…)。孩子自己很難表達這些歷程,但大人可以試著發問、嘗試錯誤,最後發明應對的方法。
孩子所處的物理環境、人際互動是外在可見的,身體狀況、神經系統、人性表現、情緒需求及個人性格則是內在的,這些因素共同促發「孩子用什麼方式去滿足它」。所以我們要逆推整個系統,不要只看見行為,因為行為只是最終端的結果/產品,才不會被行為表象迷惑。
本書希望做完整且有系統的說明,讓有需要的人自學,自己創造。
我稍微介紹一下本書的獨特切入點:
1.從情緒系統的使用品質與方式來切入
「亞斯特質」若要關鍵詞彙代表,我會用「情盲」,意思是意識上有情緒盲點
不要誤會,不是沒有情緒,是能感覺情緒訊號,但無法解碼。EX:亞斯人看到你的眼神不對勁,但對亞斯人來講,無法藉此訊號知道你的奇怪是什麼原因(他會逕自覺得你眼睛抽筋…);亞斯能感受胸口悶悶的、不舒服、咬牙、呼吸困難,但很少意識或不知道這是心理/情緒所引起,以為是生病了。
情緒盲點是先天的神經系統限制。然而「情緒」被檔,在發展過程中,就會擋住後續很多社會化的學習。
「認知(理性)」則相對補償地特別發達,它採用「見理系統(看得見+有道理)」的物理性觀點來理解人生中的一切。亞斯人對情緒的理解是用「看/觀察」的,若對方流血、有傷口、居無定所、喪失至親等可見線索,亞斯人的同理心甚至比一般人強,但因不是情緒意識,當情緒後知後覺來了,有時就會出現前後矛盾的行為—其實就是「情、理各行其事」。
2.亞斯人的人際社交是物理性觀點,而非大量隱而未見的情緒訊息+社會共識,無法忍受模糊與臨機應變。
情盲的亞斯無法意識到社交需要情緒參數(心中根本無此選項可選),被擋的情緒系統也隨社會經驗而發展,最後造成(1)社交溝通困難(2)對自身較複雜的情緒也難解。
因為人際世界太浮動,故「固執行為(固定的行動與結果)」才能讓亞斯人在心理有所錨定,不會無所適從。同時也是種自我刺激的安全感。
3.亞斯系統與社會主流的社交系統是不同的理解系統,才導致格格不入。
亞斯平常是見理系統,但實際上「情」、「理」各行其事,身陷情緒的亞斯人會是另一種樣子,甚至會推翻之前理性的決定,才會令人覺得怎麼總是矛盾,前後不一;社會人的社交系統,是「情」、「理」整合再應用,不過實際上多數人都是情緒化或壓抑過度。
系統方向不同,理解與滿足的行動就會不同。亞斯人會給人「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的印象,但他當然也關心對方,亞斯人的愛是幫你「健康、正確、安全」的活著與問題解決,社會人的愛則是體貼、同理、安慰等隱而未見的情緒接納。
4.若要亞斯人改變
系統不同,教學的方向會不同,現今亞斯孩子常常反彈,是因為用錯了方式,他們更感困惑,只想逃離。
改變需涉及亞斯人在(1)認知上的理解和同意(2)情緒上的實際體驗(如想知道別人心碎時有多痛,亞斯人可能要先有心碎的體驗才能對照,而不是用想像、類推)。
教養亞斯人擅用本身特質、具有彈性面對社交性社會,越早開始越好,否則他靠自己摸索得來的世界觀與操作一旦固定,面對改變就會超沒安全感。這是父母教養時的重點,幫亞斯孩子理解社會不可見的部分,避免他歸因都是自己的錯而自責,並增加應對的彈性,最終發揮所長。
5.亞斯特質只是亞斯人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請記得「他」還是「他」,有其性格、脾氣與個別性。
「特質」是心理工具的使用習慣,受神經系統影響,要調整需要「長期練習與建立新的習慣」,需要周遭的人以身作則、訓練、回饋,才能讓他學習、模仿、耳濡目染。記得長期練習才有效果,至於要多長,則每人都不一樣,原則上越早開始越好。
亞斯特質只是亞斯人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請記得「他」還是「他」,有其性格、脾氣與個別性,所有的方法與教導都需要「個別化設計」。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本書目的
1. 新的理解:
認識「情盲」、「心理工具」及「心理機制」等系統觀念去認識一個人。行為只是線索,請從此線索去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2. 新的觀點:
社會主流是社交系統,不是亞斯主場,因此我們需以「見理系統」的想像去推衍亞斯人在人生裡會有各種困境及建議解方,讓雙方知道怎麼正確相處。
#部落格排版:https://sn094545.pixnet.net/blog/post/405292547
。
---------------------------------------------------
#ADHD特質
ADHD及ADD特質,有神經系統限制:「注意力不足」,指的是「操控能量的不足」,當孩子能控制自己在不喜歡的情境下不作亂,他才算有注意力去控制,當孩子能決定哪些資訊要、哪些資訊不要,他才算有注意力去選擇。缺乏注意力,會變成所有事都平等關注(會累死),會被情緒帶著走(情緒是立即的,想要舒服或不想要不舒服,因而「衝動」顧不了後果)。
在看ADHD及ADD的孩子時,跟看所有的孩子一樣,別忘了系統裡還有其他因素存在,最重要的三個觀念是「兒童心理發展」、「性別特質」和「他的性格(人的主動性)」。
1.「兒童心理發展」:12歲以下兒童的發展,每一年都進步很多,並在青春期達到生理成熟,開始想要自主(卻有不成熟的決定)。因此教養方式也要隨著生理與心理發展而變動,不是一招闖天下。
2.「性別特質」:男女有別,這是指生理性別會讓某部分區塊先發展,某區塊慢發展,如男生對動感較為優勢,語言表達是弱勢,女生則反過來,善用孩子優勢才能給予成就感,帶動其他面的學習動機。別擔心,成年後這些特質會平衡發展。
3.「他的性格(人的主動性)」:這部分最無法研究和預測,困苦的環境會出勵志青年,也會複製貧窮,富裕環境有積極向前的富二代,也有躺著的。人的主動性,捉摸不定,教養只能盡量給予發展條件,不揠苗助長,其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囉。
綜上所述,小男生好動、單純的自我中心、怕無聊,再加上注意力不足,就會演變出上課坐不住、等不及、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卻沒身體界線),做出自己覺得很有趣卻忘了社會規範的行為(ADHD特質行為)。小女生安靜、顧慮他人(較缺自信)、情緒敏感怕犯錯,再加上注意力不足,就會演變出上課很乖(可以忍耐)、聽話順從、沒動力,表面看起來像懶散的(ADD特質)行為。實務上兩者並不會單一呈現,是比例問題。
從此系統與原則去看,協助ADHD的學習動力是,引導他動得有條有理:將生活內容樂趣化,變得有挑戰(EX:試試看這次洗澡能否在15分內完成,同時要洗乾淨喔,計時器啟動!);協助ADD的學習動力是,像推一台熄火的車子,要邊推邊發動,以肯定及鼓勵當汽油,引導她從生活中獲得更多成就與自信(EX:口頭鼓勵+實質鼓勵,多陪伴。)
從此系統與原則去看,協助ADHD與ADD做情緒管理的方式是,家長要成為軟墊與鏡子(客體關係理論,家長可尋求上課增強自己),接受他的情緒因注意力不足,而必須由外部的他人協助「接納與回饋」,家長不急著否認、責罰,這個情緒就能持平處理,孩子收到回饋就會慢慢學習下次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這是所有人都通用的情緒教育,但是ADHD要更久一點,要考慮到神經系統注意力不足的學習方式。一般注意力是長棍子,而過動特質是短棍子,工具不一樣,只要使用方法不一樣就行(切勿依樣畫葫蘆),而吃藥是輔助,暫時延長長度,適合孩童及欠缺自信的人先讓自己有所成就。
『引發興趣,點燃個人的主動性』,當父母知道原則原理,也知道ADHD的限制所在,教養的方向與行動就會改變,父母也可以創發與研究適合孩子的輔助工具,不必事事尋求專家建議,畢竟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最清楚。
基於系統原理,我寫了關於亞斯的書,若評估孩子ADHD與ASD共病時,我會建議先以ASD為主則,因為「怕無聊」時ASD及ADHD都會有相似行為,ADHD是知道社會常規但缺乏注意力、無法控制所致,ASD則是無法意識到社會常規所以無視,但理解並認同後則可以自律,兩者不相同,教養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部落格(ADHD)排版:https://sn094545.pixnet.net/blog/post/405294479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19?sloc=main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僅剩最後"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期盼能夠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那就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別忘了要打開小鈴鐺哦!
在面對外界的挑戰的時候,你的心裡是覺得很興奮,期待躍躍欲試,看看做得好、做得對,會得到什麼樣的回饋,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
還是另外一種典型,那就是很害怕失敗,生怕自己做錯了會很丟臉,還會遭受到一些損失跟懲罰?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看待自己,跟這個世界的關係的時候,你是採取一種尋求獎勵的態度,還是一種害怕失敗的姿態呢?
想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是因為我最近在《你快樂,所以你成功》這本書裡面,讀到相關的討論。
而這本書裡面的討論,也很呼應我個人,在進行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遇到很多朋友,很多的學生會有的共同狀態。
在這本書裡面提到,我們的大腦有兩個互相競爭的系統,分別就是「尋求獎勵」,跟「害怕失敗」。
可是如果當我們害怕失敗的恐懼,超過了某個水平,它就會阻礙我們的前進,產生四種結果,你來聽聽看哦,這四種結果在你的身上是不是有發生呢?
第一種結果叫做「妨害表現」,針對運動員進行的一個研究告訴我們,害怕失敗的心情,會讓我們如同「自我應驗的預言」一樣,導致這些運動員,沒有辦法做出最佳的表現,甚至於犯下致命性的錯誤。
比如說,在關鍵時刻表現失常,或者是關鍵的失誤,當我們太害怕失敗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發揮,平常就有的水準,它會妨礙我們的正常表現。
而第二個效應就是,會促使你「放棄」。太擔心犯錯和失敗,可能會讓我們缺乏安全感,並且感覺到焦慮,以至於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就會提早打退堂鼓。
所以你回想一下自己哦,你如果對很多事情太早就放棄了,這究竟是因為你真的能力不夠、準備不足,還是因為你心中太害怕失敗,導致你都還沒有出征,你自己先輸了?
而第三個現象就是,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擔心失敗可能會讓人焦慮到失去學習的興趣跟意願,進而想要投機取巧走捷徑。
一份針對創業人士所做的調查顯示哦,強烈害怕失敗的人,可能會對於潛在投資人的不道德行為視而不見,而仍和他們保持心存猜忌的合伙關係。
講白話文就是噢,當你心中太害怕失敗的時候,你要嘛就會投機取巧;比如說作弊,要嘛就是很容易錯信那些,本來就不應該相信的人。
所以你回想一下自己,你會常常做出錯誤的決定嗎?
如果會的話,與其先花力氣去學習怎麼樣做決策,不如花時間先面對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自己如此的害怕失敗!
而最後一個現象就是,使你「放棄真實的自己」。你對於失敗的恐懼,會讓你放棄去追求你想要的職涯!
作者就說他有個朋友~羅拉告訴他,他對於成績所付出的心力,遠勝於在個人興趣的投入,而他在學校的時候,也都選修那些可以拿到高分,而不是他真正熱愛的科目。
羅拉就說:「這讓我對於未來該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感覺到很困惑,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對什麼有興趣?」
「我也發現進入職場工作之後,不會像在學校一樣收到成績單,也無法得知自己的分數;我失去了判斷的依據,不知道自己究竟表現如何?結果我花5年的時間,經歷一連串錯誤的過程,才在專業上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就感。」
所以回到你身上,如果你心中有一些渴望、有一些熱情,你知道你終究要去做某件事,但是為什麼你遲遲的不開始呢?
是不是因為你心中太害怕失敗了,導致於你一直想要去追求一個客觀的標準,我到底要符合什麼樣的標準,才是對的、才能拿到100分?
可是回到人生,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或分數這件事啊!要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它本來就會是一個「嘗試錯誤」的過程。
透過每一次的嘗試,而得到的回饋,讓你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可以怎麼走?也透過有意識的讓自己規劃每一個下一步,去感受「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件事?」或者「我從這個過程中,會不會感覺到興奮跟期待?」
然而當你投入某件事情,就會感覺到平靜、興奮或期待,不管這件事情帶給你的結果如何;事實上你的興奮、你的期待,你的平靜,就是你最好的獎勵啊!
所以呢,今天透過我讀這本書談到的,因為害怕失敗會產生的四種現象;第一種妨害表現,第二種促使你放棄,第三種做出錯誤的決定,第四種使你放棄真實的自己。
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夠給你一點點提醒,如果你都有這些現象,不管是都有,還是有其中的一兩樣?
或許在你做任何的嘗試、調整、改變,或者是不改變之前,你都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一些機會,好好的面對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這麼的害怕失敗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以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除了訂閱之外,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都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在 #需要被人關注和同情 - Explore | Facebook 的必吃
原生家庭的功課裡,最嚴重的就是「沒自信」。因為自卑覺得不如人,於是我們開始保護自己攻擊別人,或是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不知道自己的價值。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 ... <看更多>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 在 自信心不足原因 :: 藥局地圖 的必吃
藥局地圖,缺乏自信的原因,自信心不足如何改善,嚴重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缺乏自信的表現,如何鼓勵沒自信的人,失去自信心的五種行為,缺乏自信改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