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語】流水棕棕,總有迴響
爺爺在生時住係流水響一間屋仔,屋前有片田,後來得知屋旁還有蘭花溫室。記得有次與家人在爺爺家門口乘涼時遇到一條蛇,爺爺兩隻狗滿是默契的上前按住蛇的兩端,然後爺爺從容的用丫叉將蛇處理掉,轉個頭坐下在藤椅繼續吃著自己種的蕃石榴。蕃石榴當造時,爺爺會拿一大袋出來探望住在九龍的我們家。
小時候在城市長大,連泥土都覺得好污糟,自然不太喜歡爺爺家(唔識嘢的細路!可惜爺爺已過世,該屋仔也被某些親戚拿來打理。)但也讓小時候的我認知了原來香港不盡是摩天大廈,也有人過著這種屋仔+狗仔+田仔的生活。相信跟不少在城市長大而又沒有特別留意土地議題的朋友一樣,對鄉村的印象都是停留在這個想像。的確,若非鳥瞰式檢視全港土地的情況,從日常eye-level的片面印象,的確難以認知整體鄉村土地的變化。
直至大學時有幸及有luxury研習過一些香港文學,令我更注意到對城市地景變化。後來接觸到本研的棕地研究,以義工的身份隨研究員考察棕土場,「hit中」了我對城鄉共生的好奇及想像,發現香港鄉村的現況與我印象/想像中有很大落差,甚至其實在我小時候,也早已是滿目瘡痍,「棕」橫遍野(2003年的棕地面積已約為1,200公頃,見《隔世追棕》)。
但及後以義工身份參與研究工作,發現原來透過簡單的工具如Google Earth及城規會的OZP Portal等,已能窺探到主宰著香港城市地貌的規劃大機器。也逐漸認知到甚至有機會透過研究及倡議,預視及分析各種城市發展議題,甚至奢想改變政策方向(當時還是相對風平浪靜的日子)。作為文學學生,當時經常接觸的都是相對只能被動地概嘆城市面貌變化的文學及文化分析。現在想起,覺得被動的原因之一或許是不清楚相關政策的討論,因此只能以「不公」及「官商勾結」等較籠統的概念表面地理解各種土地爭議。研究社的工作對我來說是新鮮的領域,也讓我知道,單以一句「不公」,「無良心」理解事件,也是一種懶惰。單靠無恥及無良心不足以讓政府及發展商一次又一次塑造出這個不公的城市。他們也靠一些機制行事。而政策研究能做的就是找出甚麼力量或漏洞或利益關係導致他們可以僭越這些機制。透過政策研究立體化問題的不同面向,某程度上也是讓民間在公共層面上觸及到這些利益板塊的渠道。
後來加入了本研,時間過得很快,開始著手棕地研究,並在綠色和平的邀請及各路義工的幫忙下完成是次報告。雖然報告已完成,但每次重看規劃署數漏379公頃的棕地資料還是覺得很可笑。民間早在2017年做了一份棕地數據。政府遲了年多,花上千萬換來一份過期的資料,最後僅選出3%作公營房屋選址敷衍了事,說的就是:棕地?我研究了,就只是用得那麼多,還是要填海吧。花成千萬搞成幾年,只為花式dum波鐘,鋪路填海。
回想起來,在研究結果以外,做這份報告的過程,也希望能以土地議題作為民間的小聚合點:與義工及伙伴一同在地圖上找「失棕」的棕地,在實地考察時被鄉紳「問候」,一起討論媒體及公關策略等,除了為了報告能夠接觸到更多人,促成更多未知的討論及行動,及讓香港的民間社會keep rolling on,其中一個效果也希望是在現時日益收窄的媒體空間下爭取更多合理的事的airtime。畢竟在某些媒體的邏輯下,歪理卻往往變成真相。如同香港其他議題,土地議題的謬論在眾多扭曲的意識形態下都變得「啱聽」及「入屋」,有時連我自己也會當局者迷,不知公眾是否ready去接收一啲比較少聽卻合理的事。但想起一直以與各路朋友的討論、棕地優先明確的民意基礎、自己從小對香港鄉郊應有的樣子的想像、研究社一直扎實的研究方法,我便放心去說清其實簡明不過的事實,並逐漸發現,只有說歪理的人才需要公眾演講技巧遊花園。本著良心做足功課的人,只需要本著良心跟各位同學繼續做好功課讀好書,直至畢業那天,然後繼續做。
Caesar
#同學各位找個位
#民間研究越棕越入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綠色和平爭議香港」的推薦目錄:
綠色和平爭議香港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忘記歷史,悲劇就會重演!#千萬要記住!
許政維:環保組織一向都只關心自己想要的,不管文化、不管經濟、什麼都不管;指控別人自私自利之際,他們看不見自己也是眼中只有「自我」的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2819544748772&id=1580695095
脫北者冰狼:高度肯定這次環團不溝通的決定,看到藻礁仔扁就對了,公投就是同意跟不同意而已,不得不說環團還比進步人腦子清楚,挾連署書自重幹嘛跟你溝通?
他們本來就不是來解決問題的,很明白把時間用在搞連署書博聲量跟關注這樣才能持續有斗內進來啊,永續社運才是環團的核心理念好不。
但進步人的:「他們都是投蔡英文」「大家都是隊友好好溝通不要吵架」的說法是不是已經不攻自破了阿?
#有時間上中天沒時間跟政府溝通讚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9733514592770&id=107376217495168
Marco Chu:比起投票,我比較想呼籲不要再捐款給任何做「永續社運」的環保團體,尤其是訴求可能影響台灣能源安全的環保團體。
台灣正面臨非常重要的產業轉型期,由於全球晶片產能面臨短缺,而同時所有的半導體業者正在努力突破5奈米、3奈米的製程挑戰,可以說接下來的十年是台灣至關重要的時間點。
之所以說台灣有矽盾、在美國的非官方盟邦中佔有一席之地,晶圓代工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持續在技術上領先,又要不使用諸多爭議的核能,又不能使用燃媒,以天然氣作為穩定的電力供應方案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台灣能源安全的基礎。
半導體代工是台灣重要的籌碼,目前環團主推的護藻礁公投除了製造未來的電力不穩定,同時還可能影響台積電在台灣的佈局和規劃。
台灣的資源有限,我們不可能無限制的滿足環團一個又一個的訴求,讓台灣因為能源風險失去矽盾的領先優勢,一旦半導體業失去優勢,保護再多藻礁也沒有意義。在產業處於高風險狀態時,也不會有人去工業港讚嘆藻礁的生態保育。事實上,民進黨執政期間沒有放棄過藻礁保育,桃園市政府與環團達成協議而成立的觀新藻礁保護區,都仍然持續受經費支持並運作。但用盡全力滿足各種反覆訴求的台灣,其實已經沒有任憑環團索求的空間了。
想想是藻礁讓台灣受到國際重視和保護,或是半導體。你就該知道是要繼續浪漫的支持公投,或是停止捐款,將連署書全數撤回,並在公投日投下反對票。百分之九十九的環團辦公室在夏天也沒有放棄啓動冷氣,卻告訴你藻礁比發電重要。世界上沒有任何謊言比這個更浪漫了。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jurvetson/39188583425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936918484380&id=543264379
Patato Hsieh:哇哩咧幹,所以當初三接環評就是你們「民間環評委員」自己搞出來的??官方代表只佔1/3,你們還可以投到輸,現在才在永續社運,死皮賴臉,賴到給韓粉核終搭順風車?
修改:我要收回搭順風車這句話,他們是自願給人騎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8973354592859&id=1473785203
Zohan Narciso:就永續社運,什麼方案都會反對,永遠都無法前進。
今天就是要找能源轉型替代方案才來蓋天然氣接收站的,少來藻礁跟核能無關,環團裝什麼無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752884634869&id=634529868
沈倉毅:拜託,不要再永續社運
永續人權了
台權會有一堆人關心香港
卻挺拜登
都還會笑使用拜登曲線的人很low
所以,不要再暇挺某些環團
其實,我的文,一直沒有公開我要護藻礁或反藻礁
因為未來的某天,台灣沒有國民党
世界沒有中共,我寧願省一點苦一點快樂一點
但....
現在不行,台灣還沒有辦法
我對2018,2020有太大PTSD
政治的問題,我們政治解決
既然你是撈仔還想裝聖人,台派
林北就請你從台灣先消失
我先把會跟國民党合作團體清掉
(切記,我不說你側翼)
我就請你滾蛋
尤其是永續非核/廢核的團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475175908564&id=746738563
【回顧】
方小頁:萬事問臉書:
環團的人最近又去跳舞又去受訪的,到底踩死了多少藻?不是都說幾千年才能長出一咪咪?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5842318340749&id=100047449492980
方小頁:觀新藻礁保育區300公頃,核心保育區禁止參觀;緩衝區每日限額200人進入,需預約;再外圍親水區需走木棧道。園區導覽強烈叮嚀藻礁脆弱,#嚴禁踩踏。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6609958263985&id=100047449492980
王浩宇:藻礁禁止踩踏。
你先是帶了一大群記者去踩踏藻礁礁體、在上面跳舞拍照說是表演藝術,然後發新聞稿質疑為什麼被禁止進入?
問你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8904060356851&id=1775451270
Patato Hsieh:帶記者進去踩藻礁的人,不是本來就該滾嗎?還要怪別人擋你喔?有點分寸好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8993153127810&id=1473785203
Patato Hsieh:BTW,像我這種從小就被教育要注重生態保護的人,去到海邊是非常小心翼翼,什麼都怕踩到的,因為我自認不是很懂海岸生態,那起碼不要腳賤亂碰
結果潘忠政那樣領銜藻礁公投的人,竟然帶記者去踩,我根本不相信他有多在乎藻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8993170008232&id=1473785203
方小頁:要不是民進黨成立了300多公頃的觀新藻礁保育園區,你們這些護礁人士根本拿不出活藻礁的照片來衝連署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6954414896206&id=100047449492980
方小頁:大潭那裡的礁,上面如果還有藻,也會是全世界最耐踩的藻。
應該取名叫做膠頭牌腳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6908561567458&id=100047449492980
一「名家論壇》海人/護藻礁,別藉環保之名行政治動員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一「黎時潮:藻礁與政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31846200288783&id=584986081641475
綠色和平爭議香港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訪 #盧思騁:投身中國環保工作二十年的香港人,如何看待中國的 #綠色議題?】
盧思騁是投身中國環保工作長達二十年的香港人,他有多個國際、中國NGO的任職經驗,上月卸任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中國總幹事一職,加入一家專注氣候變化的國際環保基金會。他與我們聊了聊在中國的 #環保20年。
💭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官方和民眾對環境問題的看法有什麼轉變?在特朗普上任後的美國,和中國環境政策的思維有何異同?
💭 你聽過「金光APP非法毀林事件」、「圓明園防滲工程事件」跟「怒江反壩運動」嗎?環境組織究竟如何對抗大型財團,過去有哪些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所謂「蟻象之爭」,如何博弈?
💭 國際NGO和中國本土NGO,兩者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中國大陸的NGO生態有何特性,有志投入工作的你可能會碰上什麼瓶頸?
💭 面對 #氣候危機,我們接下來能怎麼做?盧思騁指,我們能從 #2019冠狀病毒 的疫情得到兩個「take away」,是什麼呢?
「行業外的人常覺得中國的公益行業被打壓、沒有空間,但從業內視角看,這種看法不是全錯,但也不是全對。我覺得這些年確實也有一些工作在打開,雖然非常費勁,每一秒都在博弈,但這是NGO工作的一部分。」
「中國環保NGO的缺席和失語,跟我們沒有辦法很有效地去突破這種惡性循環密不可分,這不是靠一兩個人甚至一代人的努力可以突然改變的。」
這是篇萬字的長文專訪,透過盧思騁的分析與反省,我們回顧了過去幾載的環境問題與事件,看見相關組織的能與不能。在疫情、氣候問題嚴峻的當前,一同補足脈絡、思考人類社會的出路:https://bit.ly/3cWW8e8
#延伸閱讀
綠色和平爭議之後:三種地圖、兩岸紅線與我們的一個地球
http://bit.ly/2tOu0Fb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環境保護 #空氣污染 #氣候變遷 #中國NGO
綠色和平爭議香港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香港網站 的必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香港網站, Hong Kong. 202474 likes · 6757 talking about this · 625 were here. 綠色和平Greenpeace 是一個獨立的國際環保組織, ... ... <看更多>
綠色和平爭議香港 在 綠色和平組織ptt Greenpeace - TTVU 的必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香港網站, Hong Kong. ... 綠色和平於《中國煤電產能過剩與水資源壓力研究報告》中,將臺灣納入中國全區域圖,引發爭議。圖/綠色和平回到核心 ... ... <看更多>